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安眠药即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抑制药,小剂量可引起安静或思睡状态,表现为镇静,中等剂量可引起近似生理性睡眠,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安眠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为经典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常见药物主要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另一类为新型的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常见药物主要有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这两类药物相比,新型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起效快、半衰期短,安全性要优于苯二氮卓类安眠药。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引起“宿醉”现象,即服药后的次日,药物已经被完全代谢排出体外,患者仍有头晕、嗜睡、疲劳、乏力等症状,从而增加了驾驶员和高空作业人员发生事故的风险,以及老年人发生跌倒摔伤的风险。此外,长期服用安眠药可引起耐受性和成瘾性,耐受性即患者对安眠药耐受,需要加大用药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疗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不良反应的风险,成瘾性即患者渴望连续用药,一旦停药可出现失眠、焦虑、心动过速、震颤、恶梦等戒断症状。最后,长期服用安眠药还可引起呼吸抑制和肝损伤,有哮喘和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甚至禁用安眠药,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

因此,安眠药应在病因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酌情按需、间断服用,如预期入睡困难时,在上床前5-10分钟服药,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超过5小时,可以使用唑吡坦等半衰期较短的安眠药,每周3-5天间断服药,避免连续每晚服药,用药疗程一般不宜超过4周,这些都是减少安眠药危害的有效方法。

总之,安眠药是一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长期服药可引起“宿醉”现象、耐受性、成瘾性、呼吸抑制和肝损伤等危害,因此,安眠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需、间断服用,用药疗程一般不宜超过4周,安眠药是国际管制的精神类药物,应严格控制使用,合理使用可将药物对身体的危害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 版)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失眠问题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各个国家,我国的失眠问题一样很严重。比如所有年龄人群的失眠问题达到40%以上,而老年人种出现失眠问题的人数则是达到了50%。很多人因为慢性失眠的问题准备服用,曾经服用或者正在服用安眠药物,那么长期服用安眠药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安眠药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安眠药也包括很多种类,比如苯二氮卓类,非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

一般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乏力、抑郁等,大剂量服用偶尔可见共济失调、震颤、尿储留、黄疸。服用氯硝西泮的时候还可能出现行为紊乱,异常兴奋甚至易激惹表现。

比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视物模糊、轻度头痛、咳嗽、四肢无力、手脚出现麻、痛或针刺感、幻觉、精神抑郁、皮疹或过敏、恶心、言语不清、气管分泌物增多。

长期服用安眠药一般需要定期查肝肾功能,因为所有的药物不是走肝脏代谢就是走肾脏代谢,而长时间的服药一定会加重肝肾负担,有可能引起肝功能或者肾功能异常。

另外长期服药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安眠药物的成瘾问题。其实成瘾的并不是所有的安眠药,只有苯二氮卓类的药物在连续服用8周以上,才可能出现药物依赖(也就是成瘾)。目前的第三大安眠药物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因为作用机制与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同,所以是没有任何产生药物依赖的可能的。

说一说大家关心的安眠药成瘾后怎么办?

个人观点不同,我觉得如果已经确定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成瘾,但是镇静作用很好,没有出现药物抵扣,那么其实是可以继续服药改善睡眠的,定期复查检验指标就可以。当然如果因某些原因需要停服成瘾的药物,也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甚至避免成瘾后的撤药反应。

一般我们通过缓慢减药的方式避免撤药反应,可以每两周减少药物治疗剂量的25%,直到减少到最少后维持2周停药。我曾经用这种方法帮助很多患者成功停服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所以有需要的客官完全可以在征求你的主治医师建议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停药。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还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你懂得。手打不易,欢迎关注!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我19岁开始服用舒乐安定的,那时大街药店里到处都是,七毛钱一张,四、五十粒的,很管用的,后来,管制严了,好多小孩子拿着当摇头丸吃,先是必须登记身份证了,再就是完全禁止药店销售了、非正规医院的处方不可了。直到现在,医院也最多只敢开十来片、七八片了。

我现在55岁了,有30多年服用安眠药的历史了。个人感觉,实在睡不着了,接连三四天彻底失眠了,已经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了,还是服用安眠药的好,不必忌药讳医的,很多高级领导人,日理万机的,还有很多压力大、担子重的企业家、作家、科研工作者,也都是靠这个维持睡眠的,人不睡觉,精神萎靡,神经错乱,是会坏事的。

我呢,有一点还好,就是一旦失眠了,吃了几天药了,可以好好睡觉了,我就可以很快把要停下来的,一旦生活有规律了,可以不靠安眠药也能睡得着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

安眠药是抑制神经的,副作用、危害性肯定是有的,有的时候,药性起作用,第二天还是昏沉沉的,感觉没有睡醒的样子;有时候,非常嗜睡;有时候,心里起作用,没有药就不能入睡了。这些都不是好的现象。长期服用的话,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脑神经系统有所损伤的,但是,也绝对没有谣传的那样可怕,不会变成傻子的。

正常情况下,还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较好,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别把神经崩得太紧了,别让自己太累了,别太占牛角尖了,很多事,放一放、缓一缓、停一停,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在世,除了生死,都不是什么大事,一定要拿得起、放得下,要放松自己,快乐自己,别作茧自缚、不能自拔就好了!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失眠也随之发生在各种人群中,下至青少年学生,上至老年人,失眠涵盖年龄层极为广泛,对患者的身体、学习、工作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2006年对6个城市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最近几年失眠患者比例更是年年攀升,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对于一些长期吃安眠药的患者,安眠药的毒副作用就成了一个深受关注的问题。

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安眠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1)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RAs)

主要包括地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三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苯二氮卓类,常见不良反应为包括头晕、头痛、口干、食欲下降、便秘、意识障碍、注意力无法集中、运动失调、次日残留的镇静作用、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症状等,长期使用可引起耐受和依赖性。此外还有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艾司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此类药物高效、低毒、成瘾性小,在临床深受欢迎,就是价格稍微有点贵,但是其副作用较少可能也和其上市时间不长,缺乏长期用药观察数据有关。

(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如雷美替胺,已有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疲劳、嗜睡,关节痛、肌肉痛等安眠药常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较轻,长期用药不产生药物依赖,但是对人体的长期毒性包括生殖毒性、致癌性目前缺乏研究。

(3)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

主要包括曲唑酮、米氮平、氟伏沙明、多塞平,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便秘、残留镇静作用、体位性低血压、体重增加等不等。

长期失眠对身体的危害可能远大于失眠药物的毒副作用,因此患者不要过于担心失眠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成瘾性、依赖性、认知损害等,患者只要遵医嘱,不随意购买药品、自行加大药物剂量,安眠药使用起来还是安全的。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肯定说是危害的,这一点是不可爭辩的事实。首先给失眠者大服造成依赖性,再一个大家都明一个道理;是药三分毒,对人体都会造成伤害做,一个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肠胃的伤害,造成肠胃消化功能障碍,胃满胀气,大使干燥等症状。不信大家可查一下或者咨询一下专家就知道了,医生给开药是受到严格控制的,不能随开的,因为医生知道这种药对人体的伤害有多大。所以限量开方的。说这些以足证明了吧!

长期服用安眠药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根据对失眠的不同定义,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4%~48%。在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中,31%到75%为慢性失眠症,其中2/3以上的患者病程大于一年。治疗失眠最有效的就是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让您纠正睡前不玩手机、不饮用刺激性饮品等行为实在是难上加难,所以药物治疗就脱颖而出,但随之而来的药物副作用也随时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安眠药到底有哪些副作用呢?
  • 在临床上我们比较常用的就是苯二氮卓类药物,包括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等,这类药物可以缩短入睡的潜伏期,提高睡眠,长期或高剂量服用会产生戒断现象、反跳性失眠、影响第二天的认知功能,耐受和依赖等不良反应。
  •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等。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右佐匹克隆在改善老年失眠患者主观主客观失眠的同时,可能会办发口干、头晕、欲睡等不良反应;扎莱普隆的不良反应为嗜睡、恶心、口干、头晕,头痛及消化不良等。
  • 小剂量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也常用来治疗慢性失眠。临床上常用的有曲唑酮,米氮平等。很多患者反馈使用米氮平后会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发生。

长期服用安眠药一般需要定期查肝肾功能,因为所有的药物不是走肝脏代谢就是走肾脏代谢,而长时间的服药一定会加重肝肾负担,有可能引起肝功能或者肾功能异常。

大家最担心、最关注的还是安眠药的成瘾性,也有一些患者哪怕被失眠长期摧残也不敢使用安眠药就是害怕他的成瘾性。小李大夫在这里教你怎样对抗安眠药成瘾,合理使用药物。

教你一招对抗安眠药成瘾

预防镇静催眠药成瘾,掌握如下镇静催眠药的基本使用原则非常重要: 1.短期

短期服用镇静催眠药,一般不会出现成瘾。但如果长期服用,成瘾性就会增加。所谓的短期使用,是指尽量不要连续使用镇静催眠药超过4个星期。

2.小量

镇静催眠药使用剂量越大,成瘾风险就越高。所以尽可能使用 最小剂量来改善睡眠,尽量不要超过镇静催眠药使用剂量的上限。

3.间断

连续服用镇静催眠药导致成瘾的风险明显高于间断服用。因此尽 量不要每天都服药。建议先尝试自行入睡,实在无法入睡,再考虑使 用镇静催眠药。而不是睡前常规服药。如果实在离不开镇静催眠药建议使用“周末断药”的方法,即工作日为了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服用镇静催眠药;周末休息时间因为无重要日程而不用镇静催眠药。

4.按需

长期失眠患者睡眠情况改善后,如果偶尔再次出现失眠,比如遇到重大事件、倒时差等情况而出现失眠、可以临时使用镇静催眠药帮助人睡,以免因为一次失眠而导致病情恶化。

只要掌握了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就可以预防镇静催眠药成瘾。 @头条健康联盟 @头条号 @青云计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