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首先,无论是正史还是三国演义书籍,都没有说孙权让吕蒙把关羽放了。关羽作为蜀汉名将,杀了他会减弱蜀汉的实力,孙权还是乐意干这个事情的。至于说孙权让吕蒙把关羽放了,就完全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了,而如果吕蒙真的把关羽给放了,那么三国肯定会大变!蜀汉绝对不会这么快亡国!

关羽回归蜀汉

襄樊之战,关羽打的非常漂亮,水淹七军,吓得曹魏名将曹仁不敢出战,曹操也差点迁都。最后,因为孙权背盟偷袭后方,关羽不得不撤军回防,结果又遭到糜芳和傅士仁的背叛,陷入绝境,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俘获。此一战,蜀汉损失惨重,荆州全部沦陷,荆州兵团也死的死,降的降,蜀汉实力大减。

但是真正让蜀汉彻底翻不了身的,其实是之后的夷陵之战,那一战,蜀汉基本是精锐尽丧,人才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去争夺天下了。而如果关羽不死,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刘备、张飞不会快速去世,蜀汉精锐不会彻底败亡,蜀汉国力犹在,仍然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很多人称关羽即便回到成都,也影响不了大局,这种说法是有误的。关羽平安返回成都,三国肯定会大变,蜀汉绝不至于那么快就亡国!

那么关羽回到成都后具体会有什么变化呢?

一、蜀汉国力稳步增长

关羽身死,刘备怒而发兵伐吴,最终落得个夷陵大败的结局。打东吴不是不可以,但是时机不对,此时的蜀汉需要的是休整。不过当时刘备也是被愤怒蒙蔽了眼睛,而如果关羽不死的话,他还是会保持一如既往的理智。当年吕布偷袭徐州,他老巢都被端了,还不是冷静下来的去和吕布说软话。所以不要认为刘备会冲冠一怒,人家可是非常理智的。

理智的分析局势后,刘备不会选择马上去攻打东吴,而是会用外交手段和东吴谈判,多多少少会拿回点补偿,然后自己在蜀汉默默的发展实力。而东吴本身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也不会对蜀汉为敌,还是会和蜀汉结盟,共同对抗曹操。三方各自进入发展期,不过这段时间不会维持很长,等蜀汉这边缓过来了,刘备就会出兵了。

二、关羽为帅,刘备留守成都

虽然关羽高傲,但是他是有真本事的,关羽的军事能力非常强,是大家公认的天下名将。在整个蜀汉,除了刘备,就只有关羽是个帅才,所以有关羽存在,刘备就不用每次自己亲自上前线指挥。虽然刘备对孙权的背盟行为非常愤怒,但是关羽没死,他理智尚在,不会选择继续打东吴,而是会和东吴约定好,一同进攻曹魏。

关羽统兵,兵出汉中,其实有可能比诸葛亮打的好!在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妖之人,内政、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在真实的史书中,其实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只能说还不错,但远远达不到顶尖。而关羽统兵出征,率领的是蜀汉久经战阵的精锐,不仅有正面击败魏军的实力,而且像魏延提出的奇袭战法,关羽也会放心大胆的让他试一试,反正此时蜀汉的国力肯定是比诸葛亮北伐时期强得多,试一试无妨的。

依照关羽的军事才能,加上蜀汉其他名将的配合,张郃、司马懿不一定能够挡住他。而有刘备和诸葛亮在后面协调资源,关羽很有可能再次打出一个大捷。甚至有可能直接攻破长安,打进关中!到时候孙权再在南边配合,完全是可以使得曹魏头疼不已。刘备控制关中,再占据陇右,实力将会提升一个大的档次,这就完全和当初的刘邦类似了,完全有统一天下的希望!

三、刘禅更加英明,蜀汉更加强大

之前由于刘备长期需要亲自上前线指挥,所以对刘禅的指导教育不足,导致刘禅的理政能力不足。而现在刘备留守成都,将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刘禅,将刘禅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不会被权臣架空。且由于有刘封、张飞等手下一大批心腹的拱卫,刘禅将能更稳固的接过权力,而诸葛亮则无法掌握大权,只能全心全意的辅助刘备、刘禅,不用那么劳心劳力,将能活得更久。

没有夷陵那场大败,蜀汉将会人才济济,而且刘禅牢牢掌握权力,不会使得诸葛亮一派一家独大。刘禅选贤举能,使人才各尽其能,将能创造一个更加强大的蜀汉。即便北伐不利,有这么多人才相助,刘禅又被刘备调教好了,也能使得蜀汉至少多支持二十年!

结语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那么三国将会大变样。乐观的看,蜀汉和东吴联手,将可能压着曹魏打,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不乐观的看,蜀汉精锐尚在,人才济济,也不会在短时间内灭亡,相反还能够多坚持数十年。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新三国电视剧中,孙权决定偷袭荆州,而吕蒙作为偷袭荆州的先锋,吕蒙最想干的事就是杀了关羽,要知道当时的关羽可是天下闻名的名将,谁能杀了关羽,谁就能扬立万,更何况是受了关羽不少气的吕蒙,要知道当初关羽可是一点也看不起吕蒙,吕蒙心中早就憋着一股气,于是在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时候,吕蒙一心一意要追杀关羽。

当孙权准备好全盘偷袭荆州的计划后,陆逊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偷袭荆州可以,但是不要杀关羽,一旦杀了关羽就会引来刘备强烈的报复,因为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两人感情深厚,杀了关羽刘备一定不会善罢甘休的,孙权听了陆逊的话后,猛然醒悟,于是派人给吕蒙下命令,不能杀关羽。

孙权

但是,吕蒙当时已经在兴头上了,并且一心要杀关羽,就算是孙权的命令,吕蒙也置之不理,因为这是东吴的传统,想当年周瑜也是不听孙权的命令,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中的孙权,孙权的传令官到达前线后,吕蒙根本不见,而是按照原计划杀了关羽,孙权得知后,表面一幅笑脸,内心无比愤怒,于是私下派人杀了吕蒙,然后还把陆逊找回来,给他看吕蒙下场,言外之意,孙权想要警告陆逊不要和吕蒙一样,否则这就是下场。

以上是新三国电视剧中的情节,必须得说明这是电视剧中的情况,不是正史,甚至都不是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情节,不管是在正史上,还是在三国演义中,都没有孙权下令给吕蒙让他不要杀关羽的情节,而是孙权杀了关羽,还把关羽的首级献给了曹操。

那么问题来了,孙权为什么一定要杀关羽?如果放了关羽,三国历史将会如何发展?

吕蒙

以下从正史的角度来分析,孙权其实在计划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已经定下了杀关羽的战略,杀关羽与偷袭荆州是孙权在行动前早就计划好的任务,而不是中途听了谁的意见就会改变的,况且正史上的孙权,东吴所有的命令均出自于孙权本人,孙权的政治能力甚至不亚于刘备与曹操。

杀关羽就不得不提偷袭荆州,因为这两件事,其实也是一件事,就是偷袭荆州杀关羽,偷袭荆州在前,杀关羽在后,夺取荆州是战略目标,杀关羽是战略目标下的必然,孙权是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决定偷袭荆州的,因为决定东吴政权生死存亡的是长江。

长江在三国时期,可是没有一座桥的,所有需要过江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坐船过去,所以东吴的水军相当强大,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没有之一,东吴在偷袭荆州前,占据了原荆州的三个郡,分别是:江夏郡、长沙郡和桂阳郡。

陆逊

同时,东吴政权所在的地盘处于长江中下游,也就是从今天湖北武汉市一直到长江入海口,在这上千公里的长江江面上,东吴建立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利用自身强大的水军封锁了所有可能的渡江军事行动,阻止了北方的曹魏可能对南方的孙权进行战争的可能性。

但是,长江并不只有中下游,还有中上游,这就是从益州经荆州自西向东流到江东,然后汇入大海,孙权政权在战略上,只有一个弱点和不可控的风险,就是从长江上游的益州或者荆州坐船顺江而下攻打东吴,这是孙权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虽然当时孙权与刘备算是表面上的同盟,实际上,刘备政权一天天坐大,让孙权非常担心,因为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蜀汉攻打的是曹魏,但当蜀汉政权强大后,或者击败了曹魏后,那必然会成为东吴的敌人,说是三国,其实就是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孙权不会坐视蜀汉的强大,因为蜀汉强大后,也会顺着长江来攻打东吴的,这是孙权唯一担心的命脉,他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荆州,堵住从荆州方向可能对下游的东吴进行任何战争的威胁。

吕蒙被孙权杀死

这就是孙权的战略考虑,这是东吴政权优先级别最高的战略,同时孙权夺取荆州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因为荆州的地理位置太过重要,向北可以攻打襄樊,进而在陆路上威胁曹魏的中原地区,向西可以攻打益州,趁着蜀汉弱小可以吞并他然后与曹魏划江而治,这可是当年鲁肃给孙权提出的战略目标,孙权依然记得,这个时候的孙权,也并没有忘记统一天下之志。

既然孙权对荆州是势在必得的,那么如何处理关羽就成为夺取荆州的第二个问题,相信这个问题在偷袭荆州前已经讨论过无数次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斩杀关羽,这从历史上发生的事也能看出,关羽被俘虏后,根本没有上报孙权,很快就被杀了,然后首级就被送到曹操那里了,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早就内定好了。

为什么孙权一定要杀关羽,留着不好吗?

关羽被俘虏

既然夺取荆州是必然的,那么杀关羽也是必然的。套用曹魏群臣说的一句话就会明白,是这么说的:

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破,国内忧惧,无缘复出。

这话意思是说:蜀汉是个小国,所谓的名将只有关羽一人而已,现在关羽死了,军队被攻破了,其国内产生担忧和恐惧,是不会再复出发动战争的。

也就是说,关羽作为蜀汉唯一的名将,是得到曹魏群臣的认可,这也是天下人的认可,既然关羽是蜀汉唯一的名将,那杀了关羽,蜀汉不就没有名将了,蜀汉没有名将了,那孙权就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应付刘备的报复,孙权认为,既然蜀汉是敌人,杀了敌人一个名将,敌人不就少了一个名将吗?将来发生战争,也能应付,况且关羽还是蜀汉唯一既懂水军,又懂军事,还是勇猛如万人敌的名将,换了谁是孙权,也会杀关羽的,关羽的锋芒太露了。

孙权

如果孙权不杀关羽,放了关羽回去的话,接下来完全可以预见,关羽一定会带着兵来复仇的,以关羽强大的军事能力和勇猛善战的武力,东吴政权找不出几个将领能与关羽交战,可以预见的是,夷陵之战刘备就不会在前线作战了,而是在后方督战,在前线担任指挥官的肯定是关羽,到时候,陆逊能不能挡住关羽的进攻,就很难说了。

如果是关羽在前线作战,他肯定不会放弃水军,只要不放弃水军,陆逊的军队是很难击败关羽的,虽然无法击败关羽,但是陆逊可以选择利用地形死守夷陵,那样的话,关羽可能攻不过来,最终结果就是蜀汉占据了夷陵以西的荆州地盘,东吴占据了夷陵以东的荆州地盘,双方形成对峙,一时半会分不出胜负,这样的话,曹魏就会得利,如果曹魏攻取了其中一方,那么另一方肯定战败,因为只有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才有能力对抗曹魏,只要东吴和蜀汉对抗下去,曹魏统一天下的机会就在增加,至于能不能实现,则要看形势的发展,曹魏很有可能统一天下。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如果关羽不死的话,蜀国和吴国只会灭亡的更快

我们先看下,关羽死之前三国是什么状态

从上面的两图我们也可以对比出来。从公元207年到223年,可以说是蜀国高速发展的时间段,而且取得益州之后势头正旺,一度迫使曹操放弃汉中。220年去世以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这也使得中原发生了一些政治上的动荡。诸葛亮也是抓住了这一有利的时机,迅速的出兵北上。关羽也迅速的跟随动作,取得了襄阳。大家要知道襄阳的战略位置,在《神雕英雄传》上面,郭靖就是死守襄阳,限制了蒙古大军的南下。公元214年是蜀国的最鼎盛时期,当时根据行政划分,天下共分为14个州,从南到北分别是交州、益州、荆州、揭州、徐州、豫州、司州、雍州、兖州、青州、冀州、并州、凉州、幽州,曹魏政权是占据的最多,整个北方除了幽州不听招呼意外,徐州、豫州、司州、雍州、兖州、青州、冀州、并州、凉州都是曹魏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天下有14个州,9个是属于曹魏的。蜀汉政权占据了益州、荆州大部分地区,孙吴政权占据了交州、揭州、荆州的长江渡口部分。蜀汉依靠蜀中天险据防,孙吴依靠长江天险据防,但是无论哪一方,依靠自身势力是无妨完成对曹魏的防守的,毕竟天险只是一个措施,不是万无一失。

如果关羽没有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孙权不要荆州,关羽继续挥兵北进。这种状态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当时由于中原政权交接的动荡,无疑是蜀汉扩充实力的最有利时机。如果再向北走,就到达了豫州的地域,豫州是曹操的一个家底,这个地方的守备实力是较强的,毕竟这里要拱卫首都,关羽的进攻势头到这里也将会戛然而止。毕竟曹魏的最大一个老狐狸司马懿还在,他不会坐看蜀汉做大的。而关羽的后勤供给,也就只能供应到这里,再往前供应,成本就会翻倍,因为要跨过汉水。而且最大的一个危险就是,他的前进兵锋将于刘备失去呼应,嘉陵江将会是他们两路人马的隔绝之地。而且一旦取得了汉水的控制权,长江在荆州地域的控制权将会完全在蜀汉的掌控范围之内,这将使得蜀汉取得对孙吴作战的主动权。这是孙吴所不能容忍的,很有可能造成曹魏与孙吴的联合,导致蜀汉的加速灭亡。

第二种情形,孙权强要荆州,关羽与之在长江决战。这种状态是曹魏最愿意看到的状态,诸葛亮的联吴政策至少在关羽这里是行不通了。关羽凭借关隘与之对决,以孙权的性格必然会倾兵西下,全力攻击关羽。刘备必定会增援关羽,那时他们三兄弟肯定又是一场大败孙吴政权的好戏。孙吴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相对应的是曹魏政权肯定不会座山观虎斗,将会迅速组织兵力南下,最不济,重新夺取汉中是不成问题,失去汉中,蜀汉将会失去一个战略缓冲要地,直接将领域暴露在敌方的攻击之下。到那时,以曹魏的战略,肯定要拉拢孙吴,以孙权的小聪明,肯定会上当,至少会攻击蜀汉的后方。到那时,任凭诸葛亮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承担不了两头的攻击。要知道蜀汉还有一个不安定的后方:孟获,这哥们可是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给蜀汉致命的一击。

关羽之死,对蜀汉有什么好处

关羽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刘备、张飞的死亡,诸葛亮成了蜀汉的掌权人,文臣武将大多都支持诸葛亮,这将使得诸葛亮的政策能够在蜀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并且关羽的死暴露出了蜀汉的政治危机,比如孟达的叛变,刘封的野心,这都使得诸葛亮迅速稳定政权,制定措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迅速与孙吴修订联盟条约,稳固了蜀汉政权的顺利交接,没有出现任何纰漏,也为诸葛亮以后六出汉水打下了政治基础。

当然,诸葛亮没有完成北伐,并不是诸葛亮的能力不行,而是中原的雄厚物质基础决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中原政权出现过好几次的混乱,但是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还是力压蜀汉和孙吴,没有让两家占到任何的便宜。

所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死亡是最好的结局。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败回许昌,由于惨败,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加上北方混乱,需要平定,所以,曹、吴、蜀表面平静下来。

刘备取西川后,诸葛亮又用兵夺取汉中,威胁陇南、天水。当时关羽镇守荆外,积极响应北伐曹操,打败于禁、庞德,与曹仁交战于樊城。

东吴为了迷惑关羽,任命青年才俊陆逊为都督,替换吕蒙。关羽果然中计,将荆州守军大部分调往樊城,围攻樊城一年有余,久攻不下。而荆州是座空城。

东吴都督陆逊乘机夺了荆州。关羽回救荆州,反遭吕蒙包围,败走麦城,被东吴偏将潘璋活捉。孙权派陆逊传令不杀关羽,吕蒙气盛,杀死关羽。东吴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厚葬关羽。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起兵七十余万,攻打东吴,其势凶猛,孙权害怕,愿归还荆州,以还取刘备退兵。刘备恼怒不允,与东吴兵马相持夷陵之地,发生了著名的夷陵之战。

刘备惨遭陆逊火攻,大败。沿长江西上,逃回白帝城,亡故托孤。

如吕蒙听从孙权命令,不杀关羽,将荆州归还刘备,则三国历史要改写。以关羽最讲义气,必定记恩,绝不会与东吴为难,况且他肩负着兴复汉室的史命。孔明一直主张联吴抗曹,有可能蜀、吴联手共击曹操,迎回汉献帝,延续汉朝国祚。

然天不绝曹,象关羽这么重要的人物被活捉,应押回东吴,交由孙权处置,而吕蒙擅杀关羽,让历史空留遗憾!这是蜀的不幸,也是东吴不幸,更是汉朝应灭。扶持汉朝的人遭暗害!

刘备草根出身,身边名望之士少,人才缺乏,徐庶被曹操设计赚走,庞统落鳳坡被射死,关羽又遭吕蒙暗害。诸葛亮好不容易攻下的汉中,由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调空兵马,得而复失,荆襄富庶之地尽皆丢失。

本来东吴与刘备联姻,为荆州争得你死我活。本来曹操将女儿嫁给了汉献帝,还要夺取汉献帝江山。罗贯中将三国人物描写,突出在奸诈狡猾上。这些人物个个空留遗憾!真可谓,螳螂捕蝉,后有黄雀,黄雀欲捕螳螂,不知后有弹弓!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放了关羽不等于归还荆州。关羽此时只剩下父子二人,大军折尽,回到成都也不过只是一将而已,对于后面三国的大形势不会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此时刘关张这第一代人已经开始凋零了。

如果三国中吕蒙听了孙权的把关羽放了,三国会怎么样?

一匹夫尔,与大局无关了。

战将,并非与其个人武力相关,尽管关羽是万人军中取敌上将首级的唯一一人,而是和指挥手下军士摧城拔寨的能力有关。关羽失了其手下训练多年的部队后,并没什么依仗可言,生与死并不重要了。

孙权得了荆州,不可能再把所得之地还与刘备,关羽不杀,充其量放其归蜀地。而蜀地,各将领有自己所领部队,连入蜀时籍籍无名的黄忠,也有了自己的嫡系。而李严等益州本土派,也是因为有自己的军队,才保有自己的地位。关羽如果回到蜀地,不说他岁数是否太老了,就算刘备不追究其丢失荆州的责任,甚至为他再组部队基础,可追随着这样一个败军之将,何时才能再塑“军魂”,就是未知之数了。

为什么在此问题下,用这个角度来解读,因为在北宋之前,军队几乎是私军。三国中,曹操起家的青州军,将领是诸曹诸夏侯,全是自家人马。孙策打天下的底子,是孙坚留下来的核心。刘备起步困难,正是因为平民出身,没有感招力,起势困难。

其实三国演义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描写,只是大家往往忽视了。比如周瑜领了多少人马来投孙策,比如孙策收服太史慈,太史慈说要回去招集旧部,第二日午时返回等等。这些就算大家没了印象,关羽的五佰校刀手,大家印象当深刻吧?这才是他的核心部队。各武将、文臣的初始地位,恰恰是这些因素决定的。

被关羽活捉后又回到曹魏的于禁,不仅是因为战败,而且是因为私军尽失,回曹魏后被受屈辱。如果关羽被放回蜀汉,差不多也如于禁同样的命运。

关羽在输掉荆州后,对刘、孙、曹三大集团,都没了多少价值。别信刘备为关羽报仇而起兵伐吴这样的理由,什么兄弟情深,不过是想夺回荆州的一个借口。关羽余下的价值,就是挑拔一下三家的关系,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落了个身首异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