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确实,灵感这个东西,很多时候确实存在!

从你贴出的三幅字来看,已具相当的功底。在临帖达到高度“形似”之后,再想突破,除了时间会很长之外,类似于灵感、顿悟这类的契机确实存在。

武功得源于机遇、王羲之启发于鹅;

倘若在自己感觉遇到瓶颈的时候,我建议:

1、不妨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 走一走,可以尝试与熟悉的同道适当作些面对面的交流,身临别人的境,过一过别人过过的时光,也许,从交谈中、把玩中、观察中,会令你有机会发现自己的小世界中不一样的东西!

——生物钟、习惯、器具、饮食等等,也许,我只能说的是也许,会有发现。

  • 看一看,这种看,展览、博物馆,最合适了。看展览的最大好处是,能近距离看实物的一墨一划一线条,品味整体原始气息的韵味,说不定,你恰好就是在看到有些笔画、字体的“轨迹”时体会到了动静变化、墨色运用等方面的“妙笔”之源哦。

笔者有几个朋友,每隔时间就会来我这乡野之地放松放松、去各地有古代展览的地方看一看,为何?放松心情!

心情,这个东西很奇妙的,长时间的封闭尽管没感觉到什么不舒服,但,那远不是一次酣畅淋漓的“撒野”带来的愉悦所能匹敌的。

如此,曾经心目中向往的圣地,你也可以去神游一番,纯粹的旅游,图的就是个心神气爽。

2、坚持不间断的脱贴创作

书法这个事情,是需要一辈子坚持到老的存在,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临帖达到“烂熟”的程度之后,你对帖子中的每个字,写到的时候,脑海中都无一例外快速想到原字的笔画形态,这个时候,大量的脱贴“盲写”就比较重要了。

不仅是要表现出单子的形,更要令其与“兄弟”字搭配和谐,令整体作品疏密有间,神采有加。

所谓神韵,并不是说,你某个笔画“绕”得出类拔萃,而是整体散发出的韵味,让每一个立足眼前的人感觉就是那么舒服。甚至,情不自禁地手指蠢蠢欲动去揣摩。

但,这样的境界,显然不是临帖之后把字写得“很像古人”就能达到的了。坚持不懈的量的积累,是必须坚持的!

总而言之,进步,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高兴看到提问者说的是“自己遇到了瓶颈”且书法功底已经较为扎实。

综合看来,您这需要的就是放松一段精神与心情,内心感觉平静了,你的进步会持续下去的。

自己感觉到了瓶颈不可怕,相反这倒是个好事,因为你的目的在求进步。最怕的就是,自己写得连临帖都没过关,却这样那样叫嚷着的人(提问里面有很多这种还没进门槛水平的字)——恨不得“书了3天法”第4天就能卖钱,就能成为“家”……

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自学书法两年,成绩斐然!

看得出你的楷书是以《多宝塔》为基础的,基本功也相当的深厚,而且你还在《多宝塔》的基础上加进了颜真卿早期作品的成分,虽说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但也难能可贵了!

我理解你的瓶颈只要在行书上,你的《圣教序》临的挺好的,王羲之的韵味也初具样子了。你最大的毛病在于险绝之后不能补正右下角的缺欠,不要着急,书法很多人都会经历这道坎,而这道坎也不是急切能解决的,既然你感知到了瓶颈,说明你对此有意识,有了意识就意味着你的书法有提升的空间,所以说这是好事!

真的没有诀窍,意识就是诀窍,不着急,下功夫就是诀窍,等你迈过这道坎,你的书法就会上一个大台阶,努力,希望早日看到你进步!

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大家好!我是杨志勇!

学书法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瓶颈期也很正常。基于你的情况,我想应该这样:

第一:楷书你可以学一下褚遂良,因褚体流动飘逸,正好可补颜体之不足。(因颜体沉稳有余,飘逸不足。)比较着学可融会贯通,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因学书最终是要走出藩篱,形成自我,所以要博学百家,不能长守一体。

第二:本人建议写行书要先临帖,不要先写碑。因帖纤毫毕现,牵绕萦带,历历分明,作者的情感都能感觉出来。更容易进步。

再就是跟人多交流,多看展览。尤其是古代名家的作品,看真迹跟印刷品其实是两回事,作品的气韵,墨色的浓淡,细微的变化。印刷品很难体现出来!所以多到博物馆,跟古人直接对话,你会受益非浅。

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九成宫》乃楷之极则,既不易入门,更不易写好,所以很多书法家并不主张从《九成宫》入手学习书法。

从你的字看,在临帖上还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也基本具备了欧楷的特征。

若说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笔稍迟滞。不敢铺毫运笔这是初学者的通病,起笔后应立即调锋运笔,毫一迟疑,笔下之墨即堆积。

从你的字看,“九、成”都有积墨现象。

2、结体略显松散,不紧凑。可通过俯仰向背,以求险峻生动,气韵贯通。姿态过于平正易滑入甜俗。

欧字一个重要特点是,横画善用仰势,竖画善用背势。你的字中“六”就过于呆板,比原帖相比可明显看到差距。

3、学习书法,最忌蘸一次墨写一笔,这样一是墨色少变化,没有体现书写性;二是行气不贯通。

这一点在你的临作中体现较明显,蘸一次墨应该将墨写完后再蘸,墨色由浓到淡自然变化,墨色丰富。

建议:

1、加强读帖,认真体会欧楷特征。欧体以瘦长为主,结构俯仰正侧相倚,横画短,竖画长。

同时要突出一个“险”字,此为欧体重要特征。如“奉、年”等字,重心在左,右边舒展。

2、学习历代大家学习欧字的临作和理论文章,从中吸收欧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3、适当学习一点行书。学习欧字不当,容易越练越呆板,学习行书可以增加楷书的灵动。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自学两年书法就写这么好了?还遇到了瓶颈?我觉得,你这不叫瓶颈,而是你的期望值太高了。

我们知道,书法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的。古人的经验早就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无一例外,个个都是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王羲之、赵孟頫是这样练成的,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更是大器晚成的典范。所以,两年的时间,对于学习书法来说,要想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确实是不容易的。

我们还知道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最早出现于作家格拉德威尔《异类》一书。在书中,格拉德威尔认为:那些天才和专家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他们的天赋超人一等,而是他们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而任何普通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只需要付出10000小时的训练即可。也就是说,人的肌肉都是有记忆的,书法练到一定程度了,自然火候也就到了。

当然,以我自己的体会,学习书法急是急不来的,自己感觉到没有进步,其实也是一种进步。你每天都能发现自己的书写存在问题,说明你的欣赏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再有,就是帖子不要换得过于频繁,尽量把一本帖子搞明白了,再换帖子。学习书法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临池不辍,你就一定会看到希望。

自学了两年书法,最近遇到了瓶颈,该怎么办呢?

你认识到难以进步,说明你的眼界高于手头功夫,这是个很正常的良好状态,不必着急,可看看有关的书法理论书籍,哲学,美学或诗词歌赋方面的书都可读一读,平静下心境,也可多看看名家的挥毫视频,体悟下名家的书写状态。另试写作品,一定要书写规范,那个“弧、厭”两字缺少笔画,是明显的硬伤,定要当心!总体上两年能写这般,还是不错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