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盛世收藏”这个成语,恰如其分描述了收藏品的春天,是与经济的大繁荣共同携手相伴的。如果一定要给下一个春天以时间的话,我想差不多是3-5年左右的时间吧。

季节中的冬天都有暖冬和寒冬之分,何况收藏品,但毫无疑问的是,古代艺术品收藏的春天,肯定是一春更比一春靓的!

艺术品的市场冷热表现是跟随经济周期呈现高低波动性而走的

所有艺术品、收藏品一类的物品,如果站在商业交易的角度,在经济领域相对都是冷门,即便是处在经济发展活跃期,此类物品的交易市场相对于生活消费等行业来说,经济总量都是非常小的。

因此,艺术品收藏的春天即便到来,也是属于小众范畴,不会像钢铁、房地产、手机、汽车那样,形成一波“消费群体大、经济总量高”的热点经济。所有的“冷热点讨论”都挑不出这个圈子。

纵观之前我们经历的每一轮经济高低周期历史,大约每8~12年会完成一波经济兴衰周期。如依据此规律看,我们可将2015年的股市一个小高点,看作是中国经济的一波繁荣,在下一次的收藏品繁荣出现的时候,差不多是2025年前后。

当然,这些都是基于“历史与经济总是惊人地相似”这个理论下的,不排除特殊条件下这个时间点可能出现的提前或滞后。

古代艺术品的热点出现的特征
  • 艺术品收藏的“热”,更多体现在单件顶级拍品的身上。

当过亿、数亿的拍品不断呈现,以及各领域内的顶级拍品价格不断创新高纪录的时候,便可看作是“又迎来了一次艺术品投资热潮”。

艺术品指数,是一种市场的反应分析。

其中,雅昌艺术品指数显示的走势,也是大体符合这种规律的,与股市的走向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联,目前同样正处在“高位盘整已久”的局势,未来3-5年再来一次高峰,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 民间普通的艺术收藏品交易市场活跃。

另一个衡量古代艺术品热点的现象便是市场普品的交易活跃程度。

收藏品的市场,相对较为冷门,不是社会经济特别活跃的时期,很多专业的店大多数时间都是“外界看不到业务”的。2020年的这一波疫情,来得更是意外影响更是百年未见,这种“经济疲软加自然天灾”的危害,加剧了市场交易的冷清程度。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不破不立,也许,这种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正是下一波热点即将出现的前奏也未尝可知,要不怎么有专家发声“不要错过经济危机带来的机会”,对于艺术品收藏,这种机会,同样存在。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所谓的收藏的春天就是指民藏品可以公开的买卖交流,不再受现在的一些限制。个人觉得,这逐步解决限制民藏放开的瓶颈问题,五年前新上任的文物局长刘玉珠一直都在努力解决,中央及国务院也三番五次发文件要创新文化产业,进行文物的保护利用改革,许多有识之士包括政协委员都发文称民藏有潜在的五百万亿的巨大社会财富,应该激活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还有一些国家级的收藏协会提出将民藏品当作古玩古董从文物中剥离出来,实现自由买卖流通,都是很好的建议。文物局去年也在江苏省开始搞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试点,上海也出台了关于社会文物管理经营办法,都有了一些进展,但都因手脚放不开,没有真正的解放民藏,而影响不大,对民藏市场行情提振很小。这里还需要转变一些观念,解除自我束缚,才能有好的结果。现在症结在于,一些反对民藏开放的人,认为民间的高古玉高古瓷属于出土文物,按法不能买卖。其实民藏品都没经过国家认定,都还不属于文物,也没有是出土物的证据,当成出土文物禁限理由是不充分的,只是推论并无实据。用推论当实据可以吗?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这个局面其实有些滑稽可笑!21世纪的今天,收藏品市场全世界就两个,一个中国,一个中国以外。

国家不放开收藏市场,永远不要谈春天!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国的宝贝比全世界的加到一起还要多。可是为什么在国内却贱如白菜?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向全世界分享中国的宝贝,宝贝的价值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然而现状最为令人惊讶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宝贝必须偷渡到国外去转一圈才能传承有序!在自己手里就算八代十代人还是黑人一个!这是怎样的一个滑稽故事呢?!

如果大藏家、各大博物馆的专家、各大拍卖公司的代表能有入选人大代表的,也真正能认识到放开收藏市场后给国家、收藏市场的繁荣带来多大的正面好处,也能向国家管理层提出好的建议,国家也同意了开放并与国际收藏市场同步,那么收藏的春天也就真的来了。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我认为离我们只是指尺之遥,目前国家已相对于过去,从政策层面,法规方面都对古代艺术品给予了宽松,本来我们民藏应该署光再现;可天不逢时,赶上了疫情,赶上了经济下滑,再加上美国人处处想和我国过意不去。人们眼睛此时此刻都盯着南海,盯着台海,捂着钱包,所以精神层面的享受都往后放了!古代艺术品历代都是小众收藏,从古到今,都是有产阶层,茶余饭后斗智斗勇,寻求刺激的精神产物,玩的就是心跳,所以历朝历代真假难辨!古代艺术品被称为顶尖的享受,价格不菲。现今是价格除特殊年代外最低的阶段,再加造假、盗墓,基本建设,大量的古代艺术品摆上街头,让人眼花!我是做古玩收藏买卖的,购进的古代艺术品每年的价格都在涨,卖出的价格也在潜移默化地慢慢地涨,但要一夜暴富这种机会似乎不多,网上上亿元古代艺术品拍品还是比几年前要多了!只有民间藏品难以流通,但从网上看,参与评价的爱好者越来越多,很多新富,有产阶层,都在关注古代艺术品;春天不远了,古代艺术品就象雪后的梅花,春天到来的时候,雪再大也掩不住娇艳的花朵!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我来谈这个问题。

我以为这个问题,是谈现在国家文物政策限制不能交易的文物,再等多少年能够有交易市场,然后市场还呈现繁荣。

要出现这个局面,有几个前提,解决了就有可能,解决不了就无可能。

第一,对古墓葬的调查和保护到位。

其实,对地下文物的保护,和文物交易是两回事,但是只要对地下文物保护不力,地下文物能够流通到市场上,市场就一定为这个事背锅。一天保护不力,市场就背一天锅。你是用来甩锅的,你还想春天?这是受限制文物交易的底色。

第二,民间收藏的地位被认可。

由于上面的原因,当下民藏的被认可是带引号的,或者说是带很多前缀的,你的合法性地位都存疑,也就是手里的东西是谁的都不一定,你的春天,尤其是交易的春天从哪里来?

第三,立法打击造假。

今天这种混沌的文物交易局面持续下去是有问题的,因为造假的合法性以及造假水平的持续升级,将使得民藏真伪莫辨最终成为事实。实际上,真伪区别的一个基础是信息登记与公证,我们民间收藏,正在失去有效的登记机会和最后的登记时段。虽然目前行内藏家仍有真伪区别的能力,但是商业与利益的波涛汹涌会不断冲击这块最后的本来也不是很净的净土。当造假进一步升级,民间收藏必然陷落。立法打击造假,迈不开这一步,民间收藏只有牺牲。

中国的古代艺术品收藏春天还要再等多少年?

现在到处都是卖货的声音,除了大拍卖场外,听不到买的声音,这就是不正常的,说明假货对市场的侵害十分严重。市场必须回到专业化,藏家必须学习鉴别,否则市场就只能停留在小众层面,拍卖场还能出来一些高端好货,而民间的古玩城、地摊将会江河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今后,调整的时间还会很长,必须让高仿假货没人要,不值钱了,市场才能理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