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我国的股市投资者喜欢自己买股票,而不愿意去买股票型的基金。核心原因就是两条:一个就是这些基金经理不一定靠谱啊。一个就是自己炒股票多有意思啊,多刺激啊。

我们国家的基金管理人真的不是那么让人放心啊。他们的道德风险太高,职业操守要求又太低。有时候他们将基金的投资人看成了韭菜,如能够肥已损人,一定会尝试各种方法去干一把的。看看监管部门处罚的那么多基金管理人的坚守自盗的案件,就明白他们是多么的不靠谱啊。

股票型基金管理人应该赚取的收益是什么呢?一般来说是基金管理费加上业绩盈利后的分成。但实际上不靠谱的基金管理人可能赚取的是:证券公司给予的交易佣金手续费提成,以及损害投资者利益而得到的利益输送。个别比较靠谱的基金,例如重阳基金,淡水基金,他们的门槛有太高,投资者又很难认购到。

自从徐翔案件暴发出来,其实深刻的揭露出。我国哪有什么股神哦?基本上都是暗箱操作,市场操纵以及勾结作庄。有时候为了圈住投资人更多的投入,可能会暂时给一些小甜头,但是最终会狠狠的割一刀。与其买这些股票型基金,真的不如自己去买股票更可靠呢。

自己的钱自己管,自己的损失自己扛,自己的盈利自己赚,还能享受到炒股的乐趣。这不比将钱放到别人手中,更让人放心和快乐吗?如果自己学习一些投资知识,自己有着坚定的价值投资理念,其实自己也能赚到钱的。我们听到的很多案例,不就是价值投资坚守下去,得到的长远回报吗?例如买茅台多少年。赚了多少倍?买格力电器股票多少年,赚取了多少倍等等等等。

未来等待我国的监管更加完善和细致一些,等待这些股票基金的管理人更加有着自律的职业操守,更加愿意诚心诚意的为投资人服务。那个时候再去参与一些基金,做一些分散化的投资,可能时机更好。#理财大赛第三季#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我炒股几十年从来没买过基金,三个月前,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买了两只ETF基金和两只股票型基金,共计三万元,持有ETF基金三个月来一直亏损,最近到了1元成本赶紧卖了,其它两只基金一个赢利一个亏损。总之感觉买基金不如买股票来得快,基金也是用来买股票的,当大势好时,股票涨基金也涨,大势不好时,股票跌基金也跌,但基金公司旱涝保收,不论涨跌手续费照收,所以说,大多数有投资股票经验的人宁愿自己买卖股票也不去买卖基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是购买股票型基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一组数据吧,目前A股的个人投资者有1.7亿,不过这1.7亿账户到底有多少资金在里面我们没有更详细的数据,如果人均1万 ,那么就是1.7万亿,如果人均10万元,那么就是17万元,而另一个数据就是我们的投资者中95%以上账户资金不足50万元,凭借这些数据我们有一个大概的轮廓。

1、A股投资者相比买基金更愿意自己买股票是事实吗?

再来看一个基金的数据,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总规模14.96万亿元,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基金规模为3.09万亿,并且较6月份增加了0.44万亿。

在这里要说一个知识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专注于二级市场的股票型基金,说直白一点就是买卖股票的基金,你卖这些基金就相当于把钱交给专业的团队,让他们代替你炒股。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我们常常听说的VC、风投、创投、PE等名词,是一级市场投资于还没有上市的企业的股权的。截至7月末,私募股权基金规模大概是9万亿。

大概有3万亿资金是买了私募证券基金的,除此之外还有公募基金,截至8月底,公募基金的规模是17.8万亿,其中封闭式基金2.2万亿,开放式基金15.56万亿,而开放式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仅仅只有1.8万亿,混合型基金为3.46万亿,货币性基金规模最大,为7.35万亿。债券基金为2.8万亿。

即便我们将混合型基金也都算成股票型基金,那么公募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大概是5.2万亿,再加上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的3万亿,总计8万亿,这个就是我们目前股票基金的规模上限,直白的说是有8万亿的资金交给了专业的基金公司来炒股。

个人投资者目前持有的市值规模到底是多少?这个还没有一个统计数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市值是43万亿,深圳证券交易所是33万亿,合计76万亿,我们假设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属于国有以及其他个人大股东以及机构投资者,那么还剩下三分之一的市值是普通个人投资者持有,这个市值大概是25万亿,如果我们再将这个比例下调为四分之一,那么这个市值就是19万亿,如果再下调为五分之一,那么这个市值就是15.2万亿。

无论是哪一个比例,最后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持有的市值都要远高于股票基金规模的的上限——8万亿,这个数据也说明了一个结论:A股的投资者更愿意自己买股票,而不太愿意购买基金

2、为什么更愿意自己买股票?

那么结论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将资金交给更专业的基金团队来打理,这样省时省力。而更愿意自己买卖股票,这样风险也更大。

其实说到底还是基金还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很好的信用,如果基金能够比较稳定的盈利,给投资者带来比较稳定的回报,以及更好的回报,投资人自然是原因将钱给基金团队,但是基金也是靠天吃饭,大盘行情好的时候,基金盈利不错,但是大盘不好了,基金也一样吃瘪,而我们的大盘一向是牛短熊长,这导致基金也无法形成稳定的盈利,那么自然也无法取得投资人的信任。

如果基金公司也不能带来稳定的回报,那么还不如我自己炒股呢,至少钱也是在自己手里亏的,更加有掌控力。

不过这种情况在改变,尤其是最近一年,基金公司比以往更能获得投资者的信任,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是2019年行情不错,基金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率,这为基金展示了非常好的信任。第二是因为201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倒闭以及被取缔,导致这部分投资不仅没有收益,本金更是受损,当这部分资金脱离互联网金融后,能够寻找的下一个投资渠道大多就进入了基金和股票,但是又由于第一个原因,基金公司2019今年业绩大好,这给予了这些投资人信任和信心,所以最近 一年基金大卖,非常受投资人喜爱。

从长期来看,散户是会被逐渐消灭的,从散户化到机构化和专业化是必然的过程,专业人做专业事。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我以前对于基金的看法,也比较消极,炒股很多年都没买过基金。

可能很多人都没经历过,但我是经历过第一轮基金热的,是在2007年,也就是当时的大牛市。

基金其实是2004年左右就有的,但是一直不温不火,因为那时候的行情很糟糕。

基金的规模不大,宣传力度也不大,也就没什么人买。

但是2006年开始,随着A股的行情开启,基金销售开始慢慢变得疯狂起来。

第一次接触基金,是我妈妈去银行买理财,被推销买的基金,那时候已经2007年初了。

经过2006年的大涨,基金的净值都非常的不错,也就是多少年赚钱了。

然后,不管是老基金,还是新基金,申购就非常的踊跃,不管炒股不炒股的人,都要去买个几万块钱的基金。

仿佛有一种错觉,就是买基金就是能赚钱,甚至可以说是送钱了。

当时觉得基金就是代客理财,投资股票,觉得也挺好,也就没阻止,反正爱买就买吧。

2008年的股灾,直接让我对基金的印象一下子糟糕起来。

虽说当时的股灾,股民也是亏得一塌糊涂,跌剩下个20%的比比皆是。

但基金同样没有好到哪里去,净值回撤60-70%的,都是正常现象,极个别的基金回撤甚至超过了70%。

也就是说,基金并没有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在面对熊市的时候,就是抱团一起跌。

涨的时候,抱团一起涨,跌的时候,抱团一起跌,那对于基民来说,不就是买了个寂寞吗?

如果是这样,那我还要基金经理干嘛,自己去交易一下不“香”吗?

一个是交手续费,一个是交管理费,美其名曰我比你专业,帮你管钱能赚得多,但实际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因此当时对于基金的印象确实不怎么友好,并不喜欢基金,还觉得买基金是被骗了。

对于基金的印象改观,是从2016年熔断之后开始的,原因不是因为基金变好了,而是市场风格开始变化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属于基金的时代,越来越近了。

一方面是基金会的规模开始逐步壮大,慢慢地成为市场中的主力军之一。

另一方面是因为基金的交易风格和市场主流资金的交易风格,越来越相近。

虽说整个市场还是以题材炒作为主,但是结构化的行情下,基金会对于题材和趋势的把控,越来越准确了。

曾经经常被诟病的基金踩雷现象,现如今也是越来越少。

不过,作为基民的普通投资者,在当今基金的热潮之下,买基金依旧没赚到钱的还是有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股市的投资者,并不愿意选择基金,宁可自己购买股票的主要原因。

尽管80%的股民,自己的业绩跑不赢基金经理,但依旧不会购买股票基金。

今天针对以下两个方面做个分析。

1、为什么当下购买基金会比购买股票更合适。

2、为什么基金是涨的,基民却出现了很多亏钱的。

一定会有人反驳,说买基金照样亏钱,买股票还有可能赚钱。

如果非要这么说,其实也没错,毕竟会有一些时间段,基金的走势不如整个市场。

但如果把时间拉长了来看,绝大多数的基金,都是跑赢整个大盘的。

这一点,从公募基金的指数上来看,就会很明确地发现了。

究其原因,其实也比较简单,基金在选股上会略胜一筹。

这里的略胜一筹,主要是因为基金不会去参与一些只有题材,却没有实质的个股,基本上都是抱团某个行业里龙头的个股。

这种抱团的操作风格,虽说也有一定的弊端,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可以避开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当下之所以买基金会更合适普通投资者一些,主要原因有几点。

1、基金的投资风格,更适合未来的A股投资市场。

其实大家已经发现了,最近几年的A股市场变化很大,投资风格也是越来越机构化。

随着注册制的推行,这种情况,或者说这种市场风格会越来越明显。

资金会根据自己的投资偏好,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最终选择一些合适的标的进行投资。

这就会导致市场中只有一部分个股比较活跃,还有一部分个股会犹如死水一潭,没什么关注,也就没什么成交。

尤其是一些低价股,几乎就成为了散户的集中营,不温不火的走势,也很难赚到钱。

剩下的很多基金不参与的个股,都在做市值管理,时不时地出现杀猪盘,也很难让散户赚到钱。

所以,基金的总体投资风格,会越来越符合未来A股市场的主流投资风格,也就更容易把握住机会。

2、基金公司的专业能力,会让长期的回报更稳定。

从结果来看,基金的长期回报率,是能够战胜大盘的。

而大盘的回报率,是能够战胜普通股民的。

也就是说,股民的实际平均回报率,是远不及基金的。

当然,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跨度,并不是说当下几天,或者短短几个月。

有很多股民不是没有赚到过钱,而是很难有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因为市场的风格不断在变化,资金的情况也在变化,上市公司的情况还在变化,在变化中靠运气赚钱,难度就非常大。

基金公司好歹有投资研究团队,即便一时出现错误,还会进行修正,能够回归到正轨上来。

专业能力,虽不能保证赚钱,但比起没有专业能力,横冲直撞,肯定来得靠谱。

3、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会愈发明显,对散户越来越不利。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信息上的不对称,让散户在未来的市场里,会更加处于被动。

当然,并不是说基金公司就处于信息链的顶层,但一定会比散户好很多。

一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股上市,各种五花八门的名字,各个不同领域的企业,散户可能连一家公司做什么的,都搞不清楚,就要做投资,难度很大。

另一方面,就拿业绩报表之类的来说,基金公司往往在业绩未发布之前,就能通过调研市场,了解到基本的业绩情况,而散户只能傻傻的等报表,等业绩公开的结果。

这种时间差和信息差,让散户在投资的时候往往会踩坑,难度越来越大。

基金很好,但不代表买基金的基民能赚钱。

这句话可能是一句真理,而且同样可以运用在股票市场里。

股市上涨,不代表参与股市的股民,都能赚到钱。

那么,基金上涨,基民不赚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跟风追涨。

基民不赚钱的最最最最大原因,就是因为跟风追涨。

当基金不温不火的时候,或者基金下跌的时候,赎回量会大增,申购数却很少。

就连新发的基金,募集都非常的困难。

而基金在净值不断创新高的时候,基民的热情度是非常高涨的,可以说是踊跃。

可能老股民都知道,股票已经涨得很高,风险会更大一些,所以不适合去追涨。

但是基民是没有概念的,对于基金来说,什么叫高位,什么叫低位,没有衡量标准。

所以,在净值的山顶上入手基金的基民,不在少数。

这也就决定了很多人买基金,其实都是跟风追涨的。

这个基金好,那个基金好,业绩好的基金都好,但很容易就买在了阶段性的高位。

一旦出现回撤的情况,这类基金的下跌空间,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2、频繁交易。

关于频繁交易,其实很多人都懂。

散户频繁交易的,赚钱的并不多,基民频繁交易的,赚钱的也不多。

相比股票的波动大,基金本身更加不适合频繁交易。

一方面,基金的赎回费率,随着时间的拉长而降低。

另一方面,基金的选择相对比较有限,不会像股票那样频繁地更换。

所以,频繁交易基金的基民往往不怎么赚钱。

还有一点,基民和股民一样,喜欢在涨的时候抛售基金,而基金跌的时候就死死地捂住。

如果你真的是长期投资者,死死捂住也没问题,但问题在于好不容易解套了,立马又把基金抛掉了。

既然选择买基金了,就不要做频繁交易了,因为频繁交易会导致基金投资的风险。

3、策略问题。

最后就是基民对于基金投资,其实是没什么策略的。

简单点说,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样的基金,什么时候该买,什么时候该卖。

大部分基民买基金,就是觉得基金会涨,至于持有周期是多久,完全没概念。

这也就决定了基民买基金是相对比较盲目的,是没有什么策略的,是碰到风险就容易一片哀嚎的。

对于基金的投资,一定要有基础的策略,比如目标收益率是多少,比如持有周期大概是多长。

只有把基本的框架定好,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目标的基金。

如果都是随意的买卖,那么买入基金后,出现亏损的概率会很高,而且问题的关键在于,还会在超出自己预期的情况下,胡乱进行操作,最终导致亏钱。

有些基金即便是上涨的,也会因为买卖策略的问题,最终导致参与的基民亏钱。

最后,肯定有人会问,什么样的股民,不适合参与基金市场,或者什么样的情况下,没必要参与基金。

说实话,还真有,而且并不只是跟着自己炒股的收益来的。

当你自己已经形成一套股票交易模式,并且这套交易模式确实能够赚到钱的时候,那参与基金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这不一定代表你的能力就超越了某些基金经理,而是你的策略已经固定,通过自己的策略就能赚钱。

其实,股民进入股市就一件事,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方法,然后赚到钱。

只不过,很多人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最终都没有找到这样的方法。

基金公司其实也是一样,他们也在寻找赚钱的方法,他们也不希望自己管理的基金收益差,砸了自己的招牌。

至于,愿不愿意去参与基金,还是想要自己操盘,只要能赚钱,怎样都好。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相信别人还不如相信自己,自己的钱自己做主,为何要把钱拿给股票型基金公司投资呢?把钱拿给股票基金公司未必比自己投资股票的好!

归根到底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会买股票型基金原因有四点:

其一:投资者熟悉股票,投资熟悉的品种;

其二:对股票型基金很陌生,不熟悉,不敢尝试购买股票型基金;

其三:根本就是不相信基金公司的炒股实力;

其四: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去炒股,跟自己去购买股票没有任何区别,投资者宁愿相信自己炒股。

下面跟大家仔细分析四大原因:

首先股票已经是成为全国投资者的比较亲民的投资品种;A股从原先的千万投资者变成现在有1.42亿股民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股市是什么东西;而人都有一个想法,把钱投资熟悉的品种。

而基金由于接触的很少,投资的人也很少,现在除了专业人员或者那些专研投资的人对于基金熟悉一些,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有基金的存在。连基金是什么意思?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债券混合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完全搞不懂!基金手续费都不知道有哪些?(其实大家投资的余额宝也是基金,属于货币基金,相信到现在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余额宝是什么东西,就知道叫余额宝。)这就是国内很多股民宁愿自己投资股票也不购买股票的重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其实股票型基金就是基金公司募资到这个钱主要是投资股票;从2015年8月8日新规之后股票型基金必须有80%以上的资金是购买股票的,不能把募资资金投资其他品种。投资者如果购买了股票型基金,就等于把钱交给了基金公司去炒股,很多人会想到,自己的钱为何要交给别人去买股票呢?还不如自己去炒股也是一样的,更加自由。类似A股去“散户们”都持反对意见道理是一样的。这是国内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也不购买股票型基金的另外原因!

基金公司炒股一样很菜鸟,股市行情好时候赚钱,股市行情不好,照样亏损累累!也就是说购买了基金公司把钱拿给他们炒股,也不一定就是赚钱的,既然不能保证赚钱,同样面对这个A股行情,跟自己炒股有什么区别呢?很多投资者就根本不相信股票型基金公司投资实力,不相信他们;这又是一个国内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也不购买股票型基金公司的原因。

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阅读与关注。

为什么大多数中国股市投资者宁愿自己买股票,而不购买股票型基金?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都是资本市场的产物,不同的是“基础资产”。

如果用生活中的小常识来比喻,可能会容易理解。那就是很多人普遍喜欢“一手货”,嫌弃“二手货”。

股票:上市公司的股权,买股票就仿佛买到了厂家直销,像“一手货”。

股票型基金:由几十甚至上百支股票组成的金融产品,投资人也不清楚自己到底买到的是什么,所以成为一些人心目中的“二手货”。

喜欢买股票的原因:
  1. 标的资产一目了然;
  2. 可以今天买明天卖;
  3. 赚钱或亏钱都立竿见影;
  4. 实时交易满足控制欲;
  5. 每天有事做;
  6. 交易佣金低;
  7. 消息满天飞很刺激。

小结:买股票可以满足很多欲望层面的东西,赚钱皆大欢喜,赔钱愿赌服输,遇到运气好或者市场大环境普涨时,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超能力”。

嫌弃股票型基金的理由:
  1. 不相信基金公司;
  2. 涨跌速度太慢;
  3. 无法控制交易节奏;
  4. 各种费用算不清楚;
  5. “未知价原则”如同开盲盒;
  6. 不用看盘失去成就感;
  7. 期待和现实不匹配。

小结:买基金相当于把钱交给基金公司代替我们卖股票,有些人认为自己也能买股票,何必把主动权交给别人,还要支付手续费,况且也不保证收益。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希望财富迅速增值,至于通过什么手段来实现,还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考虑。股票风险高,股票型基金风险低于股票,没有好或不好之分,只要自己喜欢,别人说什么都不重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