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原计划于6月17号进行发射,但是在最后检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失误点,于是相关领导立即改变了计划,要求重新细致的对卫星进行再一次的排查,要知道稍微有一点误差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科研人员对于航天事业的严谨态度!
6月23号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的眼光都注视着我国。因为北斗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经过最后的检验准备发射升空。随着相关人员铿锵有力的倒计时,一声巨响火箭发射,随着发射中心数据的更新,终于确定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
至此我国也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导航系统的国家。那么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相比着他们具有哪些优势呢?第一: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完全可以实现数字化传输。在之前的GPS中,我们的卫星通讯只能进行语音的传播,而北斗不仅可以语音,完全可以以短信文字的方式进行传输。这一点是他们所不具备的。
第二:北斗导航系统把导航和通讯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在之前的GPS通讯中就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对讲机,属于单向传播,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只能听着不能说话;而北斗导航系统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手机,两个人通讯中可以共同讲话,属于双向传播,这样可以很好的提高了通讯效率。
第三: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度更加精确。之前使用的GPS只能精确到米的级别,而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到分米级别,特殊区域甚至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可见其优势是多么的明显,并且北斗导航系统完全是没有盲区的,可以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度。这就是北斗导航系统的巨大优势!
北斗导航系统研发成功,我们不仅打破了美国的垄断性行为,更有利于我国的国防事业蓬勃发展!也为我国其他众多领域安装了我们自己研发的眼睛,顿时提升了我们的安全感和可靠性!让我们倍感骄傲!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原本北斗三号6月17日发射,因故障原因推迟至2020年6月23日9点43分,中国北斗三号卫星成功完成最后一颗发射,这颗卫星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掌握核心技术标志中国将不受美国GPS限制。北斗卫星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系统的原则,全面实现了关键器部件百分百国产化。
国产北斗今日的成功,将会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服务,包含: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服务。今天黑科技给大家讲解一下相关的工作原理。
高精度定位服务这个是北斗卫星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众所周知,普通的GPS或北斗定位,需要4颗卫星,然而高精度定位,需要至少8颗卫星。在亚太地区。北斗比GPS更有优势,因为在亚太地区,北斗卫星远多于其他的导航系统,网眼最密处在中国上空,卫星数提升、卫星更加密集、通过卫星定位更加稳定可靠。
专家预计在2020年亚太地区,各大卫星定位系统(北斗二号、北斗三号、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可同时提供更多高精度的定位服务,其目的不言而喻了吧,大家可以意会一下。
全民关心的导航服务很多人都在问,北斗三号成功了,我们的导航服务是不是都是北斗导航了?北斗导航怎么用?北斗导航需要怎么设置?等等一系列的导航问题。
关于北斗导航实际上大家理解可能是有偏差的,并不是北斗导航就是一个导航软件,它是一个后端服务,取决于您的手机芯片是否已经内置了北斗定位的功能,据我了解,目前国产大部分手机已经内置了北斗定位导航功能,其中,国外手机未内置北斗定位的手机代表是苹果手机。
今天给大家撸一撸关于北斗导航的误解,北斗和GPS一样的都具有这个导航服务功能,GPS出现各种原因导致服务停止或者中断,GPS将不能实现导航功能,北斗也是如此。国内流行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都只是用户使用的前端功能,定位和导航服务的核心由北斗和GPS等导航卫星提供。
假如有一天,若手机只内置了GPS导航服务功能,GPS因为内部故障,不能给中国提供导航服务时,手机将不能实现导航服务;若手机内置北斗和GPS两个导航服务时,当GPS停止服务,北斗导航将会担此重任,由北斗导航提供服务。
很多人就会说,那岂不是,手机内置导航的服务越多越好?其实这个看用在什么地方,比如民用,为了便利是可以的,如果用户军事,恐怕该切断还是得切断,据了解中国现在外销的军事产品,关于定位导航系统就包含北斗,GPS,伽利略,格洛纳斯,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卫星定位。
“授时服务”很简单吗?授时服务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实际存在的意义也是不可替代的,它替换了原子钟,主要适用于金融、电力、通信、工业生产、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他们都需要利用北斗系统提供的精准时间。
知识科普:
原子钟,它最初本是由物理学家创造出来用于探索宇宙本质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项技术有朝一日竟能应用于全球的导航系统上。
北斗三号,今天的成功为未来的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航天事业点赞吧!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北斗、GPS、欧洲的伽利略以及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根据美国卫星接收器企业Trimble公司的卫星轨道数据,发现中国北斗卫星快速成长的态势十分明显。
仅2018年就发射了18颗卫星,目前共有35颗北斗卫星投入使用,超过了GPS的31颗。此外,俄罗斯为24颗,欧盟为22颗。
在联合国195个会员国中,有130个国家首都上空一天中可观测到的北斗卫星数量超过GPS,其中100个国家位于亚洲、非洲等地。在巴基斯坦北斗卫星被用于军事系统,突尼斯则用于无人驾驶,包括中东在内已有超过30个国家实际使用北斗系统。
如果北斗成为这些国家的卫星定位标准,中国将在推行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占据优势。
在纽约和伦敦,有些时段的北斗卫星可见星数匹敌GPS和欧盟卫星。在日本东京上空,北斗卫星最多时有20颗以上在轨飞行。可见星数越多,越容易提高精度。
与此同时,GPS仅向地面发送信号,难以锁定接收信号的终端的位置信息,但北斗还有一点优势,它具备收发信号的功能。
未来自动驾驶作为交通类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必须做到自主可控,才能不受制于人。北斗将在自动驾驶领域大放异彩,北斗高精度芯片将作为新车的标配,为自动驾驶提供亚米级甚至厘米级定位服务,而相关的北斗高精度服务也将迎来最大的客户需求。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首先为中国北斗导航的最后一次成功发射而表示热烈的祝贺🎊🎈!目前,根据相关报道,中国北斗导航的技术并不逊色于GPS,而且还具备首发短信的功能,这是GPS所不具备的,当然,北斗卫星的导航精度在亚太地区是高于其它卫星的,除此之外,北斗导航卫星是具有原子钟的精确授时功能。国产手机都已安装了北斗导航的内置系统,目前苹果手机还没有安装北斗导航的系统。今后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全面运转,国内的各种交通工具上导航设备都将更加便利的使用我国自己的北斗导航系统,也将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北斗全球星座部署圆满收官。终于全面建成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是所有北斗人魂牵梦萦的一刻,也是所有国人为之振奋的一刻,中国卫星导航的全球梦终于梦想成真。
中国在2018年就发射了18颗卫星,截止目前,北斗卫星已经有35颗投入使用,而美国GPS的卫星数量为31颗,俄罗斯24颗,欧洲22颗。长达26年艰辛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导航系统终于建成!有幸看到直播,看着画面中慢慢远去变小的卫星,心里的敬畏油然而生,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祖国的强大。以后可以摆脱对GPS的依赖了?以后再也不会被美国的GPS掣肘了。
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领导者,但现在,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GPS。相比美国GPS应用较早,中国在该领域直到近些年才进入人们的视野,在2000年才发射了第一颗定位卫星,可谓进展神速。
我们知道,如今的生活和军事都已离不开卫星,不管是强国也好,小国也罢,都需要卫星的支持。以前大家都是用GPS,现在中国的北斗问世后,把目光又集聚到北斗上。中国开发的卫星在轨运行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在世界3分之2的国家可见数最多。也就是说,北斗导航系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PS。
但是规模超过了,技术方面目前还不成熟或者说发挥出应有的强大能力,应用还不够广泛,覆盖还不太全面,建立健全后需要深耕,发挥处更大的作用,技术层面的优势需要继续发扬光大,毕竟北斗卫生系统事新生代卫星系统,他自身的赋能事很出色的。
延迟一次以后,中国北斗终于发射成功,与国外导航系统相比如何?
先说结论:目前,中俄两国的在轨导航卫星总数,达到了78颗,而美国的GPS系统,仅有32颗。那个曾与我们合作过的欧洲伽利略系统,卫星数量更少,仅24颗,并且重大事故不断。包括16年9台原子钟曾停止工作,去年7月,系统一度瘫痪,服务全部中止,至8月才恢复正常。
历经37年风雨,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建成,正式告别美国GPS!6月23日9时43分04秒200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中的最后一颗,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太空!
这是我国发射成功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自1983年立项研究,1994年开始建设,到2020年完成,耗时37年的北斗全球星座,圆满收官!
我们中国人,终于全面建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永远再不会被人"卡脖子"!
陈芳允院士(1916-2000)
回顾历史,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世界顶尖测控专家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设想"。他组建团队,在总参测绘局招待所三楼的一间20平米办公室内,开始了我国研制北斗导航系统,筑梦太空的伟大征程!
该项目仅需发射2颗卫星,便可实现简单的区域快速导航定位,并兼具有通信功能,非常适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直到1994年工程建设才正式启动,而这一年,美国的GPS卫星导航宣告完成,24颗卫星已经在轨。
直到2000年,我国实现了这两颗卫星升空,这便是第一代的北斗一号试验系统(后有两颗备份卫星,现已全部退役)。
不幸的是,就在这一年,组建北斗卫星团队的陈芳允院士,因病去世,享年84岁。但薪火相传,接力棒传到了团队的下一代身上,第二代北斗系统随即展开!
2003年,美国侵入伊拉克,美军自己使用精度1米的军用GPS系统,给欧洲的英、法等国仅开放精度10米的民用GPS系统,欧盟气不过,一心要搞另一套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计划,还邀请了中国参加。
在我们交了2亿欧元研制费用后,欧盟内的亲美政客于2005年上台,不断阻挠中欧卫星导航系统合作,还把我们排除在了伽利略计划核心研究团队之外。
这时候我们发现,必须搞出来我们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仰人鼻息,"造不如买",只会一无所得!
在2007至2019年间,北斗二号系统的研制和发射进度,开始逐渐提速。共计发射了20颗卫星(包含备份星),主要服务于亚太地区,提供有限的全球覆盖。
在二号系统进展时,三号系统便已经开始启动,三号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二号系统的全面扩展。从2015年至今的2020年,共计发射了35颗卫星(5颗为测试星)向全球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北斗三号系统的进度快得惊人,达到了全球范围内史无前例,一年10箭19星的密集发射速度!远超俄国格洛纳斯系统一年9星、美国GPS系统一年6星、欧洲伽利略系统1年6星的发射速度。
在现阶段新冠疫情期间,我国航天人依然顺利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54、55颗卫星,进一步提振了国人的信心与士气。
在2020年6月23日这个必将永载史册的日子里,北斗三号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第55颗卫星成功升空!由此,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中国人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终于建成!
2019年9月初,俄方的格洛纳斯系统,正式与我国北斗系统兼容联合,双方卫星互为备份与补充。目前,两国已经协调了双方卫星的兼容性和技术标准,开始正式"并轨"。
同年12月,北斗团队宣布全球公共导航服务,于2020年正式启动!
目前,中俄两国的在轨导航卫星总数,达到了78颗,而美国的GPS系统,仅有32颗。那个曾与我们合作过的欧洲伽利略系统,卫星数量更少,仅24颗,并且重大事故不断。包括16年9台原子钟曾停止工作,去年7月,系统一度瘫痪,服务全部中止,至8月才恢复正常。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北斗系统从83年立项到星座建成,经历了37年;从94年工程建设启动,到开启全球服务,经历了26年。这标志着我国的民用导航系统,将彻底告别美国的GPS(我军从未使用过)。但北斗之路,并未走完,新的征程,已经再度开启!
2035年,我国将建成更完善、更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从追赶、比肩,再到超越,继续打造世界第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
只有追求奋斗和理想,只有坚韧不拔,只有忍辱负重,只有自强不息伟大的英雄民族,才能创造新的历史,开拓新的伟大时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