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张首芳?

张首芳,一个被称之为父亲垫脚石的女子,但她却硬生生与不甘的命运抗争,生性泼辣的她,无非就是为自己母亲的不公命运,埋怨父亲张作霖,与此同时,对于自己的弟弟张学良,也算是恩爱有加,刚柔并济,在这个家庭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尽管最终以悲剧惨淡收场,但正是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也造就了弟弟的非同凡响。

张首芳张作霖的长女,注定了她这一生必须肩负不小的家庭责任

尽管有着引以为傲的父亲张作霖,但其实在旁人看来这是一种殊荣,真正的痛苦只有张首芳自己明白,自顾不暇的父亲,早就对于那个家已经失去了眷恋,热衷于事业的他,对于自己的结发之妻赵春桂,有的仅仅是内心一丝残存的眷恋,与那不能再多的愧疚之情,当然对于母亲的死,这也是张首芳久久不能原谅父亲的缘故,在那个家庭之中,没有这个女子敢对张作霖指手画脚,骂骂咧咧。

开弓没有回头箭,张作霖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早年的张作霖与赵春桂,也算是吃尽了苦头,当时一家人一起度过了一段患难与共的日子,可以说是赵春桂,给老张家完成生育使命之后,就已经不再受张作霖待见,随着张作霖外出,她一个人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任,不可否认,张作霖后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功于赵春桂,但是后来有了一定实力的张作霖,早已经对那个还远在乡下的糟糠之妻失去了兴趣,当时赵春桂才38岁,就已经过度的劳累,病入膏肓了。

母亲临死前的凄惨之境,也正是张首芳为其打抱不平的理由

看着自己的母亲状态每况愈下,尽管发送了加急的电报,但却久久看不到父亲的归期,当时的张首芳,无疑是对自己父亲情绪反抗最激烈的时候,她不仅要照顾病危的母亲,还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弟弟,让父亲的不管不顾,是她内心永远最深埋的痛,实在过意不去的父亲,最终是派自己的二夫人前来看望,这已经铁定的事实,无疑又给赵春桂乃至张首芳心中狠狠的扎了一刀。

早年的不幸生活,并未改变面临被父亲安排的命运

母亲去世了,张首芳也和两个弟弟被自己的父亲接到了身边,尽管调皮的弟弟经常会惹父亲生气,但是张首芳时时刻刻护着这两个弟弟,要是自己的父亲敢动他们一下,随便拿个什么东西就要和张作霖拼命,看来是和张作霖一样的暴脾气,张作霖心中有愧,所以不敢多说什么,抱怨归抱怨,但是其实张首芳对于自己的这个父亲,还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愫。

后来的悲惨境遇,属实让人难以想象

后来父亲为了自己的政治命运,给张首芳包办了婚姻,随着父亲的殒命,也让张首芳的命途多舛,经历了离婚风波之后,随着张家的没落,这位奇女子也开始了了流亡的生涯,后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张首芳才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问候,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总结概述:

一代奇女子张首芳,有军阀父亲,但是却基本没有过几天安稳日子,为自己的弟弟母亲乃至自己的父亲都操碎了心,强硬的外表下,终究埋藏着一颗柔弱的心,刚随父亲享受过荣华富贵,但同样也避免不了穷困潦倒,这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尽管不甘于命运的安排,但却最终基于对父亲的基本信任,嫁给了一个本就没有任何感情的男人。

作为自己母亲的希望,父亲的政治基石,弟弟们的庇护伞,张首芳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尽管如此,但她最终没有被命运打垮,1954年因病去世,但是她终究有一个值得她骄傲的弟弟。

如何评价张首芳?

张首芳,张学良的姐姐,张家长女,张作霖有十条治家之道,其中第十条: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

看到这条,不得不为张作霖的六个女儿捏把汗,这一条跟儿子关系不大,实质就是包办女儿的婚姻。

一个女子的婚姻在那个时候基本决定了她的命运,张首芳也没有那么幸运。

少年丧母,颠沛流离

张首芳,1898年出生,出生时张作霖还在干着土匪的工作,母亲赵春桂是一个富家小姐,父亲觉得张作霖将来是个人物,就不计较家庭条件,把女儿嫁给一无所有的张作霖。

赵春桂跟着张作霖,辗转生计,张一开始做兽医,小日子还算过得去,躁动的灵魂让张作霖不安于现状,进入“绿林”行业,成了匪。赵春桂一直反对,但是挡不住张作霖。

张首芳从出生就跟我父母东奔西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刚14岁母亲赵春桂就去世了,留下两个弟弟,11岁的张学良和4岁的张学铭。姐弟三人在母亲过世后被接近大帅府生活。

张作霖是开始发迹后,又娶了其他姨太太,性格刚强的赵春桂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两人曾经居住的地方生活,也许那是让她内心温暖的地方。生活由张作霖定期打生活费,但是与大帅府不能比,大帅府老妈子,佣人一堆。纵然生活艰苦,赵春桂还是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张首芳少年就没有了母亲关怀,三个小孩在大帅府面对最多得就是父亲的姨太太们以及姨太太们的孩子,父亲又忙于政务。即使这样的生活,张首芳也“享受”不了几年,因为过两年就要张罗嫁人了。

政治婚姻,幸得继母庇佑

一个人即使年过半百,如果回到家还能有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等着她,还能叫一声:“妈,我回来了!”那是人间最幸福的事了,母亲就是一个孩子的依靠,精神家园。

张首芳还算幸运,没了亲生母亲,她的继母,大帅府现在主事的二姨太卢寿萱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对姐弟三人关爱有加。尤其是张首芳出嫁,卢夫人为了张首芳不被婆家人看不起,欺负,颇费一番苦心!

张首芳,要嫁的人就是黑龙江督军鲍贵卿之子鲍英麟,两人年纪相仿,看上去也是郎才女貌,就是这桩婚姻初衷就带有政治的味道,所以两人即使婚后培养感情也比较困难。加上,张首芳从小担心弟弟被人欺负,早已变成了府里的“霸王”,少有女子的温婉。婚后,鲍家看在张作霖的势力上,对张首芳还算好,丈夫也不敢沾花惹草。

鲍贵卿,是张作霖少时好友,得到段祺瑞赏识后发迹,与张作霖结为儿女亲家,后来鲍贵卿黑龙江督军一职也是张作霖举荐。一个奉天督军,一个黑龙江督军,东北不久就由张作霖全盘控制。

卢夫人知道张首芳不乐意嫁给鲍英麟,以她的性格,指定得自己选个情投意合的人,但是没有办法,拗不过父亲。卢夫人担心张首芳在婆家过得不好,就跟张作霖提出,张首芳出嫁除了原本的老妈子和丫鬟,再把厨师也带上,另外卢夫人请求亲自送亲到婆家营口,以彰显张家对张首芳的重视。

三天后回门,卢夫人自掏腰包准备了两桌燕窝鱼翅宴,招待女婿以及随行人。张家每房饭菜都是制定好的,如果要加菜,就得自己掏钱。所以卢夫人对张首芳犹如亲生女儿。张作霖甚至开玩笑说:“等你自己女儿出嫁了,看你怎么办?”

可能是卢寿萱与赵春桂早年相处融洽,又或许卢寿萱早已看破一切,不争风吃醋,照顾好子女,延续亲情才是守住心中的温暖。

西安事变之前

结婚后,张作霖派女婿鲍英麟守卫营口,是营口海防练军营管带,管辖几百人。看似不起眼,这个职务却是守住了东北水路大门,所以让自己家人担任。

一干就是六年,1927年,鲍英麟看着同龄人都飞黄腾达了,小舅子张学良已经是陆军上将了。经过一番思量,鲍英麟决定进入商界。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执掌东北。张学良和姐夫都认同,经过两次直奉战争,反郭战争,还有平时小打小闹,老百姓苦不堪言,当下要振兴经济。张学良入股,鲍英麟是执行董事,负责实际工作,开设了营田股份有限公司。

1931年,九一八事变,随着日本人的步步紧逼,经济打击,鲍英麟的实业大不如前,1932年离开营口,移居天津与父亲在一起。

张作霖虽然死了,但是张学良掌权期间,和鲍英麟有共同的想法,搞实业,还风生水起。这期间张首芳在鲍家应该和之前差不多。

转折点是九一八事变,鲍英麟被迫关停营口的公司,银号。张学良也饱守舆论指责,大帅府也被日本人洗劫一空,张家大不如前,不再能为鲍家提供依靠。鲍英麟又一无所有,此时最容易爆发家庭矛盾。

首当其冲的就是张首芳,鲍英麟自暴自弃,开始沾花惹草,娶姨太太,性格刚烈的张首芳哪能忍受这些,真是每个孩子最终都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张首芳不可能委曲求全,随即招来拳打脚踢,如当年母亲赵春桂一样,带着孩子离开了婆家。

张首芳也没什么生存技能,还好张家还是很有钱,靠着弟弟张学良,生活还过得去,供孩子上学。母亲早逝,长姐如母,张学良也照顾着姐姐,就像当年姐姐照顾他,护着他一样。

1936,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禁,张首芳连弟弟关在哪里都不知道,自己就靠变卖首饰生活。这时候张首芳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苦。他的前夫鲍英麟再次娶妻生子,也再不联系。

十年后

1946年,姐弟断绝联系十年了,第一次收到张学良的来信,信很长,张首芳看着信痛哭不止,让儿子帮她读。

信中大篇幅都是关心大姐一家的生活,最后请大姐帮忙买一部《明史》而且是大字版的,因为眼睛老花,小字看不清。

张首芳哭着说:“弟弟才40多岁,怎么就眼花,要看大字了。”又骂到:“老蒋,太狠毒了。”

此后,《张学良在台湾》的文章发表在《艺文画报》上,这是西安事变,十年后,有消息和照片传出,被普通大众所知张学良原来已身陷囹圄十年,未来遥遥无期。

还好姐弟俩能通信了,也能聊以慰藉痛苦的心情。

得到周总理的关怀

建国后,周总理得知张学良的姐姐张首芳生活艰苦,又没有一技之长,就为其调配了房屋,又每个月发放补助。不过,张首芳1954年就去世了,终年56岁,结束了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一生。

写在最后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都是政治婚姻,其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卢寿萱生育的张怀英,张怀卿。张怀英嫁给了蒙古达尔罕王的儿子包布,这个人是个傻子。张怀卿被嫁给了发动“复辟”的张勋的儿子张梦潮,张梦潮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真的不敢想象。

之后,在张学良的主持下,解除了两个妹妹的婚姻,以后她们和母亲卢夫人一起生活。还有对订立的婚约不满意的都取消,张学良也算为兄弟姐妹们谋取自由。张学良有这一举动,还是他接受了新思想,他一生很多行为,包括东北易帜追寻三民主义,初衷是好的,谁知道他碰上了老蒋呢!

张首芳是兄弟姐妹中的大姐,照顾年幼的弟弟,也深得卢夫人的喜爱,婚姻不幸,郁郁离世。

如何评价张首芳?

说起张学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但要说起张首芳,可能就有点懵了。其实张首芳算是张作霖和原配妻子赵春桂所生的大女儿,和张学良是姐弟关系。

就在张首芳的母亲不幸去世之后,她和张学良就被她的父亲接到了身边,由张作霖亲自抚养。

由于母亲去世的早,也就导致了张首芳极其暴躁的性格,即使当时的张作霖被人尊称为“东北王”,但是在家里面对这位小姑奶奶,也不敢招惹,直呼张作霖的大名也是家常便饭。

也可能是出于她母亲去世的缘故,张作霖对于张张首芳和张学良疼爱有加,张首芳被他的父亲惯了那么久,唯独有一件事儿,硬是让她听了张作霖的话,后来几乎张作霖的每个女儿,都没有幸免。

在张作霖还没有发迹之前,张作霖在外拼搏创业,自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就落在了他的媳妇儿赵春桂身上。

当时赵春桂除了生下张首芳和张学良,还有一个儿子张学铭,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让赵春桂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张首芳作为长女,自然也是很早就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对于常年在外的父亲,难免心生怨恨。

直到后来张作霖发迹,但是对于母亲赵春桂,却已经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尽管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失去的身体健康和青春却再也补不回来,最终也只能因病卧床。

大女儿张首芳很明显看出了父亲的意图,对于那个曾经兢兢业业的糟糠之妻,早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那份忠诚,日渐疏远的张作霖,也让赵春桂最终受不了精神和心理的双重压迫,提前离开人世。

这一切都被张首芳看在眼里记恨在心里,母亲死后,张首芳除了特别爱护自己两个年幼的弟弟,对于那个花心的父亲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即使张学良犯了再大的错,他这个姐姐也总会站出来和父亲据理力争,张作霖明知内心有愧,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其实我觉得张首芳的这种性格,无疑是被生活的现实给压迫逼出来的,张作霖处处让着她,但是最终为了他自己的仕途,也要性格豪爽的东北女汉子张首芳服从了他的婚姻安排,最终嫁给了鲍毓麟。

一个官二代的儿子,就凭张守芳的性格,虽说婚姻是包办的,但是她在鲍家也像姑奶奶一般,把鲍毓麟拿捏的稳稳当当。

后来父亲的死让张首芳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苦楚,面对丈夫的暴力相加,她最终选择离婚。

离婚后的生活其实并不像张首芳想的那样,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得到周总理的关注,她的生活状况才有所好转,一生心力交瘁的她,在1954年就已经去世。

关于张首芳的评价,除了那离奇曲折的身世,更多的也是她被安排的无奈,泼辣的性格,敢与父亲公然抵抗,但其实她的内心还是对父亲有一定感情的。

尽管父亲的花心让她很不满,可能在她内心最惋惜的莫过于母亲的死,坚强的外表下也是一颗柔弱的心,不仅要替弟弟遮风挡雨,还要独自面对生活的苦楚,外人面前也只能假装镇定。

父亲的死让她彻底崩溃,没有了父亲的病庇佑,她的生活也显得举步维艰,一场被命运安排的政治婚姻,让她所有的理想抱负都化为泡影。

生活要求他做一个女汉子,但是别人却更希望他做一个乖乖女,外表的坚强却让内心遍体鳞伤,她也算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命运或许是公平的,给了他显赫的家世,但同样也给予她离奇曲折的人生!

如何评价张首芳?

看过少帅朋友们应该会对张首芳印象深刻,这是个典型东北大妞,敢作敢为,为弟弟可以和爹拼命,最后让谁也不怕的张作霖害怕。但历史上张首芳并不如此。作为张作霖大女儿,张首芳生于1898年,当时张作霖年仅24,刚因甲午战争战败,原本是军人的张作霖,逃回家乡辽西,才和张首芳母亲,赵春桂结婚。由此可知,张作霖当时还是个名不见经传小角色。张作霖在家乡待了几年,不甘寂寞的他开始换活法讨生活,这活法就是土匪,等土匪越做越大后,张作霖才发迹,于1902年被清政府收编,从此走上青云直上之路。

而张作霖原配赵春桂,是张作霖人生低谷时伴侣,也是发迹前的发妻,随着张作霖地位越来越高,男人坏毛病就出来了,那就是喜新厌旧,张作霖开始对赵氏渐渐疏远。为此赵氏郁郁寡欢,年仅38岁就抑郁成疾去世了。

她去世前已经为张作霖生下3个孩子,分别是长女张首芳,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妈妈去世后,作为姐姐的张首芳就担负起照顾二个弟弟任务。张学良小时,深受姐姐疼爱,姐弟关系非常好。张学良只要受欺负,姐姐都会出头。也因此晚年张学良提到姐姐时,满脸都是感激和怀念之情。

这个在电视剧《少帅》中有段也表现过。

情节如下:张作霖枪决小舅子戴宪生,张学良得知后,认为戴宪生罪不至死。于是借题发挥把私塾老师气病了。张作霖听闻大为恼火,对张学良大打出手。这时全家苦劝都没用,唯有姐姐张首芳护在张学良身前,拿一把菜刀恶狠狠对父亲说:“你再打六子,我砸碎你脑袋”。随后说:这里不是我的家,我要去找我妈妈。”

女儿的决绝还有男人的愧疚,让想到张首芳母亲的张作霖就此沉默,最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张首芳和张学良就这样互相扶持互相照顾,直到出嫁为止。

军阀出生的张作霖,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特别是对待儿女方面,尤其如此,他曾制定十条家规,第十条是,“子女婚姻不得自主,须由张作霖一人包办。”。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封建教条主义,也因此注定了张作霖女儿们的命运那就是沦为其政治交易牺牲品。

张作霖6个女儿,张首芳、张怀英、张怀瞳、张怀卿、张怀曦、张怀敏。在张作霖被死前,前面4个女儿都被其包办了婚姻。而张首芳丈夫就是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的二公子,鲍英鳞。

这鲍英鳞和张学良曾一起在东北讲武堂学习骑兵科,是同学关系,也是当时东北知名的官二代。鲍英麟与张首芳结婚后,自然成了张作霖姑爷、张学良姐夫,这桩婚事可谓是亲上加亲,张作霖也因此稳固了东北王的位子。

真实的张首芳从小性格乖张,泼辣刚烈,就连张作霖还有几个姨太太见了她都要让三分。但即使这样的性格,她还是服从了父亲命令,嫁给一个从来都没见过面的男人,不得不说是时代弄人!

这段从未谋面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幸的,这鲍英鳞有着和所有公子哥一样个性,就是风流成性,不顾家,婚后鲍英鳞依然拈花惹草,时不时传来的桃色新闻,让原本就没有感情基础的两人,越来越嫌弃对方,虽如此,但保守的张首芳还是觉得,离婚是件丢人的事,就这样一直维持这段破碎的婚姻。

可惜感情总是你情我愿,随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炸死。

张首芳在鲍家待遇越来越差,开始几年因弟弟张学良执掌军权,张首芳尚可依仗胞弟势力,鲍家也不敢完全冷落他!可谁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这下张首芳在鲍家地位就急转直下,鲍二少爷另觅新欢不说,还对张首芳报以拳脚。直到后来鲍英鳞提离婚,张首芳也是名门之女,须得照顾颜面吧?不肯离婚有何用?就此,张首芳被鲍家赶出家门。

而自己唯一的靠山,弟弟张学良却因为西安事变,被软禁。姐弟俩一度失去所有联系。直到1947年,张首芳才收到张作霖旧部从南京转给她的信,张学良与张首芳终于联系上了。

张学良在信中告诉张首芳,自己身体很好,精神不错,就是眼睛有点花。张首芳捧着弟弟来信,泣不成声。对张首芳而言,父母去世,弟弟就是唯一,得知弟弟活着,只是被囚台湾,张首芳心终于落下。

1947年新春刚过,张首芳准备前去台湾看望张学良,却因为身份特殊未获批准。同年5月,张学良老部下莫德惠获准去台。张首芳拜托其将一些生活用品、家庭照片和家书带给弟弟。莫德惠回来时捎来少帅亲笔信,信中说要一部《明史》。为此,张首芳专程去北平,买书寄到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张首芳定居北京,日子过得很凄惨。周总理得知此事后,特意调拨一处住房给张首芳,还每月发放生活补助,使其安度晚年。最后张首芳于1954年病逝。

如何评价这样一个豪门大小姐,只能说时代弄人吧。从小出生名门,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任性、拨扈恣态。一旦遇到生活波折,她就没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她其实是封建残余思想的牺牲品!按照张首芳本来性格,如何肯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如果她有自主选择权,又如何会选这样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最后的他还是无法逃脱维系家族门第的颜面的现实,最后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

如何评价张首芳?

看过《少帅》电视剧的肯定对张学良的那个姐姐印象十分深刻。当年她母亲因病去世后,张首芳就和自己的弟弟张学良来到自己早已十分陌生的父亲张作霖的奉军帅府中。而在这里她用那柔弱的臂膀为自己的弟弟撑起了一片天,曾经当她听到张学良因犯错被张作霖狠揍的时候,她果断的拿起了刀冲到了父亲的面前,大声喊着张作霖的名讳,然后警告到再敢打弟弟就砸碎他的脑袋。

而这样维护弟弟的事情,张首芳还做了很多很多。但每次张作霖都未曾去怪罪她,张知道他欠他们的太多太多了,对张学良他可以以要让他成材的理由去打,但是对于张首芳他却没有任何的理由,张首芳太像她的母亲了,而张作霖一直都无法去面对她的母亲,他知道他亏欠赵夫人实在是太多了,他根本就弥补不了。所以在当时无论张首芳如何的蛮横,张作霖都从未去责罚她,每次看到她张就会默默地走开。

也就是在张作霖如此的放纵下,帅府的人都惧怕于她,当时整个大帅府不管是姨太太,还是其他的弟弟妹妹,亦或是下人都从不敢跟她正面冲突,在她的面前他们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他们知道张作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怪罪张首芳的,如果跟她冲突最后受罚的只会是自己。也就是如此,张首芳在整个奉天人的印象里似乎就是乖张跋扈,泼辣刚烈。

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其实在我看来张首芳又何尝不想做一个大家闺秀,又何尝不想做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子。但残酷的现实却早已注定她做不到,在当时她和张学良被接到帅府的时候,她的母亲早已病故,可以说在帅府他们已是举目无亲的人,可是在大帅府这样危机四伏的地方,她的那个便宜的二妈、三妈、四妈、五妈们,以及弟弟妹妹们可不会因为他们没有母亲就可怜他们。

要知道在寻常的大户人家都会因为财产弄得亲人反目,大家为此更是相互明争暗斗不断,那么更何况是张作霖这位东北实权派的家族呢?为了权力为了财产,谁也不知道他们会干什么。所以对于张首芳来说来到这大帅府可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受难的,在这里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让她和她的弟弟张学良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那么在当时自己没有母亲,张作霖又不能完全确保自己和弟弟的安全的时候,张首芳该怎么办呢?

其实答案在我们现在看来已经很明确,那就是张首芳逼迫自己变成一只母老虎,只有这样其他人才会害怕,也只有这样她和弟弟张学良才能继续在这大帅府活着。只能说张首芳的性格会变成如此,完全就是因为环境造成的。试想下如果当时的张首芳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欺负的柔弱女子,那么试问她和弟弟能够安然的生活在这危机四伏的大帅府吗?我想真到那个时候,他们会被吃的连残渣都不剩。

也正是因为张首芳的泼辣,最终才保全她自己和张学良。就这样在张首芳的保护下,张学良长大成人了。但是此时的张首芳却并没有享受到片刻的宁静,正当她想为自己活着的时候,她却被自己的父亲用来作为政治联姻的筹码,她被迫嫁给了当时黑龙江督军鲍英鳞。不过此时的张首芳却再也没有曾经的跋扈,她选择了接受,或许这就是最真实的她吧。曾经她的跋扈泼辣都是装出来的,就是为了保护她的弟弟而被动的装出来的。

现在她的学良长大成人了,她也知道自己的婚姻本就不受自己的控制,所以她坦然的接受了父亲张作霖给她的政治婚姻。亦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张首芳这次的出嫁也是为了她弟弟张学良,她知道鲍家的势力可以帮助自己的弟弟在奉军站稳脚跟,所以她去了,她希望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帮助弟弟。

事实上张首芳这次的牺牲的确得到了回报,不但是张学良的地位得到稳固,她的父亲张作霖因因鲍家的支持彻底的掌控了东北。但是张首芳自己却似乎什么也没得到,她的幸福似乎无人关心,由于鲍英鳞这人风流成性,经常在外面拈花惹草,甚至时常夜不归宿,你说就这样的生活张首芳能幸福吗?可以说张首芳就是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换取了张学良的未来。

只能说张首芳这一生从未为自己而活过,她都是在为张学良活着。小的时候为了张学良,她开始变得坚强,变得泼辣,变得让人畏惧,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张学良不受伤害。长大了,她还是为了张学良在活着,而这次她就用自己一生的幸福来换取张学良的未来,为了能让张学良能够在奉军站稳脚跟,她自愿听从父亲的安排去嫁给一个不喜欢的军阀之子,而这也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弟弟。

可惜的是就这样一个好姐姐,张首芳晚年的生活却过得很凄凉,先是被自己的丈夫休掉,之后一个人举目无亲,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北京。因为没有一技之长甚至有些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就这样在56岁的时候她走完了自己悲凉的一生。

如何评价张首芳?

应该说,做张作霖的儿女是很悲惨的。有人会说:张作霖堂堂东北王,位高权重,作为他的儿女,岂不是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吗?非也。在张作霖眼中,什么都是用来交换利益的,尤其是儿女,她的大女儿张首芳就是第一个受害者。

张首芳的母亲赵春桂为张作霖生下两男一女,其中,张学良是在张作霖被土匪头子金寿山追杀时,生在了马车上。当时照看赵春桂的就是大女儿张首芳。因为从小目睹母亲是如何跟随父亲张作霖艰难生存的,所以张首芳最不怕张作霖,相反的有些恨他。

张首芳性格大大咧咧,但是对弟弟们却异常疼爱。在她的照顾下,弟弟张学良和张学铭都得以健康成长。其母亲因为常年见不到张作霖,所以时常心存怨恨,久而久之,生了重病。当时张作霖还以为妻子赵春桂是赌气才装的病,于是没有理会。当赵春桂病重时,身边陪伴他的只有三个孩子。而此时的张作霖还手搂着五个姨太太享受呢,你让身为大女儿的张首芳如何不恨张作霖。

后来,张作霖派二太太前去看望赵春桂,当时赵春桂已经只剩一口气了,尽管经过抢救,仍然撒手人寰而去。二太太给张作霖发电报,说大夫人病逝,张作霖还不相信。当张作霖亲自驱车回去时,才发现家里只剩下三个孩子了。丧事办完后,张作霖便把三个孩子带去了沈阳,而此时张首芳更加疼爱两个弟弟,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了母亲。

来到奉天(沈阳)之后,张首芳才发现,曾经那个落魄的父亲变了。他不再贫穷,当上了奉天督军,住上了雕梁画栋的房子,家里规矩也变多了。因此,一开始姐妹三个不适应,张学良还因此犯了错,被张作霖一顿臭骂,还被按到椅子上抽马鞭。张首芳一看弟弟挨打,于是冲过去对张作霖高喊:你再打小六子(张学良),我砸碎你的狗头。张作霖一愣,才发现,女儿长大了,颇有妻子赵春桂的影子。

慢慢的,张首芳发现,张家规矩甚严,远非当年那个穷家可比。比如,所有夫人均不得询问政事,参与谋划。也不得无故滋生事端,祸起院内。这两条保证了张作霖的后宫平静,使得他可以安于理政。

各房的太太们,都不得以正房自居,统一称夫人,地位平等。各房不经允许,不得私自过生日,不得虐待下人。各方太太们按照等级领取自己的俸禄(等级由张作霖定),全家上下实行等级分餐制,卫兵有卫兵吃饭的标准和地方,下人有下人吃饭的标准和地方,各方太太在各方吃饭,不得聚餐。所有人晚上十点之后,无故不得在外逗留。

张作霖这些规矩很有效,虽然她有五房太太,但是基本做到了相敬如宾,没有争风吃醋,将家里搞得鸡犬不宁。张首芳心想:最起码母亲的正室位置父亲没有忘,正高兴呢?谁知道当她知道最后一条,她几乎要哭了。为什么呢?

最后一条是管子女的:子女婚姻,均有张作霖一人包办,不得自作主张。当时清朝已经灭亡,新学盛行,张作霖还搞这一套,张首芳很生气,但是她没有办法。很快,张首芳知道了这条家规的厉害,因为张作霖要嫁女儿了。那么张作霖将大女儿张首芳嫁给了谁呢?

张作霖当年被清廷招安后,做了巡防营五营的统领。他的幼时伙伴鲍贵卿出门闯荡,当上了新陆军左镇左翼步兵第二营管带,深受段祺瑞的器重。当时鲍贵卿回老家访亲时遇到张作霖,张作霖于是谈起往事,顺便口头承诺了两个儿女的娃娃亲。换句话说,张作霖想通过鲍贵卿结交北洋系势力,事实证明他成功了。

张作霖将大女儿张首芳嫁给了鲍贵卿的二儿子鲍英麟,而这桩婚事也帮了他大忙。什么忙呢?张作霖成为奉天督军后,急于夺取黑龙江的权利,但是黑龙江当时由徐兰州把持,跟张作霖一样,几乎独立,北洋系都没有办法。

后来,张作霖就给段祺瑞出招,让段祺瑞派鲍贵卿去担任黑龙江督军。为什么呢?因为鲍贵卿是北洋系的人,这样的话北洋系就可以控制吉林军政了,而张作霖会配合鲍贵卿武力赶走徐兰州。段祺瑞没有想到的是鲍贵卿跟张作霖真的穿一套裤子,最后倒是张作霖借鲍贵卿的手把黑龙江给霸占了。

就这样,张首芳成为张作霖和鲍贵卿两家的连线,婚姻成为了政治牺牲品。张首芳和丈夫鲍英麟两人没有什么感情,张作霖活着时还倒好,两人基本能够和睦相处。等张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后,鲍英麟马上就翻脸了。

鲍英麟向张首芳提出离婚,被张首芳拒绝。后来,鲍英麟迎娶了新的夫人,张首芳一气之下回了娘家。至此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随着张学良的起起伏伏,张首芳的生活也变得很不安定。

(张作霖的六个女儿)

张学良被囚禁后,张首芳的日子一度很窘迫,不过即使这样,她仍然挂念这弟弟的生命安危。最后张学良远渡重洋而去,张首芳留在大陆孤独终老。1954年,张首芳病逝于北京,终年56岁。

张首芳的一生很悲惨,但她不是最不幸的,相比于其他几个妹妹,张首芳不算最惨。张首芳的异母妹妹张怀英被张作霖嫁给了蒙古贵族包布,此人是个痴呆儿。四妹张怀卿被张作霖嫁给了张勋之子张海潮,此人是个精神病患者。因此,论起来,张首芳还算是幸运的。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