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事实上,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中,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既不是关羽也不是赵云,而是陈宫!意外吧?不理解吧?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啥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陈宫?

太史慈

太史慈是孙策手下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不过他似乎只和刘备、孙策、孙权等人有交集,和曹操连面都没见过,为啥会有人认为曹操想得到太史慈呢?

事实上,之所以有曹操想得到太史慈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在《三国志》中有这么一份记载!

《三国志》: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据史书记载,当年曹操听说了太史慈的威名后,又得知太史慈是东莱人,是曹操下辖之人,于是派人给太史慈寄过去一封书信,而书信上并没有写什么东西,只有一支当归。曹操给太史慈送当归,其实就是暗示太史慈,曹操这边才是太史慈的家乡,希望太史慈回来建设家乡!

从这件事情来看,曹操确实是想得到太史慈的,只不过由于曹操和太史慈从未见过面,仅仅是听过太史慈的名声,所以说曹操想得到太史慈的程度,算不上是多么的重,只是出于对人才的渴望而已。毕竟曹操有爱才尊贤的名声,得对太史慈,对天下人有个表示嘛,看看我曹操多么的开明!说白了,曹操给太史慈送当归,更大的作用其实是向世人展示曹操的求贤若渴!

关羽

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人乃是关羽!在演义中,曹操击败刘备后,为了彻底收服关羽的心,对关羽非常好,几乎做到了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马金下马银的地步,甚至连曹操珍视的赤兔马,从未赐给别人的赤兔马都给了关羽,结果还是没能挽回关羽的心,最终只能对关羽礼送出境!由于曹操对关羽非常好,即便关羽执意离去,曹操也没有显露杀机,所以许多人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关羽!

不过事实上,曹操这么做,爱惜关羽的人才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曹操只是借此向天下人表现直接爱好人才而已,并不是一定要得到关羽!因为在此之前,曹操可是抢了关羽的女人的!

据《蜀记》和《华阳国志》记载,当年刘备和曹操围攻吕布时,关羽曾经去找过曹操,希望在击败吕布后,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杜氏赏赐给关羽,而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也自然答应了关羽的这个请求。可是关羽担心曹操搞忘了,在城池攻破前夕,又多次提醒曹操,不要搞忘了,导致曹操生疑,这个杜氏到底有多漂亮,值得关羽多次来讨要?曹操的爱好大家是知道的,关羽表现出了如此的渴望,曹操自然要先看看的,于是悲剧发生了。

《蜀记》: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曹操一看这个杜氏长得这么漂亮,当即就收纳了杜氏,对关羽绝口不提,令关羽非常生气。煮熟的鸭子飞了!本来是属于自己的女人,结果现在被曹操给霸占了,关羽真是被坑惨了啊,有这种事情为提前,关羽怎么可能还会服从曹操?一个抢手下女人的老大,值得跟随?值得效忠?

曹操如果真的看重关羽,想要得到关羽,怎么可能去抢关羽的女人?如果在曹营中,曹操真的想要关羽臣服,把这个杜氏再送还关羽嘛,可能吗?曹操这么做了吗?很明显嘛,相比于关羽,曹操还是更加喜欢杜氏的!话说回来,在曹操面前,关羽不过就是一个比较厉害的武将,现在孤身一人,没啥势力,哪里值得曹操有更大的投入?关羽顶多和张辽等人差不多,多一个不多,缺一个不少。相比起来,自然是杜氏更重要了!

赵云

同样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赵云,因为在长坂坡之战,曹操为了得到赵云,直接下令众人不准放暗箭!

当时赵云为了营救刘备的独子刘禅,冒险杀入重围,被曹军围困。虽然曹军众多,但赵云也是相当猛的,孤身一人,所向披靡,令曹操大为震撼!见赵云如此勇猛,曹操起了爱才之心,直夸赵云乃是猛将,并让手下活捉赵云!

原文: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不过,以上情节均是演义杜撰的!在正史中,曹操当时根本不在长坂坡,他是派曹纯率领五千虎豹骑前来的,所以曹操根本就没见到赵云,也就不会有最想得到赵云的这个说法了!虽然赵云后来闯出了非常大的名声,不过曹操对于赵云,顶多算是普通的爱才,算不上是最想得到,毕竟曹操手下的猛将也是不少的!

吕布

还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是吕布!在演义中,吕布被曹操擒获后,表示愿意投降曹操,帮助曹操统帅骑兵,征战天下。演义中的吕布,号称是天下第一猛将,有了他的相助,曹操的战斗力应该会有很大的提升,所以曹操当时迟疑了,在考虑该不该接受吕布的投降,并征求刘备的意见。结果刘备直接拿董卓和丁原说事,提醒曹操吕布乃是一个善变之人,于是曹操下定决心,不接受吕布的投降,选择了诛杀吕布。

很多人认为,如果没有刘备在一边说吕布的坏话,也许曹操会放了吕布,接受吕布。毕竟吕布勇猛,战力强悍,有他相助,曹操打天下会更容易,所以说曹操最想得到的人其实是吕布!但事实上,这又是演义的说法了,在正史中,曹操自始至终都没想放过吕布!

在演义中,吕布是被手下捉起来献给曹操的,吕布不想投降曹操。但是在正史中,其实吕布是主动投降曹操的,他主动让手下把他绑起来投降曹操,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吕布是打算真心投降曹操了。

《后汉书》: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

在吕布主动投降的情况下,曹操并没有放过他,仍然把他绑起来审问,可见在曹操及其谋士看来,吕布这人,即便是主动投降,也是不能放过的!吕布见自己主动投降,曹操仍然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还把自己绑得这么紧,于是请求曹操松绑,但是曹操不愿意。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曹操就没打算放过吕布,不然早就把吕布当座上宾了,毕竟人家是主动投降的!而吕布见曹操没有放过自己的意思,又将主动投降的话语说了一遍,这倒是让曹操颇为为难了。

古代有个规矩,人家主动投降,一般就可以免去死罪,不然其他人谁还敢主动投降?曹操没想到吕布骨头这么软,竟然当着众人的面说要投降,让他很为难,杀了吧,凉了天下人的心,不杀吧,这又是和谋士商量出来的对策。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主动站出来说话了,以丁原董卓之事提醒曹操,给了曹操一个杀吕布的理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吕布在临死之前,才会不痛骂曹操,而是痛骂刘备!

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有名的谋士,才能非常高,不过曹操手下谋士也并不少,所以曹操对于沮授,也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杀吧。最终沮授因为不愿归顺曹操,想要重返袁绍阵营,遭到诛杀!沮授虽然很有才,但曹操阵营根本不缺这种人才,所以他也不能算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

陈宫

为何说陈宫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陈宫有其他人替代不了的作用!

曹操还是东郡太守的时候,陈宫就已经是他的手下了,当时的曹操虽有大志,但仅仅是个太守,实力并不强。曹操之所以能成为兖州之主,完全靠的是陈宫!

《世语》: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

就靠着一张嘴,陈宫为曹操拿下了兖州,让曹操成为了兖州之主,还获得了众多的青州军,扩充了军力。为何陈宫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帮曹操拿下兖州?其实就是因为陈宫和兖州士族的关系非常好,或者说陈宫就是兖州士族的代表人物!之后陈宫背叛曹操,兖州大部分人积极响应,也是因为陈宫在当地人脉广,地位高!虽然最终曹操成功地击败了陈宫,将他们赶出了兖州,但兖州士族其实并没有完全归顺曹操,曹操要想和兖州士族和解,得到他们的鼎立支持,缺少不了陈宫的帮助!

事实上,虽然曹操一路发展非常顺利,但曹操和士族的关系,一直是不怎么好的,曹操任期内也经常发生叛乱,这和那些士族脱不了关系。曹魏势力真正和士族集团取得和解,是在曹丕时期,为了取得士族的支持,登上帝位,曹丕对士族做出了许多让步,由此才缓和了矛盾。对于自身和士族的矛盾,曹操其实也是看在眼里的,所以说他当时根本就不想杀陈宫,即便陈宫不愿意真心辅助他,他也想陈宫活下来,因为陈宫的存在,足以向士族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他曹操愿意同士族和解,大家没必要你死我活!

《典略》: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曹操含泪送别陈宫,又将陈宫的家人好生抚养,其实就是为了安抚兖州士族!所以说,曹操最想得到的人其实是陈宫,其他人在曹操这里都有替代之人,而陈宫是无可替代的,有陈宫在当中帮他斡旋,他将能够取得士族的支持,事业更上一层楼,陈宫的价值远远超过其他人!

结语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的人乃是陈宫!原因无他,就是因为陈宫和兖州士族的关系非常好,曹操要想稳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取得这些士族的支持,而陈宫就是曹操和士族中间的润滑剂!

(本文主要参加《三国志》《蜀记》《典略》)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太史慈箭术无敌,勇猛无比。曹操曾经积极诱降太史慈,但未能成功。

历史上的太史慈,堪比“美髯公”,而且确实勇猛无比,箭术无敌,史书称之为“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太史慈的人生历程,与《三国演义》中基本一致;有所不同的是,太史慈在赤壁之战前就病逝了,根本没有演义中后来的大战张辽、死于乱箭等桥段。

公元193年,太史慈北海报恩。在出城突围时,按照演义的描写为,太史慈被黄巾贼八面围定,只见他“拈弓搭箭,八面射之,无不应弦落马”。贼众见太史慈勇猛,因此不敢来追,任由他突围而去。

《三国志》:“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公元195年,太史慈与孙策大战于神亭岭。太史慈身后只有一位曲阿小将跟随,而孙策身后却有黄盖、韩当等十二位猛将。太史慈毫不畏惧,与孙策进行了一场猛恶单挑;孙策抢走了太史慈身后的一支短戟,而太史慈也夺取了孙策的头盔。在双方部队赶到后,二人罢战。

《三国志》:“慈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得慈戟,慈亦得策兜鍪。”

太史慈被孙策用计生擒后,诚心归附,并提出回去重整兵卒,并承诺可以带回刘繇部下的万余部众;在得到孙策允许后,太史慈约期而返。因此事,太史慈以信义著称于江东。太史慈的归顺,在一定性质上,属于带队加盟,给予创业初期的孙策以极大程度上的支持。因此,太史慈的政治地位,比东吴的“江表十二虎臣”,都要高出一截。

在与孙策共同讨贼期间,有一贼将在城楼上怒骂孙策,以手指指点点,骂声不绝。太史慈在孙策面前炫技,引弓射之,一箭将贼将的手腕贯穿,反向牢牢钉在柱子上。楼上楼下,三军见了,无不喝彩。

《三国志》:“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城楼上的柱子)。”

太史慈在江东红得发紫,且名声传到了许都。曹操听到了太史慈的威名,就给他寄了一封信,信封中并没有只言片语,除了几片当归外别无他物;曹操的意思即委婉又很明显,就是要招降太史慈,希望太史慈能够“当即归来”。

《三国志》: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其实,曹操帐下名将如云,他并非对于太史慈有多么渴求,他只是在挖孙策的墙角。

此时的曹操,正在和陶谦、吕布、张绣等人打的不可开交,背后还有袁绍虎视眈眈,他根本无暇顾及长江对岸的孙策;但曹操又不甘心坐视孙策逐渐壮大,就寻思着以挖墙脚的战术来瓦解孙策的成长,比如,曹操还曾派出蒋干去试探周瑜,但无功而返。

同样,太史慈也根本不为曹操所动。

吕布反复无常,狼子野心。曹操之于吕布,必除之而后快。

吕布的人生历程,与演义中基本如出一辙(只是没有貂蝉等相关情节)。吕布受到董卓的诱惑,杀死丁原,拜董卓为义父;又受到王允的唆使,杀死董卓。此后,吕布被李傕、郭汜等人击败,投奔袁术遭拒,就投奔了袁绍;又受到袁绍的猜忌,无奈去投奔张杨。在曹操替父报仇、攻打陶谦时,吕布偷袭兖州、占据濮阳。

在与曹操血战两年后,吕布最终一败涂地,转而去投奔徐州的刘备;在刘备讨伐袁术期间,吕布又乘机偷袭了徐州。此期间,吕布与隐忍处世的刘备相爱相杀,曾经多次交战,也曾经时而交好,吕布还通过辕门射戟,化解了纪灵的进攻,让刘备缓和了窘境。

《三国志》: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

此后,吕布又击破刘备,还俘获了刘备的妻子,而刘备只能跑去依附曹操。从吕布反复无常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只暗藏獠牙的毒蛇,谁与他亲近,谁就可能在睡梦中变身农夫。曹操对于吕布,不仅恨透骨髓,更看透骨髓;在正史上,曹操对于吕布的评价是,“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正因如此,曹操对于吕布,是必须要剿除的。在与袁绍决战前,曹操听从了荀彧、郭嘉等人的建议,决然要剿除吕布。在曹操猛攻、刘备策应的合围情况下,吕布最终众叛亲离,在水淹下邳城后,吕布最终被生擒。

在曹操面前,吕布表示想要投降,并对曹操说,我已诚心归降,您为主公,我为大将,天下不足虑也。曹操竟然貌似有点迟疑,咨询刘备的意见,刘备比张飞还要深恨吕布,就对曹操说,您忘了丁原、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深以为然,于是将吕布绞死,然后枭首。

《三国志》: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于是缢杀布。

其实,曹操心中,吕布必须处死;曹操之所以询问刘备,只是在看刘备的态度。曹操对于吕布,绝无半点犹豫之心!因此,吕布之死,是必然的!

陈宫多次叛变,忠诚度极差。曹操处死陈宫,毫无留恋之心。

历史上的陈宫,最初就是曹操的下属。讨董之战后,在曹操收取兖州的过程中,陈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了大功。演义中的“捉放曹”,有其历史原型,但并不是陈宫。

公元194年,在曹操征讨陶谦期间,吕布乘虚而入,袭取兖州;而该事件的始作俑者,正是陈宫。陈宫被曹操留守东郡,但曹操前脚刚出发,陈宫后脚就叛变了,他鼓动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叛乱,迎接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境内数郡皆纷纷倒戈而归附吕布。如果不是荀彧、程昱死保鄄城、范县等三城,曹操几乎无家可归。曹操经过两年苦战,终于击败吕布;陈宫被迫跟着吕布逃亡徐州,依附了刘备,此后不久,吕布就将徐州占为己有。

公元196年某夜,郝萌(演义中吕布八健将之一)突然造反,攻击吕布所在的下邳城;吕布惊吓之余,逃到了高顺营寨内。郝萌的部下曹性反正,而高顺又迅速灭了郝萌,吕布才稳住心神。吕布问曹性,郝萌为何造反,有同谋吗?曹性照实回答说,郝萌受到袁术的蛊惑才造反,陈宫是同谋。这已经是陈宫第二次叛变了!但吕布认为陈宫是智囊,就没有问罪。

公元199年,曹操水淹下邳城,宋宪、魏续等人生擒吕布,开城门向曹操投降;陈宫、高顺也被曹操生擒;此后,张辽率众投降。在白门楼上,曹操再度劝降陈宫,但陈宫不为所动,慨然赴死。曹操动容,流泪相送,但陈宫始终没有回头。陈宫死后,曹操善待了陈宫的家人。

《三国志》: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此外,曹操还直接下令斩杀了高顺(吕布的死忠、搞瞎了夏侯惇的眼睛)。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

其实,对于陈宫这种有多次前科的惯犯,曹操绝对不会留他。曹操之所以“泣而送之”,只是在做个样子给人看,以体现自己宽宏大量的爱才之心。

沮授是超级人才,与曹操为旧识。曹操努力争取未果,斩之。

沮授最初是韩馥帐下的冀州别驾,在袁绍赶跑韩馥、夺取冀州后,沮授就跟了袁绍。在袁绍账下,沮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智,帮助袁绍夺取了青州、并州等地,并且大破公孙瓒、夺取幽州,堪称功勋卓著。因此,沮授被称为“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实际上是河北军团的二号人物。

沮授为袁绍提出了一系列高瞻远瞩、实用性超强的战略意图,譬如奉迎天子以得天时、三年疲曹的战略方针、反对诸子分立以消除隐患、乌巢护粮等等,但都不被袁绍采纳。可以说,沮授之才,决不下于荀彧、郭嘉,只可惜他跟错了主子,袁绍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借用某著名台词)。官渡之战败北后,袁绍溃不成军,仓皇逃回河北;沮授来不及过河,被曹操生擒。

在曹操面前,沮授大叫“不降”。曹操说,袁绍无谋,不听您的话,您何必执迷不悟呢?沮授不为所动。曹操看到沮授心如铁石,就非常可惜地感叹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也。”曹操没有处死沮授,而是殷勤厚待;但沮授试图密谋逃回河北,曹操大怒,斩杀之。

《三国志》: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对于沮授,曹操是努力争取的,即便是明知争取不到,也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做派,这与对待陈宫的方式颇有类似。沮授逃跑,曹操就不客气了,大家都看到了哈,我对他仁至义尽,他还要逃跑,这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其实,曹操帐下的超级智囊已经够多了,荀彧、郭嘉、荀攸、程昱等人,哪一个也不比沮授差,曹操还真不缺他沮授这一号人物。

关羽乃“万人敌”,又心怀忠义。曹操极力争取关羽未果,纵之归刘。

关羽被演义神话了,华雄、文丑、车胄、蔡阳等人,都不是关羽斩杀的。然而,正史上的关羽,是不折不扣的“万人敌”,阵斩颜良、水淹七军甚至刮骨疗毒,都是三国时期天花板级别的战力表现,称关羽为三国战神,毫不为过!

公元200年,刘备袭杀车胄后,曹操率大军征讨。刘备败逃袁绍,关羽被曹操生擒。此前,刘备、关羽、张飞依附曹操时,曹操就深爱关羽的人才,因此,在关羽被擒后,曹操对关羽格外高看,任命为偏将军,并处处优待,赠送金银珠宝以笼络其心,甚至答应并允许他以后去寻找刘备。

《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演义中,曹操派张辽去探听关羽的态度,这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关羽对张辽说,我深知曹丞相对我的厚爱,但是我与刘备誓同生死,不能背信弃义,我是坚决不会留下的,但为了报答曹丞相的厚意,我必须立下功劳,才能离开。曹操听了张辽转述的原话后,对关羽大加赞赏,称之为“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因此,曹操更加高看关羽,还教育麾下诸将要向关于学习。

白马坡一战,关羽在乱战中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过去,于万军之中将颜良亲手斩杀。关羽这种阵斩敌帅的神勇表现,无出其右,似乎只有张辽的阵斩蹋顿能够相提并论。

《三国志·关羽传》: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鉴于关羽的辉煌战绩,曹操对他更加厚待,想尽一切办法挽留。但关羽封金挂印,留书告辞,向袁绍方向奔去。曹营诸将很多人都想追而杀之,但曹操因与关羽有言在先,不能失信,所以制止了诸将。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演义中,曹操为争取关羽下了血本;而历史上,曹操为争取关羽也做了诸多方面的工作。关羽的武力,在曹营绝大部分武将之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超级猛将;对于这样的人才,曹操是费尽了心思想要留住。

然而,对于个别人才的得失,曹操更看重信誉,因此,曹操最终纵虎归山。但事实证明,这是曹操一生中较为致命的一个错误,关羽水淹七军后,曹操被逼到几乎想要迁都。

赵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与曹操没有任何交集!曹操之于赵云,无任何想法!

赵云在演义中也被神话了,被塑造成了常胜将军、无双赵子龙。长坂坡一战,曹操在景山顶上看到赵云后,说道“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然后下令并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汉水之战,曹操在高处望见赵云后,说道“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然后传令各处,“赵云所到之处,不许轻敌。”

其实,历史上的赵云,确实很强,长坂坡、截江夺斗、汉水之战等,都是史实,只不过不想演义中那么神乎其神罢了。比如长坂坡一战,史料中记载如下:

《三国志·赵云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

此外,赵云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智将,比如拒绝赵范为寡嫂的求婚,极力劝阻刘备伐吴等,也都是史实。因此,赵云称得上智勇兼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然而,在正史上,曹操与赵云从未有任何交集,曹操也从未表现出来对于赵云有任何想法!

结语:

1.曹操争取太史慈,是想挖墙脚。曹操对于吕布、陈宫,绝无争取之心,斩之是唯一选择。曹操对于沮授,曾努力争取,但有作秀成分,最终还是将沮授斩杀。曹操对于赵云,从未发表任何看法。

2.在曹操心目中,最想得到的人才,还是关羽!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是最看重关羽,也最想得到关羽!

本文一切素材参考《三国志》。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曹操唯才是举,更是量才而用,可以说,他对所有的人才都想得到,但曹操作为第一枭雄,自有他用人的道理,他称不上最想得到谁。

受演义的影响,给后世的感觉是曹操特别想留下关羽,上马金下马银,不惜一切代价挽留他。长坂坡之战,曹操又是苦心竭虑想活捉赵云,以收归己用。

不过,这些都是演义的宣导,其实历史远非如此。

就这六人来看,一定要分出个远近的话,豹眼认为,曹操最想得到的是沮授,而非他人。

题主很狡猾,把沮授藏在中间,但豹眼还是希望把他挖出来。

那就按照题主的意思,说一说曹操与这哥几个的纠葛吧。

太史慈与关羽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

太史慈在《三国志·吴书》是有传的,故事不多,但很精彩,记述的很详细。

有意思的是,太史慈号称江东第一猛将,与小霸王孙策打个平手,可见其生猛。但其战斗经历却不很多,而且也不详细。

从其传记来看,太史慈是一个很有责任感、而且是知恩图报之人,这一点很像关羽,他的传记很值得一读。

曹操对待关羽,那叫一个好啊,很希望留住他为己所用,但关羽念及旧情,还是想追随刘备,曹操也没有难为他。

太史慈本是东莱(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从辽东避难回来,就去江东投奔同乡、扬州刺史刘繇。孙策平定江东,赶走了刘繇,后太史慈与孙策交战,被俘获就归顺了孙策。

曹操听说太史慈的大名,就给他送了一封信,片字木有,就一块当归,希望他回到朝廷为曹操出力。

当时,曹操还没有势力平定江南,只能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挖江东的墙角,这也包括密下扬州,派遣蒋干游说周瑜。

但太史慈念及孙策的知遇之恩,一心只想辅佐孙权,曹操只能就此作罢。

太史慈与关羽一样,是重情义之人,这是曹操所看重的。不同之处,在于太史慈并没有被曹操俘虏,曹操没有机会说服他,只是对他动过心思而已。

吕布与陈宫

陈宫是曹操出任东郡太守时出仕的,很可能与曹操的举荐有关系。陈宫经过外交手段,为曹操谋取了兖州牧的职务,曹操对陈宫非常信任和器重。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征伐徐州陶谦,留陈宫为东郡守备以留守大本营。但陈宫却趁机联络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

曹操苦心经营的兖州,只剩下鄄城、范县、东阿三城还在曹操势力控制之下,曹操几乎要投奔袁绍。这一次,陈宫的确是把曹操害惨了。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攻克吕布把守的徐州,陈宫被吕布部下捆绑着投降了曹操,大势已去的吕布也就投降了。

吕布想归顺曹操,曹操也有收降吕布的意思,就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以丁建阳和董太师之事提醒曹操,于是曹操将吕布斩首。

曹操有意招降陈宫,但陈宫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拒绝投降,最终与吕布一起被杀。曹操将陈宫的母亲接到身边,一直奉养。

曹操比较欣赏陈宫的才能,但更像是在作秀,其意思是说,陈宫把我弄得几乎要当裤子了,但我依然厚待他的家人,以此说明自己是大度的人,绝不是小肚鸡肠。

陈宫之母如果换作是徐庶之母,按照演义的说法哦,会作何感想呢?

赵云

三国演义把赵云夸得就像一朵花一样,长坂坡之战,赵云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折了几十员大将,但却下令不许伤害赵云,要收服他为己所用。

毫无疑问,在罗贯中笔下,赵云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但这绝对是扯淡。

曹操会不在惜自己将领的生命而去得到一个心不知在何处的人吗?

不可否认,赵云也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要不就不是求贤如渴的曹操。但赵云到不了老罗说得这个地步,没有那个主帅会如此行事。

提到赵云,许多人都很兴奋,但豹眼不得不说,不要迷恋赵哥,赵哥就是一个传说。

沮授

豹眼认为,曹操真心想得到的是沮授。

《三国志》没有为沮授单独列传,其史料主要在《袁绍传》中有介绍,但《后汉书》等史书也多有记载。

沮授字公与(未考证),邯郸广平人也,少有大志,多权略。

沮授是有大谋略的人,当初冀州牧韩馥想把冀州让给袁绍,沮授就坚决反对。

袁绍得到冀州以后,就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沮授为袁绍策划了平定河北四州的战略,得到了袁绍高度认可。

献帝东归,沮授建议袁绍奉迎天子以号令天下,但袁绍没有采纳,致使后悔不已。

袁绍平定幽州公孙瓒之后,欲南下进攻许都,但沮授认为应该稳扎稳打,做持久战,并为袁绍献上了“三年疲曹”的战略。

但袁绍却采纳了郭图等人的速胜计,致使官渡之战大败,最终彻底被曹操击败。

从袁绍的成功及失败来看,沮授是非常卓越的战略家,遗憾的是袁绍因为认知的问题,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这一点,曹操看得非常清楚,深知沮授就是荀攸、郭嘉、贾诩这样的大才。

献帝传云:授大呼曰:“授不降也,为军所执耳!”

官渡战败后,袁绍逃回了北方,而沮授因为来不及逃走,就被曹操俘虏了。曹操想招降沮授,但沮授大呼:“沮授决不投降,你快把我杀了吧。”

曹操与沮授有旧交,就开玩笑说:“你我哥俩各忙各的,想不到今天被我捉住了。”

沮授说:“袁公失策,才招致败北,这也是我沮授能力不够所致,也活该被你捉住。”

曹操说:“本初缺乏谋略,不采纳你的计谋,他理当承担这个责任。现在社会动乱纲纪失常,国家未曾安定,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沮授说:“我的叔父、母亲、兄弟都在邺城,生命系于袁氏之手,假如承蒙曹公开恩,就让我快点死去。”

曹操叹息道:“我如果早点得到你,天下早就大定,不足以忧虑了。”

沮授拒不投降,但曹操并没有立马杀掉他。后来,沮授密谋想回到袁绍阵营,事败被杀掉。

袁绍并不是很大度的人,沮授是担心袁绍加害其宗族才不敢投降曹操。曹操不立马杀掉沮授,还是希望等待时机,让沮授自己决定归顺。

但沮授因为眷属的原因,没有等来这个机会,不得不说是一个憾事。

就题主所言,这六人都是曹操想要得到的人才,吕布是令人不放心而被杀掉,陈宫拒不投降被杀,曹操没有给陈宫反思的机会。

太史慈与赵云都没有被曹操俘获过,曹操对太史慈动了心思,但对赵云却没有啥表示。这不能就此说,赵云与曹操有阶级仇恨,是天然的敌人。曹操能动关羽的心思,却没有想感化赵云,或许是赵云并没有像传说中所说的那么厉害。

只有沮授,曹操是真心想要收归己用,而且有老交情。当时不杀他,就是想创造条件,解除沮授的后顾之忧。只要沮授的顾虑解除,他一定会为曹操出力的。

但袁绍给与沮授的压力太大,不得不想回到邺城去,这是曹操无法接受的。

曹操能够放关羽走人,而不把沮授放走,这说明曹操更加看重沮授。

关羽虽号称万人敌,但不过是一武将而已。但沮授不同,如果让他回去,一旦袁绍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采纳沮授的主张,重新恢复势力是完全可能的。

袁绍虽然官渡战败,但还是具备实力的。从曹操平定袁氏兄弟的过程,就看出袁绍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本钱的。

沮授的作用远非关羽所比,这是曹操最希望留下他的原因。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三国时期的曹操对待人才的态度是唯才是举,他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举荐制度,只要是有才能的人,他都大胆启用。这样,在曹操的手下聚集了一大批军政人才,这有力的支持了曹操的事业。不过,天下之大,不是所有的人才都是曹操能够招到手下的。这里就包括有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这六位人才,这些人中,曹操究竟最想得到哪位呢?

我们看这六位人才,其中和曹操有直接交集的有五位。而在这五位有直接交集的人中,有个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其中有四位是曹操的俘虏。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来探寻一下曹操的态度。

在这六位中,唯一和曹操没有交集的人就是太史慈。我们知道,太史慈在奉母亲的命令救援徐州后,就去了江南。在和小霸王孙策进行战斗后,双方英雄相惜,太史慈投入孙策的部下,为东吴效力。

曹操是纯粹听说太史慈的名声,所以派人给太史慈送信。据说信函里没有什么字,只是封了一味中药当归。意思是说,太史慈应该回到家乡,为曹操效力。这个事情看起来就跟开玩笑一样,虽然是历史记载,也不必当真。如果是真的,也不过是曹操对太史慈的试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如果太史慈归来自然好,不回来也无所谓。

在剩下的五个人中,没有被曹操俘获的就是赵云。当时赵云勇闯长坂坡,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曹操在山上看到赵云所到之处,无人能挡,便专门派曹洪问赵云姓名,还下令赵云所到之处不得放冷箭,一定要生擒赵云为己所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赵云的态度,为了生擒赵云,曹操不惜部下的牺牲,可谓对赵云喜爱至极了。当时,很多大将,包括张郃在内,本来是要和赵云决一死战,一听说不得伤害赵云的命令就退了下去。这使得赵云得以在长坂坡全身而退。

在被曹操俘获的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这四个人中,曹操的态度比较好探究。先说两位谋士沮授和陈宫。这两位谋士中,陈宫与曹操有旧,也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就是因为和曹操理念不合,去辅佐了吕布。在俘获陈宫之后,曹操对他劝降,主要还是看在过去的情分上。不过当陈宫宁死不降的时候,曹操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说要照顾好陈宫的家属。

至于说沮授,曹操是欣赏他的才华和能力。沮授是袁绍过去的谋主和军事统帅,在袁绍统一河北的时候,沮授居功甚伟。在官渡之战中,由于袁绍对沮授的猜忌,对沮授的建议根本不听,造成一败涂地的局面,沮授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

曹操面对宁死不降的沮授,将他拘禁了起来,还是希望他投降。在后来沮授偷马企图逃回袁绍处的时候,曹操才一怒之下杀了他。不过,事后曹操对此后悔不已。

而曹操对两员武将吕布和关羽的态度就更明显了。曹操在白门楼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百般求饶。吕布对曹操说,在这个天下你惧怕的只是我而已,我现在已经服了。以后打仗的时候,我统帅骑兵,你统帅步兵,天下不足定也。这个时候,曹操面露疑色,刘备赶紧上前拿丁原和董卓的事情来提醒曹操,于是曹操下令杀了吕布。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曹操的本意就是要杀了吕布。但是,在吕布的诱惑下,决心产生了动摇。经过刘备的提醒,曹操又坚定了杀吕布的信念。曹操不是不想收留吕布,而是吕布狼子野心,实在收留不住。

最后一位就是关羽了。关羽是三国时期最传奇的人物,而他的大部分传奇和曹操有关。曹操对关羽确实是十分的欣赏,一心要把他收致麾下。为了让关羽投降,曹操派张辽去劝降关羽,有了土山约三事。曹操为了让关羽投降,连这三事的苛刻条件都答应了。

等关羽来到许都,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使尽了一切手段。又是馈赠金银,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还宴请关羽,请关羽上座,与关羽抗礼相待。在得知关羽终无留意,要立功后再去投奔刘备,他也没有像对待沮授那样翻脸。

在关羽挂印封金,离开曹操的时候,曹操闻讯还赶去送行。虽然关羽心存戒心,对曹操无礼,曹操也毫不介意。直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曹操还是原谅了关羽。

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对关羽的一片爱才之心。可惜关羽是忠义之人,他对刘备忠心耿耿,毫不动摇。曹操的这片心意也付之东流了。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曹操对这六人的态度可以看到,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就是关羽,赵云次之。接下来排在后面的是沮授、太史慈、吕布、陈宫。

在这些人中,沮授和太史慈的位置还可以商榷,因为曹操和太史慈没有交集,仅仅凭一封似乎是玩笑的书信来判断曹操对太史慈的态度不甚严谨,不过基本上的次序就是这样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关羽

太史慈吕布沮授陈宫关羽赵云六人,曹操最想得到谁?

“唯才是举”是曹操为了招揽人才推出的人才举荐制度,千万别小看这四个字的含义,意思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这话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没啥问题,但是有一个前提,曹操说这话可是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的人才举荐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更加关注人才的出身和道德,至少在东汉时期,出身和道德远比才能更加重要。

东汉时期的人才举荐渠道都控制在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手中,出身寒族或者庶族的人才,是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进入政府任职的,除非你有很高的道德,并且得到世家大族和官僚世家的推荐,否则你再有才能,如果没有出身和道德,是不能够被重用的。

而唯才是举就是打破了当时常规的人才举荐制度,这仅需要勇气,而且还打破了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人才上升渠道,曹操作为出身宦官的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当朝大宦官,能够推行这样的只看才能不看其他的制度,实属不易,要知道有才能的人,并不都是有道德的人,但曹操可不管这些,比如郭嘉,郭嘉是曹操早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很有才能,但是郭嘉行为不检点,大概是喜欢酒色吧,曹操一点也不计较,仍然任用郭嘉,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曹操

事实上,曹操对人才的渴望超过了同时期的任何人,因为曹操明白,人才就是打天下的基础,所以不断地网罗人才,同时当曹操发现了某人是杰出的人才,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人才招纳到自己的麾下,比如吕布、陈宫、太史慈、沮授、关羽、赵云、诸葛亮等人,曹操都曾有意招揽过来。

一、吕布

吕布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勇猛之将,史书上说吕布有“虓虎之勇”,意思是说吕布的勇猛与咆哮的老虎一样,把人比作老虎之勇,同时在三国还流传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谚语,这同样是说吕布是人中杰出的猛将,当然了,吕布虽然勇猛,但是有勇无谋,吕布在兖州之战,与陈宫占尽了优势,占领了整个兖州96%的城池,仍然被曹操依靠三座城池反败为胜,如果不是吕布军事能力太差,也不会遭遇如此之败。

即使如此,吕布仍然是三国正史上少有的猛将,三国演义老是把吕布神化成三国第一猛将,这在正史上是不存在的,吕布在下邳之战被曹操打败而俘虏,但吕布不想死,在被俘虏后一心向曹操求饶说:“曹操率领步兵,我吕布率领骑兵,天下不就统一了吗?”曹操很是动心,但是刘备一句话,直接把吕布宣布了死刑,刘备说:难道曹公不记得丁原和董卓了吗?

吕布

刘备的言外之意是说吕布经常害死身边亲近的人,比如丁原和董卓都是吕布亲手杀的,曹操听了刘备的话,马上放弃了收留吕布的打算,缢杀吕布并枭首,从这就能看出,曹操虽然想收留吕布这个人才,但是只有一瞬间的工夫,吕布固然勇猛善战,但是没有忠诚心,这样的人留在身边,也是个祸害,唯才是举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要绝对忠于曹操,否则再高级的人才,曹操也是不会收留的。

二、陈宫

陈宫是兖州人,因为推荐曹操为兖州牧,成为曹操手下的谋士,但是在公元194年,陈宫突然联合吕布、张邈、张超、许汜、王楷等背叛曹操占据了兖州绝大多数城池,与曹操公开为敌,但在两年的兖州争夺战中,陈宫与吕布、张邈等人被曹操击败,之后,陈宫与吕布逃到了徐州,先是被刘备收留,然后与吕布一起夺了刘备的徐州,最终刘备联合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陈宫。

曹操俘虏陈宫后,舍不得杀陈宫,曹操抬出陈宫的老母、妻儿来威胁陈宫,陈宫仍然不为其所动,最终曹操杀了陈宫,曹操不是爱惜人才吗,为什么不收留陈宫呢?

陈宫

表面上的原因是陈宫不愿意归降曹操,实际上曹操没有收留陈宫的意思,而是故意逼死了陈宫,你知道陈宫给曹操造成多大的伤害不?差一点就毁了曹操的所有事业,连曹操本人也要完蛋,你觉得曹操能忍吗,曹操一直想杀陈宫,只不过不想背负杀名人的名声,所以故意威胁陈宫,让陈宫赴死,造成是陈宫自己愿意死的假象,所以曹操压根就不愿意再次招纳陈宫。

三、太史慈

太史慈在三国也是一员猛将,单枪匹马杀出黄巾军重重包围的城池,找刘备请救兵救援北海相孔融,后来太史慈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和江东之主孙策,最终归属孙策手下,算是江东一员猛将,协助过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事。

曹操曾经给太史慈寄了一封信,信中什么字没有写,只放了“当归”,曹操的意思很明显,希望太史慈归降曹操,但太史慈压根就没有理会这事,曹操虽然有招揽太史慈的意愿,但是在信中放当归,还让太史慈猜谜语,这样能招来人才吗?或者说曹操招揽太史慈的心愿本来就不强烈,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你见过谁招揽人才是通过打谜语一样招来的?

太史慈

四、沮授

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同时还是河北的地方士族,在袁绍手下担任了重要的官职,是袁绍的监军兼奋威将军,是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比曹操的谋士毛玠还要早,但袁绍并不听从,沮授还反对袁绍将儿子分到各个州,这样会导致分裂,袁绍还是不听,沮授还提出不要直接进攻曹操,应该利用实力在三年的时间疲惫曹操,袁绍仍然不听,在官渡之战中,沮授被曹操俘虏,曹操希望沮授投降自己,沮授不愿意投降,而且还逃走,结果被曹操抓住后杀了。

沮授确实有才能,但是不愿意投降曹操,不愿意对曹操忠心,这样的人曹操留下来一点用也没用,曹操招揽人才是要为他所用的,不能用的就不是人才,况且曹操身边的谋士很多,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沮授对曹操来说,并没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曹操杀了沮授。

沮授

五、关羽

关羽应该是曹操最想招揽的人才,曹操在下邳城俘虏了关羽,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曹操封关羽为偏将军,并且对关羽以礼相待,赏赐优厚,曹操察觉关羽不会在自己这里久留,还派张辽试探过关羽,但关羽明确表示为曹操立功后再离开去找刘备。

关羽在白马之战斩杀了颜良为曹操立下大功,曹操立即表奏关羽为汉寿亭侯,同时还重重赏赐,但是关羽封存了曹操的赏赐离开去寻找刘备了,当时曹操身边的人想把关羽给追回来,曹操还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事实上,关羽是曹操非常器重的人,也是曹操最看中的武将,要知道关羽当时是三国中唯二之一的万人敌,为世虎臣,像关羽这种武将是整个三国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也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

关羽

六、赵云

三国演义中有曹操想招揽赵云的说法,就是在长坂坡之战,曹操看到赵云如此英勇,于是下令不得放暗箭,要活捉赵云,并且为自己所用,但是赵云冲出了长坂坡,曹操也就没有机会招揽赵云了,但这只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正史中曹操估计不认识赵云,就算认识也没有招揽赵云的意思。

七、诸葛亮

诸葛亮的才能就不用说了,但是诸葛亮真正出名是在赤壁之战后,作为刘备的总后勤部长为刘备管理荆南四郡,才慢慢出名,之后诸葛亮一直作为刘备的萧何得到升迁,曹操曾经给诸葛亮寄过鸡舌香五斤,并且还有一句话: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诸葛亮

曹操的意思就是想让诸葛亮投靠自己,但同样是像打哑谜一样,这个鸡舌香有一个典故的,说是汉朝的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鸡舌香,以使口气芬芳,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想让诸葛亮到朝廷来侍奉皇帝,像荀彧一样,让诸葛亮担任尚书郎,诸葛亮明显就不会去,这种没诚意的方法怎么会去呢?就算是曹操亲自来请,诸葛亮都不会去,要知道诸葛亮早在隆中对时就认定了刘备是他一生跟随的主公,是他实现理想的主公。

综合所述,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关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勇猛过人,是当时被称为万人敌的名将,后来的曹魏朝廷称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如果没有关羽,刘备是不可能建立政权的,另外,关羽还有当时世间少有的忠义,离开前途一片光明并且名正言顺的曹操,投靠一无所有,四处流亡的刘备,我们现在知道刘备将来会建立政权,但当时的关羽如何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关羽就是为了忠义一生跟随刘备的人,曹操作为主公也欣赏这种忠义的品德,所以关羽才是曹操最想得到的人才,没有之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