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提问者你是哪个国家的?你说的“即将发行数字货币”又是指哪个国家?即将新发行的数字货币可以用等值存款兑换/可以用支付宝余额兑换吗/可以申请指定的吉祥号编码/……吗?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什么区别
先理一理什么是比特币
比特币Bitcoin是一种基于去中心化、采用点对点网络与共识主动性、开放源代码,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加密货币,比特币由中本聪于2008年10月31日发表论文、2009年1月3日,创世区块诞生。
任何人皆可参与比特币活动,可以通过称为挖矿的计算机运算来发行。比特币协议数量上限为2100万个,以避免通货膨胀问题。使用比特币是透过私钥作为数字签名,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与现金相同,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电子支付平台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任何用户只要拥有可连线互联网的数字设备皆可使用。
但是由于比特币区块链在一定时间内能接受的交易量有限,约每10分钟能接受最多2,500笔交易,交易手续费也会随着比特币交易量而波动,在2017年6月,小于1毫比特的交易,交易手续费已远远大于交易金额。
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1、比特币是虚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
虽然同为数字货币,比特币是一种虚拟货币,它只是一段程序,没有强制机制保证它能对应任何实物,靠区块链的分布式信任机制维持价值;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是法定货币,具有锚定法定货币的功能,它是人民币的一种表达形式,由国家保证它的购买力。
2、比特币采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公有链,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区块链技术里私有链
其次,比特币采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中的公有链,即任何人都能任意加入、进行交易、读取数据并且争取写入数据的权限。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兼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之前的介绍,会采用私有链,也就是说:加入网络不是任意的(预计还是跟银行开户一样的要求),不同的用户读取数据的权限受到不同的限制、只有指定用户能读取完整的数据,以及只有指定用户拥有写入数据的权限。
同时,比特币因为采用了公有链,所有用户都能争取写入权限,所以需要设计一套机制决定写入权(记账权)归谁。如上面所述,它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让竞争者解决计算问题,由于这要消耗相当的计算能力,也就是付出相当的成本,所以也起到了剔除恶意记账者的作用。
而私有链里因为已经选定了可信节点来担当记账工作,就不再需要这么一套机制,同时也不用为记账者提供奖励,因为不会出现没人愿意记账导致系统瘫痪的问题。这样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运算力,也省下了奖励,只是需要加强对这些节点的保护,防止权限被窃取。
3、比特币是去中心化的,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中心化的
比特币网络是去中心化的,而央行的数字货币据介绍可能是底层的去中心化区块链交易网络和上层的中心化机构的组合。很简单,央行不会把货币的发行权交给一个自动运行的系统,一来估计不放心,二来央行要通过不同的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上的货币量(想想我们的基础课)。所以数字货币的交易可以去中心化地进行,而它的发行和回笼依然基于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来完成。此外,央行也会拥有比区块链里的节点更高的权限,进行验证监测、读取写入等。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看了一圈答案没有一个说在点子上的,除了扯蛋就是卖弄学问扯一些不相干的。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最大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它等同于现实流通中的人民币。简单的说,大树不倒它不倒。
而比特币没有这项特权!
2.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等同于人民币任何在国家范围内,任何机构、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拒收。拒收就是不承认政府是要受到“人民民主专政”铁拳打击的。
而比特币你想要就要,不要谁敢逼你要他就会受到人民专政铁拳的打击。
3.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有固定币值的不因市场需求而改变。谁敢改变其价值谁就离埋地里当肥料不远了。
而比特币是根据市场供需时刻变化币值的。
4.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受外汇管制不是你想拿出去就拿出去的。
而比特币不受管制,这也是比特币能火的根本原因。比特币不受外汇管制这就成了非法转移资产的最好手段。如果比特币没有这一特性那它和Q币有什么区别?
比特币的火爆是因为有地下钱庄能承兑比特币从而使它成为了非法交易的最佳工具。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这个问题就由小鹿来回答哦!
估计这几天最让币圈沸腾的消息就是,央行要发行数字货币咯。而且根据央行的说法,估计央行的数字货币会比Libra更早发行哦。
其实第一次听说央行要发数字货币的时候,小鹿倒是有点小吃惊。毕竟说起来,国家政府跟去中心化的概念似乎一点都搭不上边。因为提起数字货币的话,人们所想到的必然是比特币,以太坊之类的开源数字货币。不过从目前央行透露出来的信息来看,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目前市面的主流数字货币还是有所区别的。
首先在技术上,央行的数字货币所采取的技术并不局限于区块链。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其实之前中国央行的穆长春副司长演讲中就曾经提过“从央行的角度来讲,我们从来没有预设技术路线,并不一定是区块链,任何技术路线都是可以的,我们可以称它为长期演进技术。”可以说,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在研究数字货币技术方面所持的是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并没有完全否认使用区块链技术,但是也提出不一定也不完全是区块链技术。
关于这点,小鹿估摸着如果采取区块链技术的话,有个问题估计会比较难以绕开,那就是如何满足在中国市场中的高并发问题,所谓的高并发问题就是在短时间内服务器同时处理多笔交易的能力,如果数字货币要在全国发行,那么这个问题将是无法绕过的。我们可以来看看其他货币的数值,比特币每秒处理交易的数量是7笔,以太坊是每秒10-20笔。而根据Libra的白皮书的数据,是可以达到每秒1000笔。可是,如果放到中国市场的话,这些处理速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来看看国内的网联交易数据有多可怕。单是去年双十一,交易峰值达到了每秒92771笔,这对于区块链化的处理方式将是极大的挑战。
而且在管理方式上,央行的数字货币也是有别于比特币等当下主流数字货币,因为央行的数字货币还是会采取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的。毕竟央行投放的数字货币行为,还是需要对社会公众报以负责的态度,因此依然需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以便于统筹管理。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降低指定运营机构超发货币的风险,并在匿名交易的基础上,实现三反(反洗钱,反逃税,反恐怖融资)的保证。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一旦发行,对于贪腐和犯罪行为的监管将加大力度,也有助于国家在金融行为上的集中管理。
再者,央行的数字货币和目前的主流数字货币还是有性质上的区别。如今中国对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定性是商品而非货币。这类数字货币的背后并没有国家的信用背书,因此在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的话,价格上很容易出现较大的起伏波动,因此若作为货币流通,则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正常运作,对于日常支付上也多有不便。而央行所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基于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因此也只有国家才可以对其发行和调控,因此才能保证其稳定性,并更好的保证金融体系的有序运行。
其实对于小鹿来说,国家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复杂的多。因此可以看出,在对待发行数字货币这件事,国家还是相当谨慎的,在经过五年的摸索和开发后,目前央行的数字货币呼之欲出,目测引入CBDC的时机已经接近成熟。据某些专家的预测,如果顺利的化,估计我们央行的数字货币将会比Libra的投放时间更早哟。
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谢谢邀请。看了之前的答案很少有说到点子上的。。。
央行准备发行的这个数字货币就是“央行数字货币”。
那什么是“央行数字货币”?
我们老百姓去理解这个概念,主要看四个要点。
1、央行数字货币存在的形式它是数字化的还是一种物理形态的存在。数字货币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任何非有形货币都称之为数字货币。目前经济中的很多货币已经数字化了,比如银行存款、余额宝和微信零钱等等,都是数字货币的体现。与数字货币对应的是人们可以携带的物理货币,比如纸币、硬币和黄金等。所以,从货币存在形式看,央行数字货币,顾名思义,将会是一种数字化的货币。
2、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发行方是国家央行、商业银行还是私人机构。纸币和硬币通常由国家央行直接发行或者授权商业机构发行,因此又称之为法币。法币的特殊在于法律授予它无限的偿付性,同时,税收必须用法币进行支付,这给了法币强大的价值背书和任性的垄断地位。所以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方是央行,也就意味着任何机构都必须接受,也在理论上更愿意接受。
3、谁可以在央行开户是所有民众都可以再央行开户还是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现金,大多数人也都可以开启一个银行账户或者支付宝账号,但只有得到授权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央行的准备金账户。支付宝拥有上亿的用户,但一个国家的央行往往只会管理几百个商业银行账户。在考虑央行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需要清楚这种货币可以面向的对象,换句话说,普通人是否可以在央行开户以及会带来的影响。
4、这种货币该怎么记录这也是区块链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潜在意义所在。这种央行货币的发行是基于分布式账本还是中心化的数据库、谁有权限写入和修改数据、这些数据应该是公开还是匿名。
总结一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定义央行数字货币,是一种电子化、由国家央行发行,面向一定人群或者机构的现金替代品或补充品。央行数字货币可以通过区块链发行,也可以基于其他的数据结构。
上面的内容来自潘超老师的《稳定货币:区块链的第三次落地应用》课程。
点我的头像可以免费试听第九节 “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可能吗?委内瑞拉已发,中国早就在研究!”,里面对这个问题有非常详细的语音解读。央行即将发行的数字货币和比特币有何不同?
如何使我们走到区块链理论的最前沿?
——区块链发展面临的制度枷锁是什么?
2008年,美国爆发次债危机。华尔街的吃相太难看,并且被互联网曝光在全人类的眼皮底下。
美国人愤怒了,有人谴责华尔街的贪婪,有人占领华尔街,有人开始尝试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实践,寻找替代华尔街记账体系的路径。
因此,首先我们要明确:第一,区块链这个后来总结出来的概念,它的目的是替代传统的记账路径。
第二,区块链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普享记账权,打破华尔街对金融的垄断,提升金融的效率,降低实体企业的成本。
明白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去寻找问题:
区块链作为一项被全人类高度关注的新技术,已经出现了10年多,为什么依然无法服务实体产业?
其根源在哪?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如果不搞懂这个问题,我们是无法到达这个领域的最前沿的。
金融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区块链作为新金融的底层技术,同样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宏大的命题需要从最底层去发现、去思考,区块链的最底层是什么?
答案是社会制度与西方的价值观。区块链的发源地,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股权独享是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区块链上产生的东西,被中本聪定义为比特币,而不是区块链的所有权——股权。请注意这个定义是由价值观决定的。
价值观这个东西看似很虚,但却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维与选择。中本聪的最初定义直接决定后来者的思维路径。
如果把比特币定义为这套网络的所有权,这个所有权会很自然的随着使用者的增加而增值。这是一个能够自洽的逻辑。
但如果把比特币定义为货币,这种货币会失去所有权的支撑,失去所有权的支撑,参与者将只能依靠信仰维系彼此手中筹码的价值。不能自洽的信仰实际是很不牢固的。建立在不牢固的信仰之上的价值单位,会让信仰者始终为寻找信仰同盟者而焦虑,这是数字货币始终不能走向实体的根源。因为信仰者之间的信任并不牢固。
因此,真正禁锢区块链发展的枷锁,恰恰是美国人标榜的、所谓的普适价值观。
——算法应该:以人为本
人的账号,才应该是区块。
个人、商户、企业、机构开通账号,会自动形成一个个区块。
每个区块内有两个价值单元:第一,网络的所有权,即股权;第二,网络的未来服务,即提货权。
前者如一口井,后者如打上来的井水。前者是无限的,后者是有限的。无限能够为有限提供充分担保。未来能够为现在提供充分担保。
以上都是能够自洽的,自洽的意义是:每个自己能够说服自己的,自己说服自己才能建立真正的稳定和信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