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氨氯地平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钙通道阻滞剂,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阻滞钙离子跨膜进入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而降低血压。此外,氨氯地平还可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了,通过扩张冠状小动脉,从而增加心肌供氧,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

厄贝沙坦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选择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与AT1型受体结合,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促进水钠排泄而降低血压。此外,厄贝沙坦还可对抗心力衰竭、逆转左室肥厚、保护肾脏,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蛋白尿,延缓终末期肾病的进展。在临床上主要适用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左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都是一线降压药,但降压机制不同,氨氯地平主要扩张动脉,厄贝沙坦可扩张动脉和静脉,联合使用具有协同降压作用。氨氯地平降压时可反射性地激活交感神经,容易引起头痛、心率加快、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厄贝沙坦可抑制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抵消上述不良反应。氨氯地平只扩张动脉,易引起踝部和足部水肿,替米沙坦可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可有效预防氨氯地平所致的外周水肿,两药联合可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增加靶器官保护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是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优先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合用时需注意:

  1. 老年和体弱患者剂量选择要谨慎,通常开始宜用剂量范围内的低剂量,以免引起低血压,随后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
  2. 使用厄贝沙坦可能会发生高钾血症,尤其在肾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或心力衰竭者,应密切监测血清钾水平。
  3. 双侧肾动脉狭窄或单个功能肾的动脉发生狭窄者,使用厄贝沙坦有发生严重低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的危险。
  4. 主动脉和二尖瓣狭窄及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应慎用厄贝沙坦。
  5. 氨氯地平罕见齿龈增生,一般在治疗1-9个月时发生,但停药后1-21周症状和增生可有改善。
  6. 低血压、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增加低血压风险)、重度肝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慎用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感谢悟空的邀请!

关注李博士和你谈健康,带给你更多更实用的健康知识!

氨氯地平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有很多医学文献中显示,二者合用,降压效果更强,同时还能降低血尿酸水平,是临床上推荐的降压药联合应用方案,在单用其中一个降压效果不好时,二者可以联合应用。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应用时,应当注意什么呢?

一、如果对这两个成分的任意一个过敏,注意不要服用,过敏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充血、头晕气短、面部及喉头水肿等,如果服用期间出现任何以上症状,请立即就医。

二、服用期间要监测血压,首先是保证血压达标,其次要避免低血压;尤其是严格控制控制盐分摄入的人,要留意用药剂量,避免引起低血压。

三、服用期间要监测血钾,避免出现高血钾症状。

四、如果有严重的冠脉狭窄,不要服用氨氯地平;

五、如果有双侧肾动脉狭窄,不要服用厄贝沙坦;

六、严重的肝功能损害,不要服用这两种药物;

七、服用期间如果出现干咳、脚踝水肿、头晕、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请及时咨询医生;

八、高血压病人,无论服用哪种降压药,都要配合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总体来说,这两个药合用是非常安全的,服用期间,留意血压和它们的副作用,如果有任何异常,及时就医最重要!

如果我的问答让您有一点点收获,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如果您喜欢李博士的问答,请告诉您的朋友们!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大家好,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内科医生。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还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也随之升高,北方高于南方,尤以华北和东北属于高发区。目前在临床上降血压的一线降压药物一共有5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而问题中所提到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分别归属于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那么如题主所言,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长期服用高血压药,是否导致药物依赖?

●我为什么要把这一点先拿出来给大家讲,因为我认为错误的认知误导了非常多的人。在社会上很多老百姓持有这样的观点“血压稍微高一点又不要紧,人又没有什么不舒服。千万不能听医生的让你吃药,药物依赖了不然你这辈子都离不开了”。这样的观点我不是听到一个人这么说,而是非常之多,持这种观点的这类人往往性格比较偏执,主观性强,旁人根本劝不动,也劝不听。

●然而持续的高血压状态对我们人体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它会损伤我们的动脉内皮系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可引起高血压的脑、眼、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和组织的并发症。哲学上常说量变到一定的程度可引起质变,同理,等到哪天突然情绪激动血压飙升,脆弱的动脉不堪一击,直接并发“急性脑出血”。出血位置幸运的话可能捡回一条命,落个偏瘫在床,运气不好可能医院急诊室都送不到就一命呜呼了。注意,这可不是我在杜撰,现实中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见到非常多。

●在这我告诉大家,高血压的病因为多因素所致,尤其是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有这个概率会患上高血压,包括我虽然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也不敢保证我就不会得高血压。所以对于高血压我们应该是理性的去认识它,承认它的事实,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由于这是一个慢性病,根本无法断根,疾病本身治疗所需要,故而你需要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要把这个道理理顺了。况且作为一个慢性病,现在的药物种类也非常之多,药物也在不断的改进,基本都是长效制剂,每天服用一次即可,并不麻烦,只要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和正常人基本没什么区别的。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开篇我给大家讲到,临床上控制血压一共有5类一线降压药物,其实他们各自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在用药原则上,我们医生都是遵循“优选长效制剂、小剂量、个体化、联合用药”来的。像问题中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都属于长效制剂,故而每天只需服用一次即可。一般在高血压的初始治疗中我们都是先单用一种,如血压控制差,根据个体情况再考虑联合用药,而题主“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说明平时血压可能控制的并不达标,医生给你推荐了联合用药的方案。

●从用药组合来讲,这个方案是没问题的,氨氯地平降压效果好,而且还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而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压,还能同时起到对心、肾的保护作用。故而在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这种用药组合可谓是“黄金搭档”,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服用氨氯地平会出现“脚肿”,所以这得关注一下,如果有肾功能不好,肌酐大于265umol/l,那是不能服用厄贝沙坦的。在用药初期记得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如有药物过敏或者恶心呕吐、干咳等不适及时就医。此外,根据人的血压波动规律,我们建议高血压药物在晨起后马上服用,效果是最佳的。对于高血压患者,除此之外我还有几点需要给大家强调一下。

●其一,就是要定期复诊,量量血压,低了是否需要减量,高了是否需要加量或者调整药物。评估评估各个重要脏器情况,是否出现并发症等。其二,学会自我管理,按时按量服药,饮食上控制盐分摄入,建议每天低于4.5g,不要食用各种高盐食物如腌制、熏制食物,方便面及各种干货,多食用蔬菜瓜果,适当运动,锻炼身体,心态乐观,情绪稳定;其三,不少人往往是在患高血压的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所以对于血脂、血糖的调控与治疗也不要放松,在医生的综合调理下,尽最大的可能防范各种并发症,进而延长寿命。

综合总结

治疗高血压这种慢性病,其实就像是长跑,不到最后时刻不要放弃。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本回答不构成医学治疗建议,也不具备医疗指导意见,仅为健康科普所用。本文不加入专栏,无偿、免费的让大家阅读。愿对那些受到谣言误导、没有医学知识、健康保健观念群体有所帮助。头条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每个人都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如有不同观点可评论区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觉得学到了有帮助,不要吝啬,献个爱心,点个赞,转发一下帮助更多人,感谢支持。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使用一种降压药血压不达标,这时候比较理想的方法就是联合用药,也就是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起到1+1>2的降压效果。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联合使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联合降压的方法,那么我们在服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降压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药名要认准

如果您服用的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平稳,那么最好长期服用,不要总更换厂家,尤其是这些降压药都分为进口降压药和国产降压药,如果用国产就长期国产,如果进口尽量一直进口,以免造成血压波动。

更主要的是厄贝沙坦是一种降压药,还有一种叫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另一种降压药,不能随便代替,因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两种降压药的复合制剂。如果再加上氨氯地平就不是两种降压药,而是3种降压药,所以药名要认清。

再者氨氯地平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马来酸氨氯地平三种,虽说都叫氨氯地平,但降压效果不太一样,所以没有特殊情况,尽快使用一种,不要总更换。

二、注意血压是否达标

服用降压药的第一任务就是血压是否降到正常,所以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首先要达标的是血压。有人使用2种降压药,血压也不一定达标,有人使用了2种降压药,血压会降得更低,故我们在服用这两种药物期间,必须监测血压,至少在服用2种药物开始,坚持每天测量血压,坚持1个月。等到血压平稳后,以后可以每周测量2次,而不能认为吃着降压药,血压就正常了。

如果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还是没有达标,那么就考虑把其中的一种加量,如果一种加量后,还是不达标,就考虑把两种加量。两种药物都加量后,血压仍不达标,就需要考虑加用利尿剂氢氯噻嗪来降压了。

如果服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血压过低,低于110,那么就可以考虑把一种降压药减量;如果血压低于100,甚至低于90,就需要先停药观察。

总之,服用降压药,必须监测血压。

三、注意是否出现副作用

长期服用降压药,一方面担心血压是否达标,另一方面就是担心药物副作用。再好的药物,都有潜在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但这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只会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我们做好监测即可,无需放大副作用。

地平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脸红、心慌、牙龈增生、下肢浮肿等等,需要在服药期间观察;沙坦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沙坦虽然能保护肾脏,但沙坦对于肾功能是双刃剑,尤其是肾功不全的人,一定要定期复查肌酐和血钾,以免出现肾功能恶化或高钾血症。

四、降压的另一条腿不能忘

如果把降压药作为降压的一条腿,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降压的另一条腿。除了坚持规律服降压药。还应该坚持长期的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多一点水果蔬菜粗粮杂粮,适当多一点鱼类,坚持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远离烟酒,好的心态等等。这样血压才会更加平稳,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总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是比较常见的联合降压,但一定要血压达标,且监测副作用!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询问,主要原因是地平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是现在最常用的一个降压药组合,而在众多地平类降压药和沙坦类降压药中,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是最常被使用的两种降压药。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两个药一起使用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今天张大夫就给大家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氨氯地平是地平类降压药最常用的一种降压药,其降压效果平稳、长效,同时价格便宜,所以使用氨氯地平的高血压患者多,医生们也愿意开氨氯地平给患者服用。氨氯地平这个药口服吸收相对缓慢,药物达峰时间为6~8小时,药物消除半衰期为36小时。这些特性注定了氨氯地平不适合用来紧急降血压,因为它的达峰时间慢一点了,需要6-8小时。而正是因为氨氯地平的药物消除半衰期是36个小时,所以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降压药,可以平稳长效降血压,甚至有些人偶然一次忘了服药也不会有大碍,也不至于血压有巨大波动。这就是氨氯地平这个药的具体特点。

厄贝沙坦属于沙坦类降压药中的最常使用的一种,其降压效果不错,而且相对便宜,也是跟氨氯地平一样,越来越多的被广大的高血压患者使用。厄贝沙坦的血浆达峰时间为1~1.5小时,消除半衰期为11~15小时。口服厄贝沙坦大概需要三天带能达到一个药物的稳态。厄贝沙坦主要通过细胞色素酶P450 2C9代谢。代谢产物经过胆道和肾脏排泄。因为这些特点,所以厄贝沙坦可以一天吃一次,也可以早晚各吃一次。厄贝沙坦具备沙坦类降压药的特点,也就是降压的同时减少蛋白尿和改善胰岛素抵抗。

而现阶段在我们中国的各大医院内,的确是氨氯地平合用厄贝沙坦的情况比较多,主要原因是因为地平类降压药联合沙坦类降压药是一个经典药物组合,它们在一起既可以互相加强降压作用,又可以相互抵消起副作用。比如说氨氯地平容易让患者出现水肿,而沙坦类降压药可以减轻氨氯地平的这种副作用。所以,氨氯地平联用厄贝沙坦的药物组合就比较常用了,其实原因就在于此。

说了这么多,其实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确是最常用的一种降压药联合使用方案,但是使用过程中依旧需要注意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的常见副作用,比如说氨氯地平的常见副作用--水肿、脸红、心率快、牙龈增生、便秘等等,而厄贝沙坦需要注意高血钾、肾功能变化等等。

希望今天的科普文章帮到您!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一起服用降血压,需要注意什么?

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是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也是常用的组合之一。在服用前和服用后需要注意如下几点基本内容。

第1点药物的副作用。氨氯地平是最常用的,地平类药物专业称为钙通道拮抗剂,通过直接扩张血管来发挥降压的作用,它最常见的副作用有心跳增快、心慌,颜面潮红,下肢浮肿等。但实际上,地平类的药物是最通用最常用的降压药物。

沙坦类的药物又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几大类人群是不能用这种药物的,第一大人群是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者,第2类人群是有双侧严重肾动脉狭窄者,第3类是妊娠的妇女。

对于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沙坦类药物是把双刃剑。对于轻度的肾功能不全患者来说,沙坦类药物能够改善肾功能,帮助降低尿蛋白等好处,但是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是用沙坦类的药物可能会加重肾功能的损伤。

第2个方面是药物的治疗作用。氨氯地平是一种比较优秀的降压药物,作用温和,降压持久,但是发挥最大药效的时间一般在用药一周之后。

所以说如果使用这两大类的药物,一般需要用药1~2周之后再观察药物的疗效再调整药物,除非是在降压期间血压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再调整用药的治疗方案。

总而言之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使用降压药物之后一般都要定期的复诊,包括每三个月和换季的时候,我个人认为在用药初期应该在半个月之后首次复诊来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者组合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