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施的:

当时的职称设置是:

中学系列:中学高级、中学中级(一级)、中学初级(二级)。

小学系列:小学高级(对应中学一级)、小学一级(对应中学二级)、小学二级、小学三级。

2011年8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改革后的职称设置为5个等级: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对应以前的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二级教师(对应以前的中学二级、小学一级)、三级教师(对应以前的中学三级、小学二级)

从理论上讲,中小学教师可以一直晋升到正高级教师,看起来是很有前途的。

可是,实际情况是广大教师呼吁的那句话:远离职称、珍爱生命。

在实际的操作中,三级教师晋升二级教师的时候是自然晋级的,只要工作够一定的年限,并且在工作中没有出现失误,工作年限达到了,填一个很简单的表格,就可以晋升为二级教师。

二级教师再往上晋升为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时候,就麻烦的多了。

首先是有年限的限制。

然后是有指标的限制,一个单位按照一定的比列给你几个指标,并且越往上指标越少。你的年限达到了,并不一定有指标。等呗,今年没有等明年,明年没有等后年。

有指标了还要有各种条件,比如晋升一级教师要达到的条件在职称改革之前是:论文、优质课、单项表彰。在职称改革之后去掉了论文这个条件,变成了比论文难得多的课题研究。还有就是要辅导在优质课比赛中获奖。

而这些条件里的课题研究是最麻烦、最无用的一个条件,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老师们的课程负担就非常重,再进行这些所谓的课题研究,只能是东拼西凑。

如果你的年限达到了,这些条件也都准备够了,指标也争取到了,终于可以晋级了。会给你发一大套表格要你在规定时间内填完。并且这些表格的内容、字体、字号都有详细的规定,还有需要钢笔填写的地方,凡是钢笔填写的地方还不能出错、不能涂改。

每年晋级的时候,我们镇负责晋级的那个领导就要头疼了,把当年晋级的同志召集到一起开个会,详细的讲解填表的规则,这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讲之前就会告诉这些人,注意听讲,在填表的时候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先相互问问,不要先给我打电话,每年到这个时候,我的电话就不听的响,弄得我听见电话铃声就头疼。

记得当年我晋级的时候,在最后一天交表的时候,我们镇几个晋级的老师在一个领导的带领下一起去教体局交表,上午就去了,一直到下午五六点才交完,在回家的路上,一个老师说道:“哎呀!反正表是交上去了,晋上晋不上也不想了,今晚是要睡个好觉呢,因为填表,我已经三四天没有睡好觉了。”车上的人哈哈大笑,填表的这几天,都没有睡过好觉。

这几年,晋级又多了一个程序:答辩。

据说,增加答辩这个程序是为了向一线教师倾斜,可是事与愿违,答辩的主观性太大,典型的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真正在一线任教的任劳任怨的老师反而很难通过答辩。你前面所有的程序走完了,最后一项答辩就把你卡的死死的,答辩不通过,前面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明年,按照这个程序再来一遍。

我认为,职称改革应该往这两方面努力:

1、增加指标。2、简化程序。

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这个提法有一定积极意义。

一,正高名额少得可怜,成为一线教师可望不可及的桃子。其实对鼓励教师精进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二,正高的设立本来是鼓励有真才实学且踏实肯干的老师成为专家级人才的。若这样,确实有积极意义。

但在实际操作中,被评为正高的,学校当权者居多。评到普通老师手上的实属凤毛麟角。所以此事常为老师们所吐槽。

三,人不患寡患不平。

正高的设置,使个别人与普通教师待遇差别过大。大家都是干的一样的活儿,而收入却有较大悬殊。这样必将造成普通老师较大的心理落差,反倒会影响多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正高的设置,对推动教育的发展工作并无多少积极意义。反倒是多些儿副高指标,更有利于调动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谢!同意。正高必定是少数,副高人数要多些。或者名额弹性调整,依据每年各档次人数合理分配。

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这种解决方法不解决根本性问题,更乱了!唉!其实取消这种评定吧!有时候挺害人的,评不上时各种争取评,评上后就住在了功劳簿上,也就圆满了,啥也不干了。对真正想干事情的人也是一种伤害!这种能上不能下的制度有很大弊端!

每个岗位有岗位工资,业绩好的有绩效考核!工龄的部分适当体现一部分!

评职称不好!弊大于利!

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支持取消职称工资!职称工资这几年确实害人不浅,每次指标下来就是一次不正当的竞争,学校老师们够条件的多,这几天都八仙过海大显身手,找关系,走后门,心思都不在教学上了,有的甚至为了一个职称指标各怀心事争的面红耳赤,平时挺好的同事一下子成了仇人。一但职称评成,就强烈要求不在一线,挣着高工资下到二战享受清闲。弄的学校里老师们怨言纷纷。

取消正高名额增加副高名额,给一线教师更多评职机会,你怎么看?

以前教龄工资不是很好吗,弄了个职称工资,都是领导先评上,之后领导红人上,最后一般老师靠关系排名,窝里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