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把《易经》当教材?

网上各种说,易经就是神书,又是可以提高情商,又是提高智商。还能算命。如果中国人都学,那不是无敌了。实在不解,还是徒有虚表。根本没那么神

因为易经这门学科,是“模糊学”,而我们现实生活更直接的是“科学”,故,只能在科学无法解决的情况出现后,适度采用模糊学;且随着科学的进步,模糊学的部分内涵可一点一滴领域逐渐过渡到“科学”。

模糊学没有顶点,永远有着研究的必要!

科学具体起来(到学科),大部分都有顶点,解决了就是解决了!

举例如下:某块地不能住人,经卜卦者断定:此处阴宅性凶,避之!

经N年后,科学发达,探测该处系地处放射性矿脉,活物难生,于是,建矿厂后,人“科学居住”继而从此健康万代……

模糊学基本都是以经验对现象总结出来的“行为精华”,用以指导后人行为,因其可能无法解释且存有不确定性,因为只可“适度从之”。

《易经》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把《易经》当教材?

谢谢象序理透等二位朋友邀请答题。

其实《易经》作为教材并非没有,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书中,就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二句摘自《易经》《易传.大象传》的名言,作为和卄四节气歌诀一样要求必背诵句子。

各大学的中文系、哲学系各专业,都将《易经》作为选修课目。

山东大学还设立了《易经》相关研究生专业。

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从文史哲到数理化各专业教材,均使用有源自《易经》的二百多个成语,俯拾皆是,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

至于《易经》没有在中小学中作为教材,这是因中小学教材特点决定,中小学教材是不能使用有争议书的,《易经》在社会上仍存在“占筮书”和“哲学书”争议。另外《易经》有些义理是通过其“象数语言”,即卦、爻象及其变化来表达的,这给中小学生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和误解。鉴于这些,所以《易经》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中小学生学习。

文化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不作为中小学生教材,并不说明《易经》不厉害!譬如京剧就不适合作为中小学生的音乐教材,但你不能因此就说京剧不厉害,京剧是中华国粹,牛逼哄哄,不论会唱或不会唱的都不至于去踩京剧吧!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哲学的发端,必会以她独特的魅力,经久不衰地广泛而深刻影响中华民族方方面面,仍然厉害如“不废江河万古流”!

《易经》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不把《易经》当教材?

" :

官方说是封建迷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