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夫妻同床共枕也是如此

说起枕头,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软软的枕头。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硬枕头,在中国古代市场占有率还是相当高的。这种硬枕头吧,也是很有历史的,从1.0版本的木质枕头,逐渐演变到2.0的玉枕,以后出现了终极版本瓷枕。

这种瓷枕,在大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批量生产,进入了千家万户,在宋朝时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地步,到达了他的巅峰期。最终随着时代的推移,这种硬邦邦的枕头,被时代所淘汰,没有能够流传到现在。

话说这种瓷枕,冬天冷冰冰的,同时用时硬邦邦的,把头放在上面,很不舒服,为什么古代人偏偏喜欢这种枕头呢?总不见得是为了自虐吧!

其实这种枕头有一种医疗效果,对于治疗颈椎病有奇效。再者说了,这个枕头夏凉冬也凉,冬天睡上去冷冰冰的,很不舒服,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夏天使用,睡在上面,那个凉爽,简直就是谁用谁知道。

而且这种枕头的设计也暗合人体工学,两头高中间低,而且在它的两端,还有小孔,起到保持通气的效果。这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三十七八度的天,睡在上面,冰冰凉透心凉,不要太舒服哦!所以说这种枕头的实用性很强,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它的原因。

当然,这个枕头还有一种设计者所没有想到的功能,这种枕头有一批死忠粉,他们就是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求考取功名的读书人。为什么这些读书人会成为这种枕头的死忠粉呢?

原因就在于科举之路不好走,现如今考大学,被人们称为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可是这种激烈的竞争和古代考取功名来比较,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在古代千军万马过的不是独木桥,而是钢丝,最细的那种。

三年一次考进士,每次录取的人数,只有这么一丢丢,想当年大学不扩招的时候,任意一所大学的招生人数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所以说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想走科举进入仕途这一条路,不努力是不行的。

就像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那首歌下山中唱的那样一样,要想练就绝世武功,就得忍受别人难忍受的痛,你不比其他人用功,要想出人头地是不可能的。为了将来能够在科举考试中一战成名,这些读书人可谓是各种招式尽出,有不少人,就在睡觉时间上动起了脑筋。

为了避免自己由于长时间睡觉,影响自己的学习,这些读书人就开动脑筋,私人定制的一些造型独特硬枕头。这种枕头如果你睡觉特别老实的话,自不在话下,可是这种睡觉不翻身的奇才,在人类中所占的比例特别少,绝大多数人睡觉时都会翻身。

这时候这个硬枕头就发挥出它的威力了,这种硬邦邦的枕头,配合他奇特的造型,只要你一个翻身,就会让你不舒服到不想再睡,这对于和时间赛跑的读书人来说,那简直就是配合读书的神器呀,这是高级版的悬梁刺股啊!

所以正是由于这些好处,古人的瓷枕,能够流传上千年,直到清朝中后期才退出历史舞台。

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首先谢谢今日头条之邀请 !

要说古人睡觉用瓷枕不胳得难受那是假的。但任何事情既然存在总有其合理成份,古代人但凡从隋朝起就至少沿用了一千六百来年瓷枕,个中指定有原因的。我想是不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

第一,首先是身份的象征

能由最初的陪葬品发展演变成一种时尚 ( 当然还包括有脉枕、书枕、瓷镇、警枕、夫妻同枕共床的长条型鸳鸯枕等等 ) ,证明古人其实很喜欢用身边的东西来展示自己的引领潮流身份,就如同前些年的富人们率先开始饲养味道很不舒服的什么鼠、什么猪为宠物,或是就像有钱人当初带头睡什么直不起腰来的席梦思床似的,最初瓷枕在古代也并不是寻常百姓家享用之物,想必平民百姓也只能用稻草和木头甚至陶砖石头打磨后来当枕头,皇亲国舅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使用瓷枕玉枕。至于难受与否那是其次,彰显身份才至关重要。同时也只有上层社会流行了,才能使工艺日臻精湛华美、功能性与赏玩性也愈加趋于丰富多彩 。

第二,符合古人索发挽髻之生活习惯

众所周知 古人男女皆有很厚的发髻,睡瓷枕可以保持发型不变不乱,避免了次日早晨繁褥的梳挽打理,关键又高又厚的发髻 垫枕在瓷枕上还不感到生硬,这对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极重仪表的古人也是极为便利的。对于各方面生活条件均差 ( 比方说由于没有玻璃镜子而只能耗时 采用青铜镜或铜鉴水盒来照面梳妆 ) 的古代如果每人每天能节省一个时辰那还了得 ?

第三,夏季能消暑

古代没有空调、电风扇和淋浴,上有老 下有小家庭成员又普遍较多,在炎热的夏季尤其晚上甭说洗澡不方便了就连个凉爽暴露点的内衣内裤都没法穿,这时候瓷枕的凉爽作用便凸显了出来。特别是再往瓷枕里灌些凉水,简直赛如我们今天的凉席或冰袋。

第四,冬天取暖一绝

形同炎夏灌凉水一样,冬季严寒时用漏斗往瓷枕里装上热水,尔后用塞子堵住气孔,脖颈一热浑身暖和。特别是枕上满含幸福美好 财气腾腾寓意吉祥的譬如说鸳鸯型、元宝型、乖张动物型瓷枕,再辅以艳丽彩绘及各种精美图案并提上温馨诗句,愈发高枕无忧 梦美夜长了。

第五,关键还有养生保健作用

硬枕头有一定的调理血压功能,类似于我们今天汽车靠背上的小靠枕,可以预防颈椎疾病、热络精血、按摩推拿而且不捂不黏、透气凉爽。有关瓷枕对人身体的奇特调理疗效作用 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木》中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晰了 ( 详见 4 月 17 日我那篇介绍瓷枕的微头条 ) ,故此处恕不赘述。

当然了,再说破天 枕在瓷枕上睡觉也不软和,所以我琢磨古人指定还会在枕面上 铺垫一层软绵垫子的。哈 ?

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上至皇宫,下至平民百姓家中,各种生活用品,有很多东西,都用瓷器。

古人所用的枕头,材质有很多种,有玉质的,有瓷器的,有木质的等等,根据经济条件和爱好,人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材质,以及高低样式。

古时候没有空调,人们晚上睡觉时,脸颊汗浸浸的,用瓷枕,清凉舒服,这是瓷枕夏天的好处,冬天时,在瓷枕上套上枕套,温暖舒服,不用换枕很方便。

我国是瓷器大国,瓷器产量高,瓷枕价格适中,中等收入家庭,都有条件使用,古代在民间,是很普遍的,现代人使用瓷枕少,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没有形成风气所致呢!

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古代的瓷器枕头有其特别的用途,夫妻同床的时候一般不会用到瓷器枕头。

说到瓷器枕头,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是白色青花纹,上面有一些图案,具体什么图案已经记不清了。那个枕头非常小,长度大概和一张A4纸这么长,宽度有A4纸宽度的三分之二,厚度也就和一个砖头差不多,但枕头上会有弧度。

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把枕头做这么小,还这么硬,每次拿来枕的时候都特别难受,枕一小会就感觉脖子很痛。那个枕头家里也就爷爷会在夏天的时候拿来用,奶奶从来不去用的,不过爷爷也不是只有一个枕头,除了这个瓷枕,他还有其他枕头。

古人为何要制作瓷器枕头?

在马未都老师的一个节目里,有一位收藏者拿了一个瓷器枕头过来鉴定。当时马老告诉他这个枕头是给已故的人使用的,因为枕头很小,躺着根本没办法翻身,而死人是不用翻身的。

看完这个节目,我感觉后背发凉,因为自己小时候经常枕家里的瓷枕啊!后来细想,为什么家里会有这个瓷枕呢?而且爷爷还会经常拿来使用,难道爷爷不知道这是给死人用的吗?

其实瓷枕并非死人专用。在查阅了一些考古资料我们会发现,瓷枕最早出现在隋朝,到了金、元时期的时候开始流行起来,而明清以后就越来越少了。但从我家那个瓷枕来看,当时还是比较新的,估计是清朝时期的产物。

那么瓷枕到底是古人的专用枕头,还是有特殊的用途呢?我认为,瓷枕应该有别于普通枕头。

  • 首先,瓷枕非常小,正如马未都老师所说,枕上去以后无法翻身。无法翻身的枕头能用来做什么呢?答案就是可以用来短时间休息。在瓷枕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习惯了枕头的硬度是可以入睡的,但是一翻身就会醒来,因此用来作短时间休息的时候还有闹钟的功能;

  • 其次,瓷枕做工精细,上面的图案花纹也是各有特色,有些画着励志的内容,有些则是花鸟鱼虫,特别有文人气息。因此瓷枕应该流行于文人圈,或者是一些达官贵人的群体之中;

  • 最后,我个人认为瓷枕在古代读书人中使用比较多。因为我爷爷以前是个读书人,虽然他从来没告诉过我关于瓷枕的内容,但我觉得瓷枕应该与读书人有关。古代的读书人都非常刻苦,头悬梁锥刺股,而瓷枕也是在限制着读书人的睡眠时间,每天在瓷枕上睡一个翻身觉就要起来继续攻读。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一生中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个是金榜题名,一个就是洞房花烛。当读书人考取功名后,他们就不再需要继续寒窗古读了,因此瓷枕也就不会再使用,而是换更舒服的软性枕头。

另外有人说古代的瓷枕是专门为女人设计,因为古代女人有发髻,躺在瓷枕上可以保持发髻不会乱。但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我家的瓷枕只有我爷爷使用,我奶奶从来不用!所以我还是更坚定的认为,瓷枕是读书人励志的标志!

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古代的枕头品种繁多,现出土最早的枕头实物是1982年发掘的战国马山1号楚墓,出土的枕头是竹枕,而1972年发掘的马王堆汉墓,也土的枕头是丝绸软枕,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对于睡觉的枕头已有了不同材质的软硬之分。

图为战国时期猛虎袭牛青铜枕。

而瓷枕,也称为玉枕,是流行于唐宋时期上流社会的硬枕头,软枕头有绣枕、丝织软枕等,普通百姓就用石枕、木枕、草枕等,明清以后,软枕基本替代了硬枕,枕芯出现了不同功能的材质,有药枕的蚕砂、决明子,有舒适度的棉花枕,有清凉的竹枕,还有最广泛的荞麦皮枕和谷糠枕。

图为宋代褐黑彩开光花卉卧女瓷枕。

现代人基本是软枕居多,对千年前古人流行的瓷枕,想不通,又硬又高,枕得能舒服吗?其实这不是问题,古人是非常聪明的,枕着不舒服能流传广泛么,首先古人流行的睡姿是侧睡,古人云“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这里的卧就是睡觉,弓就是像一张弓样的睡姿,弓那就只能是侧着睡了,另外古人还有“侧龙卧虎仰瘫尸”的说法,侧着睡像龙像虎,而仰着睡像死尸。

图为元朝供死者使用的灰陶镂空枕。

瓷枕看起来虽高,但它是依照人体侧睡的姿势设计的,仰着睡当然很不舒服,但侧着睡刚刚好;古人根据个人喜好,觉得瓷枕太硬,会在外面套一层布绒,解决太硬的问题;另外古人并不是一年四季都睡瓷枕,会根据四季变化换枕头,瓷枕一般是夏季使用,清凉解暑;古人是蓄发的,头发装束是个大工程,睡在瓷枕上,不会弄乱发型,起床上好打理,方便。

这是一款少见的双人瓷枕。

《战国策》记载“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高枕无忧就来源于此;古人瓷枕在使用上没任何问题,枕头一般是单人枕,男女稍有区别,双人枕很少见,而同床共枕,指夫妻同床并头而睡,喻为夫妻恩爱。

古人的枕头为何是瓷器做的?不难受吗?

按照材质,古代的枕头通常都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就是软枕,这样的枕头都是由丝绸、布之类很柔软的料子来做成的,跟我们现在的区别也不大,当然在古代劳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丝绸这些华美物料,寻常百姓肯定也用不上,棉花传到中国之前,麻布可能是更常用的布料。

相比之下,另外一种硬枕就非常普及了,这种枕头最开始是由木质演变而来的,先是过渡到玉枕,后来因为瓷器的发展,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一些瓷枕。

这样的硬枕,上面的花纹都颇为精细,在唐朝的时候开始大量生产,随着宋朝时瓷业空前的发展,也就出现了硬枕最繁荣的时期。一直到了清朝中后期,这种枕头才逐渐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硬枕实物,已经从古人墓中挖掘出来为实锤证据,有的专家就猜测古代可能是注重葬礼仪式,这样的枕头既硬又冰凉,应该是陪葬专用的“寿枕”,平时生活之中枕着这个入眠肯定会落枕,而死者是不用翻身也不用要温度。

这种猜测,后来被证明并不成立,这种枕头在古代的应用其实是非常广泛的。在欧阳修的诗中也提到过与名妓相处之时,名妓头上所戴的发饰与硬枕碰撞所发出来的声音让人浮想联翩。

古人用瓷器做的枕头陪伴入眠,它们都有哪些好处?

一,这种枕头非但不落枕,反而对治疗颈椎病非常管用,在古代时期人们也没有空调,在炎夏时节闷热难当的时候,他们就会想到一些东西来降温。

这种枕头在夏天的时候枕上可是相当凉爽,另外瓷枕头的两端都是会有小孔的,保持通气,造型也多半是两边高中间低,符合人体力学原理。瓷器本身就凉凉,就可以保证一晚上都头脑凉凉,舒爽歪歪,这也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寻常百姓家里选择它的原因。

二,这种枕头古代的读书人会用,在古代考取一个功名太难,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有那么多扩招大学可随意选择。当时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很多读书人读了大半辈子穷经皓首还是一事无成,但还是有很多读书人前赴后继的去考取功名,往大了说光耀门楣,往小的说就是自己一生富贵,所以他们就需要寒窗苦读,背诵古文,研究学问。

所以偷懒对于他们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就想到了很多的方法来让自己静下心学习,头悬梁锥刺股那太夸张,还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有个更清净的学习环境,干脆将自己的书房搬到了远山古刹里面。

假如有一个独特造型的硬枕,也是他们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硬枕稍微一翻身就会醒,睡大长觉应该不太舒服,偶尔小憩十分合适,这对读书人来说,基本也能当闹钟用。

三,古代不管男女都要束发及笄,头可断,发型绝不能乱,女子是要时时刻刻保持美丽贤惠的品貌,男子也要维护头发形象以便佩戴高冠。

发型是漂亮了,但要付出时间代价,梳理起来十分麻烦,尤其是女人还要挽起很多复杂的发髻,我们现在所看的影视剧里面每天女主都会梳头发,其实在古代比这麻烦的多,梳妆打扮时间也会更持久。

这种硬枕的好处就是,睡在它上面,发型不会轻易乱掉,第二天起来还是美美哒!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