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这个平台老板高调跑路,还在官网上发布了“跑路公告”,真的是让很多理财者感觉愤怒。但是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可是有准备跑路的,如果真如其公告中所说的,钱也已经洗干净了,人也跑到了没有引渡条例的国家了。那么对于那些上当受骗的理财者来说,可能这个事情未来真的会不了了之了。未来自己遭受的损失可能连20%都拿不回来。
涉案金额达到190亿元,整体的行骗时间可能有着8年以上。尤其是在2018年国家10部委严厉打击各种非法集资平台以及线下理财平台的情况下,这个湖南长沙的线下理财公司仍然能够存在,而且还能够继续存在4年之久,最后在11月份跑路。我们可以想想这背后还隐藏了多少故事?如果这些故事被揭开,会引发多少的动荡呢?所以很有可能,那就真是不了了之。
我们可以推断,为何现在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终于跑路了?这很有可能是两方面情况引发的,一种就是庞氏骗局,拆东墙补西墙,但是窟窿越来越大,越来越补不上去了。因为本身不产生实质的利润,那么支付利息只能用后人的本金。早晚一天要塌台的。第二就正如同公告所说的,他一切出逃准备都已经做好了,现在是逃脱的最佳时机。很有可能就是借着去卡塔尔看世界杯出逃的。
所以我们想想现在虽然公安部门已经介入了,但是能找到多少剩余财产呢?越是这种老的平台,越是这种持续时间长的平台,其实有可能最后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能够兑付的比例就越低。尤其是在实际控制人主动出逃的情况下,基本上公司可能只剩下一个壳了。因为之前理财人士投入的钱,一般都用于这几方面了:
1.实际控制人,通过各种洗钱手段,搬到国外去了。用于自己未来在国外挥霍和生活。
2.支付给了业务员和营销人员,是以佣金以及各种的推广费用支付的。一般这种非法集资平台,支付的比例都在高达10%~20%之间。
3.为了取得各种的可以包装的资产,同外部的各种公司签署的各种合作协议、投资协议,投入出去了一部分钱。
4.支付给理财人士利息以及所谓的各种奖励。也就是庞氏骗局中的,用一批人的本金付给另外一批人的利息。
那么未来公安部门能够追来的款项基本上是比较少的。可能一方面从外部合作的各种公司追讨一部分款项,另外就是向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业务人员,追讨之前他们得到的各种工资以及奖励费用。这些业务人员如果不肯配合,可能还要遭受到刑法起诉坐牢的风险。
但是要深思的是:本来这种庞氏骗局不难被识破,但是为什么投资者在2018年P2P大溃败之后,还去投这个所谓的非标投资产品呢?谁能给陌生的投资者14%的利率呢?为什么金融监管部门当地金融办,在2018年之后没有进行查处呢?
击鼓传花的游戏,并不仅仅是这些庞氏骗局公司在做。业务员也在帮着传,投资者之间也在传。总觉得当鼓声停的时候,那束花不在自己手中。但是最终当曲终人散的时候,发现只有敲鼓人已经逃之夭夭,而且无情的嘲讽着坐在板凳上的每一个参与者。这家骗子公司也跑了,而且还给他们无情的发了一封跑路的嘲弄信。
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11月1日还在公司会议上表示自己不会跑路,10天后就电话、微信不回了,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上演了一出“声东击西、金蝉脱壳”的好戏。
盛大金禧实控人盘继彪
盛大金禧老板失联,涉及未兑付资金194亿元、客户14万人盛大金禧,全称湖南盛大金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创办于2011年,实际控制人是盘继彪,持股比例95%。
提到盘继彪,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了,1973年出生于湖南永州市双牌县的盘继彪早在25岁那年就在广州创立一家名为金禧信用担保的公司,这年是1998年。
2007年,打着“支持家乡经济发展”的名号,盘继彪回到家乡湖南永州,4年后的2011年成立盛大金禧,也就是现在出事的这家公司。
东闯西拼的盘继彪还是很善于包装的,2019年的时候公司宣传称收购了一家名为“标准资源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将其改名为金禧国际,并由他出任董事局主席。
矗立在会议室的宣传照
2011年盛大金禧成立之后,在之后的10年里,业务迅速扩张,以家乡永州为大本营,除主要在湖南发展之外,还在广东、湖北、江西、云南等地开展业务,在全国范围内成立了140家子公司,单是长沙就有10多家。
公司总部被设立在了长沙市开福区的金色地标大厦,外观看上去非常气派,也彰显了公司的实力。大厦的28层-38层共11层都是盛大金禧的办公场所。
盛大金禧大厦
注意,盛大金禧虽然是一家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但只是一家金融服务中介公司,说白了就是不能从事吸收存款等业务,也从来没有获得金融相关牌照;尽管公司曾宣称获得了香港证监会颁发的1-5号及9号6张国际金融牌照,但后期调查发现,很可能是子虚乌有,涉及虚假宣传。
未取得金融相关牌照的盛大金禧大张旗鼓地开展吸纳和投资业务,所谓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包括天然砂石、医疗大健康、光伏发电、煤层气等等,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被包装成“前景好、回报高”的样子。
就拿回报率来说,年化高达14.4%-16%,尽管这个月刚签约的《权益确认书》把年化降到了13.2%,但仍然远超银行存款利率。
这么大的盘子,如此之高的回报率,让人难免担心会有暴雷的那一天。果不其然,早在盘继彪还未失联的两个月前,有人爆出盛大金禧本息无法兑付。
其实公司成立10年以来,对于盛大金禧的风险揭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主管部门曾屡次对其虚假的投融资广告进行处罚,但奈何1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还是让众多客户忽略了其中的风险,依然趋之若鹜。
“权益确认书”
就在这个月1号,实控人盘继彪还在公司大会上激昂陈词,称自己从来就没有跑路的打算,言外之意是困难是暂时的,终会兑付。
本以为盘继彪是在给广大客户吃定心丸,却没成想,4号这天,他以去云南“融资、筹款”的名义一走了之,从9号开始就很难联系上了,11号这天更是连电话和微信都不回复了,好似人间蒸发般失联。
员工在盘继彪失联72小时之后,选择了报警。这个时候大家才意识到,所谓不会“跑路”的承诺,其实就是在为跑路赢取时间。
盘继彪失联
失联的消息传出之后,其中一些客户选择了报警,另一些客户上门讨要投资款,楼层和办公室内聚集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然而,公司老板跑了,员工自然也是失去了主心骨,一部分员工不知去向,选择留守的员工则是反复向客户解释,但也很难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兑付方案来。
根据公司管理人员的统计,目前涉及未兑付的本息大概194亿,涉及客户多达14万人。
客户都在焦急地等待一个兑付方案,最新进展是湖南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正式认定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警方目前已经介入调查,客户可以先到当地派出所登记相关信息。
另外,在兑付问题上,留守公司的管理人员表示,接下来将对公司资产、项目方资产、关联公司实际控制的资产保全处置,以此用于逐步清偿。
这套方案看上去比较可行,但实际上能否真正保证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害还存疑,比如:
一方面,盛大金禧本质上是一家中介公司,这样的公司和所谓的关联公司,资产大概率不会太多,恐怕很难保证194亿的投资款全额兑付,能分到每一位投资客手上的资金恐怕很有限;
另一方面,所谓的“项目”,恐怕不乏有虚构的成分,也就是说有些项目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想要保全和处置项目方的资产,无异于痴人说梦;
最后就是保全和处置需要一个漫长的会计核算和司法过程,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兑付,即便是按比例兑付。
综上三方面,客户未兑付的本息,恐怕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实际控制人盘继彪失联后,这事会不了了之吗?可以很明确地说,涉及投融资款如此之多、涉及客户数量如此之巨,一定不会不了了之,尤其是在认定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警方及监管部门介入调查之后。
当下最重要的几项工作,一是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兑付方案来,给广大客户一个基本的保障和说法;二是尽量找到失联的盘继彪,让作为实控人和最大股东的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现在认定的是盛大金禧涉嫌“非法集资”,而非法集资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实践中,往往会根据行为人的具体情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集资诈骗罪”论处。
两项罪名在《刑法》层面的规定和处罚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处以罚金;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犯此罪的,根据数额大小、情节严重情况,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或者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那么实控人盘继彪归案后,按照当下涉及的金额,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大概率事件。
2,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到该案就是盛大金禧或者盘继彪虚构了一些高回报率的投资项目,目的不是为了投资获益,而是出于非法占有客户的投融资款。
根据《刑法》解释,这个罪名比上文提到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更重,若单位犯该罪,处以罚款;若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犯此罪,同样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最低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最高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如果后期认定为集资诈骗,那么盘继彪最高将面临无期徒刑的判决,同时有被没收财产的可能性。
综上来说,这件事非但不会不了了之,反而会继续深入调查,接下来开展的工作不仅限于对客户投融资款的兑付,而且包括对实控人盘继彪、公司主管人员以及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追究。
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客户的投融资款就一定能得到100%的兑付,结合以往类似案例,结局或者是限于公司资产,只能兑付一定比例,其他的不了了之;或者是即便能全额兑付,也需要一个漫长的核算和司法过程,毕竟类似的案例中往往伴随着隐匿投融资款、挥霍投融资款,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去挖掘和掌握投资款的去向。
总而言之,这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一定要把好钱袋子,对于高息诱惑要坚决地说“不”!
还是那就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看中的是高息回报,而对方则看中了你的本息!击鼓传花总有掉落和接不住的那一天。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盛大老总人跑了,结果肯定是钱也就这样跑了!
从人之常理来说,欠债还钱,但在最近的经济社会中,这个事情只是处于道德层面。当事情真正发生时,如果对方是恶意行为,那就没有什么办法了。盛大从开场就是骗局,设下了各种圈套,那么资金未来的走向也早就计划好了,应该说这个钱就无形无影了。
欠债能够得到尝还,只有以下几个情况:一,对方并没有真心想欠钱,只是一时困难,当困难解决之时,给予尝还。二,对方真心想欠帐,有钱也不还。可以通过民间渠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万一不行,通过法律渠道寻找到他的财产情况,在强制执行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偿还。三,对方欠你钱,存在第三方担保人,对方没钱,但担保人有钱,那么可以由担保人偿还。
欠债不能得到尝还,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一,正规借贷,而且对方有尝还的意愿,如果数额较大,对方确实近期和未来都无法尝还,借钱方可以申请个人破产,有多少给你多少就拉倒。二,恶意欠款,当初借你钱时,就没有想到还钱。用欺骗,甜言蜜语让你拿钱,如果没钱,那根本不用谈拿回本金了。如果对方有钱,但已经进行了各种隐蔽的转移,那结果也一样。三,对方死亡,资产其他人有优先权,如果数额不够优先权之人的,那么这个借贷也就自动消失。
处理借钱不还的情况: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解决,道德解决。二,用一些民间催款办法,但现在好像貌似行不通了。三,打官司,虽然是正常渠道,那你一定要了解对方是否有财产。如果再不了解对方是否有尝还能力的情况下,你铁赢官司,输了钱,要出律师费。最好的结果是保留了债权关系,不打官司,那么两年后借贷就失效。四,对方属于诈骗等违法行为,可以起诉他,让他判刑。如果对方害怕判刑,有可能给你赔尝,但这种情况遇到大资金往往就失效了。借款人反而怕借钱的人判刑,再也没有偿还能力了。
这个世界是没钱万万不行,至于借钱不还,最后上黑名单也好,判刑也好,往往钱是不可能拿出来了。盛大的出发点本身就是想骗钱,而且资金量巨大,具有完整的机构性。借钱充满了恶意性,资金走向和逃跑方向早已有所安排,想拿回自己的钱,那比登天还难,早点做好不了了之的准备。如果每天想着钱回来,那么你终身难过,如果能洗洗睡了,那么还能够永保平安。
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说实在的,人家后路早就想到了,等你们想找他的时候,早就有人帮他收尾了,你以为那个钱是他一个人拿了吗,他只不过是一个推出来的替死鬼。
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开始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发的盛大金禧的官方截图"我们跑路了"的声明,第一反应还以为是PS的。没想到是真的,真是活久见啊。
骗子都这么嚣张了吗,这么的明目张胆,这么张狂,这么恬不知耻。不仅想到了冯小刚的台词:"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然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大概率会不了了之。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这件事除了替那些受害者可惜之外,咱们平头老百姓以后也要擦亮眼睛。
正如从"我们跑路了"这篇声恬不知耻明中说的:不要贪高息,贪高息吃大亏。天上没有掉馅饼只有陷阱。"看看,人家骗了你,还告诫你们不要贪便宜。关键就是贪高息了才上当受骗。
明目张胆的挖苦你,得了便宜卖乖。就像在对着你勾手指,并且喊:"来打我啊"
但是最后我想说,让这些骗子日后不得好死吧,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盛大金禧老总盘继彪失联,这件事会不了了之吗?
从E租宝,泛亚金融,P2P全军覆没,
过去8年,这类吸收民众存款,导致血本无归的案件,每年都在上演,
而且各大新闻节目都有报道,
但到了2022年,还是有人上当受骗
说明大部分民众,很少看这类新闻。
如果在七年前,互联网金融刚刚兴起的时候
很多人被骗,也在情理之中,
当时的大环境,互联网金融,得到各大资本的吹捧,
融资拿的很容易,还有几家远赴美国上市,拿到美国人的几十亿人民币的投资,
本来国家希望,互联网金融能和银行一样发扬壮大
但是从业人员,从一开始就走了弯路,
那就是高息收储,
银行五年定存的利率,也才4%不到,
而互联网金融很多都在10%以上,
这样的高息,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拿到钱后,要么自己投资赚钱,
要么把钱投给高风险企业。
本来,如果行业从业人员,都把利息压低到6%左右,
还是有竞争力的,可以实现良性循环,
结果是全行业都走了弯路,
最终只能靠后来的客户资金,来养活前面客户的本息,
这种模式,最终只有暴雷一条路
盛大金禧,这家公司,客户们最终大概率只能拿回10%到40%之间的本金,
因为客户大部分钱已经在经营中消耗完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