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说起关羽,大家肯定是非常熟悉,他为人忠义,一心一意匡扶汉室,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在历史上,关羽是因为东吴的偷袭才最终败北,遭到吕蒙的诛杀,那么关羽死后,他被埋葬在了什么地方呢?关羽墓究竟在哪里?

关羽

关羽一生,战功彪炳,军事能力超强,深受刘备的信任与重视。当刘备率领大军攻益州、战汉中时,他是放心的把荆州交给了关羽打理,而且给了关羽假节钺之权,意思就是说关羽可以全权掌控荆州的军政大权,生杀予夺,不用提前请示刘备,某种程度上来讲,关羽当时完全算得上是一方诸侯。而关羽也确实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他在荆州期间,北伐曹魏,南拒东吴,一直将荆州牢牢的掌控在手中,为刘备守好南方门户。

襄樊之战,关羽率军北伐,更是击败曹军,打得曹魏名将曹仁龟缩不出。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救援,反而是被关羽打的全军覆没,自此一战,关羽战功彪炳,直接震惊了华夏,当时的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了。

遗憾的是孙权从后方偷袭荆州,导致关羽最终肯定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而除了孙权的背盟偷袭,荆州内部也出现了两个叛徒,一个是糜芳,刘备的小舅子,一个是傅士仁,刘备的老部下,正是因为他们二人没有坚守城池,直接开门偷袭,才使得荆州的局势急剧恶化,关羽根本来不及回援。

当时关羽听说荆州被袭击,马上带兵回防,按关羽的估算,江陵城是他花费数年时间打造的坚城,是肯定可以挡住东吴军队的进攻。毕竟当年孙权亲率十万大军,都攻不下只有数千守军的合肥,江陵这么座坚城,完全是可以支撑到关羽回防的。只不过关羽没想到,堡垒大多数都是从内部攻破的,糜芳直接弃城投降,使得关羽回防、重夺荆州的计划落空,只能向益州突围,最终在距离益州一二十里的临沮,遭到吴军的埋伏,被擒遇害。

《三国志》: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那么关羽遇害后,他被埋葬在了哪里呢?实际上,当年关羽被害后,头颅是送到了曹操处,孙权想借此嫁祸曹操,不过曹操也非常聪明,当即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于洛阳。孙权也将关羽的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现在的湖北宜昌)。

《三国志》: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所以说,根据史书记载,关羽遇害后,他的墓地有三处一处是在洛阳附近,这里葬着关羽的头颅;一处是在湖北当阳,这里葬着关羽的身躯;还有一处是在四川成都,为关羽的衣冠冢。不过历经上千年,关羽的墓地其实也是几经变迁,根据文献来看,五代时期成都的关羽墓仍然存在,不过后来,这个衣冠冢已经逐渐消失了。

现在大家所说的关羽墓主要有三处,不过据推测,已经并非是原来的墓址了。

一是关羽的老家的关庙。不过这处陵墓其实是关羽的衣冠冢。

二是洛阳的关林。这一处陵墓其实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经过多年的变迁,原先埋葬关羽头颅的位置已经是找不到了,只能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而这一处陵墓实际上是明朝万历年间扩建的关林庙。明清时期,关羽名声越来越大,这里就逐渐成为了官吏祭拜、百姓朝拜关羽的场所了。

第三处关羽陵墓俗称“大王冢”,在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据传这处陵墓始建于东汉末年,原称“汉义勇武安王祠”,具体是不是关羽的埋葬地,谁也不知道。到隋唐时,这个地方只是一个土冢,随着关羽受到历代皇帝的加封,这里经过考证,才被认定为关羽的陵墓。之后无论是宋朝、元朝、还是明朝,大多认定此处就是关羽的陵墓,对此地多加修葺,大建庙宇!

结语

综合来看,关羽身死,头颅被送往洛阳,而身躯安葬在了当阳,他的安葬之地应该就是在洛阳和湖南宜昌市。只不过时间过得太久了,而且对于关羽,是从隋唐之后才越来越重视的,也是从这里开始,历代皇帝才对关羽大加封赏,所以在此之前,关羽的陵墓大多已经化为土冢了。不过我们之所以祭拜关羽,其实就是怀念他的忠义,敬佩他的为人,无论他埋葬在何处,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中华儿女!

  •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交流!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锋芒一时无两,曹操为避其锋芒,欲迁都也。

此时东吴孙权手下的谋士吕蒙看准了时机,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获知消息后,急忙回援荆州,夜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

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了孙权这个“嫁祸于人”的诡计,说道:“这是孙仲谋要把我小火慢烤啊!”

于是曹操将计就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把关羽葬于洛阳南门外”;而孙权害怕刘备,则将关羽的躯体厚葬于当阳。这就是民间常说的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

洛阳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

明万历年间始建庙、广种松树。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

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一派肃穆幽然,是洛阳市著名的古建筑及游览胜地。

洛阳关林是我国惟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遗存。它是世界华人祭拜关羽的重要“圣地”之一。

目前,全国最有代表性的关帝庙有三处:河南洛阳关林是埋葬关羽首级的地方;湖北当阳关林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山西运城解州关林是故乡为纪念关羽而建的。正因为此,才流传着关羽“头枕洛阳,身在当阳,魂归故里”的说法。

(我是秉烛读春秋,欢迎留言、收藏、点赞加关注)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建安末年,吕子明白衣渡江,关云长身首异处。

事成之后,孙权将关羽的头颅送给曹操。曹操以礼相待,将其安葬于洛阳附近。

因此,世界上有两座关羽墓。一座埋葬了他的身躯,还有一座埋葬了他的头颅。

身躯埋葬在今天湖北当阳城区的西北,当时关羽兵败,无路可逃,被吴军捕获处死,他的躯体就近安葬。后人仰慕关羽,在陵墓附近修建了纪念性建筑。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人士慕名前来,拜祭关公。

洛阳的墓地称之为“关林”,位于今天洛阳市区的南部。笔者也曾经去过这个地方,如果要到洛阳旅游,不妨将关林与龙门石窟同日游览。关林内的关羽墓是一个大型土堆,周围建有庙宇,介绍了关羽生前的事迹。因为关羽是人们心中的武圣,是忠义人物的杰出代表,故关林香火旺盛,游人络绎不绝。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关羽是被曹操与孙权联手杀死的,襄樊之战期间,关羽打得曹魏节节败退,生擒于禁及其七军,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在蒋济、司马懿等人的劝说下放弃迁都,并与孙权暗中联合,双方约定由孙权攻打关羽的大后方-荆州三郡,并由孙权继承此三郡。

随后孙权命令吕蒙、陆逊等人在219年闰十月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三郡,并切断了关羽退回益州的所有道路,与此同时,在襄樊前线作战的关羽兵败退回荆州,随后败走麦城,但是没能成功逃走,219年12月,关羽及其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一起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俘虏,随后在临沮杀死了关羽。

关羽兵败

《三国志 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三国志 孙权传》: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章乡在今湖北省当阳市漳水北岸,临沮在今湖北省远安市,关羽是从麦城逃亡的,麦城是今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从路线来看,关羽是向西北方向逃走的,仅仅只逃了几十公里,就被俘虏 ,可见孙权杀关羽是早就制定好的计谋,当场俘虏,当场就斩杀。

关羽被杀后,其首级被孙权送给了曹操,孙权有嫁祸曹操的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曹操想要关羽的首级,看到关羽的首级之后,曹操以诸侯的礼节把关羽安葬在河南省洛阳市城南的关林镇,因为只有一个首级,曹操还特意让人为关羽制作了木质的身躯,与首级合在一起安葬在关林之中。

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

关林占地12万平方米,面积超大,一直到今天还存在,这里因为曹操安葬关羽首级而闻名,并且在后世的朝代中陆续修建了庙宇以纪念和朝拜关羽,尤其是在明朝和清朝修建得最多,关林有很多清朝时期的碑文,关羽的墓前有一千多棵古柏树,关羽从北宋开始,一直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分封,在北宋时期就被封为了武安王,明朝时期就被封关圣帝君和武圣。

但是关林之中只有关羽的首级,那他的身躯呢?

《三国志·关羽传》裴注引《吴历》:权送羽首於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

根据记载,孙权同样以诸侯的礼节将关羽没有首级的身躯安葬在了湖北省当阳市城西的关陵,一般来说,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称为陵,因为关羽在后世被封为关圣大帝,也算是皇帝,所以他的陵墓也被称为关陵。

孙权同样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

孙权到底是如何安葬关羽的,史书没有记载,与关林一样,关陵也在后世朝代不断被增加建筑,面积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一个圆形封土堆扩大到现在占地4.5万平方米,关林正殿大门的上方还有清朝同治皇帝御笔亲赐的“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这可是关羽的金字招牌。

除了关林与关陵之外,在四川成都和山西解州(运城)都有关羽的衣冠冢,成都的关羽衣冠冢是蜀汉政权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所谓的衣冠冢就是把死者的衣物或者生前的物品埋葬起来的墓,而山西解州是关羽的家乡,当地的衣冠冢是关羽的老乡为了纪念关羽而修建的,这两座衣冠冢中都没有关羽的尸体。

洛阳关林

关陵和关林是不是真的埋葬了关羽的首级,没有出土文物的考古,因为关羽巨大的影响力,一千多年来,没有人敢盗取关羽的陵墓,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话,埋葬关羽陵墓的应该就是关陵和关林,关陵埋葬了关羽的身躯,关林埋葬了关羽的首级,所以关羽陵墓有头在洛阳、身在当阳的说法

1979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佃庄镇关庄村发现了一个古墓,古墓由一个土冢和一个墓地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墓道有30多米长,还有两道重达千斤的石墓门,门上画了一些图案,在这个墓地中出土了一些汉朝时期的文物,还发现了一个人的头骨,没有身躯。

关庄村的位置在今洛阳市与偃师区的中间靠南边,三国时期曹魏的洛阳城位置在今天的洛阳市与偃师区的交界处,按位置来说,关庄村的位置也对得上,而关林的位置在今洛阳的南边,在三国时期洛阳城的西南边,以位置来看,都有可能是关羽的埋葬之处。

当阳关陵

在考古的时候,古墓还有石碑存在,上面刻字“汉寿亭侯武安王协天护国大将军关帝之墓”,后来这块碑因为当地发洪水不见了,有人怀疑关庄村的古墓才是埋葬关羽真正的地方,关林的那个应该是弄错了,但是没有得到证实,因为关林并没有出土关羽的尸骨,而且大规模扩建关林是在明朝嘉靖年间。

如果明朝弄错了,那后面的朝代也会跟着错,现在无法确定明朝是不是真的弄错了,不管如何,关羽的首级肯定是埋葬在洛阳,身躯肯定是埋葬在当阳,而且是被曹操、孙权以诸侯之礼安葬的,其真实的墓地一定不会小,那么曹操、孙权为何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呢?

曹操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1、曹操为了打击孙权送关羽的栽赃

关羽是被曹操与孙权联合杀死的,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曹操,就是想告诉刘备,是曹操让他这么做的,孙权杀了关羽,一定要面临刘备的报复,孙权想让刘备报复曹操。

关陵威震华夏的匾额

但是,曹操可没这么傻,他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就是告诉天下人关羽不是他曹操杀的,诸侯的礼节仅次于天子,关羽当时只是曹操的敌人,在蜀汉是前将军,以级别来看,并不够诸侯的礼节,刘备可以把关羽当成诸侯,但曹操没有必要,但曹操还是这么做了,就是想反击孙权栽赃,以示对关羽的敬重。

2、曹操敬佩关羽的忠义

曹操非常敬佩关羽,关羽投靠曹操期间,曹操非常喜欢关羽,高官厚䘵赏赐关羽,还派出张辽去打听关羽的去留问题,曹操知道关羽将来一定会离开,反而更加厚赏关羽,当关羽真的离开时,曹操手下的人还想追击,但是曹操却命令不要追了,要知道关羽离开了,就是曹操的敌人,但曹操并不计较,可见对关羽的喜欢,换了别人,早被曹操所杀了。

山西解州关庙

曹操如此喜欢关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关羽是三国历史上难得的名将,三国唯二的万人敌,二是关羽为人忠义,不忘旧主,曹操高官厚䘵留不下关羽,关羽仍然去追随一无所有的刘备,这让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希望宏扬关羽这种忠义的精神,所以对关羽以诸侯之礼厚葬,也有警示手下诸将的作用。

而孙权厚葬关羽身躯的原因是因为曹操厚葬了关羽的首级,孙权其实并不喜欢关羽,偷袭荆州之战是孙权谋划了几年的谋略,还让吕蒙、陆逊等人不断欺骗关羽,在俘虏了关羽之后,当即斩杀,孙权看到曹操厚葬关羽首级后,自己栽赃的计划落空了,于是也只能厚葬关羽了,以免自己暴露了栽赃曹操的真实目的,虽然事实如此,总得掩饰一下。

一方面因为曹操、孙权厚葬关羽,显示出曹魏与东吴统治阶层对关羽精神的认可,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对关羽自然也会纪念,三国三大政权都如此看重关羽,就代表了当时整个统治者对关羽的认可。

关陵墓碑

另一方面因为关羽的军事能力与忠义的精神,关羽算是三国历史上的第一名将,千军万马中斩颜良,襄樊之战威震华夏,让关羽的名字传遍了华夏,在那个没有媒体传播的年代,关羽的知名度不亚于曹操、刘备与孙权。

关羽本人敬重士卒,与民同苦,也让当时的百姓对关羽有好感,民间自发修建关羽庙,然后从北宋开始,统治者不断加封关羽,一步步把关羽捧上了神台,明朝时期,关羽就成了武圣,清朝时期,关羽又被封为关圣大帝,成为华夏的信仰之一,这也是关羽传承千年的原因之一。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关羽埋葬之处有2处,关羽墓有3处,关羽庙有4处。

据史记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巧袭荆州,关羽兵败,后在湖北当阳,被吴军捕获处死;其头颅与躯体,被分开。

躯体被吴军在当阳就近掩埋,其墓葬被称为大王冢。上世纪后期,古代墓葬制度崩溃后,当地称为关陵。

关羽的首级,被献给曹操,曹操按诸侯之礼,厚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其墓葬被称为关林,并沿用至今。

关羽死后,蜀汉为了纪念关羽,在成都建立,衣冠冢,关羽墓。

以上为关羽三个墓地。

关羽的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关羽,修建关羽庙,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有一说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回故里。

(故里,一指成都衣冠冢,一指运城关帝庙)。

注:古代墓葬制度比较严格:

圣人的坟被称为“林”,

皇帝的墓被称为“陵”,

王侯的墓被称为“冢”,

平民百姓的墓被称为“坟”。

古代中国,两位“圣人”:文圣人孔子,墓地被称“孔林”;武圣人关羽,墓地被称“关林”。

关羽埋葬在什么地方?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