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近期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没有大幅下降,只是按照市场同业利率LPR的走势做了向下的微调。但对比去年此时的存款利率,那还是有了超过10%的下行。但是各类创新存款产品的品种确实是减少了。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1.现在所有的利率定价都是按照LPR来定价,连房贷利率都已经转化为LPR,所以整体存款利率的未来趋势也是要看LPR走势而定。这样银行才能锁定存贷利差,谋取到稳定正常的收入。德先生预测过LPR,在短期和中期都是下行的趋势,目前的走势也印证了德先生的观点,在2020年LPR价格还会进一步走低。
从去年到现在不断的降准降息又降准,市场资金宽松,流动性充足,自然利率就要走低。针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又抓得非常紧,过去的资金使用大户房地产其实能负担起更高的利率,但是它受到严格调控的影响,不能得到更多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倒逼存款市场资金价格走低。
再重新审视存款市场的利率,那么利率走低从大趋势角度也是正常发生的事情。
2.从去年年中开始,监管部门不断的进行存款市场的利率干涉和窗口指导,包括严查结构性存款,导致高利率存款产品越来越少。目前存款市场的重点是将产品合规性做好,不能单纯以利率来去吸引存款。
到了近期,又在传说银保监会要取消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那么新型的智能存款和部分大额存单产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截止目前德先生还没有发现,智能存款的销售和创新被严控起来,仍然可以在多个互联网平台上看到,满期年化利率达到5.4%左右的智能存款产品,仍然可以看到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
但是监管绝不是空穴来风,最少以前市场中比较活跃的结构性存款,目前已经大为缩减。尤其是假结构性存款,在市场中越来越少。以前动辄6%的年化利率,现在已经难觅踪影了。所以德先生当时给大家提示:买到就是赚到,过去了就没有了。
3.近两年的存款市场上活跃的民营银行都是在2018年或往前批准的。他们都在2017或2018年开业,急需吸收存款,否则无法正常经营和生存。在那种情况下,监管部门也会给他们一段吸存的缓冲空间,容许他们发行一些高存款利率产品,快速吸收存款稳定经营局面。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看到了2018年存款市场百花齐放,不论是创设的各类新型的存款产品,还是在销售渠道上进行了与互联网平台的协作,都会很多习惯于利用传统渠道去做储蓄的储户,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经过了一年多的吸收储蓄,现在很多新型民营银行的储蓄余额已经同其经营能力基本适合,再吸收更多的存款,也会造成成本上升,规模不相配。所以目前很多民营银行吸存的积极性和产品创设速度也大大降低。很多时候发售的都是短期定期存款产品,那么它的目的就是短期流动性资金需要,而不是长期储蓄资金沉淀。
4.最后再盘点一下目前的储蓄市场。
A.结构性存款,将来只会存活真结构性产品,它的利率是一个浮动范围,只有到期时才能结算出来,这样他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是近两三个月来结构性存款产品品种减少,新增储蓄额也大幅降低的原因。
B.大额存单产品,未来将仍然是存款市场的网红产品,其最高利率应该不会超过基准利率上浮55%,也就是说年化利率不会超过4.263%。未来有望成为定期存款市场中规模最大一类的产品。
C.智能存款,其作为中长期定期存款产品仍然会长期存在。但是其存款条款会不会受到监管影响而做大幅修改,现在还未到之但是截至目前仍然有着最高年化5.4%的产品在发售。
D.如果未来lpr继续下行,那么存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行。这一趋势暂时无法扭转,而且是大概率发生的时间。
所以对储户来说,现在买到还是赚到了。就如德先生所讲,要做一个聪明的储户,抓住高息存款的时间窗口。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利率下调了,而且下降幅度比较大。有一些高息的产品已经被停售了。
一、大家也许会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认真分析一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方面是监管的原因。任何事物物极必反,当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国有银行存款利率2倍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发生转机了,枪打出头鸟,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 另一方面是银行自身发展的原因。同样是银行存款。为什么民营银行就可以比其他银行高这么多呢,一定有其自身原因。这些原因或许无奈,但注定不可持续,回落到正常水平也是必然的。
先看一个有关报道:
前几天,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委员会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目前民营银行智能存款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倡议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暂停新增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产品的余额和新增客户。
其实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目前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利率给的太高,会引发存款大战,监管上应该规范。这实际上和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一点背道而驰,但监管上的忧虑也不无道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民营银行这种智能存款高利率的背后逻辑:我们每购买一笔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都会对应一笔5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
如果我们要提前支取,银行就会按照我们提前支取时的靠档利率,把这笔存款转让给第三方金融机构,从而保证客户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
这里面存在一个重大风险隐患,当客户提前支取的量很大的时候,而第三方金融机构承接的资金又不足,银行就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这也是监管上最担心的事情。另外,当民营银行的高利率存款逐渐得到储户的认可之后,资金就会从传统银行低利率的存款转移到民营银行高利率的存款,那么这些传统的银行就会被迫的提高存款利率。
引发存款大战的同时,也抬高了资产端贷款利率,从而提高了实体经济融资的成本。这显然和监管上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再来分析一下银行自身方面的原因大家也许会说,民营银行疯了吧,给出如此之高的存款利率,最高的5年期达到了6%,是国有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2.78%两倍还多。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其实民营银行推出高利率智能存款产品,也是无奈之举。
民营银行成立都比较晚,这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格局早已形成,存款客源这个大蛋糕早已被各家传统的金融机构切分的一干二净。
处于天然弱势的民营机构,如何才能突出重围,喝一杯残羹冷炙呢?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付出更加高昂的融资成本,才有可能获取客户的青睐。
民营银行是互联网银行,没有线下网点,获客的渠道自然就很狭窄,加上知名度不够,根本没有人知道有这些民营银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民营银行要想提升获客能力和渠道,也只能通过相对高的存款利率。
民营银行由于是轻资产运营,运营成本自然很低。这样它就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弥补高存款利率所付出的成本。
其实即使没有监管上的原因,民营银行的这种高收益智能存款也不会持续。它们在完成了初期发展的任务,达到营销目的之后,利率自然会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四、市场反应据一银行内部人士表示,其所在银行收到了监管下发的《关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范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有关要求》的通知,并且已经下线相关产品。
通过调查发现,确实有很多民营银行叫停了以前高息的智能存款,还在发售的一些产品也都大幅下调利率,不再具有市场竞争性。
现在打开亿联银行手机银行,这些达到5.6%的智能存款已经停售了,目前在售的产品利息基本在4%左右,下调幅度非常大。
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去年个别民营银行5年期利率曾经一度摸顶6%,最高达到5.88%,超过了国有银行和股份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倍以上,一时成为明星存款。新年伊始却是另一番景象,不仅大部分民营银行存款利率下浮,而且品种也减少了,甚至停售。什么原因?主要受到3大因素影响。
首先是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导致存款利率出现普降趋势。大家知道仅2019年央行就分别实施了3次降准(包括定向和全面降准),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数以万亿计。新年伊始,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降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预计向市场释放流动性8000多亿。也就是说,在1月6日正式实施以后,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获得8000多亿额外可用资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存款压力。
2015年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以后,实际上存款利率基本实行了市场化自主定价,利率高低与市场供求直接相关,需求减弱了,利率(资金价格)自然下降。反观当前全行业利率行情,不论是定期存款还是大额存单,也不论是大中型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和民营银行,利率也是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幅度不大,这是市场化机制作用的结果。
其次,也与当前政策引导有关。去年底,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员单位召开了一次会议,倡议各类存款类金融机构暂停新增定期存款提前靠档计息产品余额和新增客户,甚至在部分地区要求在2020年底将这类产品余额压降为零。
众所周知,就目前而言,提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存款产品主要有2大类,一是大额存单(多数银行计息规则),另一类就是以民营银行为代表发行的创新型存款(智能存款)。受此会议倡议的影响,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都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要么以降息引导分流,要么直接下架停售。
但是,通过对第三方互金平台产品的调查和分析,利率下调或停售产品主要集中在6个月以上期限以上产品,6个月以内产品利率基本维持前期水平,有的还略有上浮。比如亿联银行于12月30日发布了5年期存款产品直接停售公告,蓝海银行5年期利率从5.5%下降到5.2%,几乎就是当前全行业最高水平。而随存随取型(当日系列)三峡银行最高达到4.96%,且按月付息,滨海农商行180天利率达到4.6%等等。
第三,贷款利率向LPR转换,促使商业银行压降资金成本,降低存款利率。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是主要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而LPR利率机制实施以后,按照央行要求LPR实行每月报价,公司和个人客户贷款的实际利率为LPR+加点形成,反映出资金的实时价格。而在国际经济复苏乏力情况下,我们的经济下行压力有加大趋势,市场需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未来降准降息就成为大概率。商业银行为了保证合理的息差,维持利润水平,贷款利率走低,必然将存款利率引入下行通道,民营银行存款利率下浮或产品下架减少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可以这样说,尽管利率普遍下浮,在未来一段时期,以民营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还是会高于大中型银行的,这是由他们的机构网点不足、体量小、品牌影响力不大等先天弱势所决定了的,存款压力大,以提高利率吸收存款不失为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民营银行的经营较为灵活,所以产品价格经常会变动。题主所说的民营银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品种也减少了,应该是指创新型存款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具体分析如下:
一、银行推出创新型存款产品的目的银行推出创新型存款产品,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目的就是增加存款产品的竞争力。因为创新型存款产品在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方面,较传统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它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存款。
二、目前的存款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1.社会资金宽裕
岁末年初,人民银行通知市场操作工具、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释放流动性,市场上的资金比之前多了许多。市场资金一多,银行的存款相应也多了,吸收存款的压力就下降了,所以高成本的创新型存款产品就可缩减一些,同时,创新型存款利率水平也可降低一点。
2.监管要求趋严
最近,银保监会加强大了创新型存款产品的规范力度。首先,要求银行业不能再推新的创新型存款产品;其次,要求银行业要在2020年底清理存量的创新型理财产品。因此,在这种监管环境之下,民营银行也顺势降低创新型存款产品利率、品种和发行量。
3.资金成本太高
银行推出创新型存款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存款的资金成本。因此,创新型存款产品的推出,只能是短期行为,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权宜之计。
特别是民营银行,资金实力不雄厚,更经不起长期的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就顺势降低创新型存款产品利率、品种和发行量。
三、民营银行存款产品的竞争力就目前来说,尽管民营银行降低了创新型存款产品利率,但比较国有大型银行来说,其存款利率水平还是较高的,还是有优势的。
因此,如果是本金和利率合计在50万元的存款,还是可以存在民营银行的。因为根据存款保险制度的规定,如果银行倒闭,单个客户50万元以内的存款是直接受赔的,因此是无风险的。
最后,祝大家存款顺心,理财快乐!
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低利率,将是民营银行智能存款的致命杀手。
首先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低利率?
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存款利率和借款利率基本为零,甚至有的是为负数。也就是说我们在那些国家存款需要给银行交手续费,如果有在香港办过银行卡的人,应该比较了解我们从境外汇款到香港银行卡,是需要缴纳电报费和手续费了,而每存进一笔钱也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就是所谓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银行。
未来对于我国LPR利率的趋势发展来看,低利率将会成为未来时代发展的趋势。
主要想通过以下的几点来说明,为什么民营银行的利率越来越低,品种越来越少?
第一、民营银行的成本太高对于很多民营银行来讲,在2018年推出了利率高达5%,6%的智能存款,而这些智能存款,对于我国的基准利率上浮达到了50~%60%,也就是说,民营银行要多出50%的钱来贴补用户,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民营银行因为规模小,品牌效应低,因此需要大量的钱来补贴给用户,这样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用户来银行进行存款。
第二,市场化利率,存在着不可逆未来对于我国的理财产品来讲,很多的理财产品未来将投入到更多的股市、债券市场,也就是说很多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且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因此,对于理财产品本身也会存在着一定得调整,稳定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一定会越来越低而不稳定,存在着一定浮动空间的理财产品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智能存款这些品种越来越少,他的钱主要是流向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中。
综上,我们通过对于当前低利率的发展趋势,以及民营银行的成本,和市场化利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用小学生化的语言来讲,未来我国存款利率一定会越来越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会资产配置,不要依赖于银行的存款和理财。
资产增值本质是投资时间,也是在投资自己;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提升和进步,欢迎大家转发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学理财。
我是杜耶,如有投资理财的疑惑,可以关注@杜耶说理财 ,私信我,我会给你一些中肯的建议。
近期民营银行存款利息为什么大幅下降了?品种也减少了?
民营银行存款利息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监管要求和流动性充裕。
目前民营银行的存款主要体现在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定活两便、协定存款、通知存款以及智能存款。
以咱成都的新网银行为例,三年期以下期限和之前没有什么大幅度的变化。而且这些目前看所有银行的三年期以下存款的上浮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银行业自律约定的30%到55%之间,目前在民营银行顶格55%上浮的执行利率几乎都看不到了。
题主说到的大幅下降,应该是指智能存款的收益的大幅下降。
1、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是民营银行结合大行的大额存单推出一种创新产品。其前生其实就是银行最开始的通知存款,即储户账户资金在一定时间段之内不发生变化,就以该时间段对应的利率付息。后来民营银行为了揽储将其发扬光大变成了智能存款。
举例说明:A储户存50万智能存款在某民营银行,5年期年化收益5%。但是A一年后需要现金,就提前支取,这时银行会将这50万存款借贷出去产生的收益卖给第三方B金融公司,B于是就付出A储户4%利率计息的利息,5年后B再到银行兑现到期收益,B赚了1%。
这就是智能存款。
2、为什么会降低?
(1)兑付危机带来的流动性风险。10万、100万没有啥问题,但是10个亿,100个亿,那第三方就很难购买,这时就构成了流动性风险,储户的收益也不见得能保证。
(2)银行的收益来自存贷差,民营银行的激进措施会给大行带来揽储压力,或会采取跟进策略,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这时银行利润压缩,带来经营风险,要想银行利润不受太大影响,就必须提高贷款利率,这样就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资金利率,那企业更无法承受,企业缩减生产,这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换言之,那谈什么降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就是一句空话,这和整个基调不符合,所以必须下降。
(3)央行去年9月降准,今年1月再次降准,同时财政减税,这一切都为经济体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供过于求利率下降是必然的。
综述:银行利率下降是监管、市场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