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觉得现在是一个敏感问题,因为德先生对数字货币是有着一定研究,对于比特币也是有着一定共识信仰的,对于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和一些山寨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是实地探查过,所以可以给大家讲一讲这其中的风险关系。
如果一个人是用自己的合法所得进行数字货币的交易,或者是进行了挖矿,最后通过私下交易或者交易所交易赚钱了。我们可以很负责任的先定个性,这位数字货币的爱好者是没有违反法律的,他的所得也是一个干净的收入。但是他究竟为什么是合法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清楚的说明。
同样现在也没有人能清楚的说明,为什么数字货币交易是违法的?因为根据2013年和2017年的相关国家规定,我国是禁止在境内从事数字货币的发行。2013年,多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通知》,对比特币风险作出重要提示。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公告,称首次代币发行是未经批准非法融资行为。同时,我国也禁止了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比特币提供支付渠道。但是这一切对于个人去买卖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没有任何的违法违规的认定。
当然,如果银行和支付机构能识别每一笔的数字货币买卖,识别之后冻结交易并且返回原状,那么国内的数字货币私下交易肯定无法完成,同样三大数字货币交易所也无法完成任何的人民币交易。但是由于数字货币的交易特殊性,其实银行和支付机构是无法全部识别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个人买卖还是可以完成的。
但是因为在国内不支持买卖数字货币,那么现在的实质性数字货币的买卖,形成了境内境外两个层面的交易关系,在境外交易所平台中实现了数字货币的炒作,会赚钱或赔钱。但是在境内进行了人民币账户交易,这就涉嫌逃避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实质性完成了跨境支付。在这一点上也就属于了外汇的洗钱操作。因为背后没有任何的贸易或投资背景,可以解释清楚说明并履行外汇和人民币之间的交换往来申报, 按照我国规定就是涉嫌逃避外汇管理。
另外针对现在频繁司法冻结银行卡的行为,其实不在于数字货币交易者是否违法的问题,而是有可能其交易对手涉嫌为犯罪团伙,通过数字货币的买卖进行了洗钱活动。但是如果数字货币交易者自身没有犯罪行为,主观没有参与洗钱,那么收入仍然是善意所得,没有违法。所以基本上要么等三天,公安机关查证后予以账户解封;要么就是持有相关买卖数字货币的证据,同公安机关进行联系予以说明,等待公安机关审查资料,查明没有参与活动即可解封。
最近多家银行也出了公告,如果查明其账户参与买卖数字货币,以及充值和提现,那么将采取暂停相关账户交易、注销相关账户等措施。主要背景在于目前的数字货币交易行情火爆,银行担心这种逃避监管的行为会引发金融风险,同时助长地下洗钱活动,所以采取的限制措施。
现在大家听明白了吗?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之前不违法,但是可能会因为涉及到黑钱从而冻结你的银行卡。接触过虚拟货币,也就是一笔特别猥琐的虚拟货币投资市场的朋友应该清楚,除了市场本身的高风险因素以外,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就是平台出金提现的时候是需要靠你的运气的,尤其是在最近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银行卡的冻结率是非常高的。
就在这个月前两天,央行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的通知,通知里边非常明确的提到了以比特币以太坊和泰达币为首的虚拟货币的交易全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这等于给当前的国内的虚拟货币交易直接定性,而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打击虚拟货币的交易,打击的重点之一,就是出入境的渠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场内OTC。
OTC交易的本质就是个人与个人,所以你无法得知对方给你汇过来的钱,是否属于非法所得。这就会导致很多被立案侦查的案子涉及到的现金流一旦流进你账户的时候,那么基本上就会冻结你的银行卡,再加上最近这段时间出台的断卡行动,针对的就是虚拟货币。
所以回归原题来看,在当前投资虚拟货币已经被明确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大背景之下,以后很有可能定性为违法,即便是不违法,但是当前的出入金也有相当大的几率会冻结你的银行卡,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还是远离这个高风险投资市场吧。
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18年底被忽悠到小交易所被割了几万,就没有关注了。最近看到网上很多再说虚拟币的,各种盈利看着真的眼馋,没有那个名也不去想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虚拟币也是个人资产,可以小额分批进账,只要不收到黑钱,就没啥问题
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虚拟币是虚拟资产是物不是货币,不能自由流通怎么能叫货币?每个公民都有自由交易的权利,那是你的风险投资所得,外国人买走了,就等于为国家创外汇,赚外国人的钱,无上光荣,怕的是国人的钱都被国外人给赚走了。
玩币挣钱了,交易所直接卖到银行卡的钱算违法所得吗?
别接到黑钱就ok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