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关于诸葛亮投奔曹操,能排第几的问题,要看站在什么角度来分析。如果按照三国演义分析,书中的诸葛亮基本是被描绘成神一般的人物了,如果他投奔曹操,那肯定是排第一的。而如果按照真实历史来分析的话,那就得分别对比一下诸葛亮和曹操手下五大谋士的能力了。本文认为,如果按照真实实力来看的话,诸葛亮投奔曹操,肯定是会有一席之地的,他可以“秒杀”好几人,不过他还是排不了第一!
诸葛亮和荀彧
荀彧出生于颍川官宦家族,他和父亲都曾做过济南相,叔父荀爽也曾做过司空。可以说,荀彧家族在当时还是非常吃香的,而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好,荀彧自幼又比较聪明,所以荀彧博览群书,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名声了,有人甚至称他有王佐之才。
后来董卓祸乱朝堂,荀彧投奔了袁绍,但由于袁绍志大才疏,荀彧觉得他成不了大事,转而投靠了曹操。当时的曹操,虽然实力并不是非常强,但是从曹操和其他各路诸葛的表现来看,曹操还是相对比较忠于汉室的,而荀彧也是忠于汉室之人,于是他选择了曹操,此时的两人志同道合,为匡扶汉室共同努力。
正史中,荀彧在曹操手下充当的角色,其实主要是负责大的战略和后勤国政,这和三国演义中的荀彧有一点区别。正史中的荀彧其实和前期的诸葛亮,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差不多。两人都是主要负责各自阵营的内部政务、后勤、战略。
说到战略,诸葛亮的隆中对非常出名,刘备也正是按照诸葛亮的谋划,占荆州、取益州,最终成就大业。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战略大师,刘备不一定能达到后续的高度。而同样作为战略大师,荀彧也为曹操提出了一统北方的战略规划,后续更是提出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的战略,使得曹操的实力进一步上升。在战略上面,荀彧和诸葛亮各有长处,能力相差不大。
而在治国方面,其实毫无疑问,诸葛亮的能力是属于第一的,虽然荀彧在这方面也干的不错,但是诸葛亮的表现实在是太过亮眼了,压住了众人。刘备去世时,留给诸葛亮的蜀汉,其实是一个烂摊子。蜀汉内部不稳,到处都有叛乱,外部东吴虎视眈眈,一把手还在这个时候撒手而去,这要是换作其他人,很有可能蜀汉就会直接走向灭亡了。可是诸葛亮接手蜀汉后,只用了数年,就稳定了国内,使得蜀汉国力恢复如初,除此之外,他更是在夷陵损兵折将的前提下,又拉出了一支强军,令人惊叹,这等治国能力,放眼三国,还真就没人能比得过诸葛亮。
历朝历代对诸葛亮大加赞扬,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太强了!当诸葛亮北伐打到陇右时,当时的曹魏都懵了,其实不仅是曹魏众臣,包括天下大多数人,他们都是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因为之前蜀汉连续遭到两次大败,刘备又去世了,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个一二十年,蜀汉是恢复不过来的。所以当时曹魏的重心全在东吴,大家一致认为蜀汉这么短的时间内缓不过来,结果没想到诸葛亮如此厉害,短短数年,就使得蜀汉恢复如初。对此,本文只能感叹,诸葛丞相的治国能力确实厉害!
虽然在战略、治国方面,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荀彧,不过在后勤处理上,诸葛亮还是差了荀彧一点,不过呢,这也是因为诸葛亮的性格原因造成的。诸葛亮属于那种比较谨慎的人,凡是都要考虑周到才能行事,他很难全力以赴的压上去,这和荀彧有点不同。说白了,诸葛亮是万事求稳妥,而荀彧则是该冒险的时候就会选择冒险!他们的这种性格差别,从下面两件事中可以看出来。
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陷入拉锯战中,这对曹操非常不利,因为袁绍家大业大,他完全耗得起。而曹操不一样,曹操身处四战之地,经常有战事发生,所以他的粮食储备远远不如袁绍。随着粮食的紧张,曹操开始心生退意,准备退回许都,然而荀彧得知此事后,立马回信曹操,力劝曹操,一定要坚持住,绝对不要撤退。
《三国志》:太祖保官渡,绍围之。太祖军粮方尽,书与彧,仪欲还许以引绍。彧曰:“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荧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太祖乃住。
最终,荀彧成功的劝住了曹操,也正是因为曹操坚持不退,终于发现了战机,成功的击败了袁绍。如果当时荀彧没有劝阻曹操,曹操真的撤退了,那后果不可想象,反正曹操是肯定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了。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汉中之战,当时刘备和曹操在汉中对峙,谁也不能击败对方,刘备命诸葛亮立马发兵援助汉中,但是这个时候,诸葛亮却犹豫了。
《三国志》: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当时刘备催促诸葛亮发兵支援,但是诸葛亮还是有点犹豫的,因为他们才占领益州不久,反抗势力还是存在的,而且曹军倾巢而来,诸葛亮对正面打赢曹军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所以他犹豫了。
其实这就是诸葛亮的性格问题了,他凡是都追求稳妥,这并不是不好,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怎么可能每次都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呢?还好杨洪及时劝谏诸葛亮,点明了汉中之战乃是蜀汉的存亡之战,要是刘备打输了,曹军杀入益州,那蜀汉基业就完了。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诸葛亮终于下定了决心,全力支持刘备,最终刘备成功击败了曹操,汉中归属了蜀汉。
诸葛亮治国能力和战略能力很强,但是到了后勤和具体的战术上,他比荀彧还是稍微差了一点。所以综合来看,诸葛亮虽然能力超强,但是如果他投奔曹操后,还是“秒杀”不了荀彧的。
诸葛亮和荀攸
荀攸这个人,大家不是非常熟悉,因为三国演义中把荀攸给弱化了,很多原本是荀攸的计谋,最终都被演义划分给了荀彧和郭嘉。比如荀攸劝曹操别打张绣、荀攸建议水淹下邳城、荀攸出奇谋突袭白马,斩杀颜良、荀攸建议曹操相信许攸,突袭乌巢、荀攸建议曹洪相信张郃,接受他的投降等等。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正史中的荀攸,他才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当然指的是战术上的哈。
说白了,荀攸在曹操这边的位置有点类似于法正在刘备那边的位置。这俩人都是属于那种超级厉害的战术大师!遗憾的是,在三国演义中,荀攸的很多著名计谋都被抹去了,以至于大家都忽视了荀攸。
在治国和战略方面,荀攸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在军事上,在具体的战术上,诸葛亮其实也并不是荀攸的对手。其实这一点,从刘备活着时,诸葛亮的位置比较能看得出来。当时刘备征战,要么带庞统,要么带法正,除了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诸葛亮在战术层面,确实是要略弱于法正和荀攸这些人的。所以说,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也是秒杀不了荀攸的。
诸葛亮和贾诩
贾诩这个人,为人比较低调,不过他是非常善于出奇谋的。李傕郭汜攻长安、张绣击败曹操、曹操击败马超,背后都有贾诩的身影。诸葛亮用兵其实是比较谨慎的,但也是他的这种谨慎,使得他基本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当初北伐,司马懿那么厉害,面对诸葛亮,仍然是不敢接招只能坚守。后期的诸葛亮,根本不怕你出手,不怕你的奇谋,他怕的是你不动手,因为你不动手,诸葛亮就没法找到机会击败你。所以贾诩虽擅长奇谋,但实际上对诸葛亮基本是无效的,因为诸葛亮用兵滴水不漏,很难找到缺点。
诸葛亮和郭嘉
很多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郭嘉的能力强于诸葛亮。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出自于哪里,反正不论是从正史记载还是演义文中,基本都能看出,诸葛亮的才能是超过郭嘉的。大的战略上,郭嘉是比不过诸葛亮的,整个曹营,估计也就只有荀彧可以和诸葛亮抗衡。而在具体的军事上,其实郭嘉的表现也没有诸葛亮那么亮眼。总的来说,郭嘉的定位有点类似于打气大师,每次曹操犹豫不决,担心变故时,郭嘉总能发表一番言论,坚定众人的信心,使得曹操下定决心。其中最出名的当属十胜十败论和预测孙策之死。所以说虽然郭嘉表现不错,但是他仍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若是投降曹操,是可以“秒杀郭嘉”的。
诸葛亮和程昱
其实关于曹操手下五大谋士的才能,当时的人其实已经给出了评论,荀彧、荀攸、贾诩为一档,郭嘉、程昱和其他谋士为一档。通过文献和当时人的评论来看,郭嘉和程昱确实是比不上前面三位。程昱虽然也是颇有才谋,但很显然,他也并非诸葛亮的对手,诸葛亮完全可以“秒杀”他!
结语
综合来看,曹操手下五大谋士虽然厉害,但他们其中还是分了两个档次的,第一档次为荀彧、荀攸、贾诩,第二个档次为郭嘉和程昱。如果诸葛亮投奔曹操,凭他的实力是可以“秒杀”贾诩、郭嘉和程昱的,不过面对荀彧和荀攸这对叔侄,诸葛亮还是做不到秒杀的。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关注交流!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曹操的五大谋士是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按照《三国志》的排名来说,荀彧、荀攸、贾诩共列一传,分别排名前三,而程昱、郭嘉两位谋士则与董昭、刘晔、蒋济等人共列一传,这说明在陈寿心目中,程昱和郭嘉的水平与荀彧、荀攸、贾诩三人是不同档次的,所以排在第四和第五。
荀彧是曹操的战略大师,为曹操安抚皇帝、招揽名士、镇守后方,足兵足粮,荀彧的官职是尚书令,负责留守朝廷的日常运作,给曹操提供战略上的建议,处理曹操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曹操毕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需要荀彧这个中间人居中调停。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这是豫州颍川郡的百年豪族,曹操政权中的很多人才,都是来自荀彧的推荐,比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这成为曹操政权中的核心人才,也可以说荀彧是曹操的首席人才部长。
荀彧
曹操在前方打仗,荀彧就在后方镇守,还为前线作战的曹操提供粮食、物资、兵员,每当曹操对重大问题陷入困境,就会写信给荀彧征求意见,比如官渡之战,曹操觉得自己顶不住了,想撤退就问荀彧的意见,荀彧说:你得坚持下去。然后曹操就继续坚持,荀彧与曹操两人默默合作了20多年,荀彧对于曹操,就像萧何跟随刘邦一样,但不一样的是,荀彧更有战略与治国才能,所以荀彧是战略大师。
荀攸是曹操的战术大师,跟随曹操行军打仗,为曹操提供具体的战术,曹操打吕布,荀攸献计水淹下邳城,最后俘虏吕布,曹操打白马之战,荀攸说:我们来个声东击西吧,曹操说就这么办。曹操打延津之战,荀攸与曹操对望一眼,不用说话,两人就明白了应该如何打一仗,于是来了个以财物诱敌,然后突然袭击,要不是两人多年合作的默契,怎么如此亲密无间。
曹操打官渡之战,想派出人攻打袁绍的运粮部队,曹操问荀攸,谁可以去?荀攸回答:徐晃可以。于是曹操派徐晃出战,大败袁绍的运粮部队,烧了对方的粮食。袁绍部将张郃与高览在乌巢之战后率军投靠曹军,众人都在疑惑,唯有荀攸劝曹洪:赶紧接受吧!
荀彧与荀攸
荀攸是曹操的谋主,经历了曹操早年几乎所有的战争,为曹操提供具体的战术操作,共有奇策12计,但可惜失传了,荀攸的官职是中军师,这个官职差不多就是谋士之长,也就是参谋长,所以荀攸是战术大师。
贾诩是曹操的”业余“谋士,平常轻易不给曹操献计,一献计就必定是神机妙算,手到擒来,贾诩是从张绣阵营投降到曹操阵营的,在投降之前,贾诩联合张绣还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虽然贾诩神机妙算,算无遗策,但在曹营之中却是非常低调的一个人,不到轻易时刻从不献计,因为贾诩奉行的是明哲保身和中庸之道,只要恰当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建议,至于曹操听不听,那就是贾诩能左右的。
贾诩
曹操攻打马超、韩遂,贾诩献计离间计,果然马超、韩遂被击败,赤壁之战,贾诩建议曹操不要急于发动战争,先要抚民,曹操不听,所以曹操在赤壁大败,贾诩的官职是太中大夫,这类似于朝廷的顾问,就是个闲职,连谋士都算不上,一方面曹操防备贾诩,因为贾诩太聪明,另一方面,贾诩需要低调,因为是投降过来且害死了曹操的亲人,所以贾诩只能算个”业余谋士“,业余是打引号的,不是贾诩能力有问题,而是贾诩必须低调,只是偶尔出出计策。
程昱是曹操的谋士将军,不仅为曹操出谋划策提供建议,而且还经常自己上战场打仗,并且成绩还非常突出。程昱为人凶狠,性格刚愎暴戾,曹操东征徐州时,陈宫背叛,整个兖州80座城池只有3座城池忠于曹操,程昱亲自劝说其中的东阿、范县二城守将坚守,终为曹操守住根据地,进而翻盘。
曹操与程昱
程昱虽然算是曹操的谋士,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在率军作战,程昱在官渡之战率领700人守卫鄄城,还不要曹操的援兵,2年之后,程昱亲自纠合了一伙山间民众和亡命之徒,收编为精兵数千人,与曹操会师黎阳共同作战,程昱就是这样的一个文武双全的人。
程昱的官职是奋武将军,当年曹操首次起兵与徐荣作战时,官职也是奋武将军,这可是标准的武职,事实上也是如此,程昱的主业是打仗,偶尔给曹操献献计,所以程昱是曹操的谋士将军。
郭嘉是曹操的信心谋士,每当曹操拿不定主意,就会问郭嘉的意见如何,于是郭嘉就给曹操分析了一番,比如曹操打官渡之战,信心不足,问郭嘉能不能打?郭嘉立马弄了个十胜十败论给曹操,从各个角度分析曹操能打赢,听得曹操心花怒放,这叫坚定信心。
曹操与郭嘉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担心后方不稳,于是郭嘉说南方的孙策可能会被刺杀,一言中的,曹操想北伐乌桓,信心不足,于是郭嘉挺身而出,告诉曹操,放心去打吧,刘备不会来捣乱的,刘表会制止他的,因为刘表是坐谈客,于是曹操信心大增。
郭嘉平时没啥事,主要工作就是给曹操出谋划策,也不负责具体的谋略,他的官职是军师祭酒,也就是首席谋士的意思,所以郭嘉是曹操的信心谋士,为曹操坚定了打仗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
如果要把这几位谋士做一个排名其实是很难的,如果以综合能力来排名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荀彧第一,荀攸第二,贾诩第三,程昱第四,郭嘉第五。
如果以谋略水平来排名的话是这样的:荀攸第一,荀彧第二,贾诩第三,郭嘉第四,程昱第五。
如果诸葛亮投靠曹操的话,能在五大谋士中排第几,能挤掉谁?
诸葛亮的才能主要有四大块:内政、治国、战略、军事。
诸葛亮
诸葛亮的内政与治国才能在整个三国排名第一,没得说,谁也比不上,能把一个弱小的蜀汉,仅仅用几年时间,治理得能够具备北伐强大曹魏的实力,这种水平就是三国第一,也是公认的。诸葛亮的战略水平也非常突出,隆中对战略是三国唯一一个成体系的战略,并且几近成功,如果不是刘备一意孤行的话,隆中对战略是有很大实现的可能性,这种战略水平出自一个未出茅庐的27岁年轻人之手,诸葛亮确实算得上是三国战略第一人,超过了荀彧的水平。
但在军事能力方面,诸葛亮稍弱,但这种弱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诸葛亮的内政、治国、战略水平来说的,诸葛亮在这三个方面都是排名三国第一,但在军事方面却是排名三国第二,仅次于曹操的军事水平,这就是诸葛亮的军事水平。
如果诸葛亮投靠曹操的话,以综合能力来讲,他能排名五大谋士之首,能挤掉郭嘉,以谋略水平来说的话,也能排名第一,能挤掉程昱。
但是能在魏国身居高位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出身的原因,曹操手下身居要职的人,基本上出身中原士族,尤其以颍川士族为首,诸葛亮只是个没落的士族,能不能被曹操重用,但看有没有重要级人物推荐他,比如荀彧,如果没有重要人物推荐诸葛亮给曹操,那么曹操是很难重用诸葛亮的,原因很简单,曹操那里的人才饱和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而且五大谋士互相补充。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人才最多,除了张辽等五子良将,还有荀彧、郭嘉等五大谋士。而刘备最出色的军师只有诸葛亮一人,依靠诸葛亮一己之力,和曹魏众多谋士抗衡,并游刃有余。
那么,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谋士之中能排第几?看看曹操手下五大谋士的战绩,再和诸葛亮的战绩相比较,便可知晓。
荀彧
荀彧,字文若,外号“王佐之才”、“谋主”。陈寿在《五谋臣》传中,将荀彧排在第一位。他是曹操手下最重要的战略家,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在战术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在陈宫迎奉吕布席卷兖州的时候保全三城,为曹操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举荐人才等其他方面,荀彧也不逊色,如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人都是他给曹操推荐的。
荀攸
荀攸,字公达,大谋士荀彧之侄,是曹操身边最厉害的战术家、军事谋略家。他最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如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声东击西之计斩杀颜良和文丑等等。因此,在具体战争中,荀攸都有锦囊妙计献给曹操,帮助曹操旗开得胜,取得胜利。相传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让钟繇整理,但是钟繇还未整理完就去世了,他的奇策也失传了。
贾诩
贾诩,字文和,三国第一“毒士”,要不了不出奇计,只要提出来,必定奏效,乃是三国时期真正算无遗策的谋士。他开始崭露头角是在董卓死后,辅佐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说实话,如果不是贾诩力劝李傕等人试一试,万一打进长安,就可以成大事了,即使失败再逃也不迟,李傕郭汜等人很可能解甲归田了。
贾诩后来成为张绣的谋士,帮助张绣两次打败曹操,尤其是宛城之战差点要了曹操的老命。最令人费解的是,贾诩帮助张绣击败曹操,却力劝其归顺曹操。
贾诩在归顺曹操后,深知自己不是曹操嫡系,又得罪过曹营众将,因此寡言,一般不发表看法。即使实在推脱不掉,他也会非常隐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如在曹操难以抉择到底是立曹丕,还是曹植为世子的时候,贾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提到了袁绍和刘表都是立幼子而亡的事实,暗助曹丕一臂之力。
程昱
程昱,字仲德,在曹操为兖州牧时,追随曹操,为寿张令。他与荀彧留守后方,抵挡吕布、陈宫反叛,为曹操保住三城。此后,程昱主要在后方,地方上任职,战绩方面不如其他人出色,也不为人知。所以程昱相对逊色。
郭嘉
郭嘉,字奉孝,外号“鬼才”,官至军师祭酒,有人认为他是曹操手下最出色的谋士,多次力排众议,促使曹操选择了最正确的策略。但是在史书上,他却排在曹魏五谋臣的最后一位。其实,这主要是因为郭嘉英年早逝,仅38岁便去世了。
以上便是曹操手下最厉害的五大谋士,当然他还有许多其他谋士,如刘晔等人,只是他们相对差而已。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和这五大谋士相比较,看看能排在第几?他能“秒杀”几个?
诸葛亮与荀彧相比
荀彧只是为曹操提出平定北方的战略,而诸葛亮却为刘备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一个是局部北方,一个是天下,哪个更胜一筹,很明显是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应该排在荀彧前面。
诸葛亮与荀攸相比
荀攸在历次战斗中,都提出过奇策,为曹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他是一个优秀的战术家,但是诸葛亮的战术比他还强。如正史上诸葛亮五出祁山,凭借羸弱的蜀汉兵力,竟然能够多次进攻曹魏,打得曹真和司马懿不敢出战,胜多负少,为蜀汉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应该排在荀攸前面。
诸葛亮与程昱相比
程昱很少跟着曹操上前线,他主要善于治理内政,并井井有条。但是诸葛亮更是一个治理内政的高手,如刘备入川时,诸葛亮在荆州负责日常事务,为诸葛亮提供了大批人力、物力,保证了刘备军队的后勤。又如在汉中之战中,诸葛亮在益州搞内政,为刘备的汉中之战提供了不少人力、物力,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应该排在程昱前面。
诸葛亮与贾诩相比
贾诩是三国第一毒士,辅佐张绣的时候,两次打败曹操,让曹操损失惨重。当时曹操士气正盛,好多北方诸侯都败在曹操手里,强如吕布,也被曹操消灭,张绣在董卓、李傕、郭汜等人被杀后,如丧家之犬,非常弱小。但是贾诩却能帮助张绣两次击败强大的曹操,就超出诸葛亮了。诸葛亮刚刚辅佐刘备不久,便遭遇当阳长坂坡惨败,刘备仅带着张飞、诸葛亮等数十骑逃出,甘夫人和小阿斗还是赵云拼死救出的,至于刘备的两个女儿不幸被曹纯虎豹骑擒获。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应该排在贾诩之后。
诸葛亮与郭嘉相比
民间传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意思是诸葛亮忌惮郭嘉,害怕郭嘉,郭嘉在世时不敢出山。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上,郭嘉死于公元207年,而诸葛亮正是在这一年左右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这其实只是一个时间巧合,没有任何因果关系。郭嘉在世时,对曹操的帮助确实大,尤其是在曹操难以抉择的时候,郭嘉给曹操分析利弊,准确分析敌人,并做出精准判断,如他判断孙策得罪人太多,不久会死去,不会偷袭许昌,让曹操全力以赴对付袁绍,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得到的。
如果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已经被“神话”,自然比郭嘉厉害,但是正史上的诸葛亮,还是一个人,只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军师而已。他是有弱点的,被司马懿看穿,采用乌龟战法,将其拖死。司马懿看穿了诸葛亮的虚实,而诸葛亮却没有找到司马懿的弱点,如果换做洞察人心的郭嘉,多半能看穿司马懿的小九九,战胜司马懿。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排在郭嘉后面。
结语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各有千秋,而诸葛亮是一个全能型人才,相当于五合一。如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超过荀彧,战术超过荀攸,内政治理能力超过程昱,但是他的“锦囊妙计”不如贾诩的“毒计”,洞察敌人心理能力不如郭嘉,排在贾诩和郭嘉之后,位列第三。
因此,诸葛亮如果投奔曹操,他能“秒杀”三个,分别是荀彧、荀攸、程昱。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若诸葛亮投奔曹操,能秒杀曹操几位靠前的五位谋士?
应答是一位都不能,理由是曹操的五位靠前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个个都是利害角色,也没必要去讲每一个的简历,那得长长大篇,只能举一两个例子,就排名最后的郭嘉死时,诸葛亮才出山,那时资历最浅的郭嘉随曹操征战北方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郭嘉有不检点的地方曹操是视而不见,中途病故,曹操是嚎啕大哭,在赤壁之战失利的情况下,还惦记着思念郭嘉。
荀彧那更不用说了,他是曹操的首席谋臣,为曹操平定北方制定规划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是观点不同,荀彧一心向汉,曹操有自己的思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里不去解释。
荀攸,贾诩,程昱在不同时期为统一北方,破袁绍,灭吕布都做出重大贡献,而诸葛亮此时来投奔曹操也必须拿几手绝活出来才有说服力才行,无论是阴谋,阳谋攻城掠地,诸葛亮都不沾上风。
这里答题有个关键词叫《秒杀》,秒杀的意思不费劲,轻描淡写的就击垮对手,诸葛亮没有那么神,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就这么愚昧无知,形容要有度,夸张须知底,太过了就太假了,闲聊!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曹操谋士众多,多诸葛亮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诸葛亮与曹操的理念也不一样。曹操名为汉臣,实则汉贼。窃国拥权,汉献帝沦为他的傀儡。曹操协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有好多谋士,基本有十几个,有早期的郭嘉等人,还有荀彧叔侄辅助,还有程昱,贾诩等人出谋划策。
(曹操剧照)
还有很多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没有记载的。因为书上不可能把人都写全。
那么,诸葛亮去曹操阵营很难崭露头角,因为什么?谋士太多,曹操都不一定听取你的意见,如何能够依靠计谋帮助主公夺取天下?这个就和现在的职场一样,竞争对手多了,你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所以,诸葛亮以一个荆州没落士族身份去曹操那里是没有出路的。
而在刘备这则不一样,刘备新败,正好需要一个谋士出谋划策,而早期的谋士如法正等过早死亡也给诸葛亮冒头提供了机会。一个是谋士多的数不过来,一个是没有啥谋士,你看在哪里会吃香?答案可想而知的。
所以,诸葛亮投奔刘备是对的选择,而投靠曹操那边则很难有大功出现,这就是我说诸葛亮投靠刘备对了,在曹操那边难有大功。就算你诸葛亮才华盖世也很难启用。而且,你所在的荆州附近非曹操之领地,对于一个异地而来的谋士曹操会相信吗?答案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诸葛亮跑到曹操那里获得高级职务也不大可能吧,毕竟曹操那里谋士如云呢。[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因为曹操一直多疑啊。他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的。荆州蔡瑁就被他杀害。多疑是曹操的性格。
再则,诸葛亮与曹操理念不同,也很难帮他出谋划策。因为诸葛亮是相信汉室的,他以扶助汉室为己任。曹操则是窃取汉朝权利🉐️大臣。诸葛亮其实骨子里是看不起曹操的,可能还会挺恨曹操的。[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权利的大臣,诸葛亮肯定不会投奔他的。
以上只是我的判断。仅供参考。
(图来自网络,侵删。)[呲牙]
曹操谋士很多,这里略介绍: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吾之子房”。
因其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敬称为“荀令君”,官至侍中兼尚书令,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调离中枢,于寿春忧郁而亡(一说服毒自尽),享年五十岁,获谥为“敬”,魏咸熙二年(265年)被赠为太尉。
再有一个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且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极大贡献。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郭嘉于公元207年英年早逝,谥曰“贞侯”。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三国初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投效李傕、张绣,最终归降曹操。
贾诩运用谋略计策,先后帮助曹操战败袁绍,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暗助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谥曰肃侯。
还有很多谋士,今天就说这些。[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
一个也秒杀不了,很快被淘汰。
诸葛亮这样的天才——司马懿都说他是天下奇才,我们就别替他谦虚了。
《晋书 帝纪一》司马懿: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
他绝对看不惯曹操,最终和曹操之间生嫌隙,不是他离开,就是曹操冷落他,最终他自己退隐的机会比较大。
为什么我说他看不惯曹操?完全不是一类人。虽然这些年很多地方为曹操“翻案”,但是他的斑斑劣迹是永远抹除不了的:
1、屠城
曹操及其部将在整个三国时期,屠城很多次!第一次就屠了徐州地区数城——导致“泗水为之不流”,后来又屠彭城、屠雍丘、屠柳城、屠邺城、屠河池... ... 这个魏武帝曹操征伐过程中,屠城不下十余座,曹操杀红了眼,百姓惨死无数。
你想想,孔明会坐视不管吗?但是,他管得了吗?曹操能听他的吗?
2、高调抢占别人的老婆
张绣的婶娘邹夫人的事,估计知道《三国》的人都知道,其实历史上也是大致如此,霸占邹夫人,惹怒了张绣,致使他叛变——害死了自长子曹昂,族子曹安民,以及大将典韦。
(有人说张绣叛变主因是曹操收买张绣手下大将,但是,曹操抢占别人婶娘的事情,是板上钉钉的)
曹操霸占别人老婆的事,不止一次,比如吕布手下大将的老婆。
其实这种事情,在兵荒马乱的事情都不是大事儿,只是你别这么搞得天下皆知,一点脸面都不顾及了!——不是说其他诸强没有,而是没有搞得这么风生水起,不顾名声!
孔明是把名节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人,能跟这一个“不太要脸”的主公吗?他跟着一个这样的主公,岂不是他自己也是帮凶?
3、性格喜怒无常
有的时候宽宏大量,能包容天地;有的时候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曹操是个喜欢玩弄权术的人,这个性格,和诸葛亮这样的忠贞不二的人,完全弄不到一起去,时间越长,诸葛亮越看不惯他的不磊落,他也看不惯诸葛亮总是端着,太能“装”
一时只能想起这么多了!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诺言能舍身赴死,这样的人对于自己的主公的人品和口碑(起码是表现出来的人品口碑)要求是比较高的,曹操这样连表现都不愿意的,觉得无所谓的人,根本弄不到一起去。
综上所述,诸葛亮一个也秒杀不了,他把自己给秒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