钱钟书说“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这是为什么?
50多岁大妈同时交往8个男友,专挑孤独老男人下手,诈骗2200000元,受害老男人:我们为了她,把房子都卖了,还借了高利贷!
年近7旬的老张,几年前离婚了,一直想找个老伴共度晚年,通过婚姻介绍所的引荐,认识50多岁的杨某。
杨某比老张小16岁,身材高挑,气质不俗,性格也开朗,这让老张一见钟情。
杨某告诉老张,她的父母是离休干部,自己几年前也离婚了,目前在一家服装厂做业务员。
同时呢,她对老张也有好感,于是,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的关系。
当他们第4次约会的时候,杨某对老张说:您能不能借我5000多块钱啊?
说实话,老张的生活也不大富裕,每月只有2400多元的退休金,虽然说这5000多块钱,已经是他两个月的工资了,但陷入爱河的老张,二话不说就借给杨某。
然而没过几天,杨某又提出借钱的要求,这次是18万。
杨某说:“我准备低价购买一套房子,然后再租出去,用不了多久,房子就会拆迁,然后就可以获得一大笔的补偿,这可是一本万利的投资啊!”
这次老张犹豫了,毕竟是18万,不是小数目,关键是他与杨某认识不久,彼此还不太了解。
杨某也看出了老张的犹豫,她主动跟老张谈婚论嫁,要与老张领结婚证,共度晚年。
杨某的承诺,直接击中了老张的心,老张早就想与风韵犹存的杨某喜结连理,毕竟她比自己年轻,还漂亮。
老张心想:“人家女方都主动提出结婚了,这事儿一准差不了啊。”
于是老张把手上的股票卖掉,拿出全部家底,凑了18万给了杨某。
这次借钱之后,杨某对老张更加体贴了,经常过来陪伴他,老张也对两个人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就在两人认识1个多月的时候,杨某又开口了,说她接了一个服装加工订单,利润很大,需要先垫付40万,3个月后就可以拿回钱。
杨某这回也知道老张已经没钱了,于是杨某就建议老张:拿房子做抵押去借高利贷,等三个月后收回来服装费,再把房子赎回来。
抵押房子可是一件大事,老张觉得这个太有风险了,这时杨某拿出服装厂的营业执照以及加工服装的合同书,并一再强调,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赚到这笔钱后,她和老张就可以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如果老张这次能抵制住诱惑,悬崖勒马,也许老张还不至于输得太彻底。
但是老张再一次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将房子抵押借贷,把40万交给杨某。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还钱的日子,杨某却说出了意外,这钱暂时不能到位了。
40万的高利贷,一个月利息是4%,按照这个标准,每个月需要还16000元。
杨某说她拿不出来,那只有靠老张,老张也扛不住,眼看着再拖下去,可就是个无底洞了。
老张一咬牙一跺脚,干脆把房子卖了43万,赶紧先还了40万的债务。
老张说:“我当时考虑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就被高利贷压垮了。”
卖了房子,老张搬到了房租便宜的城乡结合部,这个时候杨某还在安慰他:“老张啊,服装款肯定能拿到。过不了多久啊,咱们就会再买房子搬回市区。”
当时老张对杨某没有丝毫的怀疑和猜测,还在期望她能给自己带来好消息,直到有一天在报纸上的一则新闻,让老张彻底傻眼了。
报纸上的新闻说,一个中年女人,到处说自己父母是离休干部,还以恋爱为名向她的男朋友借钱,然后就一走了之。
老张感觉,这怎么跟我的经历很像啊,那个中年女人也很像自己的女朋友。
而且这个时候杨某已经联系不上了。
于是,老张哆哆嗦嗦地赶紧直奔公安机关报案。
在派出所,老张得知之前还有其他人来报案,情况跟自己差不多,都是跟杨某谈恋爱,然后借钱,最后失踪。
老张这才醒悟,杨某在跟自己谈情说爱的同时,还有其他的男人,而且还不止一个。
这其中一个就是老李。
老李早年丧偶,也是通过婚介所认识的杨某,同样也是对她一见倾心,同样也是几次接触之后就开始借钱。
先是几千几千的借,然后就是几万几万的借,数额越来越大。
跟老张的情况一样,杨某甜言蜜语地借光了老李所有的积蓄,之后又声称有一笔服装生意可以挣钱,但是需要启动资金。
用同样的手段,杨某成功游说老李抵押了房子,把借款交给了杨某,最后无力还款,只能卖了房子。
说起房子,可怜的老李捶胸顿足:我的房子当时卖了73万,现在这房子已经变成150万,我的损失不得了啊!
想到杨某,老李咬牙切齿:“我跟她没仇没怨,把我骗到如此贫困的地步啊,我的命运都改变了!”
接到多人报案之后,警方对报案人提供的信息进行了总结,像老张和老李这样跟杨某谈恋爱被骗的人一共有8位,全都是中老年孤独男性。
警方随即对杨某展开了调查,杨某离异单身,无子女,名下也无房产,随后警方又去杨某口中工作的服装厂,但是厂房里完全没有生产的迹象,办公室里也没有见到工作人员。
根据警方调查,在工商部门的资料里,这家服装厂的营业资质,早在2004年就已经注销了,杨某自称是服装厂的业务员,完全属于编造。
警方查实,杨某拿着伪造的营业执照,还有服装厂和某机关单位的服装加工合同,才从多人那里敛财成功。
警方继续调查决定,整个江苏省都没有合同当中的这家机关。
就在警方调查此案的过程当中,还陆续有人前来报案,受害人竟然达到了12位,除了8位跟杨某谈恋爱的男性,还有些女性。
一个大妈同时交8个男友,她是如何屡次得手的呢?
原来杨某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成功的事业女性,住在有品质的小区里,有司机开车接送,平时也出手阔绰。
这样的形象,自然成为了很多中老年男性的梦中情人。
她让人婚姻介绍所把那些条件好的老年男人推给她,顺理成章发展了众多情人。
因为情人太多了,杨某还时常把对象给弄错,在电话里喊错人,闹出笑话。
只不过这些男人都对她太信任了,在事情败露之前,压根就没怀疑过。
公安机关最后查明,从2008年到2010年期间,总共有12位受害人被杨某所骗,他们每个人损失的金额不等,少的有几万元,多的几十万元,总额累计高达220多万元。
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老张和老李,他们分别被骗走了58万和60万。
警方认为,杨某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最终将杨某抓获。
落网后的杨某却振振有词:“我认为这8个男人都是我的朋友,我跟他们借钱,怎么能算诈骗呢?
再说了,我谈恋爱不结婚,犯法吗?”
杨某说因为服装厂的资金有点问题,所以她的借款行为都是为服装厂筹措资金,所有款项也都交给了服装厂的负责人。
可是杨某拿不出任何凭证来证明自己把借的钱都交给了服装厂,而且工厂方面完全不认可杨某的说法,还说杨某也曾跟工厂借钱。
杨某一直在强调,自己和众多的男性只是恋爱,并没有明确的婚姻关系,这一点并不触犯法律,至于从别人那里获得钱财,那只是借钱,属于经济纠纷,不应该被认定为诈骗。
那么法院会对她的行为作出怎样的认定呢?
2011年的4月12日,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很多被害人都是四处查找杨某,直到在法庭上再次见到她,因此大家情绪异常激动。
对于杨某的狡辩,所有的受害人都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公诉机关更是认为,杨某的行为根本不是借款,而是彻头彻尾的诈骗行为。
法院最终审理认为,杨某拿着已经停业的服装厂的营业执照以及伪造的合同,骗取受害人进行投资,构成了诈骗罪。
被告人杨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责令被告人杨某退赔上述被害人经济损失。
受害人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损失,他们都想要追回自己的钱。
杨某前后一共骗取了200多万元,但是经过相关部门调查,她的名下根本没有存款,也没有任何的财产。
另外,有关部门也没有查处杨某有资金转移的迹象,也就是无法追回赃款,因此,受害人目前也就很难挽回经济损失。
写在最后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杨某心存害人之心,算计来算计去,结果也把自己给算计了,锒铛入狱了。
其实杨某的伎俩没有多大的高明之处,可她为什么屡屡得逞,骗了那么多人呢?
首先,都说“老年人的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因为人到晚年,生活孤独,渴望陪伴。
杨某就是抓住这种心理,专门向中老年孤独男性下手。
说1000句我爱你,不如一句我们在一起吧,许一个美丽的愿望,然后就以各种理由,敲骨吸髓,等到你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时候,她就玩消失。
这些受害者,都是中老年男人,被骗子光鲜的外表和甜言蜜语所迷惑,急于摆脱孤独生活,丧失了最起码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骗子利用了人性最大的弱点:贪欲。
有些人总是相信天上会掉馅饼,会有以小博大的幸运发生,实际上,如果不贪,基本上就不会上当受骗。
如果一个人能克制欲望,或者能够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自然也就不会栽跟头,掉进所谓的陷阱里了。
对于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交流~
我是米粥的江湖,热爱阅读,随时分享人生百态,欢迎关注!
钱钟书说“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没得救!”这是为什么?
时日不多,该为自己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