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正史中,关羽丢失荆州,主要责任并不在他,而在刘备的小舅子糜芳身上!所以刘备不可能杀了关羽。演义中,刘备和关羽亲如兄弟,更加不可能杀掉关羽。所以说,无论怎么看,刘备都不会杀了关羽。相反,如果关羽成功的回到成都,一定会受到刘备的重用,三国格局将会大变!

关羽失荆州

关于关羽丢失荆州的原因,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关羽为人太过高傲,拒绝了孙权的提亲,所以孙权怀恨在心,最终起兵偷袭了荆州。事实上,关羽确实拒绝了孙权的提亲,但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它也并不是孙权偷袭荆州的主要原因,孙权之所以偷袭荆州,完全是因为自鲁肃去世后,东吴缺乏战略人才所致!当时的东吴众人,全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争夺天下上,而只是一心想着怎么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当时孙权和吕蒙,曾经就是否夺取荆州有过一次争论。受鲁肃的影响,当时的孙权还抱有一统天下之志,一心想着进攻曹魏东线,打破合肥、拿下徐州,这样的话和刘备两面夹击曹操,将有更大的取胜可能。可是吕蒙却是站在东吴自身的角度考虑,他认为即便吴军攻下了徐州,那也守不住,与其这样,还不如偷袭荆州,拿下荆州后,东吴就可以完成全据长江的策略,不用担心别人的进攻了。总的来说,吕蒙的策略比较保守,他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虽然孙权当时并没有同意吕蒙的看法,但是当他又一次在合肥受阻,发现确实打不赢曹军时,便调转枪头,开始考虑偷袭荆州的方法了。

所以说,综合上述的分析来看,无论关羽有没有拒绝孙权的提亲,东吴这边对于荆州的觊觎之心一直没有消减,一旦有机会,他们肯定是会偷袭荆州的,这与关羽无关。

再说到荆州的丢失原因,其实这也并不能完全怪关羽!

关羽和东吴打交道多年,深知东吴众将的为人,所以在襄樊之战前,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以应对东吴的偷袭。关羽知道吴军擅长水战,不擅长攻城,尤其合肥之战后,关羽更加坚信吴军攻城能力很弱,毕竟当年孙权亲率10万大军都攻不下数千守军的合肥,还被张辽给打得狼狈逃窜,所以关羽认为,只要他把城池修得高大坚固,吴军就没法短时间内攻下荆州。为此,关羽专门花了两年时间督造江陵城,把江陵城打造得如同铜墙铁壁一般,关羽自信没有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打下这么一座坚城。

不过关羽没想到的是,一个人的背叛使得他前功尽弃!关羽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产业,竟然被一个非常信任的人轻易地给出卖了,这个人就是糜芳!

按照关羽的设想,吴军攻城能力这么差,那他就加固公安和江陵二城,防备着吴军的进攻。当然了,关羽也知道,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所以他选择了两个非常受信任的人去镇守。这两个人分别是傅士仁和糜芳,傅士仁从幽州就开始跟随刘备,属于刘备集团的元老人物了,而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他哥糜竺还在成都干活,可以说这两人是深受刘备器重之人,也是蜀汉的既得利益者,他俩应该不会背叛刘备的。只要他们面对东吴的袭击,能够坚持一段时间,关羽带兵回援,那荆州就丢不了。

可是令关羽没想到的是,傅士仁和糜芳投降了!其实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没想通,为啥傅士仁和糜芳就投降了?明明并不是死局,还远远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为啥他俩人就果断投了?这真是个千古之谜!

三国演义中的解释是关羽为人太过高傲了,看不起傅士仁和糜芳,所以他俩投降了。这其实是说不通的,这两人都是蜀汉的元老,虽然地位不如关羽,但关羽其实也动不了他俩,大家共同处事数十年,总不可能因为不被看不起,就放弃自己的荣华富贵,投降敌人吧?这得是多么蠢才能干出这种事情啊。

不管怎么说,糜芳傅士仁的投降一直令人不解,但很明显,正是因为他俩的投降,才使得荆州快速沦陷了,荆州之失的主要责任并不在关羽!关羽辛辛苦苦打造江陵、公安两座坚城来防备东吴,他完全是被糜芳和傅士仁给坑了,换上其他不轻易投降的人,荆州不一定会丢!所以说,荆州的丢失,首先应该怪孙权,其次应该怪糜芳,最后才能怪到关羽身上。关羽在整件事情中,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错用了糜芳和傅士仁二人!而这二人,算是刘备的心腹手下,关羽不用他俩刘备又会怎么想呢?

确定了荆州丢失的主要责任人,我们再来看,如果关羽逃回成都,结局会如何?本文认为,关羽讨回成都,肯定是不会被军法从事,相反,他会受到安慰并重用!原因有二。

一、荆州之失,不全怪关羽

如同上文的分析,荆州之所以丢失,主要责任人是糜芳和傅士仁,关羽并不是主要负责人,他也是被坑的那位。可以批评关羽用人不当,但并不能因此杀了关羽以正军法,这不公平。

二、关羽是不可多得的统帅型人才

整个蜀汉,其实只有两个统帅型的人才,一个是刘备自己,另一个就是关羽,至于大家喜欢的诸葛丞相,在当时还只是主要负责对内的国政。早在徐州时期,刘备就开始分兵给关羽了,两人经常各自统领一军,互为倚仗。进攻西川时,刘备更是把荆州交给关羽,让关羽做了一方大员,整个蜀汉,也就只有关羽享有这种权势、地位,连张飞都没有这种资格。在刘备看来,关羽是一个真正的统帅型人才,事实上,关羽镇守荆州多年,还曾经北伐曹魏,把曹操打得差点迁都,也确实证明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

蜀汉本来人才就不多,像这种统帅型人才更少,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总不可能时刻都让刘备统兵吧?有关羽这么个统帅人才在,刘备可以省心不少,所以他绝对不可能杀了关羽。

事实上,如果关羽能突围成功,回到成都,有关羽相助,蜀汉可以再次打造出一支强悍的水军,当刘备伐吴时,他俩可以分两路进兵,那夷陵大败就很有可能不会发生!说不定刘备还真的有可能重新夺回荆州!

当时的陆逊,在回复孙权的信件中就曾说过,他最怕刘备兵分两路,从水路直接杀进荆州,直到刘备舍弃了水军,命所有人上岸,陆逊觉得没了威胁,才发动了战略反攻,最终一战击败刘备。如果有关羽策应,陆逊根本就无法彻底击败刘备,相反还有可能被刘备击退!

结语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是肯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的,因为荆州之失,主要责任人并不是关羽而是糜芳,而是关羽作为少有的统帅型人才,那可是刘备的宝啊,怎么可能随意斩杀?事实上,如果关羽真的回到了成都,肯定是会受到刘备的重用,刘备重夺荆州的机会将会大增,而一旦重新夺回荆州,刘备就重新获得了争夺天下的资格,天下局势将会发生大变!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荆州之战是蜀汉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打击,这一战的失败终止了蜀汉的上升趋势,也使得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受了挫折。关羽作为荆州的守将,对荆州的失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他高傲自大的性格,使得自己众叛亲离。也由于他过于迷信自己的武力,在得知东吴即将偷袭荆州的消息后置之不理,铸成大错。而关羽本人也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的伏兵擒获,随即被杀。不过,有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关羽安全逃离了险境,回到了蜀中,刘备会如何处置他呢?

一、关羽对于荆州失守的责任。

关羽丢失荆州,这个责任十分重大。而且荆州的丢失,除了关羽平日里性格自傲,蔑视同僚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关羽的处置失误。可以说,如果关羽能够在几个关键点上处理得当,荆州是不可能那么轻易的丢失的。

首先,如果关羽不擅自发动对襄樊的攻击,荆州就不可能丢失。荆州这个地区,是魏蜀吴三方的争夺焦点。曹魏企图控制这个地区,作为防御的缓冲地带。蜀汉企图控制这个地区,作为《隆中对》里北伐宛洛的基地。东吴则为了实现自己全据长江的战略,也要控制荆州。这样,荆州就成为三方的必争之地。

在孙刘联盟巩固的时期,关羽东和东吴,北抗曹操,还能够保证荆州的安全。在这一时期,关羽在荆州与曹军发生多次争夺,最终打退了曹军的进攻。但是,当孙权要索回荆州时,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关羽就面临着曹操和孙权的双方压力。事实证明,这是关羽难以承受的压力。

在湘水之争时,孙权派吕蒙袭取桂阳、长沙、零陵三郡。关羽措手不及,只得看着三郡落入东吴手中。多亏刘备闻讯率领主力从蜀中赶到,双方才以湘水为界,重新握手言和。这次冲突,孙权和曹操并没有达成一致,就让关羽难以应付。而到了鲁肃去世,吕蒙担任了东吴的都督,关羽的处境就更加险恶了。

吕蒙是力主武力夺回荆州的,他早就做好了夺取荆州的计划。他和孙权一拍即合,确定了武力夺回荆州的战略。为此,孙权秘密投降了曹操,并和曹操重新结好姻亲,而关羽对此却一无所知。他在得到刘备授予的前将军,假节钺的封赏后,面对襄樊地区的有利战机,发起了襄樊之战。

按照《隆中对》的规划,蜀汉在夺取荆益后,就要转入战略休整,为北伐做准备。可是,在蜀中刚刚结束汉中之战,转入休整的时候,关羽却发动了襄樊之战。这就破坏了《隆中对》的计划,给蜀汉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从这一点来看,关羽对战略的大局观比较模糊。关羽只看到了襄樊的战机,却没有将身后的东吴放在眼里。他没有意识到,一个统一行动的魏吴联盟是他难以抵挡的。

如果关羽有这样的大局观,他就不会擅自发动襄樊之战。如果关羽按兵不动,依托江陵和公安两座坚城,东吴和曹操是难以奈何他的。再加上刘备蜀中的主力结束了汉中之战,可以随时机动支援荆州,这样,即便是曹操和孙权一起夹击荆州,也是难以成功的。

其次,是关羽在荆州之战中的错误举措,断送了荆州。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可是这场胜利冲昏了关羽的头脑。他在曹操赶回关东,派遣大批援军到襄樊战场的情况下,依然想要夺取襄樊。为此,他不惜抽调后方防备东吴的兵力,为东吴偷袭创造了条件。

关羽在整个战役期间,根本就认为东吴可能偷袭自己的后方。这是因为陆逊向吕蒙献计,让吕蒙假装生病,由名不见经传的书生陆逊代替自己的职位。陆逊向关羽写信,对关羽阿谀奉承,并且透出自己依赖关羽的心意。关羽竟然因为陆逊的举动,放松了对东吴的警惕。

尤其不可原谅的是,孙权向曹操写信,要和曹操一起夹击关羽,偷袭荆州。曹操为了挑动关羽和孙权争斗,自己坐山观虎斗,将孙权的信射入了关羽的营垒。关羽在这个时候,还舍不得难以到手的战果,不愿意离去。如果这个时候关羽果断撤军,还有挽救荆州的机会。可惜被他自己错失了。

从以上的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对荆州的丢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关羽的这些错失,让蜀汉上下对他有着一种怨气。在给他追谥时,关羽的谥号是“壮繆”侯。那么,如果关羽回到蜀中,刘备会追究他的责任,将他处死以正军法吗?以我个人的看法,刘备是不会处死关羽的。

二、凭借着关羽的忠诚,刘备不能杀关羽。

如果关羽回到蜀中,刘备不会杀关羽,首先是因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关羽这个人有个特点,是骄傲自矜,目高于顶,但是他另一个特点就是忠义无双,对刘备忠心耿耿。这种忠诚,是经过考验的,也正是如此,关羽才成为刘备最信任的将领。

在徐州之战失败后,刘备下落不明,关羽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曹操爱惜关羽的人品才能,一心想要把他收服在自己的手下。曹操对关羽封官晋爵,赏赐府邸美女金帛,并且频繁宴请关羽,与他分庭抗礼。但是关羽对于这些,毫不心动。曹操为了探察关羽的心意,专门派张辽来刺探关羽。

关羽对张辽毫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他明确地对张辽说,自己知道曹操对自己的恩义深厚,但是自己与刘备的君臣情谊是不能动摇的。关羽决定为曹操立下功劳,报答了曹操的恩义后,再离去寻找刘备。张辽对关羽的回答十分无奈,曹操虽然爱才,但是对不顺从的人才是心狠手辣的,比如沮授就是被曹操杀掉了。

张辽辗转反侧一夜后,最终还是如实向曹操报告了关羽的心意。好在曹操不但不以为忤,还对关羽的忠义十分赞赏。不久之后,关羽在白马之战中,阵斩敌方主将颜良,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随后,关羽挂印封金,放弃了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的麾下。关羽以在曹操处的表现,诠释了什么是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关羽在荆州之战失败后,他在生死关头依然拒绝了孙权的劝降。他在吴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依然心向刘备。当他历尽艰辛回到刘备面前时,刘备是无论如何下不去手的。更何况胜败乃兵家常事,杀了忠心耿耿的关羽,将来打了败仗的将领谁还敢回来呢?

三、凭借着关羽的资历,刘备不能杀关羽。

刘备在刘备阵营中的资历最老,他对刘备的阵营的贡献巨大,以关羽为蜀汉立下的汗马功劳,刘备也不能杀他。关羽是刘备刚起兵时就追随他的老部下,他和张飞与刘备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大庭广众面前,刘备坐着和大家相处,关羽张飞则站在刘备身后,终日不倦。而刘备历经磨难的时候,他们和刘备一起出生入死,不避艰险。

在刘备从北方败逃到荆州避难的时候,他的手下兵不满千,将不过关张赵云,这些是他东山再起的班底。关羽在这个阶段,发挥了他独特的作用。他不但跟随刘备作战,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还为刘备整顿兵马,扩充实力。

在新野,关羽创建了刘备的水军,这支水军为刘备后期崛起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曹操南下荆州的时候,刘备率领的步军在当阳长坂坡遭受惨败。这时刘备手中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就是关羽的几千水军。就是凭借着关羽的水军,孙刘两家组成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随后,关羽执行绝北道的任务,配合周瑜夺取了江陵。

刘备在得到荆州南部为落脚点之后,重建军队。毋庸置疑的是,关羽的部下成为这支军队的骨干。这支军队南征北战,取得了守卫荆州、夺取益州、汉中的胜利。在整个刘备的军队中,关羽的影响力最强。也正是如此,刘备才会将关羽排名为武将之首。如果刘备诛杀关羽,会给军心造成极大的波动,也寒了那些老部下的心。

四、凭借着关羽的能力,刘备不能杀关羽。

关羽作为刘备阵营中的武将之首,是众望所归的。这不但因为他的忠心和资历、贡献,更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由于关羽的军事才能出众,他才会被敌人称为“蜀小国,名将唯羽”。敌人只承认蜀汉唯有关羽是名将,也侧面彰显了关羽的军事能力。

我们看关羽的征战生涯,就会发现当时的关羽是一位全能将领。他出身北方,擅长步战。作为一名骑兵将领,他可以单枪匹马冲锋陷阵,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作为统帅,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和敌人决战疆场。而到了荆州之后,他又成为水军统帅。他训练指挥的水军,精锐程度不下于东吴。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利用他手中的水军,水淹七军,以微小的代价全歼了于禁的七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

正是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才使得曹操对他青眼有加。也正是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刘备才让他镇守荆州,挫败曹军的攻击。更是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才使得孙权如坐针毡,生怕上游的关羽对自己不利。因此,在荆州之战后期,孙权才会下令部下对关羽穷追猛打,决不可让关羽逃脱,放虎归山。

如果关羽回到蜀中,就等于荆州回归了刘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关羽的指挥,刘备再发动夷陵之战就会势如破竹。刘备随时可以向东吴施加压力,采取报复手段。因此,关羽如果回归蜀中,刘备是绝对不会诛杀他,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的。当年刘备追究刘封的责任,最严厉的罪责就是他对关羽见死不救,因此杀了刘封。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刘备对关羽之死的痛惜。

结语:

荆州之战中,由于关羽的错误,使得荆州被东吴袭取,关羽全军覆没。关羽也在逃往蜀中的路上,被东吴伏兵擒杀。造成这样的后果,关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关羽还是要逃回蜀中,好为了将来报复魏吴。

如果关羽回到蜀中,刘备肯定要追究关羽的责任。他会对关羽进行责罚,但不会杀死关羽。这是由于关羽的忠心、资历、贡献和能力决定的。刘备会让他继续带兵,戴罪立功。蜀中有了关羽,就会为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多一个选择。刘备可以用关羽的军事能力,威压曹操和孙权,为北伐或者东征效力。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而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我个人认为,尽管这个事情非常严重,因为,荆州丢了,就等于蜀国东部大半地盘失去,蜀国门户洞开,但刘备仍然不会杀了关羽。理由如下。

一,刘备有高祖之风,一直以慷慨、仁义著称

虽然有很多人怀疑刘备慷慨和仁义是假仁假义,“外君子而内小人”,并且还弄出一个“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但始终拿不出真凭实据见证他假仁假义的人格。

据《三国志》载:刘备当初代理平原县令兼平原国相时,本郡人刘平瞧不起他,以受其管辖为耻,于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刺客见到刘备时,竟然不忍下手,还将自己的来由告知了刘备。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刘备的慷慨和仁义是深得人心,绝不是装出来的。

刘备曾经说过:“女人是衣服,失去了还可以得到;兄弟是手足,失去就没有了。”

这些话或许会惹的女同胞们不高兴,但在张飞、关羽、赵云这些纯爷们的兄弟看来,是非常感动的。这话当时刘备是对长坂坡大战后跑回来的赵云说的。刘备并且还摔了孩子。

赵云是后来的兄弟,算不上结义尚且如此,对关羽、张飞两个结义兄弟来说,刘备的感情当然比赵云更加深厚。

咱们不妨用法律上经常运用的反证法证明一下,既然没有证据证明刘备是假慷慨、假仁假义,那就只能相信他的真慷慨和真仁义。

二,张飞就曾经丢过徐州刘备也没把张飞怎么样。

当初刚创业的时候,张飞丢了徐州,弄得兄弟几个四散奔逃,刘备投靠了冀州的袁绍,关羽被曹操捕获,张飞独自占了一个古城。后来,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刘备就连责备张飞的话都没有说过。

当然,这次关羽丢的是荆州,事态特别大。过去一直说荆襄九郡,荆州丢了,那可不是像当初张飞丢了徐州一样。那几乎是西蜀国的半壁河山。

但即使如此,刘备尽管心里窝火、痛惜,仍然不会杀了关羽。至少暂时不会。因此,关羽只要回来,刘备不但不会杀了关羽以正军法,而且还会高兴地说:“二弟,谢天谢地!万幸啊,荆州丢了是小事,好歹二弟你没事就好。”

但刘备会迁怒于南郡太守糜芳和将军傅士仁。

紧接着,刘备会把诸葛亮招回来,让他出谋划策,怎么想办法,夺回荆州。

诸葛亮尽管不希望和东吴彻底翻脸,但东吴现在已经出兵夺回了荆州,孙刘联盟实质上已经破裂。

因此诸葛亮不会明着反对兵发东吴,但会劝刘备先防止北部曹操偷袭。刘备认为诸葛亮说得有理,勉强同意了。

诸葛亮会在东北部重新布置重兵。然后,派使者出使东吴,向东吴要回糜芳和傅士仁这两个叛徒。东吴为了不至于和西蜀彻底闹掰,也会乖乖把糜芳、傅士仁交给西蜀处置。

西蜀杀了糜芳、傅士仁以后,刘备的气会消除一部分。但他仍然会想着要夺回荆州。诸葛亮也一定会劝阻他说,现在东吴跟我们闹翻,一定会加强戒备,并和曹操假意媾和,防止我们报复。我们不妨静观其变,看看形势再说,然后寻找有利时机。

然而,尽管刘备被诸葛亮勉强说服了,但心高气傲的关羽不仅丢了荆州,又失去了部队,心情郁闷,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有可能会跟张飞借兵,私自去夺荆州。

关羽前脚一走,后脚张飞就会向刘备汇报。刘备仍然会点齐人马,兵发东吴。

至于后来发生什么事,我个人觉得,和现在已经发生了的现实应该差别不大。

关羽被东吴围困战死了,张飞听说关羽死了,加速进攻东吴部队。东吴知道他的厉害,便避其锋芒,张飞因为烦躁,便会打骂士兵,打骂完的士兵,还喜欢放在身边伺候他。这是《三国志》描述张飞的性格和惯常做法,刘备曾经劝告过张飞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但张飞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改。故此,那些被张飞痛打过、并且威胁要杀了的士兵们还会像《三国演义》里描绘的那样,乘张飞熟睡时杀了他。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关羽走襄阳,败麦城,大意失荆州,致使刘备、诸葛亮克复汉室大业中道崩殂,失去了争锋天下的条件和机会。可以说,关羽失荆州,让蜀汉只能闭塞巴蜀,再无能为。尽管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计,也难挽蜀汉颓败的命运。

其实荆州丢失,关羽应承担主要责任。关羽没有很好执行东和孙权之策。刘备能借荆州取益州占汉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认真执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可以说隆中对策就是蜀汉立国定基的基本国策,是应该严格执行的。但是关羽镇守荆州,却没有严格遵循。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典略》说:“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赦使莫速进,又遣主薄先致命於羽。羽愤其淹迟,又自己已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这里的“铬子敢尔”是骂人的话,意思是乌鱼贼,你怎能这样?孙权是堂堂东吴一国之君,向关羽为其子求婚,被关羽辱骂拒绝,关羽攻打樊城,孙权派人帮助他,因为行动迟缓,惹怒关羽,威胁孙权说:“难道我攻下樊城,就不能灭掉你东吴吗?”如此轻视辱骂威胁孙权,怎能不逼着让本来就有取荆州之心的孙权暗中联络曹魏,做背后捅刀子的事呢?关羽没有大局观和责任心。马超归降刘备后,被刘备封为高官,马超身世高贵,声名赫赫,关羽觉得刘备对一个外来人太好了,心中不服,就要到成都与马超比武。当时关羽镇守荆州,责任不可不重,竟轻易提出这样的要求,把刘备的蜀汉大业放置何地?诸葛亮了解关羽的性情,就写信给关羽说:“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诸葛亮对他的吹捧,才让关羽自尊心得到满足,方打消了去成都比武的念头。关羽刚愎自用,不会笼络部下。关羽镇守荆州,因糜芳、傅士仁等是他手下将领,都有深厚背景,让关公看不起。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自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因为糜芳和傅士仁供应军资怠慢,关羽就威胁二人说:“等我回去就治你们的罪”。糜芳、傅士仁知道关羽的历害,关羽说出这样的话,让二人寝食难安。就在这时,孙权偷袭荆州,乘机诱降了二人,才倒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未经请示,关羽负气擅自发动襄樊之战。刘备成功取益州占汉中后,大封有功之臣,赏赐颇丰,虽说刘备也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但对荆州以下将士封赏很少,这让关羽很是不满,差点不接受刘备封的前将军官职。“难道我们荆州之众就不能立功吗?”关羽利用自己“假节钺”的权利,在刘备五月占汉中,正在称汉中王,封赏群臣之际,关羽不加请示,于七月份就擅自发动了对曹魏的襄樊之战。襄樊之战虽牵制了久留长安的曹操大军,不得不派援军救襄樊,减轻了汉中的压力,但是也促成了曹魏与东吴的勾结,最终导致了大意失荆州,关羽自己也被东吴俘斩。正是由于关羽以上诸多之失,直接造成了荆州战略重地的丢失,蜀汉大业的倾废。

那么关羽犯了如此严重的错误,如果他从麦城成功突围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斩了关羽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其原因有三:一是关羽与刘备情深义重。《三国志•关羽传》载:“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可见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是多么亲密。更难能的是,关羽被曹操擒获后,曹操为他封官加赏,礼之甚厚。但关羽不为所动,最终还是挂印封金,前去投靠了到处流浪的刘备。关羽的忠义,不忘旧主,确值得后人的敬赞。正因为关羽与刘备感情深厚,关羽失荆州被东吴斩杀后,刘备才感情用事,不顾一切地征伐东吴,甚至不惜牺牲蜀汉大业。由此可见,如果关羽逃回成都,易感情用事的刘备怎能因关羽的失荆州而斩杀关公呢?二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中,刘备最弱,地盘小,人口少,军队少,当然人才更稀缺,蜀汉能称得上有名上将的,只有关羽。《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敌,为世虎臣。”缺兵少将的刘备,对勇将关羽的能力还是很认可的,即使关羽有失荆州之错,刘备也是不会斩杀关羽的。三是关羽为刘备蜀汉事业,还是有很大功劳的。刘备败走当阳,多亏了关羽的水军和刘琦的江夏,才能让刘备有与孙权结盟的资本。刘备入川,关羽镇守后方根据地荆州,保证了刘备的军需兵备。据说刘备与曹操争汉中,关羽将不少自己训练的荆州军支援了刘备。虽然关羽擅自发动了襄樊之战,但他假节钺啊,假节钺的意思就是有自己便宜行事的权力。更何况襄樊之战也有效牵制了曹操威胁汉中的大军呢。正因为这几点,刘备是万不会斩杀关羽的。

性格决定命运。《三国志》中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就是说关羽对下层士兵很好,知道怜贫惜弱,但却对那些有地位的士大夫傲慢。是什么原因让关羽养成了这样的性格呢?难道是以前关羽穷困逃亡时养成的?可就当时社会来看,士大夫掌控着社会上的各种权力。得罪一个无职无权者没多大威胁,但一旦得罪了一位有职有权的人,他就会时刻寻机利用职权影响陷害害你的。关羽刚愎自用,傲慢成性,却不知防备,欲成事就很难了。纵观关羽的败亡,就是傲慢任性不留口德,最终致命于两点:一个是没和孙权搞好关系,得罪了孙权;另一个就是威吓辱骂部下,致使部下轻易背叛了自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关羽的教训是深刻的,就是对我们今天的行身立世,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如果关羽突围成功回到益州,刘备绝不会杀了关羽。

刘备虽为一代枭雄,野心勃勃,但为人圆滑,处事谨慎。纵然关羽因大意而失了荆州,使蜀汉东进江南继而统一中原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点,论罪当诛。可刘备也不会按军法惩处关羽。这是因为:

关羽作为他的义弟,无比忠诚于他。降汉不降曹,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护嫂寻兄,这一切都是为了谁,他刘备不可能不清楚。若贸然杀了关羽,那桃园结义的美谈岂不成了笑柄?退一步谢,张飞能善罢甘休吗?

同时,关羽作为一代名将,忠勇仁义,在三国战场上有崇高的威望。杀华雄、斩严良,诛文丑。斗鲁肃单单刀赴会;攻襄樊水淹七军。一直在为他刘备斩将夺旗,开疆拓土。如果仅因为荆州一败而手足相残杀了关羽,蜀中文臣武将会怎么想?天下人会怎么看?估计刘备不会这么傻。

再说,刘丰是他义子,被他斩首,因不救义弟而杀义子,说明了他对关羽的倚重。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后,诸葛亮要斩关羽,刘备为下礼为关羽求情,也决是虚情假义。

因此,关羽若有幸逃往益州,刘备不会杀他,只会安慰他。尔后,三兄弟再起兵伐吴,夺回荆州(那时张飞也不会死),也还有可能。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刘备会不会杀了他以正军法?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茶壶先生来回答了

如果关羽从麦城突围成功回到成都,我相信,刘备绝对不会杀了他,来以正军法的。而且还会宽慰关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为什么呢?

陈寿评价刘备: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是一个宽厚仁义的人。一直高举“仁义”的大旗行走江湖,他本身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从一无所有,到小有所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他深知:有人,才有一切,没有人,什么都没有。

刘备之所以最终能够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关羽和张飞是功不可没的。关羽和张飞那是核心中的核心。他们真正是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舍命和自己打天下的人。刘关张站在一起,那也是自己以“仁义”行走江湖的一张闪亮名片。再说要说杀了关羽,首先张飞就不能同意。

在世人的心目中,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刘关张是不可分的,三人是为一体。曹操对关羽那么好,都没能够收买关羽,如果因为丢了荆州而杀了关羽。会冷了世人的心的,更会让世人嘲笑自己冷酷无情,还有什么人愿意再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呢?更何况关羽还千里走单骑把自己两个老婆送回来了。后来老婆还给自己生了个儿子。

何况“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

再说刘备丢地盘又不是一次两次了,那是家常便饭了,经常丢地盘。刘备清楚,只要人还在,就会有地盘。如果没有人,你就算有地盘,也会被别人抢走的。他的那一块地盘不是关羽、张飞抢过来的?只要他们二人还在,他刘备的腰杆子都是直的,还怕抢不到地盘?

另外,这次是东吴孙权偷袭关羽,实际上就是针对他刘备的!刘备针对的人应该是孙权,而不是关羽,这说明孙权和刘备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他面临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以前只要对付曹魏就可以了,现在又增加一个东吴。他急需要做的事情是对抗东吴,或者是修补和东吴的关系。对抗东吴就要用到大将,怎么可能帮东吴先杀自己的大将呢。就算和东吴修补了关系,他也还是需要可靠的大将来驻防的。还是需要关羽的。刘备怎么可能去帮东吴去完成想杀关羽而未能完成的任务了呢?

所以,不管从哪一点来看,刘备都不会杀了关羽以正军法的。

而只会紧紧地抓住关羽的手大声说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