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其实赵云死后诸葛亮是哭了的,只不过他没有一开始就大哭,与听闻张苞死讯相比,诸葛亮的反应确实相对更激烈,大哭并口吐鲜血,这是为啥呢?其实这里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

赵云

赵云是蜀汉的五虎上将,战力高强,军事能力也不弱,深受诸葛亮器重。而且赵云这个人也是比较听话的,诸葛亮说啥就是啥,所以其实在五虎上将中,诸葛亮最喜欢的是赵云。而且在第一次北伐期间,赵云虽然年老,但表现得也是非常优秀。其实在赵云去世前,诸葛亮通过天文气象就已经算到蜀汉会折损一大将了,很有可能就是赵云。而当诸葛亮真正听说赵云已死后的消息,反应是这样的。

演义原文: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泪。

可以看到,诸葛亮听闻赵云去世的消息后,还是跌足而哭的,毕竟是这么多年的战友情了,不哭的话是说不过去的。

张苞

夷陵大败后,蜀汉精锐尽丧,原本蜀汉就偏安一方,人口略少,此一战后,蜀汉更是雪上加霜。张苞作为年轻一代的翘楚,诸葛亮是对他寄予了厚望的,他希望张苞能够子承父业,将蜀汉大业发扬光大。而且从张苞的表现来看,他战力不低,军事能力也强,更重要的是,相比于他的父亲张飞,张苞要成熟稳重的多,没有张飞那么暴躁,这样的话基本上张苞就太可能和张飞一样,死于非命,将能够更好的挑起蜀汉大业。

而诸葛亮在张苞去世时的反应是这样的。

演义原文: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厥于地。

很明显的看到,相比于赵云的死,诸葛亮在听闻张苞的死讯后,反应更大,那么为何会产生这种差异呢?其实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赵云张苞二人身份地位不同

赵云是久战名将,成名很早,但是其实他在蜀汉的内部并不是非常的受重视,之前一直是被当作护卫使用的,很少有独自领兵的机会。也是在诸葛亮掌权之后,才正式启用赵云,给了赵云很大权力的。可是在蜀汉的内部,其实赵云的地位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而张苞就不一样了,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开国元老之子,姐姐又是蜀汉皇后,这就是皇亲国戚了,而且,人家在军中表现也非常的优秀,甚至隐隐有超过张飞之势,所以说张苞其实在蜀汉国内和军中,地位都是非常高的。

张苞现在唯一缺的就是时间,假以时日,张苞必定能够能为一大帅才,成为蜀军的掌舵人。赵云是将,张苞是未来的帅,重点的栽培对象,诸葛亮对两人身死的看法自然不同。

二、诸葛亮对二人感情不同

诸葛亮和赵云有战友之前,更重要的一点是,诸葛亮是上级,赵云是下级,诸葛亮和赵云之间有着上下尊卑之分。而诸葛亮和张苞之间的关系,相比于赵云就要更亲近些了。张苞是小辈,而且是表现非常好,潜力无穷的小辈,诸葛亮对他非常喜欢看重,甚至把他像亲儿子一样对待,栽培。在感情上,诸葛亮对待张苞有一种长辈对子侄辈的关爱在里面,对赵云则更多的是上级对下级的关心。

三、诸葛亮怒气攻心

赵云身死,其实之前诸葛亮已经是大概的算出来了,当日大风吹断树枝,诸葛亮已经料定蜀汉会损失一员大将,所以心里有了准备,等到赵云的死讯传来,诸葛亮心里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惊讶。而且赵云征战一生,这么老了,也算是寿终正寝,诸葛亮虽哭,却一点不惊讶,也谈不上有多么的伤心。而张苞的死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首先,张苞死得比较意外,之前诸葛亮都是能掐会算,算出谁会死,而这一次,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蜀汉会损失大将。诸葛亮一直以为张苞会慢慢好转,结果突然传来张苞的死讯,诸葛亮直接被惊到了!蜀汉损失这么一员大将,对北伐乃至蜀汉未来,都会影响不少。

其次,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诸葛亮能掐会算的本领也在逐渐消失,竟然没能算出张苞会死,这给了诸葛亮极大的打击,后来上方谷没算到大雨估计也是诸葛亮能力下降的原因。

经过这么多年的劳心劳力,诸葛亮的身体本来就是大不如前,现在骤然得知张苞身死,自己预测能力也下降,心里一急,一气,直接怒火攻心,口吐鲜血,昏倒了。

结语

听闻赵云和张苞二人的死讯,诸葛亮之所以反应不同,主要是因为三点,一是赵云张苞身份地位不同,对战局的影响不同。二是诸葛亮对待二人的感情不同。三是诸葛亮骤然之间得知张苞死讯和自己能力下降的事实,一时接受不了,怒气攻心了。

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蜀汉车骑将军张飞的长子张苞,历史记载其早夭。《三国演义》说张苞在一次北伐战争中追赶郭淮等人,不小心滚下山崖致使头部受到撞击,回成都养伤期间不幸去世。

张苞死后,诸葛亮悲伤过度,又是吐血又是昏绝于地。有人感觉五虎上将死的时候,诸葛亮也没有如此悲痛。为何张苞之死令诸葛亮哭得死去活来呢?

张苞之死是蜀汉的巨大损失

《三国演义》中张苞的出现是在关羽死后,张苞真正的表现在关张死后跟随先主刘备伐吴。张苞在对吴作战中和关兴一直是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屡破敌营而受到刘备称赞。

张苞可以说是在蜀汉真正成长起来的将二代,以作战威猛著称。随着以五虎上将为代表的蜀汉将星不断陨落,新生代的张苞、关兴崭露头角。他们跟随诸葛亮东征西讨,深受诸葛亮器重。蜀汉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人才,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少之又少。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张苞之死,无疑对于蜀汉来说是非常大的损失。对于以中兴蜀汉江山为己任的诸葛亮来说,张苞之死犹如伤筋动骨般巨痛,怎能不过度悲伤!

张苞和诸葛亮的私人感情深厚

A.政治支持:张苞的父亲张飞是蜀汉前车骑将军,姐姐是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后,张苞无论在朝中还是在蜀汉军营都有一定的威望,他是诸葛亮北伐的铁杆支持者。

B.军事支持:大家从《三国演义》可以知道,五虎上将可以说是刘备的御前大将,只有刘备用得转。诸葛亮初出茅庐,调兵遣将的时候,关张心里根本不服气。就是后来的蜀汉第二梯队的大将魏延,对诸葛亮也是心里有所不服。张苞就不同了,诸葛亮的令箭一出那是指到哪打到哪,从来都是唯诸葛马首是瞻,从无半点推脱或者怨言。

C.人身安全的护卫:一般两军对阵的情况下,张苞、关兴总是列马于诸葛亮之侧。从这种排列不难看出,万一敌将要想擒拿或者袭击诸葛亮的行动,必先过了张苞、关兴这一关。以张苞、关兴之勇,一般敌将很难伤到诸葛亮。对于诸葛亮而言,张苞相当于董卓之吕布,曹操之典韦、许褚。

相对于蜀汉五虎将来说,他们基本上大多时间只听命于刘备,而且后来各自镇守一方,他们生前无论从蜀汉的角度还是个人的角度,都和诸葛亮没有太多的交集。张苞则是寄托了诸葛亮太多的希望,掺杂了和诸葛亮太多的感情色彩。不用说,诸葛亮对张苞的死更加悲痛、伤心、绝望。

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欢迎转发、留言!

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谢谢邀请!为什么赵云死了诸葛亮没哭,而张苞死了却放声大哭?这是因为赵云的死和张苞的死有所不同,赵云死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而且是病死,这属于人的正常死亡。其实也不是诸葛亮没哭,而是大哭。当时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赵广前来报丧,诸葛亮一听,大哭说,蜀国少了一员大将,断了我的右臂。赵云的死诸葛亮已经有预感,军营前的一棵松树被大风刮断,诸葛亮就知道要失去一员大将。而张苞死于战场,由于马失前蹄,连人带马滚下山去,摔得头破血流,不治而死。这太突然了,使人意想不到,这对诸葛亮打击太大了。张苞年轻,英年早逝,国之栋梁,新老接替的大将,蜀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他的身上,蜀国本来就弱小,大将也少,张苞一死,大将新老接替就出现麻烦了,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随时就被打破。所以诸葛亮哭的得死去活来。诸葛亮原本满怀信心北伐,出现这样的事,只得暂停北伐!

由此可见,诸葛亮对赵云的死和张苞的死,心情是不一样的。

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三国演义中,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主要依靠两拨人,一是以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蜀汉五虎上将为首的武将集团,另一是以诸葛亮为首的文官集团,这是刘备的左膀右臂,但是到了后期,五虎上将一个人去世,比如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因为孙权偷袭荆州而败走麦城,关羽被潘璋手下的马忠俘虏,因为不愿意投降孙权,而被孙权所杀。

而勇猛程度不亚于吕布的马超在汉中之战后不久就病死,五虎上将已去其二,随后不久,张飞逼着手下张达和范疆在三天内造出数万套白衣白甲,扬言造不出就杀了他们,结果张达和范疆趁着张飞熟睡暗杀了张飞,黄忠在夷陵之战中被马忠一箭射中了肩窝,因为伤重而死,刘备去世后,整个五虎上将只有赵云一人活着。

五虎上将

但这个时候赵云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了,赵云还跟随诸葛亮参与了第一次北伐,同时在北伐中杀死了西凉名将韩德一门五将,还战平了姜维,一个回合杀死曹真的部将朱赞,一个回合杀死了郭淮的部将苏颙,一个回合杀死了郭淮的另一部将万政,赵云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主力将领。

整个跟随刘备征战的第一代名将中,硕果仅存的只有赵云,除此之外,还有魏延、李严等武力较高的名将,魏延的武艺仅次于五虎上将,与魏将张郃是一个水平,两人单挑过十个回合是平手,而李严能与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单挑五六十回合战成平手,所以李严的武艺也不可小看,与魏延也是相差无几。

但魏延这个人自从投靠刘备,就被诸葛亮认定为脑后有反骨,要不是刘备拦着,诸葛亮早杀了魏延,这样的将领武艺再高,诸葛亮也不可能重用,而且魏延在北伐上与诸葛亮意见不一致,诸葛亮想出祁山攻打曹魏,魏延想自己带领一支军队出子午谷攻打长安,意见相佐导致诸葛亮不可能也不会重用魏延,而且要时刻提防魏延。

赵云

尽管魏延是诸葛亮北伐将领中的主力之一,但时刻被提防,而李严这个人与诸葛亮不是一条心,虽然两人同时受到刘备托孤,但是李严一直在暗中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北伐时,李严负责运输粮食,反而陷害诸葛亮故意退兵,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人,蜀汉也失去了一员大将。

除此之外,蜀汉还有一些中层将领,比如王平、张翼、马岱、张嶷等将领,但这些将领武艺一般,比如王平被张郃数十个回合打败,他的武艺应该在三流水平,再比如张翼、张嶷,与王平水平差不多,而马岱则曾经被魏延十个回合打败,所以武艺也差不多二流中下水平或者三流中上水平,这些武将整体水平都不太高。

真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在武将方面,蜀汉的确很缺乏,除此之外,蜀汉还有一批五虎上将的后代,堪称第二代武将中的佼佼者,这其中有:关平、关兴、张苞、赵统、赵广等人。

魏延

关平是关羽的养子,在襄樊之战中,与关羽一起被俘虏,一起被杀害,关兴是关羽的儿子,算是深得关羽真传,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关兴曾经三十回合打败孙恒,一个回合杀死潘璋,夺回父亲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曾经一个回合杀死了越吉元帅,十个回合战平了张郃,以武艺来看,关兴的武艺与魏延、张郃等将领不相上下,算得上一流武将。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同样深得张飞真传,在三国演义中,张苞与关兴是结拜兄弟,两人的武艺也是差不多的,都属于一流武将,张苞与关兴联手时,东吴猛将韩当与周泰都不敢出手,张苞参与了夷陵之战和北伐之战,在夷陵之战中,张苞三十回合打败了孙桓部将谢旌,二十回合战平了东吴将领李异,一个回合生擒东吴将领崔禹,一个回合杀死东吴将领夏恂,算得上一员猛将。

而赵云的儿子赵统和赵广没有事迹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应该是武艺平平,毫无建树吧,所以第二代将领中只有张苞和关兴两员年轮武将,虽然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还收降了姜维,但当时的姜维是以降将身份刚刚投靠过来的,还谈不上忠心。

诸葛亮北伐

所以这么一看,诸葛亮北伐时,手下重要的一流将领只有四员大将,分别是:赵云、魏延、张苞、关兴,所以你看诸葛亮北伐时,基本上是这四员大将执行比较重要的战役,比如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时,就让赵云率领一支军队在箕谷担任疑兵,大败魏兵,斩杀数将,并且带领所属军队撤退时,没有损失任何士兵和辎重,是整个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毫无损失的军队,也得到诸葛亮的称赞。

可是第一次北伐结束没多久,赵云的儿子赵统和赵广就向诸葛亮报告赵云病逝了,诸葛亮原本算到了有一员大将会去世,没有想到会是赵云,听说后,诸葛亮的表现是跺脚大哭:

《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

诸葛亮说赵云去世是蜀汉损失了一员栋梁,而自己损失了一只手臂,可见诸葛亮是把赵云当成左膀右臂来看待的,况且赵云是五虎上将中唯一存活的将领,赵云一死,蜀汉再无五虎上将,第一代超级武将损失殆尽,所以诸葛亮要跺脚而哭。

诸葛亮痛哭

其实,诸葛亮早就料到赵云会去世了,因为这个时候赵云都七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要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本来年龄就大了,就接近了死亡,所以赵云的死亡显得比较正常,尽管如此,诸葛亮同样表现得很伤心,但可以理解。

但是张苞的去世就不一样了,张苞是在追赶魏国将领郭淮与孙礼时,不小心连人带马跌进了山涧,导致身受重伤,然后诸葛亮把张苞安排到成都养病,当时的张苞也就二三十岁的年龄,正值壮年,没想到不久就传来张苞伤重而去世的消息,诸葛亮听到张苞去世的表现是:

《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诸将无不感激。

诸葛亮听说张苞去世后,是放声大哭,然后口吐鲜血,昏倒在地,之后诸葛亮自己就生病了卧床不起,可见张苞的去世对诸葛亮有很大的打击,想想也会明白,张苞一个正值壮年的武将,而且还是蜀汉为数不多的一流武将,就这样意外地去世了,那接下来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将无将可用!

张苞与关兴

赵云去世了,魏延有反骨,张苞又去世了,只剩下一个关兴,北伐大业可不能只有一个一流武将,诸葛亮的对张苞的痛哭有两层深刻意义:

一、蜀汉人才断层

二、北伐大业受到影响或者无望

蜀汉人才实在太缺乏了,后期一流名将就只有一个关兴,还有一个降将姜维,除此之外,都是二三流以外的了,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第一次北伐呢,接下来,诸葛亮还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北伐,但是人才的断档,无疑会影响诸葛亮的北伐大业,诸葛亮不仅仅哭张苞,也哭自己终身的事业-北伐,很有可能完不成了。

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谢谢邀请。欢迎大家收看少校柳下惠白话历史。我们先看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听到张苞死后的描写:

忽报有人自成都来,说张苞身死.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

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厥于地,自此卧床不起。这几个词说明诸葛亮是真伤心了,伤心里透出了深深的绝望。蜀国那么多人为什么诸葛亮只有对张苞感情如此之深。请看少校一一分析:

1.情感角度的伤心:白发人送黑发人

张苞是张飞的儿子,在刘备和五虎大将先后去世后,诸葛亮在蜀国已经没有知音了。张苞作为张飞的儿子,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的子侄,寄托了诸葛亮对刘备和五虎上将的怀念,同时张苞本人也把诸葛亮当成长辈一样去尊敬和爱戴,现在白发人送黑发人,诸葛亮怎么能不伤心?

2.政治角度的伤心:无人再能继承诸葛亮北伐的政治理念。

可能很多人会说,姜维继承了诸葛亮北伐意愿的是诸葛亮选择接班人。实际上诸葛亮真正选择的政治继承人应该是张苞,少校这么说有三点原因:

(1)张苞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后期被蜀国政坛接受的程度比较高。

(2)张苞和刘禅的父辈是结义兄弟,所以张苞和刘禅的关系会非常好。

(3)张苞另一个身份是皇亲国戚。他的姐妹嫁给了刘禅,并先后被立为皇后,张苞作为皇帝刘禅的小舅子,以后能够更好的实现诸葛亮的遗志。

3.军事角度的伤心:

赵云去世后,蜀国的将才只剩下了一个魏延,而魏延和诸葛亮又是极端不对付的(他们矛盾的起源是,魏延献子午谷奇谋,而诸葛亮不采用),诸葛亮作为当时蜀国的政治和军事统帅,已经意识到了蜀国最大的隐患:没有将才。张苞出现后,诸葛亮一直在重点培养张苞,他想把张苞培养成蜀国新一代的将帅之才。谁知天妒英才,张苞三十四岁去世了。诸葛亮看到了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悲惨结局。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与张苞一起出现的,还有关羽的次子关兴,为什么诸葛亮不培养关兴呢?

原因有两个:

1.张苞公元231年去世,去世后诸葛亮因为伤心便已经卧病在床,无力再培养关兴。

2.关心是关羽的次子(关于长子关平,随关羽一起战死),而张苞是张飞的长子。张苞比关兴还大一岁,所以张苞死后,诸葛亮心如死灰,绝望,于三年后病死五丈原。

如果您看到这儿,觉得少校说的还有一定的道理,请动动发财小手,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三国赵云死了诸葛亮没有哭,为何张苞死了诸葛亮大哭?

题主要讲道理,张苞死了诸葛亮哭到吐血是《三国演义》里的剧情,而《三国演义》里赵云去世的时候诸葛亮也是哭了的。

在《三国演义》第97回,诸葛亮准备再次北伐时,赵云的长子赵统和次子赵广赶来报告噩耗,说赵云病重而死,诸葛亮“跌足而哭”。赵云去世以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也特意提到了此事,可见他对此事也很痛惜。

当然,在诸葛亮听闻张苞去世时,他的反应更为强烈,不仅当场放声大哭,还口吐献血,昏绝于地。诸葛亮在听到两人死讯时反应这么强烈,并非因为他和张苞感情更好,而是因为他对赵云的死已经有了预期,而张苞之死出乎意料之外,所以才会差别这么大。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按照《三国演义》里所述,此时赵云已经70岁,所以诸葛亮认为赵云年迈而不想让他出战,只是赵云坚持主动请战才同意他为先锋。

在诸葛亮听到赵云死讯时,正是打算北伐所以设宴大会众将,商量出师北伐。诸葛亮要北伐请众将而不请赵云,显然此时赵云已经身体不佳,否则按照他的脾气肯定还会主动出来请战的。

古代70岁已经是高寿,被称为古稀之年,赵云又生病在家,此时诸葛亮多少也是有点心理准备的。所以在听到赵云死讯时虽然伤心,却不至于过于悲痛。

而张苞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81回,张飞遇刺身亡之后,也就是公元221年,此时的张苞不过是一员小将,最多不过20岁。张苞死于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也就是公元229年,此时距离张飞去世不过8年时间,张苞尚未到30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从另一方面说,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诸葛亮手下的勇将不过魏延、姜维、关兴、张苞、王平等寥寥数人。而且魏延等人年纪也大了,新生一代只有姜维、关兴、张苞三人,此时损失任何一个对于蜀汉来说都是难以弥补的。

所以对于诸葛亮来说,张苞的去世是一个意外,突然之间听闻噩耗,加之心痛蜀汉又损失一员大将,才会吐血昏倒,倒不是他对赵云和张苞之间有亲疏之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