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三国时期,曹操有没有想过招降诸葛亮,很多朋友认为这是一定的。但是在我看来,曹操很有可能根本就没有动过这方面的心思,原因很简单,当时的诸葛亮不值得曹操去拉拢招降。

诸葛亮并无太大亮点

诸葛亮在出山之后,虽然有一定的发挥和表现,但是真正能打动曹操的高光时刻并不多。在刘备集团中,他的存在感并不算太强,所以曹操对此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也没有太多的了解。

相信很多朋友对我这种说法感到嗤之以鼻,遥想当年,诸葛孔明初出茅庐,连番放火打败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可谓是居功至伟,怎么会说他存在感不强呢?

很显然,这些朋友把三国演义的性质搞错了,三国演义是小说,不是历史,这些事情诸葛亮都没有做过,都是罗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艺术加工的。

我们对比曹操对周瑜的态度,就能得出诸葛亮在曹操的那个时代并不是最高光的人物的结论。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被周瑜击败,非但没有记恨周瑜,反而对其极为欣赏,这才有蒋干过江去挖角的故事。而在赤壁之战中,没有崭露头角,纯粹属于打酱油的诸葛亮就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

再者在曹操没有死之前,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发生了大规模战争中,都没有出现诸葛亮的身影。诸葛亮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搞内政,搞后勤的方面,凭借诸葛亮出色的工作,有力地支持了刘备在前线的作战。

刘备,这个人打仗非常不行,属于一个常败将军,但是这个人看人用人却是出奇的狠辣,刘备没有安排诸葛亮过多的参与军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怎么看好。自己的老板都不看好他的军事能力,那么作为对手的曹操更是没有机会了解到诸葛孔明的军事才能,招揽之举,无从说起。

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屡次北伐中是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在一开始的北伐作战中诸葛亮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往往不能取胜,甚至痛失好局。而这种局面在诸葛亮人生的后几次北伐中,几乎绝迹,他能够在占据战场主动的形势下,打得司马懿不敢出战,这种能力的提升非常明显。

总结

所以说在曹操的时代,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值得曹操拉拢,他也没有太多发挥的空间,所以诸葛亮并没有机会得到曹操的青睐。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诸葛亮当时只有荆州的普通人,徐庶刘备知道他的才能。与他哥哥相比,相当差的。即不是神童周不疑,也不是能人刘巴。他当时还没有名堂。

哥哥在孙权成将军了。他并不热心功名。跟随庞德姐夫醉心黄老学说无为而治。守在草芦务农,到二十八九岁时,老婆也都没有人给,才急得团团转,到处求人说要个媳妇。正好黄老爹有个嫁不去丑姑娘给了他。却要求他出去做事,他才跟随刘备的队伍混了。

他哥哥诸葛瑾,也要求他,随自己在孙权处混,可他就是要随波注流,不想受人管束。所以还没有人拿他当大料使用,也就没有作为,能显身手,曹操更是夺取他叔叔的官, 使他不得不回乡务农的人,他也更不想为曹操服务。提起为曹操干,他就跟人家瞪目急眼。他又年青,十分入魔地醉心研究他的如木牛流马的机械技术上精巧装制。那有工夫去关心天下大事,更不成为别人家的奴才。

曹操为全国统一,席卷荆州时,刘备正在新野躲避曹操十年了,才混出人样,当了县长,有了干把人马,驻住樊城,曹操大兵压境到宛城也急忙要撤向襄阳。

诸葛亮第一次建议,刘备趁机混乱,抢襄阳城成为自己的基本,刘备屈服十年,从县尉干到徐州刺史,豫州剌史。抢下徐州成了一霸。再被曹操打得一直深藏不露,十年多,屈居人下,腰粗腹大腿沉重。何偿还不想发达。

可是自己的军师徐庶,但跑到曹操那里去了推荐来个诸葛亮,说是比自已能力大。刘备就自己干把兵,诸葛亮就说趁着混乱时,去襄阳抢权,让那奶香若干的刘琮把权交出来。

刘备真得心动了。急马奔驰到了襄阳城下。人家曹操的虎豹骑早就占了襄阳。刘琮的权力本来就没有军事基础,地方军阀要他投降曹操,他不愿投降,也只有投降。诸葛亮第一次出策就失败了。刘备领着人马,望高大城墙,人家不放他们进入,也只好骂骂烈烈骂起刘琮来。

刘备看到荆州各地涌来富户十万,又都要涌向江陵。张飞提议快速冲向江陵,赵云也说江陵物质丰厚,军备齐全,城坚器利。得到江陵城。就能迅速招兵买马,再次壮大。

诸葛亮却什么也没有说。刘备深思很久,看着十余万众人,辎重数干辆车,再当士匪,也是大富豪强一个。却突然一亮。想到做事以前只顾眼前,屡屡失败。从现在起要着眼于未来,想要干成大事,必须以人为夲。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能忍心去抢, 抛下他们不管。结果刘备与民众十万多,粮食辎重拖累行军迅缓。曹军的飞速虎豹骑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军,被大败击溃。刘备,赵云,张飞,诸葛亮逃走。赵云又返回人群抢回甘夫人和阿斗。刘备两个大姑姑女儿却丢失了。

如果诸葛亮能神机妙算,就该早早提议早些刘备出兵去抢襄阳,再夺江陵。才有主动权。在张飞赵云都提议抛弃民众,去江陵时,诸葛亮一言不发,就是心中就是无底。也只好逃跑无计可措,随波注流。那时诸葛亮是刘备的普通人,一计失败,就是丧气地话都不说了。

曹操对刘备爱的不得了,恨的不得了,有刘备在世。天下何人能入曹操法眼。更不要说没有事迹不听话的诸葛叔侄了。他的叔叔在郡守作为时都不用,还用孔明吗了?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历史悄悄话悄悄给您讲历史!

在三国时期曹操确实是一位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雄主。

陈琳骂了曹操三代,曹操觉得他文采斐然把他任命为军师祭酒;名士阮瑀不喜欢曹操,隐居起来不肯出仕,曹操焚山求士,阮瑀终为曹操所用;曹操打破传统束缚,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使天下寒门子弟得以出头……

诸葛亮作为蜀国集团的顶梁柱,才学自然是不可否认的,那么曹操为什么没有想过把诸葛亮挖到自己的阵营来呢?

实际上曹操给诸葛亮送过礼,对诸葛亮或许也是有那么点想法的

其实,曹操与诸葛亮之间还是有那么一段儿故事的,根据《魏武帝文集》记载,曹操给诸葛亮送了五斤鸡舌香并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

鸡舌香是古代臣子上朝时为了掩盖口气含在嘴里的一种香料。

像曹操这样的一方霸主又很有文采,就喜欢玩儿个文字游戏什么的,比如他给太史慈送过“当归”,被杨修猜中了几道谜题。

那么曹操送给诸葛亮鸡舌香的意思到底是邀请他跟自己干还是嘲讽诸葛亮口臭呢,诸葛亮收到礼品和书信后其实并没有过多理会,因为他正忙着为蜀汉鞠躬尽瘁呢……

而曹操自此后再也没和诸葛亮有过什么私下往来,送“鸡舌香”一事也仅仅被记载到了曹操的私人文集里面。

悄悄话看来这或许是曹操对诸葛亮抛了一个橄榄枝吧,因为“鸡舌香”的双重含义,倒也不失给了诸葛亮一个选择题,而诸葛亮没有回复,自然是拒绝了曹操!

曹操为什么从来没有通过一些目的明确的手段来挖诸葛亮呢?
  • 曹操知道诸葛亮要的自己给不了!诸葛亮以管仲、乐毅,一心想辅佐明主成就天下霸业。诸葛亮初露头角之时,曹操集团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北方统一,集团势力空前强盛,文有荀彧、陈群、荀攸、程煜、刘晔等人,武有夏侯兄弟、张辽、许褚、高郃等……把诸葛亮招过来,自己能给他的职位肯定不像在刘备集团那种决策+执行总裁的职位!而这自然不是诸葛亮想要的。
  • 曹操于诸葛亮并非明主,诸葛亮于曹操并非贤臣。诸葛亮如果想跟曹操一起干事,自然会在曹操最艰难的时候去自荐或者让朋友推荐。而诸葛亮在遇到刘备之前却一直在或者隐士的生活,知道遇到刘备,有了隆中对,才毅然决然的跟着还在风雨飘零的刘备。对比刘备、曹操,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心中的明主是一个对自己完全信任、能够让自己放心大胆的干的人。多疑的曹操显然不在诸葛亮的选择范围内,而曹操自然也不喜欢将大权完全交给别人。
  • 诸葛亮的毕生梦想就是雄霸西南,一统天下。隆中对中诸葛亮给刘备集团的指明了先三分天下,再由秦川、荆州两路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刘备终于不再向之前那样像个无头苍蝇乱撞。这个战略目标不是诸葛亮一拍脑袋冒出来的,而是这么多年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他的毕生梦想。刘备集团此后也是一步步按照这个构想来实施的,直到刘备不听劝阻伐吴失败诸葛亮辅佐刘禅时,诸葛亮也是亲自指挥轰轰烈烈的进行北伐。曹操自然明白自己不可能改变诸葛亮这样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人的目标!
  • 诸葛世家的选择。诸葛亮家族可不是他在出师表中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家可是官宦之家,他父亲是泰山郡丞,叔叔是豫章太守,父亲去世后诸葛兄弟跟随叔叔生活。诸葛兄弟从小接受的是良好教育,他兄长诸葛瑾出仕东吴,弟弟诸葛诞出仕魏国……而诸葛亮出仕蜀国,对家族而言更像是一种分别投资,曹操已经得到了诸葛诞自然也明白世家大族在那个年代的这种分别投资的做法,自然不会再去刻意拉拢。这种说法不符合诸葛丞相的历史形象,大家过目即忘便可。
其实悄悄话私以为曹操不去拉拢诸葛亮,更多是出于对这位千古名相的欣赏和尊重!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谢邀

首先此题目恐怕是个伪命题,按照现在流传多万文献来看,曹操是对诸葛亮发出过邀请函的且出价还不低,颇有挖墙脚的感觉。

《与诸葛孔明书》:今奉鸡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按《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

打哑谜是曹操最爱干的事情,比如给太史慈当归,有比如给荀彧一个空盒子。

虽然时间不明,大概率诸葛亮已经出仕,不然曹操不能出尚书郎这么大的筹码去挖角诸葛亮,更有可能恶心老友刘备。

曹操:来我这里尚书郎!正规单位!

当然还有再次之前诸葛亮出仕前,曹操大概率是不知道有诸葛亮这一号人的。

毕竟诸葛亮自己遇到刘备之前都不想出仕,想想二十七岁还整天抱膝长啸,不去搞个工作经验或者搞个孝廉什么。在那个四十岁叫老夫的年代,他真已经做好“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意愿了。

想想刘备在荆州呆了六七年才知道有这位,才去三顾,引荐还不是诸葛亮在荆州的高门亲戚,而是一位颍川剑客徐庶一个荆州学术圈边缘人物。

可见诸葛亮出仕前名气不大,仅在荆州的士人学术圈里有些名气。

即使如此曹操在诸葛亮出仕前能知道他的存在??怕不是曹操他老人开了天眼了吧?

另外诸葛亮一个徐州人,是怎样跑到荆州的?

曹操这位爷又在徐州干了什么?

诸葛亮能给曹操有什么好脸色?怕是来一段即兴饶舌气的曹相爷脑壳爆炸……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1、诸葛亮的政治光谱是忠于汉室,曹操当时已经露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面目。诸葛亮自然不会选择曹操阵营。

2、曹操曾经屠杀徐州百姓,而当时诸葛亮正处于少年时代,耳闻目睹残暴行为,给道德感强的诸葛亮留下很差的印象。

3、曹操的政权基础是庶族地主,对士族一直是强力打压,而诸葛亮家虽已败落,但阶级认同仍然是士族。到荆州后与各大家族联姻。自己要是羽扇纶巾名士派头。

4、曹操用人唯才是举,正面说的好听,反过来理解就是不问品行道德,实用主义,需要的是郭嘉、贾诩、华歆、程昱之流,而对荀彧、崔琰都是用后即杀。程宫也离开后被杀。诸葛亮如果投靠曹操,下场不会比他们强。

5、诸葛亮成人时,曹操已经做大做强,身边谋士如云猛将如雨,诸葛亮从自身价值上不会选择曹操。当然曹操事前也不觉得少了诸葛亮不行。

一代奸雄曹操,为何从来没想过挖诸葛亮到自己集团阵营?

没错,在三国这段历史上,曹操确实是一个比较重视人才的英雄,他提出来了一个著名的|“唯才是举”对于古代招揽人才是一个新的创举和突破,对于很多天下有才之人,曹操都是很爱护的,比如和关羽的故事,著名的汉寿亭侯就是拜曹操所为,还有和郭嘉荀彧的故事,对于刘备这个不甘于人下的也是百般的招揽,最后是刘备自己逃离的,甚至就是对于张绣这个害死自己侄子,长子和爱将典韦的人也是没有计较更多,打败之后依然重用了他。

但是更多的人来说为什么诸葛亮这么著名的人物却是没有想到挖过来呢,个人觉得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对于曹操来说自身的实力在当时整个三国时期来说是最大的实力派,已经没有像前期一样对于人才的迫切性了,况且诸葛亮的真正能力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强大,曹操这边拥有更多的人才,诸葛亮不是那么独特的。

2诸葛亮不会选择曹操这个平台的。刘备集团不缺乏能征善战的武将,却是一直缺乏一个有战略规划才能的军事谋士,这是刘备集团最需要的人才,而在曹操这个曹操本身能力就是很强的,手下文武各式人才尽有,诸葛亮的才能可能发挥不出来,但是在刘备这里的发挥平台是很大的。

3诸葛亮当时出山的时候名气不够大,不足以引起曹操的重视,出山的时候也比较晚了,整个版图多部份被曹操占据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