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演义中的五虎将和正史中的五虎将,死亡顺序大不相同!

五虎将的说法其实是来源于三国演义,在正史中并没有这种做法,正史中只是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并作一传,估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直接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统称为了五虎大将!至于说他们的死亡顺序,其实正史和演义是大不相同的,毕竟演义是小说,是虚构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把正史也拿出来对比一下,免得大家搞混了!

五虎上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取得汉中大胜后,自封为汉中王,既然他这个老大都当王了,手下跟着他的那一批人,自然也需要论功行赏,加官进爵了。这一批人中,尤其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最为出名,所以刘备将这五人封为了五虎大将!

原文:许靖、法正请玄德登坛,进冠冕玺绶讫,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封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对于五虎大将的封赏,我们大家觉得是非常公平的,不过在当时,关羽对于这个封赏其实是非常不爽的,原因无他,就是认为黄忠不配!而黄忠之所以不配,其实主要就是因为他年纪太大了,关羽认为他的功劳不足以和自己平起平坐。关于三国演义中的这个情节,很多人觉得莫名其妙,实际上这真不能怪罗贯中,因为在正史中,当关羽得知黄忠被封为后将军时,他确实也是对黄忠不满的。

当时刘备打下汉中时,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按照正史的记载,五虎上将应该是四虎上将,当时的赵云,在地位上是比不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

接下来我们再来详细看看,五虎将的死亡顺序!

关羽

在演义中,关羽是五虎将中最先去世的!汉中之战打完后,刘备自称汉中王,这引起了曹操的强烈不满,曹操准备再次统兵远征汉中,最终被司马懿给拦下了。司马懿认为现在刘备集团士气正旺,贸然出兵,不一定打得过刘备,不如先用外交手段,联合孙权在荆州搞事,逼迫刘备增援关羽,然后曹操再出兵进攻汉中,这样的话,曹操将能轻易地拿下汉中。

原文:懿曰:“江东孙权,以妹嫁刘备,而又乘间窃取回去;刘备又据占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今可差一舌辩之士,赍书往说孙权,使兴兵取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以救荆州。那时大王兴兵去取汉川,令刘备首尾不能相救,势必危矣。”操大喜。

曹操觉得司马懿的这个计划太好了,于是派满宠去见孙权,而孙权在收到曹操的信息后,也非常犹豫,虽然曹操的这个建议很有诱惑力,但是就之前的作战形势来看,曹操对东吴的威胁更大,而且孙权和刘备虽然内里不和,但表面上还是联盟关系,于是他们一致决定,先去探探关羽的口风,要是关羽对东吴比较友好,那东吴就联合蜀汉对抗曹魏,要是关羽态度恶劣,那就联合曹魏图谋荆州。结果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关羽在得知孙权替子求亲后,当即回绝,并说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令孙权乃至东吴颜面尽失,最终孙权选择了结盟曹操,共图荆州。

与此同时,刘备也探听到了曹操想要结盟孙权共图荆州的想法,和诸葛亮商议,结果诸葛亮神叨叨地来了这个一个建议,让关羽出兵进攻樊城,以此展示军威,威慑东吴和曹魏,使得他们两家不敢结盟!

原文:细作人探听得曹操结连东吴,欲取荆州,即飞报入蜀。汉中王忙请孔明商议。孔明曰:“可差使命就送官诰与云长,令先起兵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矣。”汉中王大喜。

事实上,从三国演义的原文来看,关羽之所以发动襄樊之战,完全是接到了刘备的命令,这个计划是诸葛亮提出来的。所以说,从演义中来看,荆州的丢失其实和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只不过因为后面诸葛亮的功劳太大了,其他人就自动忽略了这件事情。其实我们稍微一分析,就会发现诸葛亮的这条计谋有比较大的逻辑漏洞,既然曹操去联结东吴,你派关羽攻打樊城,展示军威,怎么能够确定一定能够吓住东吴呢?东吴和蜀汉乃是盟友,靠武力威慑恐怕不妥吧?东吴怕的就是蜀汉军事力量超过他,对他有威胁,现在你主动炫耀,恐怕会适得其反。

而事实的发展也确实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料,他让关羽出兵,不仅没能震慑住曹操和孙权,相反,还让荆州显出了巨大的漏洞,最终被孙权偷袭成功,关羽战死。

很多人认为,演义中关羽的死,乃是因为他骄傲自大,轻慢孙权,实际上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原文写明了,就是因为关羽让孙权下不来台,最终孙权才选择了和曹操结盟的。不过大家不要忽略另一个原因,要是这一场仗关羽不主动打,不把后背亮给孙权,孙权也不可能偷袭成功!所以说,这一场仗从最开始就打错了,诸葛亮的战略出现了问题!

正史中关羽的死亡时间其实和演义中相同,都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只不过正史中并没有交代这一场仗是谁发动的,而且关羽之所以战败,那是因为刘备的小舅子糜芳主动投降,放弃了江陵城,才使得关羽失去了最后的机会!江陵城是关羽亲自督建的,在关羽看来,孙权连合肥都打不下,经过他加固的江陵城孙权也肯定打不下,哪知道糜芳这人竟然会主动投降,把关羽给坑惨了。所以说,从正史来看,关羽战败的最大责任人其实是糜芳,若不是他主动投降,关羽不至于丢失荆州,不至于兵败身亡!

张飞、黄忠

演义中张飞是继关羽死后,第二去世的五虎上将,不过在正史中,第二个去世的人其实是黄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去世,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黄忠便去世了;而张飞去世的时间,乃是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此时刘备都已经称帝了。

张飞的死亡原因,其实在正史中和演义中都差不多,因为他对士卒不好,最终被手下张达和范强二人谋杀,结局是比较遗憾的。至于黄忠,在正史中,他是正常死亡的,而在演义中,他是死在了刘备伐吴过程中。

当时黄忠追击潘璋,结果落入了埋伏圈,遭到东吴众将的围攻,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不治而亡。黄忠本来也算是一员猛将,按理说中一箭不足以伤及根本,但当时的他已经75岁了,年老血衰,最终还是无奈死于战场,这一年是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实际上,在演义中,许多原本寿终正寝的猛将,都被罗贯中写死在了沙场上,也许罗贯中认为,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军人马革裹尸的结局吧,这样才更显悲壮!

马超

演义中的马超和正史中的马超,死亡时间也是大不相同的。在演义中,诸葛亮南征孟获时,马超还活着。当时诸葛亮给刘禅上书,讲解了蜀汉周边的大体形势,然后说马超正在把守汉中诸处关口,说明此时的马超还活着。

原文:建兴三年,益州飞报: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孔明曰:“东吴方与我国讲和,料无异心……且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

建兴三年是公元225年,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马超还是活着的。不过在正史中,马超在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就已经去世了,当时的刘备还活着,也就是说,正史中的马超,比刘备还先死,罗贯中是强行让马超多活了几年!

赵云

演义中的赵云,其实和正史中的赵云死亡时间也是不太一样的。在演义中,赵云死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不过在正史中,赵云其实是死于建兴七年(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之后,而且正史中的赵云也并没有参与第二次北伐,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赵云在第一次北伐时期,表现并不是非常好,让诸葛亮不满,所以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没有带上赵云。

《三国志》: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从诸葛亮的这份检讨来看,他是把赵云的箕谷不戒之失和马谡的街亭之败相提并论的,并说自己用人不当,不知道是不是他对赵云的这次作战不满,反正自此以后,赵云是没有再参与大型战事的记录了。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五虎上将的死亡顺序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而按照正史来看的话,他们的死亡顺序是关羽、黄忠、张飞、马超、赵云。其中演义的黄忠比正史上晚死2年,演义中马超比正史晚死至少3年,演义中国赵云也比正史晚死1年。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姑且当成刘备帐下五虎将吧,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

其实五虎将有两种死法,一种是史书《三国志》中的死法,代表着五虎将的历史形象,另一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死法,代表着五虎将的文学形象。

先说《三国志》中的死法。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一个武将崇高而神圣的死法,虽然在正史中并没有五虎将的说法,但是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是将他们五个人放在同一篇传记中的,把五人看成五虎将并无不妥,但如果按《三国志》中的记载,五虎将竞无一人死于战场。

1、前将军关羽,公元220年正月,在临沮被孙权手下的马忠所俘虏斩首。

襄樊之战关羽兵败后,败走麦城,随行的士兵越来越少,只有十几个人,关羽带着自已的长子关平及十几个随从往上庸方向突围,因为前往益州的道路都被东吴军队封死了,东吴军队已打到蜀汉的过境巫山与秭归一带,关羽回益州已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能向刘封、孟达占据的上庸三郡突围,结果还是逃进东吴军队设下的包围圈,在临沮(今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附近,关羽及其长子关平与随从都被马忠俘虏,然后就地被斩首,一代名将关羽就这样死了,享年60岁。

2、后将军黄忠,公元220年8月病死。

黄忠首次在史书上的记载是192年,当时黄忠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驻军长沙攸县(今湖南攸县),抵御东吴太史慈的进攻。公元209年黄忠跟随长沙太守韩玄向刘备投降,到公元219年黄忠在定军山斩杀曹魏名将夏侯渊,黄忠在史书的事迹已有27年,在汉中之战结束的第二年,黄忠便病死了,死时年龄不详,至少比关羽大,估计年近七十岁。

3、后将军张飞,公元221年6月,在阆中被自已的部下张达、范强杀害。

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被杀后,刘备于221年5月称帝,并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起兵讨伐东吴,并约定与张飞在江州会合,结果张飞在出发前,被自已的部下张达、范强杀害,两人杀害张飞后,并割下张飞的首级,乘船逃离益州,前往投奔东吴。

张飞这个人据史书记载,对待士人君子非常客气,但对待手下则非常残暴,经常用鞭子抽打手下士卒,刘备常常提醒张飞不要这样做,可张飞不听,张达、范强两人肯定是受到了张飞的虐待,愤而杀害张飞报仇,然后再投靠东吴,可怜张飞一代猛将,就这样死于小人之手,享年56岁。

4、左将军马超,222年12月病死于阳平关。

马超前半年英勇善战,投降刘备后,除了迫降成都,就没有太大的作为了,当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马超还在汉中镇守,刘备在夷陵前线大败后不久,马超生了重病,于当年12月因病去世,享年47年。

5、翊军将军赵云,229年病死。

赵云可是五虎上将中唯一的一位两朝元老,从公元191年在史书中开始有记载,到229年病逝,经历了38年,并且还参与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因为失利还被贬为镇军将军,在第一次北伐后的次年,公元229年,赵云病逝,史书没有记载赵云的年龄有多大,按照推测来算,估计有六十多岁,应该不到七十岁。

再来说说《三国演义》中五虎将的死法。

1、关羽,突围时被马忠俘虏,后送到孙权处,被斩首。

《三国演义》说关羽从麦城突围时,中了东吴军队的埋伏,被马忠擒获,之后马忠将关羽摆到孙权面前,孙权在听了主薄左咸的话,下令将关羽斩首,与历史不同的是,关羽是被押送到孙权面前斩首的,实际上在被抓的地方就地杀了。

关羽死于《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

2、张飞,醉酒后熟睡被部将范疆、张达所杀。

《三国演义》中关于张飞死法的前因后果说的很详细,是因为张飞鞭打了帐下末将范疆、张达,两人怀恨在心,趁张飞醉酒熟睡之际,两人进入张飞大帐将其杀害。

张飞死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

3、黄忠,在夷陵之战时中了马忠埋伏,被马忠射杀。

《三国演义》中关于黄忠的死法就与历史有较大的出入,说是刘备觉得黄忠年龄大了,不让他参加夷陵之战,可黄忠不服老,想要证明自已并不老还能打仗,于是偏要参与夷陵之战,而且还不顾他人的劝阻,执意出战,在战争中,中了东吴的军队的埋伏,被马忠一箭射中肩窝,后被关兴和张苞救回,但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于当晚去世。

黄忠死于《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

4、马超,病死。

《三国演义》中说马超在刘备去世后,镇守西平关,令伐蜀西番国王轲比能的五路羌兵不战自退,此战过后不久病死。

5、赵云,病死。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中提到赵云病死,他的两个儿子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向诸葛亮报丧,说明赵云已经病死,赵云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是五虎将最后一个去世的。

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五虎将作为蜀汉的骨干将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惜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五虎将不是被杀就是病逝,刘备手下的大将竟然只剩魏延独挑大梁,真是令人唏嘘。一: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

排名五虎将之首的关羽,早年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情同兄弟。赤壁之战后,关羽协助刘备、东吴大都督周瑜击败曹仁。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携军师庞统入蜀助益州刺史刘璋平汉中张鲁之乱,留关羽、诸葛亮、张飞、赵云同守荆州。

不料刘备在西川一再受挫,军师庞统被射死。不得已,诸葛亮携张飞、赵云火速入川,留关羽镇守荆州,派糜芳、马良、周仓同守荆州。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围襄阳、攻樊城,水淹七军,大败于禁,其名威震华夏,逼得曹操一度有迁都以逼关羽锋芒的想法。

但是东吴久欲刘备归还荆州五郡,刘备装聋作哑拒不归还,逼得孙权改以武力讨回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以吕蒙、陆逊为将袭击关羽的后方,糜芳、傅士仁关键时候又背弃关羽投降东吴。同时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关羽败走麦城,并在麦城率领数十骑突围出逃,在距离益州边境不过已、二十里地的临沮,遭潘璋手下的马忠埋伏被擒,关羽与长子关平在临沮一同遇害。关羽遇害年龄不祥 ,谥汉寿亭侯。关羽被害于建安二十四年(219)

二:张飞报仇心切,为部下所害

张飞与刘备、关羽同桃园结义,义同兄弟,他与二哥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勇猛过人,长坂坡一人吓走十万曹军。刘备入蜀后,因军师庞统被射死,迟迟未能取得成都。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水陆并进兵发西川。张飞在抵达江州时义释了刘璋部将巴郡太守颜良,于巴西之战击败魏国名将张郃。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张飞在武都之战中遭到失利,同年关羽在荆州为孙权所害。蜀汉章武元年(221年)称帝后的刘备不顾诸葛亮及百官的劝阻执意出兵东吴为二弟关羽报仇,命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但张飞敬重君子不体恤士卒,反而喜欢酒后鞭挞部下,刘备就曾多次劝诫他道:“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自《三国志》)果然还没等张飞出兵江州,就已经被手下将领张达、范强杀害,并拿着张飞的首级投奔东吴去了,张飞死时五十六岁,谥桓侯。张飞被害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

三:黄忠老当益壮怒斩夏侯渊,因病去世

黄忠原为荆州刺史刘表帐下中郎将,后归附刘备。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决裂,黄忠一路奋勇当先,冲锋陷阵,协助刘备一路打到益州城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入主成都,黄忠因功被授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而引发战争。当时曹军的主将是夏侯渊与张郃,都是骁勇善战之大将,黄忠此时已是年近七十,却颇有廉颇之勇,他一马当先,劝率士卒,一时之间金鼓振天,欢声动谷,曹军主帅夏侯渊惊厥,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曹军失去主帅,军心大乱四散逃脱,黄忠乘机围攻曹营大败曹军。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因病去世,寿享不详。黄忠原赐爵关内侯,后蜀汉景耀三年(260)后主刘禅由追谥其为刚侯。

四:马超名门之后,英年早逝

五虎将里面马超的背景最牛,他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卫尉马腾长子。马腾被曹操诛杀后,马超联合韩遂一同反抗曹操,潼关之战被曹操离间计所败,攻打陇上诸郡又失败,后不得不依附汉中太守张鲁。刘备攻打刘璋时率众投降,五虎将里面,马超因为西凉军出身,与益州集团、荆州集团都没有什么来往,参加汉中之战后,马超被留镇汉中。蜀汉建立后,拜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为斄乡侯。

五虎将里面,马超不是最早去世的 但却是最年轻去世的。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于汉中,终年四十七岁,可谓是英年早逝。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加谥号威侯。

五:赵云忠心为主,儒将之风,因病去世

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原追随辽东公孙瓒,后结识刘备,遂一心追随刘备。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所历阵仗无数。赵云有大局观,经常劝谏刘备,如关羽、张飞被害后,赵云就与诸葛亮苦劝先主刘备要以大局为重,伐吴与讨汉贼(曹操)孰轻孰重,可惜刘备执意伐吴,终至大败。赵云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建兴六年(228年),赵云最后一次从征,随诸葛亮北伐中原。这一次北伐中原,因马谡失街亭而大败于魏将张郃,北伐给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也被贬为镇军将军。蜀汉建兴七年(229年),赵云去世,寿享不祥。景耀四年(261年),后主刘禅追谥赵云顺平侯。

短短十年,五虎大将相继被害或病亡,蜀汉只剩下魏延一名大将独挑大梁。五虎大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但蜀汉后期并没有出现像五虎说将这样优秀的将领,特别是姜维北伐时期,手下能将已经不多了。

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蜀汉五虎将死亡的时间及原因,三国志都有明确的描述,后来的小说、影视剧有所篡改,因此发展出一些编造的故事。

一、关羽,公元220年被吴国斩杀。

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事儿,小说即电视中所描述的基本上是真实的,但是原因却大有争论,甚至有人提出,因为刘备害怕关羽在他死后难以控制,因此故意把关羽抛弃,让吴国干掉他。因为如此,刘备还获得了进攻东吴的理由。但以当时的情形看,刘备刚攻下的益州还不见得稳当,他干嘛要做这种大损实力的事儿,桃园的情谊(其实历史上也没有桃园结义,只是说三人恩同兄弟)应该是真实的。

二、张飞,公元221年被其帐下叛将所杀

张飞喜欢鞭挞士卒,晚年更加暴虐,因此被其帐下叛将所杀。刘备听闻张飞帐下都督有表上奏,便知道张飞死了,叹句:飞死矣。有人说,刘备这句话也太简单了,怎么一点不伤心?其实三国志只是极简略而已,您怎么知道刘备不伤心?这种描述的意思,其实更表明了刘备和张飞的情谊,张飞和刘备的交流或许是不需要那么正经上表的,更不是什么其帐下都督上表,刘备一听其帐下都督有表,便知道张飞出了意外。这层意思,不知道有朋友想过没有。

三、黄忠,公元220年病逝

黄忠的年龄较大,220年去世,算是长寿,没有后来的随诸葛亮出征的一系列故事了。

四、马超,公元222年病逝

马超的事迹其实主要在他投降刘备之前,投降刘备之后,以他以前的身份及作为,很难被刘备所相信。不过呢,考虑到马超的身份,他在刘备军中的地位是很高的。马超还差点卷入一场反刘备的造反事件,这都是演义不会写的。马超也病逝较早,有些后来的故事,也是编造的。

五、赵云,公元229年病逝

赵云是五虎将中最后去世的,也参加了诸葛亮前期的北伐,但其死法显然没有有些故事中描述那么壮烈。赵云在最初,地位实际低于以上四人,连魏延也在刘备在世时被赋予了镇守汉中的重任。赵子龙忠肝义胆,在其死后,逐渐与以往四人齐名。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头条号)

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五虎将的说法不见于史,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出现过。起初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称汉中王后册封的“大汉”五虎大将,之后《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说唐全传》中的瓦岗都延用了这一设定。

那么我们就从小说的角度简单说一说这三部文学作品中五虎将的死亡顺序(别的小说可能也有,记不住了)。

蜀汉五虎将

最先离世的是关羽

关羽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一度让曹操生出迁都的想法,不想孙吴的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在沔水与徐晃激战的关羽得知后回援,结果腹背受敌。

最终败走麦城,突围时被潘璋部将马忠率部所擒,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其次是张飞

刘备起倾国之兵七十万伐吴为关羽报仇,张飞引军为前部,为了祭奠二哥,以示报仇决心,张飞令全军挂孝,命笵疆、张达准备白旗、白袍等所需物品。

由于数量巨大,二人完成不了,被暴而无恩的张飞一顿暴打,命二人继续赶制。二人一不做二不休,趁张飞熟睡将其杀死,割了首级,投奔东吴。

第三位是黄忠

黄忠此时已经七十多岁,因刘备称赞关兴、张苞年轻有为,言语中有老将老矣之意,向来不服老的黄忠怒而引兵出击。刘备得报,还笑嘻嘻的,认为自己不经意一个激将法又可见老将建功。

谁成想黄忠在乱军中被马忠射了一箭,因为年老,恢复不过来,最终饮恨而亡。

第四位是马超

马超归降刘备后官职一直很高,但并不怎么被重用,书中只是提了一嘴其病逝。

最后是赵云

赵云的年龄有bug,按照出场时少年将军算,死时不过五六十,但书中赵云最后出场时说已经年过七十,那么出世时就得三十了,哪有三十的少年将军,三十都可以自称老夫了。

无论怎样,赵云都是最后去世的,诸葛亮出征,大风挂断了树枝,孔明预测到要折损一员大将,紧接着赵云儿子赵统、赵广前来哭报,父亲昨夜病故。

梁山五虎将

首先是董平

董平长得虽然不错,但性格鲁莽,因被火炮打伤了手臂,一心报仇,瞒着卢俊义与张清一起上关,结果战不过厉天闰,张清来救被厉天闰杀了,董平赶来救张清,被张韬一刀砍为两段。

其次是秦明

秦明与大将方杰激战,杜微从旁助战,以飞刀偷袭,秦明遮拦不住,被方杰刺死。

第三是林冲

征讨方腊结束后,林冲患了风瘫,于六合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之后去世。

第四是关胜

关胜书中交代大醉坠马而亡,在《说岳》中,关铃出场时,他舅舅曾说,关铃刀法是他所传授,而他的刀法是关胜传授,也就是说关胜已死多年,不然没必要让妻舅代传武艺。

最后是呼延灼

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去世的人年龄都有bug,呼延灼在《水浒》年龄最多四十,短短十几年到了《说岳》就变成七八十的老汉,被金兀术所杀。

瓦岗五虎将

首先是王伯当

李密投唐后心生反复,杀死公主与王伯当出逃,在断密涧,王伯当拒绝了唐军的招安,被乱箭射死。

其次是单雄信

单雄信单骑踹唐营,被罗成生擒,宁死不降,徐茂公建议处斩。死前,单雄信与昔日兄弟绝交,并大骂徐茂公和罗成,被盛怒的罗成一剑挥为两段。

第三是罗成

罗成偷偷进京探望狱中的李世民,被发现,于是奉旨随殷、齐二王出征刘黑闼,结果二王处处陷害罗成,逼迫其出战。

最终中苏定方之计,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亡。

第四是秦琼

秦琼在书中并未去世,直到后传中,因不服年老,与尉迟恭争夺元帅,力举金狮,结果金狮举起,却因年老加旧病复发,吐血而亡。

最后是程咬金

程咬金延续了bug年龄,历史上七十二岁病故已经算是长寿,小说更夸张,直接让他活了一百二十岁。

听说薛刚反唐,大唐复国,薛家平反之后,大笑而亡。

以上就是三部小说五虎将的死亡时间与大致经过,若有记错记混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五虎将去世的顺序是怎样的?

蜀国五虎将死后,蜀国彻底的人才凋零。这个可能就是三国中最遗憾的事情,只要这些人都还在的话,必然是能够辅佐诸葛亮成就大业的。但是到了最后刘备死了,蜀国五虎将都已经死了,就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甚至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我想儿子失去了蜀国五虎将之后,诸葛亮就算有通天本领,也没有做到北伐魏国成功。

其实这蜀国五虎将每个人都死得非常的憋屈,英雄没有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结果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世了,实在是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当我看到三国的时候,就经常的泪目。那么这蜀国五虎将究竟是怎样死的?下面我将会以他们的死亡顺序进行讲解。

关羽大意失荆州,惨遭东吴杀害

当时关羽带着刘备的命令,已经是彻底的将魏国的锐气打败了。不仅是水淹了曹操的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曹操的元气大伤,更重要的是让曹操下破了胆子。曹操当时就是想要迁都,可是在司马懿的劝说下,于是就联合了吴国一起攻打关羽。

当时的关羽手拿青龙偃月刀刀,骑着赤兔马,根本没有一个对手是能够阻挡关羽的,很多人都是交不过几个回合就被关于斩杀了,曹操已经知道他的厉害。而当时关羽也得罪了孙权,曹操和孙权这两个人开始联手了,所以也注定了关羽的结局是失败的。

关羽没有真正的在战场上死掉,而是被别人用阴谋诡计所杀死的。这个对于关羽来讲是非常遗憾的,毕竟在三国后期已经是没有任何对手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关于自身的原因,要不是关羽非常的傲气,又怎么会大意失荆州,最后败走麦城被杀呢!其实也是自己杀了自己,死于自己手里。

张飞为关羽报仇,结果还没去就被部下杀死

而当时的张飞听到关羽的死的消息,因为当年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就说过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你兄弟已经死了,张飞自然是要替关羽报仇的。但是刘备暂时还是不想要去报仇,先让张飞去做一下准备活动。

可是张飞这个暴脾气,面对关羽的死却无能为力,整天都在喝酒,而且打那些自己手下的人。于是自己手下的人忍不住了,就把张飞给杀死了,还把张飞的头颅送给了东吴的孙权。这个让刘备非常的生气,于是刘备真的准备去攻打东吴了。

张飞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手底下的人手上。完全就是因为内乱的事情而死掉,比关羽死的还要可怜一点。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心,要是张飞能够多照顾手下的人,多尊重别人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或许关羽的仇恨就能够报了。

马超因为灭门之仇没有报最终郁郁寡欢而死

其实马超是蜀国五虎将之中最可怜的那一个人。他全家都被曹操杀光了,自己前半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青年,可是现在却寄人篱下来到了刘备的手里,却得不到重用,自己家人的仇又没办法报得了。

刘备当上了皇帝,还没有进行打吴国的时候,马超就已经去世了。马超去世的原因就是因为生了重病,而这个重病最主要的就是自己心里太苦闷了。面对自己深仇大恨却没有能够报,只有死的时候托付自己的弟弟马岱继续为自己报仇。就这样撒开手离开了人世,一代英雄也落幕了。

黄忠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

当时刘备决定要去打东吴了,黄忠自然是跟随着刘备一起去。但是在进攻的路途中,黄忠看到了当初杀死关羽的那个人,还拿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黄忠顿时气不过,于是就追赶了下去,可是没想到中了埋伏结果就被杀掉了。

黄忠也是唯一一个死在战场上的人。也是真正能够做到马革裹尸,真正的英烈!

赵云死前一直喊“北伐”,最终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而最后一个蜀国武将就是赵云,在刘备和其他人死后,他一直跟随着诸葛亮的北伐。想要尽自己最后的力量完成蜀汉复兴大业,然后彻底的统一天下。是没有想到的,是北伐一直都没有顺利,赵云已经年龄非常大了,虽然自己还有万夫不挡之用,但是人终究会生老病死,在北伐的途中,赵云就去世了。

相对于其他人来讲,赵云可以说是安度了晚年,是蜀国五虎将之中非常幸运的一个人。但是他们的愿望还是终究没有完成,叔最后还是灭亡了,这是我们所有人看三国演义中最遗憾的事情。要是刘备能够真正的统一天下就好了,还有这些蜀国五虎将没有一个人被杀,这才是真正最好的结局,可是历史终究是历史。

你们认为他们和蜀国最好的结局应该是什么?欢迎在下面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