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我八几年当兵回来没经过考试就进事业单位了。
当时家里没有后门,一起当兵回来的战友都分到好单位了(商业部门、粮食部门、工资高的工厂等),人家的工资高待遇好,灰色收入是工资的几倍,而我被分到事业单位每月不到50元工资。
人家骑着永久凤凰自行车抽着好烟打着麻将过年过节都不用自己买东西,而我自卑的不敢见战友。
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没经过考试进事业单位的。
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怎么看待有些人未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省级政府根据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的地方性事务工作管理部门;地市级或县市区政府也可根据区域工作特点设立下属局直至乡镇的站、所,列地方事业编制,工作上受上级局领导或指导;其实质性工作完全受所在乡镇安排和领导;工作人员列事业编,工资、福利等全额费用由县级财政承担;其各种待遇略低于行政编制的国家公务员;
应该说,事业单位是特殊时期的政府工作需要的特殊产物;二千年以前,特别是85年以前机关人员很少,一个五、六万人口的大乡镇,也就是党办政办青年妇女人武部农业水利等十多个部门,二、三十名机关人员;以公安为例,仅有一名公安特派员,整天背着手枪,骑着自行车下村查访;由于部门不健全,人手少,常常是部门工作混干,一人担负多种工作,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不休假更是常事;
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改革开放的深入扩大,以经济为中心,全面发展日新月异,这就需要设立专业对口的部门对其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到92年乡镇的站、所、室达二十多个,基夲与工作需要配套齐全,其工作人员也增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
那么这些工作人员是那里来的呢?那时军转地干部的安置和大学生分配的很少,远远滿足不了乡镇工作的需要,也就只有釆取多种措施:一是从基层挑选专业人才,如到林场挑选林业站人员,到村果园挑选果树站人员等等:二是到供销社,粮管所,邮电局等国家单位,挑选人员;三是挑选厂企优秀工人;四是县人事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录取的人员,等等;这些人员身份各异,有的列“以工代干",有的列“合同制",也有的是以″镇办工人"或″机关工人"身份进入机关工作,但是,与正式机关干部一样,同工作同学习,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能力捧,贡献突出者提拔到领导岗位,同时转入国家公务员编制;
到二千年机关改革,未列编的机关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全部转入地方事业编制;只有极少数人员因种种原因,仍是以机关工人身份,担负干部工作,工资略低,其他待遇相同;
二千年以后,机关改革不断全面、深入,机关工作管理日趋规范、完善;但是,有些临时性工作,突发性工作,特殊工作等等急需增加人员,就有了现在的″合同制"临时性机关人员,这些人员的工资很低,大约月薪二千元左右,但是,福利待遇相同,不列编,地方财政承担费用;
这些人员要想进入正式机关干部编制,必须参加公务员考试,否则,前途渺茫;另外的一点希望就是参加"三支两扶”,能有点照顾;
最大的亮点就是看今年的乡镇事业改革如何进行?如果运气好赶上机遇可转入行政编或技术岗公益岗事业编;否则,如留下继续干临时工或退出搞自主创业。
现在的军转地人员不用考试可直接安置到乡镇行政或事业单位工作;
特招人员,如博士、硕士、专业夲科生及专家等,不用考试,直接列入行政编或事业编。
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全是靠后门进来的,不看学历只看关系!这是社会的不良现象,这对于勤学苦读的高学历人才是不公平的,国家一定要重视全日制硕士以上学历的求职问题,真正高学历人才投简历频频被拒现象应引起重视!重新申核企业、事业单位用人的“学历与招聘入职途径”,中纪委进入把关。学术不端现象关系到腐败分子的腐败面积之大、涉及方向之广泛,腐败不整治危害不低于核爆炸;腐学术、腐政治、腐人性、腐道德、腐发展等。不良风气不清除,隐患极大。不符合职业学历的人员在国家一线岗位就职,给国家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2019年一定稳抓学历真实性,与就职途径来源,让不符合岗位的低素质人员下岗,给符合职位的高素质人才发挥正能量作用。呼吁国家让企业事业单位多多招聘全日制硕士以上高等人才,每多招一名高等人才应给予企业事业单位补助或奖励,这么做第一是促进高等人才就业机会,做到学有所用;第二是促进国家发展,注入清澈之风,行坐直正的模范代表。为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以前或许有不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的现象,现在规范了,事业单位逢进必考,基本不可能有不考试就能进入的情况。不过,对一些特殊群体,事业单位也有“绿色通道”。
一、特殊人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历,并且有重要成果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普遍是可以免试引进的。比如很多医院引进高层次医生,不仅能免试入编,还提供专项研究资金、住房补贴、安家费等少则几十万,多达数百万的福利资金,还可以为家属办理随迁就业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本事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二、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军人安置办法,地方事业单位有义务接收退役军人,提供编制和岗位,妥善安置退役军人工作和生活。退役军人转业到事业单位,一般安排在工勤岗位,身份为工人。符合条件的可以转岗,享受相应的待遇。以上是公益类事业单位。如果是参公事业单位,主要用于安置军转干部,使用参公事业编制,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三、定向选调生。部分985、211高校的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符合党员或者担任过学生干部、有奖学金获得经历的,也可以免笔试,直接面试考核进入参公事业单位。
以上是目前仅有的三种可以免试进入事业单位的人群。其他人员,一律只能考试进入。事实上,以上三类人虽然看起来没有参加考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有一个面试环节,必须经过面试才能进入,这也是一种考试,因此并不能完全说是全免试。
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怎么看待,平常心看待,不要受到什么影响。
其实,现在的事业单位,基本是逢进必考了,除了极个别情况下,不存在不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的情况。
首先,要明白没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有三类:一类是在事业单位招考之前,通过子承父业或者其他方式,成为事业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的,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进入事业单位的方式了;
二是烈士家属,可以不用考试直接成为事业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三是人才引进,一些高层次人才只通过面试,无需笔试就可以作为优秀人才、高端人才被引进,成为事业编。
其次,分别说说对他们的看法1、对统一招考政策出台之前未经考试进入事业单位的
这是政策问题,之前是国家没有出台制度进行规范,所以这一类人才能进入事业单位工作,举个例子,公路局,公路局之前很多事业编都是因家长在公路局工作,后子承父业进的公路局。
因此,对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产生的特殊情况,我们没必要有什么看法,平常心对待,至少,现在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了,现在可以说做到了“逢进必考”,已经相对很公平了。
2、对烈士家属
对于这一类人,我是很同情的。
即便事业单位这个饭碗再铁,我想,也没有人会希望用家人的生命去换这份工作。
同情他们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得到了工作,但是失去了家人;二是因为不是考入的事业单位,永远没有提拔的机会!
我刚考入体制的第一个单位,是乡镇政府,恰好我所在的政府就有一个女生,她父亲原本是某镇副镇长,在扑救山火时,被困火场牺牲,评为烈士后,给了她一个事业编身份,然后一直在我们镇上从事民政工作。
到我从镇政府调走,她已经在镇民政工作了六年了,也没提拔。后来和我关系不错的小伙提拔副科了,我问他那个女生排在你前面,怎么先提拔的你,他说她是烈士家属,不是考进来的,不能提拔。
后来有一次我问了下组织部干部科,他们的回答也是如此,不是考进事业单位的,不能提拔。
所以对于这类人,难道不值得同情么?
3、对引进的人才
对于这类人,实话实说是有点羡慕的,属于羡慕但不嫉妒吧
为什么羡慕他们呢
因为现在体制内对高端人才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比如很多地区引进的博士,待遇是副处级,购房补贴几十万,工作满三年,能够直接转成相应级别公务员,等等……
比如,我们市2018年优才计划选录了几名博士,其中一个直接到我们区挂任科技副区长,事业编制,享受副处级待遇,干了一年半,就转成公务员副处了。
想想看,如果一个本科毕业生,从普通事业编开始干起,就算能顺利转为公务员,要干到副处级,需要多久?
不过也只能是羡慕羡慕了,毕竟咱不是学霸,没那么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
你怎么看待一些人没有经过考试就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严重破坏了公平机制,对于大多数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没有后台,没有关系,却眼睁睁的看着不劳而获的人有着稳定的工作,而自己如何努力都处处碰壁,久而久之,她们会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有何意义。
目前这种现象已经很少了,现在查档案查的很严格了,要是有编制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试程序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