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还会升值吗?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钱币收藏价格表!
前言其实到了现在基本上邮票已经没有多大可能升值了,毕竟这种东西现在说实话已经烂大街了,就算是使用也不多,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只是观赏用的,但是每年发行量又这么大,我觉着谁也不会收集一堆这个也没有地方放,也卖不出去,只能干瞪眼,现在很多邮票都是面值的几折出售,很少有能卖很高价格的邮票,抗疫也是比较特殊,因为币商的炒作,但是纵观前后的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出现同样暴涨的邮票,基本上都是面值预约,然后打折出售!
邮票我国的邮票发行历史也是比较悠久,从秦朝开始其实就已经有邮票了,也有很多大家熟知的价值比较高的邮票存世,但是这些邮票存世的数量也是非常少,并且现在这些邮票也是存在大币商或者大邮商手里面,一般人根本碰不到,大家最可能接触到的就是80猴,但是80猴也有很多假票,并且邮票也没有一家值得大家信赖的鉴定公司,水也很深,反正也比较乱,所以邮票要说升值也是比较困难的,我个人觉着邮票就是个人爱好玩玩就行了,卖的话是卖不出去,更不要再说升值之类的,基本上希望不大!
邮票的意义邮票升值无望,但是并不能说没有收藏的意义了,毕竟老一辈人也是从集邮开始接触收藏的,虽然可能被坑了不少钱,但是这个东西的乐趣谁又说得清楚,给一些人一点爱好不好吗?我觉着老了集集邮挺好的,一版几块钱也不是很贵,一年也就一百二百的就可以买到,花销也不多,也有一个个人的爱好,这要比一些其他的爱好好多了,虽然这辈子升值无望,但是自己喜欢开心,心情愉悦就好了,毕竟千金难买我高兴,升值没有可能,但是收藏的意义还是有的!
结束语现在也是有很多人贬低邮票,其实我觉着没有必要,毕竟谁都知道邮票不值钱,谁也不会花大价格去买,更多的也是买一版或者预约几张小型版这些来收藏,大家都懂,没有必要把邮票贬低成杀父仇人一样,就算是被坑也是自愿,任何东西只要炒作都是有风险的,投资本来就是这样,如果当年你原价买到的能坑到哪里去?不过是贪心高价买入受不了下跌罢了,且玩且珍惜吧,就像现在的银元一样,光看见涨价了,但是后面跌你能看到?我说跌肯定也有很多人骂一样,凡事都有两方面罢了!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大家有问题可以邀请老孟回答!
邮票还会升值吗?
这是个看似简单但实际很曲折的问题,首先我们先看这套2018新发行的剪纸邮票:
面值4块8,而市场价格2块4,差不多打了5折,如果你是原价买的,那相当于贬值了,如果你半价买的拿来寄信,可以当原价使用,相当于升值。
也就是说,邮票是否升值在于你的买入价和具体怎么用。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我是逗你玩,确实有逗你玩的成分,但也不完全是,因为事实如此。而且进一步说,如果邮票价值翻了一倍,但邮资上调翻了5倍,你说邮票是不是增值呢?
我们再来看看外国邮票:
这三个分别是捷克,英国,美国邮票,他们共同特点是取消了面值,英国是部分取消。也就是说面值随邮资调整自动改变,相当于保值。而且每当邮资调整,这些邮票比固定面值的邮票就“更值钱”一些,但邮票市场往往仍然看中那些固定面值的高值票。
也就是说,如果你买邮票是为了赚钱,那邮票的价值就是市场决定,而且这种升降完全不是普遍现象,而是要看邮商想升哪个。所以这比买股票不容易哪去。
如果你为了提高文化修养陶冶情操,那恭喜你,这4块8花的值,它带来的不是金钱的升值,而是你个人修养的升值。
所以,如果真有需要投资,去选择其它靠谱项目,还是放了邮票吧。
邮票还会升值吗?
通过我给您介绍中国邮票升值的四个阶段。邮票还会升值吗?留给您推演推论。
邮票升值朦胧期:
自我国50.60年代开始,一套邮票的发行量,少的几十万套,多的上百万套,发型密度很小。通过贴信使用,估计60%以上变为信销票,余下的数量刚刚够喜欢邮票人们收藏。70.80年代,新称谓:文革邮票,编号邮票,一般发行量在1000万套上下。由于大众往来信件密度增加,使用数量大幅度高于留存数量,集邮者所能见到的新票较少。上述两个时期,也许正好应对了当时的社会生态,人们相互间,多是邮票赠与,而交换,刚刚开始萌芽,交易,绝少。全民对已经稀少的邮票存世,即便是有价值评估, 但还是麻痹和模糊。
邮票升值敏感期:
进入7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自发形成邮票交换场所(后发展为交易场所)。各地方政府先是打击,后是默许存在。
随着80年代改革开放,大众商品意识的觉醒,仅仅10年(82-91)邮票,迅速成为人们关注的投资品种,成为了商品,交易,逐渐升温,直至火爆,甚至引得各行各业人士,都来挣相参与。这时期,邮票价格,相对80年之前,一般上升了十几倍,几十倍,有的数百倍。
邮票升值金融期<一>:
自80年代开始,到2000年前后,邮票价格,呈波浪形起伏形态,逐年推高。漫长的20年中,邮票交易者有成为职业化的趋向。事实上,全国当年有约6000万集邮爱好者,加入买卖交易者,也有数百万。仅90年代,邮票开店和注册公司数量,全国会有上千家以上。通常,交易额,动辄数万,数十万,数百万。
邮票收藏快速升温,交易者,交易频繁,泡沫,随之越来越大,终于开始破裂。自1992年开始,邮市形成近乎垂直式的塌陷。以往数年都有的波浪式上升,从此不再。
邮票升值金融期<二>:
邮票邮市,经历了20年的暴涨暴跌,泡沫渐渐被蒸发,终于在2010年前后平静下来。
2013年10月,由南京最先发起了邮币卡上市挂牌交易形态,陆续,多个城市政府跟进,迅速燃爆全国,截止2016年底,交易平台,多达220座。
像股市一样的大盘竞价交易,又一次撬动起以邮票拉入金融理财的行列。此时,又是一大批参与者涌进,而涌进者基本超出了集邮的队伍范围。
批量邮票的拥有者,类同于上市公司挂牌,除了挂牌者,集邮爱好者手里的邮票,虽然少,也可随之”托管上市”。上市后,所有人在平台上自由交易买卖,形成了一个卖方,买方,交易平台,银行等四方市场。(巨量的邮币卡交易金额,一定是触动国家金融风险管控的神经,截止2017年末,电子盘,历时四年风靡,随即进入停业整顿。)
关于邮票升值的思考,单纯看新邮打折现象,不是邮票价值的表现所在(参看我对邮票打折的评价,和您讨论)。
关于邮票升值的思考,单纯看个别邮票升值,也不足以印证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比如,邮票<祖国山河一片红>的价值(价格,从来没有停止增长)。
因此,邮票升值的思考,应该历史的看,发展的看。
邮票还会升值吗?
有人说起邮票升值,就用T46“庚申年”说事。中国邮坛上只有一枚这样的邮票,用一句通俗的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枚邮票发行已经38年了,还有没有其他的邮票像其那样飙升?当初也有买了好几张的人,他们也没有保存至今,中途都卖了,虽然赚了一些,也并不是什么大赚。据说,一整张挺版曾经买到过120万左右。那些已经出手的人,如果听了,肠子都悔青了。今后邮票还会不会升值,不好说。我可以这样说,中国邮票不会再有像1997年3月份那样的大级别行情。那一年套死了多少人,使他们至今无法脱手,邮票压在箱底。当时产生这样行情有多种因素,国家邮政局将要销毁库存的那些不能再对应使用的面值邮票,销毁的数量惊人,但仍旧是库存量的九牛一毛,国家邮政局也是表明态度,支持中国集邮事业的长久稳步发展。那个时候,手机没有普及,大多数人还在使用BB机,数字机或汉字机。腰中皮带上挂着这样的东西,走在路上人也精神不少,有些人还时有时无的用单位或者公用电话打自己的BB机号,打完之后,快步开溜,走在人多拥挤的地方,听到像蟋蟀叫的“蛐蛐”声音,会有很多人不由而同的摸摸腰间。那种场面,现在想想也是忍俊不禁,醉了。那时候,家庭电脑没有普及,电脑的配置也就是“486”、“586”,速度很慢。更不要提宽带,WIFI了。邮政窗口信函的投递量也是很多,邮政支局门口的邮筒,每天要打开六到八次,平均两三小时打开一次,晚上22点,还有一次,那是邮筒头上刷了白色油漆的,方便周围居民投递。邮政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也好,有时,开箱发现多贴邮资的信函,他们会在信函上加盖“开箱挂号”戳,这封多付邮资的信函由原先的平信升级成为挂号信。
手机普及了,电脑也慢慢进入一般的家庭,不再是奢侈品,QQ,后来又是什么微信,把信函逐渐的替代了。邮政局门口的邮筒,大部分每天开两次,邮筒内信函也是寥寥无几。邮政窗口也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个人偶尔寄一封信函,自己还不能贴邮票,要把信交给工作人员,他们在信函上盖上邮资已付戳。只有在新邮发行的当天,可以使用当天发行的新邮,方便集邮爱好者投递制作首日实寄封。其他邮票,一律不得使用投递,说是假票太多,分辨不清。
啰嗦了那么一大堆。现在可以这样说,中国邮坛的集邮爱好者的人数越来越少。支撑着中国集邮事业的,是一部分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这些老者慢慢老去,作古,年轻的,前几年已经涉足邮坛的,也在慢慢退出来,不玩了,没劲。很少再有人在公共场合高谈集邮的论题了。唯有在这个邮票市场上,抬头翘盼,想再有一次像样的行情的,是那些长期蹲守市场的邮商。他们进退两难,手中邮品少说也有数百万,退出市场,那些价值不菲的邮品放在哪里?不退,这可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空闲之时,打扑克,炒股。
这就是现在邮商每天的工作。
邮票还会升值吗?
投资什么也不要投资邮票,想玩什么也不要玩邮票收藏,这是我对我家孩子们的忠告。邮票市场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利润的市场,1998年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花3万块钱买的邮票,到今天4万块钱也卖不出去,如果当初做什么生意,投资什么都没有今天这么惨,当初的3万块钱在我们小县城可以买一套房子,现在的市值应该在30万左右,如果要问还会升值吗?那我只能告诉你一百年以后再说吧。
邮票还会升值吗?
邮票还会升值的,但是,它不是所有的邮品都会升值。邮票是否升值,实际上就是集邮收藏,集邮是大众民间收藏活动,中国邮政支持,群众基础好,收藏门坎低,资金可大,可小,邮品兴趣爱好佳,欣赏性佳,知识性强,邮品种多,可追求的目标多,收藏以物有稀为贵的价值规律,所以,像金猴,文革票,编号票,等,它们的稀有价值存在,价值也存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