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19世纪末啤酒从欧洲传入我国,1900年俄国商人在哈尔滨建立了我国第一家啤酒厂,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啤酒厂。因为本身起步较晚,所以国产啤酒的质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落后于欧美和日本的啤酒。此外,大多数国产啤酒因为肆意添加替代原料,导致品质很不尽人意,这一点就远不如欧洲啤酒。

是什么导致了国内外啤酒酒劲的差距呢?抛开我们看不见的工艺不谈,主要的两大方面就是啤酒的原料,以及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下面就从原料、酒精度和原麦汁浓度的角度,来说说国产啤酒和国外啤酒的差距:

啤酒的四种基本原料:

公元1516年,德国境内的巴伐利亚王国为了保证国内啤酒的高品质生产,而颁布了《啤酒纯净法》。里面明确规定了,只能用水,麦芽(原指大麦芽,后来也包括小麦芽),啤酒花、酵母生产啤酒。这项法律一直被德国沿用至今,并且成为啤酒界的共识,也被称之为《1516纯净法》,因此德国啤酒也是世界啤酒的典范。

如果一款啤酒只有水、麦芽、啤酒花和酵母,那么这款啤酒就算不错了。如果在满足四项基本原料的前提下,添加了一些其他原料(不得损害啤酒的原始风味),那这款酒就满足了精酿啤酒的原料条件。如果用啤酒花制品、啤酒花颗粒、酒花浸膏来替代啤酒花,那么这款酒不一定差。如果啤酒中用大米、玉米、淀粉替代麦芽,那么这款酒就差点意思。

难道啤酒生产厂商真的不知道四种基本原料吗?那他们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替代原料?其实按照现在的生产条件,如果所有的啤酒都只采用这四种原料,麦芽跟啤酒花是严重不足的。

目前全球80%左右的大麦芽都是用于啤酒生产,即使是这样作为替代原料的大米、玉米、淀粉等仍然大量泛滥。还有啤酒花,啤酒花本身就是一种植物,保鲜期很短,怎么可能那么多啤酒厂采用鲜啤酒花作为原料,除非啤酒厂就在啤酒花的产区。

所以为了延长这种保质期,人们将啤酒花制成干啤酒花、啤酒花颗粒、啤酒花制品以及酒花浸膏等。目前,德国啤酒法令已经默许放开对啤酒花的限制,可以采用啤酒花颗粒、啤酒花制品以及酒花浸膏,但是要保证全麦生产。因为十足的麦芽浓度和香气,德国啤酒普遍苦味比较明显。

啤酒替代原料的泛滥:

除了原料不足,还有一方面就是为了单纯地省钱,这也是替代品泛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大米、淀粉玉米的价格要比麦芽低得多。甚至还有很多啤酒中添加糖浆、香精等食品添加剂,当然我说的就是一些国产工业水啤。你以为我说的是雪花吗?其实也不全是,雪花虽然品质不咋地,但很有自知之明,最起码卖得便宜,而有一些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我上次见到的一种瓶装的哈尔滨小麦王啤酒,它的原料是水、大麦芽、玉米、糖浆、小麦芽、酒花浸膏、酵母,原麦汁浓度8度,酒精度2.8度,价格6块钱一瓶,几乎完全没有任何性价比。

再比如说罐装的乌苏啤酒,原料为水、大麦芽、大米、啤酒花及制品,酒精度为4度,原麦汁浓度11度,8块钱一罐。除了酒精度稍高之外,几乎一无是处,乌苏酒厂真是含着泪数钱呐!

与乌苏、雪花、珠江、重庆、哈尔滨、雪津啤酒相比,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算是稍微要好一些,它们有一些产品的用料还是很扎实,或者是品质还算不错。比如说燕京旗下的燕京白啤、燕京九号、燕京V10等;青岛旗下的青岛小麦白啤、奥古特、青岛经典1903、小棕金等,酒精度都在4度附近。

啤酒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

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原麦汁浓度和酒精的差距。比如说雪花啤酒,它的罐上有一个9°P,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啤酒的酒精度。其实并不是,这个9指的是原麦汁浓度,啤酒的酒精度数一般都在配料表那一栏下面。

什么是原麦汁浓度呢?原麦汁浓度是指麦汁的糖度,麦芽经过糖化工段的加工,制成麦汁,进入发酵罐加入酵母,发酵成啤酒,一般用°P 标示。国产啤酒绝大部分都分布在8~12°P之间,比如下面图片上写的“夺命12度”,指的就是麦芽浓度。

麦芽直接决定了啤酒的原始风味,麦芽汁浓度越高,麦香越浓郁,口感越醇厚,品质就越好,同时泡沫细腻持久。一般来说,啤酒原麦汁浓度越高,麦芽糖转化成的酒精越多,意味着酒精含量就越高。也代表啤酒的品质就更好一些,当然价格也更高!

国内外啤酒度数的差距:

有人说国产啤酒和进口啤酒的就是工业啤酒和精酿啤酒的差距,其实这个说法肯定是不对的。因为即使是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地区,也都是工业啤酒占据主导。

像百威、嘉士伯、喜力、朝日这样的国际啤酒巨头,他们主流的产品仍然是工业啤酒。我们且不说精酿,就算同样是工业啤酒,但百威、喜力、嘉士伯、科罗娜、朝日、麒麟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普遍高于国产啤酒。

比如百威的酒精度一般在3.7度,嘉士伯在4.3度附近,科罗娜在4.6度附近,喜力在5度附近,麒麟啤酒在4.1度附近,他们的原麦汁浓度均在10度以上。而国内生产的啤酒普遍酒精度在3度附近,即使是号称为“夺命大乌苏”的乌苏啤酒酒精度也不过4度左右。

而德国啤酒普遍的酒精度在5度附近及以上,而且用料严谨。像乌苏啤酒放在德国啤酒界,那就是标准的劣质啤酒,但是在国内却被各种吹捧。但是国产工业啤酒整体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乌苏啤酒只能说是矮子里面拔将军。酒精度和原麦汁浓度低,恰恰是国产啤酒的劣势所在。

最重要的是,无论在同等用料的情况下,酒精度和原麦汁浓度高的啤酒口感和口碑都更好。比如说罐装的雪花啤酒和老雪花,尽管都是用替代原料,但是老雪花的口碑要好得多。因为原麦汁浓度更高,啤酒味更浓郁,而酒精度数更高,更容易喝醉上头。

反观欧洲的啤酒,比如修道院系列的双料、三料啤酒(双倍三倍麦芽投料)、烈性世涛、OJ、橙色炸弹等麦芽度可达20度以上,酒精度也能在十几度,这在国产啤酒中几乎很难找到。

最后:

自2021年以来,市面上的国产精酒五花八门,一下子涌现出上千种精酿品牌,什么企业都敢涉足精酿。不过像高大师,牛啤堂,大跃啤酒、京A、拳击猫、熊猫精酿、悠航、或不凡、蜂狂精酿等最早批的国产精酿啤酒发展还算不错,甚至有些产品品质不输于欧美的品牌,这个我们之后再谈。

什么样的啤酒品质更好一些?第一就是原料要满足四种基本原料,尽量选替代原料少的产品;第二就是和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要高,酒精度3度以下,原麦汁浓度十度以下啤酒味就很淡了,更是没什么酒劲。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国产啤酒单位体积酒精度4.0,原麦汁浓度为9度时已经算是“国产好啤酒”了。国外的基本都在5度左右,原麦汁浓度在12左右,这就是酒劲的差距。

比如你连续喝4罐330毫升的德国瓦伦丁,5.2度,酒量一般偏上的喝完后都晕头晕脑的。而国产的工业啤酒是稀释品,实则为啤水,且美名其曰:淡爽,冰爽,清爽,超爽等等,其实就是掩饰自己水啤的属性。

国产的啤酒度数和原麦汁浓度都和国外的不在一个档次,国内群众大多都钟爱8度9度的啤酒,认为这就是好啤酒了,当然这个酒精度数都在3.3上下徘徊,入口仍然寡淡无味。

这也是很多人在酒桌上慢腾腾的仰脖大喝,能喝7-8瓶,甚至能喝一箱啤酒的原因,也是被人称为酒神的原因之一。酒,特别是啤酒,入嘴一定不能感到稀薄,喝到嘴巴里稀薄如水的一定不是好啤酒,这种酒也一定是稀释后的啤酒,原麦汁浓度都低,稀释后的啤酒度数一定不高!

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业流水啤酒,饱受诟病。不过也没有办法,各大啤酒厂商为了扩大产能,占领市场高地,必须这样制造,降低成本,因为国内的啤酒市场真实太庞大了,毕竟人口基数在那里摆着。

自然的,效仿古法的啤酒酿造方法,在国内,只是存在理论当中。啤酒加大米生产已经成为共识,也就算了,还有加入啤酒用糖浆的。国内啤酒创新方法或许都是从节约成本上入手的,从来没有用心创新酿造方法。

浮躁的生产环境,一切向市场看齐,注定无法匠心沉淀。青岛全麦白啤,打开后,其味道也就稀松平常。最值得表扬的是泰山原浆啤酒,可以说是国产啤酒之光!

而国外的啤酒就不一样了,其国内重视质量,重视原材料,在国外进行产能扩充。更重要其国内啤酒的酿造,简直就是匠心传承!还能进行原材料创新!比如说比利时福佳白,度数不低,丰富了啤酒原材料,加入了芫荽和陈皮,创新的口味赢得世界性赞誉。

其实我们也能酿造出高品质的啤酒,只不过国产工业啤水过分拉低了受众的审美,改变了人们的饮用和认知习惯。此时一旦优质啤酒大规模闯入人们的视野,国产啤酒业将会被迫自我改造。因此匠心不是说说玩的,生产品质做加法,销售做减法,非常有道理,我们需要的是品质!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开精酿啤酒馆有段时间了,所以我也来说说这个问题。啤酒行内对于啤酒的区分有水啤,通货,精酿的基本区分,国产工业啤酒都是水啤,福佳,1664,科罗娜这种广为人知的进口啤酒算是通货,真正好喝的是精酿,智美,罗斯福,风车等等。

先说说水啤为什么难喝,早期的国产工业啤酒,还能算是拉格,后来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的过程中,精明的啤酒厂发明了各种“伟大”的造啤酒方式。大米,淀粉,啤酒花浸膏等等造酒方式都被发明了出来,以至于我们现在喝的所谓啤酒,在欧洲同行的眼里,根本不算是啤酒。没有啤酒花,没有大麦芽小麦芽,鬼知道那是什么东西。酒精,加水,加啤酒花浸膏,勾兑在一起,就成了所谓的啤酒,喝了之后除了上厕所,还有宿醉的头疼,鬼知道昨晚喝了什么。

近几年,国内市场上洋啤酒逐渐增多,以教士,福佳白,1664为代表的几款进口啤酒近几年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喝了这些酒,才知道原来啤酒应该是这种味道。另外加上早年进入我国市场的科罗娜,喜力,乐钻,白熊等老品牌啤酒,在这一轮进口啤酒的兴起过程中,也再次赢得消费者的认可,销量大增。这一系列口感好,原麦浓度高,瓦数高的啤酒由于购买量巨大,成为啤酒市场上主要流通的品类,所以被称之为通货。

最后我来说说精酿。很多喝尝试过通货之后的朋友,迅速爱上了进口啤酒,想知道在这些啤酒之上有没有更好的啤酒呢?于是精酿啤酒,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市场上。之前看一篇文章说,拉格不是精酿,其实拉格只是一种发酵方式,拉格也是存在精酿的,精不精看的是酿造工艺,不是发酵方式。酿酒狗的迷失拉格,就是一款不错的精酿拉格,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某宝购买。扯的有点远了,回来继续说精酿。精酿字面意思,大家一目了然,我就不多废话了。由于德国啤酒对于我国消费者影响深远,可能很多朋友都觉得德啤就是精酿,然而啤酒老炮都知道,真正好的精酿大部分都产自于比利时。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的历史悠久,酿造工艺严格,比利时建立了TRAPPIST联盟,或者说认证体系。全球只有11家TRAPPIST认证的修道院和啤酒厂可以在自家的酒瓶上印TRAPPIST的LOGO,比如智美,罗斯福等修道院啤酒,罗斯福10算是入门级精酿里性价比最高的一款产品,有网友评价,喝下去一口,有身在天堂的感觉。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这算是一篇入门科普文,没有延伸,也没有详细的介绍,希望各位啤酒大咖门看到后,勿喷!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从十二月到现在,网购五件24大听装德国啤酒,已经喝完了,感觉最好的还是凯撒,教士,不过其他的也不错,泡沫细腻,后味足,酒精度都在五左右,青岛,勇闯12瓶的量,这个三罐上头,六罐足够,也喝过大乌苏,三瓶,第二天头疼的厉害,以后啤酒都网购呀,即使临期的,也比国内的好得多,而且价格实惠。不是我不爱国,是他们从来没爱过我。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这是事实,中国啤酒,除了哈尔滨啤酒原来的11度,有些苦涩,煞口,与国外啤酒相似,其余厂家,尤其南方企业生产的啤酒,一点味道也没有。

这几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尤其俄罗斯,德国啤酒,以口味正宗,味道纯正,品质优良著称。这几年,国内啤酒已经很少有用大麦做原料,新疆啤酒花发酵的了,都是直接进酒基勾兑,味道,质量太差了。

外国正宗啤酒,一旦入口,麦香加苦味,萦绕舌尖,那种冲击力在嘴里是爆裂的,刺痛的感觉,然后转化为甜味,一点点酸,这才是上品。

奉劝,市面上卖的德啤,都不是真的,真的,估计只能在啤酒屋喝,一升要五十多吧。另外,尝尝教士吧,不错。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啤酒和国外啤酒的酒劲差距很大?

好玩,这个事情我来说说。

确实差很多,国内品牌的啤酒几乎是清一色的拉格,不管是大牌子,还是小牌子,在工业啤酒里面似乎只有一款不是拉格,那就是现在的燕京白啤,是一款有着丁香风味的三料啤酒,更类似于福佳白的状态。除此之外,就是酒色透明的了。

拉格的特点的就是酒体是透明的,酒精度比较低,口感清爽,其实是比较适合在炎热地方喝。我还及得在当年的啤酒广告中,清爽总是排在第一位的,不光是青岛燕京这些龙头大牌子,地方性的小牌子也是这个状态,基本上麦芽汁浓度都在10度左右,而酒精度都在3%左右,很少有超过4%的状态。

反观国外的啤酒,即便是拉格啤酒,酒精度通常都在4%以上,4.2%和4.7%是常见的拉格啤酒的酒精度,至于说麦芽汁浓度通常都在12度以上。我们在非洲喝到的啤酒,酒精度也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呢,我们喝到的进口啤酒口感和酒味都会更重一些。

至于说进口的艾尔啤酒,通常的酒精度都在5%以上,还有12%,甚至20%的酒精度出现,高度啤酒在精酿中其实还挺常见。

至于说那个夺命大乌苏,并不是因为酒精度有多高,而是因为里面的杂醇杂醛的含量比较高,同时瓶子的容量也比较大,很容易就喝高了。

最后来说,国内啤酒的酿造工艺已经越来越简化了。啤酒里缺乏发酵的糖,酒花也不够纯粹,结果呢,啤酒出来真的跟汽水一样,倒在杯子里基本上都不起泡沫。这样的啤酒也只能叫啤酒饮料了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