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其实最难的就是乡村教师,河南省某乡镇初中老师任教八年工资3500元左右,基本没有什么补贴,评职方面基本上给了关系户,要么需要钱。说到压力小,那就更离谱了,现在是网络时代,消费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当地的房价7500,何来的压力小。
乡镇老师很难留得住人是真的,很多师范类毕业生,通过“招教或特岗”的方式考取教师编制。有一部分老师来到了农村,三年之后,很多老师都会想尽办法岗内调动,远离乡村。
就现在这种情况,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留在乡镇老师呢?第一:不知道你们是否知道:越是偏远的农村,学校的管理制度就越差,学校的各种违规问题越容易出现,对于老师们来说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最后却得不到公平的待遇,甚至自己的荣誉被一些关系户光明正大的夺取,这种环境下,老师们愿意长留吗?
第二:在农村里面任教,不仅教育环境不好,老师的住宿环境更是很差。有一些乡镇学校甚至是几个老师住起了上下铺,甚至还有的老师住进了学生宿舍里面,特别的不方面。在教育方面,不仅没有多媒体课堂,各种实验器材甚是缺失,有时候为学生打印试卷,都要老师们自己出钱。这样的乡村学校哪个老师愿意留下来。
第三:由于乡镇教育的缺失,很多时候能够留下来老师都是一些安于现状的老教师了。家长们也看到了这个现状,所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已经外流到城市了,留下来的生源成绩都特别的不理想,学生的叛逆难管理,也让很多年轻的老师特别的无奈,感觉到工作特别的艰辛,慢慢的试着离开这里。
乡镇教师真的很难,也希望国家相关部分重视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我不知道其他地区怎么样,我们河南省的部分乡镇教育绝对存在很大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就是很多老师不愿意留在乡镇的主要原因。
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题主所说的和我们这里的情况很相似。我们这里是农村学校,学校距县城约30公里。学校硬件和县城差不多,教师的工作量不大,比县城老师工作量要小,每个月还有乡村工作补,教龄满25年评副高还不受指标限制,比县城容易多了。近些年为了留住老师扎根基层,上级出来了很多优惠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人希望调到城里去。
在乡下教学尽管有这么多好处,但有些老师还不愿意在这里教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在乡下上班每天要往返几十里的路程或住校,不方便也不安全。2、在乡下接触面小,消息比较闭塞,在县城接触面广,有利于成家立业。3、乡下小学领导能力和师资水平相对城里要差一些,制约了一些人的发展,因此有的老师为了自己有一个好的前程所以要往城里调。4、多数成了家的教师都在城里住,为了照顾孩子或老人,所以他们选择往城里调。
不过现在的情况有所好转,有些老师愿意留在乡下任教了,估计以后还会有所增加。
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乡村教师的工作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眼界的开阔,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依附在土地上的农民生活日渐困难。为了改变生活状况,好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或者在城市做小本生意,在城市会站稳脚跟,有的租房,有的购房,慢慢的会融入长期居住的城市。
安顿下来的农民由于受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也会重视起来。他们大都会把孩子接到城市上学,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留在农村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的偏远山区一个学校六个年级,学生不足三十人。条件好一些的乡镇所在地的中小学生源稍微好点,但是和城市的老师与学生的比例算起来,老师的数量远远大于城市。因此县区教育局过几年不得不遴选一批优秀教师到城市学校任教。
教育局对升学率的要求基本上在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升学率没有做太多要求,对校园安全要求会多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教师教学压力不太大。2015年1月起国家要求各级政府给乡村教师发放乡镇补贴和车补,因此乡村教师的补贴比城市教师的要高很多。至于评职称是否容易,要看老师的比例了,未必容易。
既然乡村教师有以上优势,为什么老师还是不愿意去乡村任教?或者是在乡村任教的都要想尽办法进城?第一、环境的影响。在农村,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没有交际场所,到处黑灯瞎火。现在农村量化工程基本惠及每个村庄,有太阳能路灯,但也只是发出一点微弱的光亮。一到晚上家家户户大都闭门不出,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在农村还在继续保持。
距离城区较远的教师只能住校,一周回家一次。在寂静无声、黑灯瞎火、山风阵阵、夜鸟鸣叫的大山里,年年如此,精神上压抑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到的。
第二、家庭的原因。乡村教师每周只有两天在家,其余时间基本上脱离家庭住校。孩子的教育和陪伴问题,年老体弱父母的照顾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困难。所有家庭重担都让另一半承担,长此以往配偶也会有心理失衡的时候,于是怨言和矛盾也就产生了。为了承担必须承担的责任,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城。
虽然乡村教师教学压力不是太大,乡镇补贴也高,在工作与家庭、生活无法有机兼顾时,大部分教师依然不愿意安心在农村工作。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题主所说的乡村学校老师压力小、有补贴、评职称容易,在某些地区的确是实情。
比如笔者所了解的乡村学校,生源差,学校通常一个班级只有十几二十个学生,最严重的时候,一个年级只有个位数的学生。老师工作量小,国家还有补贴,听起来不错呀。
毋庸讳言,有少部分老师,喜欢这样的学校,他们通常年龄偏大,淡泊名利,追求安逸,能力一般。
大部分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不会安于现状,总想找机会离开这样的学校,这是因为这样的工作很没面子。当你与人交往时,说出的工作单位牛气冲天,你当然也是牛人呀。那么有些单位也会让你“不提也罢”!
第二,这样的学校很难干出成就。好“苗苗”都移栽了,剩下的苗苗不仅少,而且枯黄拉瘦,营养不良,难以造就。况且同事如果不给力,没有团队协作,想搞出点名气、做出一番事业,太难了。年轻老师,大多也是有教育梦想的,谁想浑浑噩噩一辈子呢?都知道高平台更容易出成绩,所以想离开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穷乡僻壤,交通不便,环境闭塞,生活圈子狭小,生活内容单调,生活设施落后,甚至有与时代脱节之感,谁会愿意长期坚持在其中工作呢?年轻人追求时尚与自由,长期呆在这样闭塞的地方,难免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和发展力。
第四、年轻老师很难找到合适对象,有孩子的老师,也想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去就读。自己一辈子耽误了就算了,无论如何,不能把孩子的教育耽误了。
鉴于以上原因,虽然偏远学校现在基础设施都不错,但是想留住优秀老师太难了。那么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呢?一是解决生源问题。比如现在西安市教育局不许跨学区就读的政策,民校“摇号”政策,就很好地限制了生源流失。
二是老师待遇问题。政府对偏远地区老师的待遇提高幅度,如果真正高到令人羡慕,不愁招不来、留不下优秀老师。
三是学校管理问题。乡村学校的老师与城里学校老师的待遇不相上下甚至更高,也应该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来激发老师的工作热情,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使老师迸发出活力和智慧,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力求上进。
乡村的环境一时难以改变,但是乡村的进步却和教育息息相关。如果乡村学校的老师都能尽职尽责,他们聚集在一起发出的光亮,一定会照亮学生的前程,会使乡村的未来更加美好。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很少有人愿意去?答,真实的情况是乡村教师压力大、没有任何补助、到退休时一线教师几乎没有人能评上职称,所以没有人愿意去。一、怎么会压力少呢?是乡村的安全设施优于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特别素质高,没有熊孩子,还是乡村的家长特别达理知书,永远不会无理取闹,还是乡村均没有参与全县教学质量排队,或者一排队就是最后几位。或者乡村学校出了安全事故上级包容,不处分人?我告诉你真实情况!全县有多少个镇,教学质量和县城一样,用一样的标准排队(不对外公布),某县十六个乡镇,县城一般得十五位(不包括县城的私立学校)!尽量平均五年县城就要对进行一次掐尖,还扣下全部定向委培师范生充实县城师资,还有每年乡下优生成批地转入县城学校(公立、私立)!成绩、排队没有向社会公布!有人打死也不会相信,认为百分之两百是笔者杜撰的!但我说一个道理,有助于你相信!以前的乡村教师都是本地人,老教师在自家附近工作了很长时间,不想走了,他们中有正是七十年代(七七年恢复高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科班生,这样的乡村教师工作能力不弱吧。另外,乡村人数少,许多学校许多班进行的是小班教学!县城在没有死命令化解大班额之前,有的班级人数过百人!县城私立学校多,当地优生也走失严重,靠农村转来优生!这样以来,县城教学质量怎么称雄!问题是,由于不公布成绩,群众并不清楚,成批成批的优生源源不断地往县城,最城建学校不赢!完全招不到特岗教师!今年湖南不得不采取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允许在其他条件合格的情况下入特岗编!一个小县,笔试过关600人。以防溺水教育为例,乡村没有池塘?池塘都开在城中?只有城里防溺水教育任务重,乡村放一放没关系?扶贫的重点也有城,乡村没有?所以不必做工作!营养午餐只有城里有,乡村没有?(真实的情况是反的,城里没有营养午餐,乡村才有!学生得实惠,老师累得够呛)。总之,乡村教师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里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比城里更不易,安全压力比城里大,熊孩子和双差生留守生很多!而教学质量和工作成绩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差!领导固然关注城里的教育教学,尤其是教学质量。但安全、扶贫、营养午餐等工作,则更关注农村!补贴,不知纸上有没有,实际上没有。城里偷偷补课的才是教师发家的秘诀。乡下没人出钱。据我所知,真正的一线乡村教师上副高的,除近两年看有这样的事情没有,以前一个也没有!如果真的一线教师上了副高,我可以肯定地说,这个教师的才华是杠杠的!总之,题主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反的!回答供参考。
乡村教师压力小、补贴高、评职称易,为何却很少人愿意去?
乡村教师竞争压力小,补贴相对高,评职称容易,但是却有许多教师不愿意,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是所处地理环境差,离现在文明中心较远,与现代文明脱节严重,使农村工作的教师难以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气息。
除了国家给的,没有其他收入。城市里的教师,有可能可以偷偷摸摸地补课,可以获得大量的灰色收入。乡村则不具备这些条件,无法实现。城市里的教师,如果不补课也有可能找到其他的兼职,从而提高收入,而农村真则没有这些机会。
因为地处偏僻,所接触的范围小,农村的年轻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语文数学之外的其他的学科得不到重视。对于非语数学科的教师来说,学校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啦语数学科的教师很难开展工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