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中芯国际的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制造,并且它还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公司(海外更厉害的有台积电),那么它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答案是——有
中芯国际已被“盯上”据路透社最新消息报道,川普政府正在考虑是否将中国最大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加入“实体清单”名单,理由是“正在审视该公司与中国军方的关系”,背后操作者是美国国防部。
从这则消息可以判断,中芯国际的确对美国有技术依赖,否则川普政府是无论如何也动不了中芯。不过中芯国际CEO非常自信,即使美国真的实施“实体清单”,影响也不会太大。
现在中芯已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在最新的业绩报告数据中显示营收、净利润均创出历史新高。中芯CEO张汝京对于公司半导体非发展常看好,他觉得第三代IDM是现在主流,未来超越美国不无可能。
芯片绕不开的光刻机对于芯片代工厂而言,最重要工具就是光刻机,要做最好的芯片就要用最先进的光刻机,现在最好的光刻机由荷兰的ASML公司制造,它属于有钱都难买到的精密设备,而这台机器上的很多专利又在美国。
台积电能做出最好的芯片就是因为这台设备,据说要一亿多美金一台,从资金角度讲,中芯现在的确有实力可以引进。但要成功流片却不容易,中间还涉及到很多技术问题,目前中芯国际并未掌握。
另一方面,目前我们国内光刻机技术还非常落后,而且这个领域从业者也非常之少。短时间要弥补这块空缺并不是易事,买光刻机几乎是短期内的最好选择,避不开光刻机就意味着避不开专利制裁。
后生中芯,一往无前“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4月,直到现在才刚好整整20岁,虽然年龄不大却成了我们国家内地最大、最先进、全球排名第四的晶片代工企业,这得益于中芯一直不懈的努力。
与美国相比,从年龄上讲完全就是隔代之差,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已经开始半导体之旅,因此他们率先在这个领域拥有了很多专利。作为后来者的我们,现在走的路根本就很难绕开这些专利。
面对即将到来的挫折(被制裁的风险),中芯管理层的态度非常积极,科技领域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对于中芯而言,现在既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只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未来何愁大事不成。
虽然中芯国际也会被卡脖子,但它在半导体领域也有自己的深耕细作,未来仍是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之光!
谢谢阅读,以上就是 @黑码 的观点!赠人点赞,手留余香。欢迎大家来关注我,我们互相交流一起共同进步!
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简单的说:用了,且难以避免
这一切可以说都是从台积电继承而来的。
其实这些年来,芯片工艺的提升,几乎都和台积电脱不开关系。
与台积电的渊源中芯国际源于台湾的芯片公司世大。台湾世大被台积电收购时,时任总经理张汝京不愿加入台积电,前往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这时是2000年。
中芯国际在创立过程中,大量从台积电挖人。由于挖人时从台积电获取技术资料的行为被发现,遭到台积电起诉,最终赔偿2亿美元+股份达成和解,这时是2010年。
2009年,梁孟松离开台积电,几经辗转,成为了三星晶元代工部门执行副总,当然,也有几十名台积电工程师投奔而去。
他带领三星成功搞定45、32、28直到14纳米工艺。其中的45,32,28纳米工艺都不像三星以前的风格,而是和台积电的有很大相似之处。于是遭到了台积电的起诉,最终败诉并离开三星。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并带领团队迅速搞定了14纳米工艺。
关键生产设备先说光刻机,这是集成电路制造所需的关键设备。
先进光刻机的供应商就荷兰ASML一家,这家企业早期通过台积电的支持开始浸入式光刻工艺的推进。最终成功制成EUV光刻机。十几年前的ASML没什么领先技术,也不受什么限制。
2007年,收购美国Brion;2012年,收购美国Cymer,获得了先进的检测和光源技术,由于美国政府对并购的要求,相关研发团队仍留在美国。
可以确定,ASML包含一定比例的美国技术。
除ASML外,全球三大半导体设备供应商还有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和科林(Lam Research),这两家都是美国公司。
晶圆代工厂使用的几乎都是这三家公司的设备。
软件软件也比较重要了,晶圆厂用到的EDA软件,其主要的几家供应商分别是:美国的Mentor,Synopsys,以及荷兰的ASML。
小结一下:中芯国际当然使用了美国技术。
说点其他的:其实在硅谷,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又称为印度人和中国人(Indian & Chinese),因为这一产业几乎就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天下。比如NVidia,台积电这些企业,都是行业领导者。
我们国家的集成电路起步晚,和70年代的工科技术人才断层有一定关系。起步晚了,追赶起来也不容易。而当今软件行业的风气,也不利于技术沉淀。
从我个人对集成电路和EDA产业的接触来看,这是老技术人员的天下。40岁以上的资深开发人员比比皆是。
另外,晶圆企业的创业年龄也偏大。
张忠谋56岁初次创业,成立台积电;
张汝京52岁初次创业,成立中芯国际,70岁又再次创业。
而国内的程序员们呢?35岁被劝退,猎头一听到候选人年龄偏大,哪怕水平高也立刻否决,在这种环境下,哪有充足的时间将技术精益求精?
如果能改变这种年龄歧视,相信以中国人的勤奋好学,登上集成电路技术的顶峰并不难。
望诸君共勉。
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收到160亿投资,中芯国际有美国技术吗?能支持华为挺住吗?
5月15日消息显示,美国把华为等中国公司列入了实体清单,进一步加大制裁力度。华为这只不死鸟,又要开始一场痛苦的涅槃!
这同时,也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涅槃。
华为作为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领军人物,因为技术太强、自主研发太多,遭到了美国的忌讳。美国曾通过三次制裁华为,想要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这一次,华为真的有危险了。
美国规定,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公司,与华为合作,都需要经过审查。如此霸道的规定,等于是像三体星人用智子锁死人类科技一样,华为在各个方面遭到了全方位的围堵。
以谷歌为例,如果华为手机上全面禁用谷歌应用,华为电子消费品的海外市场几乎可以说会全军覆没。这对于海外业务相当庞大的华为来说,是相当残酷的打击。
不过,真正的危险,还是来自于芯片。
华为有自主研发的芯片,但是这些芯片主要依赖于台积电的代工生产。台积电是中国台湾省的公司,与美国走得比较近,用了很多美国技术,新近又在美国投资建厂。台积电与华为渐行渐远,让华为供应链出了大问题。
如何保障华为的芯片供应?
也许要从中芯国际入手了。
中芯国际的核心技术和人才,都来自于台积电。但是因为起步比较晚,目前产能和技术远远达不到供应华为的标准。
作为华为的备胎,中芯国际受命于危难之际,承担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重任。5月15日,中芯国际旗下的中芯南方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将分别注资15亿美元和7.5亿美元——合计达22.5亿美元(约合160亿元人民币)。这次增资后,中芯南方的注册资本从35亿美元增加到了65亿美元!
如果顺利,中芯国际能够把产能从6000片提高到35000片。与此同时,中芯南方继续冲击14纳米以下的芯片制造,继续增强我国自主研发芯片的实力。
不仅如此,中芯国际之前已经在香港上市,近期也将启动上海证交所上市。从2019年开始,华为也逐渐要求工程师设计芯片面向中芯国际,逐渐与美国背景的浓厚的台积电脱钩,应对更多的美国限制。
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和三星技术差距还是比较大。虽然中芯国际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提供14纳米制程的晶圆代工企业,但是台积电和三星能够已经能够7纳米,4纳米。中芯国际想要实现超车,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是,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全球光刻机的领军人物,在江苏设立了新的工厂,主要从事售后服务和技术研发。也许,阿斯麦公司能为中国的光刻机产业提供一些东西?这就不得而知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制裁越狠,中国崛起就越猛!
期待中芯国际和华为,能够为国人交上满意的答卷!
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使用了又怎么样?美国的长臂管辖管不到中国境内。中芯国际已经从美国退市就是避免受到美国法律管辖。
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纯粹是无稽之谈,我花钱买的设备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还用你发许可证,特朗普都说啦这是断绝一切关系的节奏,那就断吧!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不了各自回到解放前。
请问中芯国际到底有没有使用美国的技术或者设备关键零部件?
中芯国际是全球行业排名第五的晶圆代工企业,主业是提供从14nm到0.35um,包含逻辑/射频/非易失存储/图像传感器等在内主流平台的晶圆代工服务。
可是,中芯国际高端芯片生产线离不开美国芯片制造技术和大量的美国设备和关键零部件。
一、从制造高端芯片所须关键设备光刻机的光源技术上看:
光刻机是通过一系列的光源能量、形状控制手段,将光束来透射画着线路图的掩膜、经透镜补偿各种误差,将线路图成比例缩小后映射到硅片上。所以,光源就相当于雕刻刀,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曝光光学系统。
ASML的EUV光刻机,使用13.5nm波长的极紫外光,光学系统极其复杂,这种极紫外光源技术最好的是美国,基本各芯片代工厂都须采用,中芯国际要加工生产高端芯片,也离不开美国的极紫外光技术。
二、在极紫外光的能量控制上,也离不开美国的技术。
在制造高端芯片的过程中,透镜的作用非常重要。透镜由20多块镜片组成,功能是将缩小后的电路图、用激光映射到芯片上,並由透镜补偿各种光学误差。
这种能量控制器的技术难度在于:要依据透镜的设计难度、高精密要求、进行精准匹配操作。而中芯国际生产高端芯片,离开这光源定量技术和能量控制器是无法进行的。
三、从分类的高端芯片采用的技术看:
如射频芯片技术、主要由美国厂商拥有。包括无线调谐器、开关、滤波器和PA、LNA等,是手机通信的核心组件。它们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手机接收信号的强度、通信稳定性、发射功率等重要性能指标。如美国(Skyworks)的射频前端芯片。
还有:存储芯片(美光)、电池充电芯片(德州仪器)、WiFi及蓝牙芯片(赛普拉斯),等等。这类芯片的生产加工都需美国厂商技术的支持。
四、随着政策利好和资金投入增加,中芯国际有望发展的动力逐步从市占率提升、转型至制程迭代技术上来。
中芯国际巳加快研发速度、扩大芯片产能,进一步加快高端芯片国产化进程,满足国内高端芯片市场需求。
而且今年6月,两大国有基金向我国芯片代工巨头中芯国际注入百亿资金,又将在上海建造我国半导体企业集群基地。
相信随着研发投入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芯国际替代趋势会加速,逐步减少对美国技术和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依赖,造出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芯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