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每天把红薯当主食吃吗?

可以是可以,但我个人不推荐,很多资料说糖友可以把红薯作为主食,这是因为相对于大众的白米饭、白面条、白馒头来说,红薯的确对餐后血糖的影响会相对小一些,但红薯也是升糖指数不低的食物,只能说相对好。而同时薯类食物的土豆、山药是我推荐做主食的食物,它们的升糖指数更低,对血糖会更友好一些。

一般我们会用到“升糖指数”来判断食物是否合适糖友食用,升糖指数代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物升高血糖的速度的指标。如果升糖指数越高,糖友就越不适合,高于55的食物属于中高升糖指数食物,高于70,糖友就最好不吃、少吃、严格控量。日常我们吃的主食中白米饭的升糖指数为81,白馒头82,白面条也不低于79,它们都是升糖大户,不推荐糖友直接吃,可以用“粗细搭配”的方式来改善,比如白米饭添加粗粮杂豆,做成粗粮饭、杂豆饭,白面条和白馒头也可以用粗粮粉、杂粮粉、全麦面粉,做成粗粮类的面食,这样能够弥补损失的膳食纤维,能拖延消化速度,对稳定餐后血糖更有好处。

用薯类食物带替细粮也是好办法,薯类食物本身就富含碳水化合物,能提供丰富的能量,而且它们加工程度较低,保留的膳食纤维丰富,升糖速度会得到改善。红薯在薯类食物中属于升糖指数较高、淀粉占比也较高的一种,一般糖友如果吃了红薯,血糖还是可能会有较大波动,所以不推荐用红薯做主食,红薯的升糖指数为75,也是妥妥的高升糖食物。不过相对来说,土豆和山药中,淀粉占比更低一些,而且它们的升糖指数也更低,土豆和山药的升糖指数约60左右。和红薯靠得更紧的紫薯也是不错选择,紫薯中膳食纤维含量更高,升糖指数约是70。和薯类大同小异的部分蔬菜类也能作为主食,比如玉米、南瓜。

虽然这些食物作为主食有助平稳糖友的餐后血糖,但它们的摄入量也应该有所控制,每餐推荐摄入二两左右的主食类,米饭的话大概是一小满碗,薯类大约一拳半~一拳大小就足够了,如果其他菜中有富含淀粉的食物,主食还可以适当再减少一些,比如有炒土豆丝、莲藕、芋头等。

土豆、山药、紫薯等做主食烹饪方式最好蒸、煮、烤,不要用炸、煎、烧烤等方式,这样会增加油脂摄入量、对糖友控制血糖不利,还会破坏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注意保持食物原有的状态烹饪,比如土豆就一整个,不要捣碎捣泥做成土豆泥,这样会破坏其中的膳食纤维,降低它们平稳餐后血糖的能力。比如土豆本来的升糖指数是60左右,但土豆泥的升糖指数却可以高达80。

糖尿病可以每天把红薯当主食吃吗?

感谢邀请。

每个糖友的情况不同,病情轻重有益,这还得根据糖友自身的情况来看,有些糖友吃红薯后的血糖维持比较稳定,比起吃白米饭和面条、馒头来说要好很多,自我感觉不错的话,每餐用红薯代替主食也没差。不过也有很大一部分糖友吃红薯之后血糖上升也很难控制,并且难以平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建议再用红薯作为主食了。 我们可以用“升糖指数”来衡量一下红薯对糖友血糖的影响是否较大,升糖指数代表食物单位时间内对血糖影响的程度,数值越高则越不适合糖友食用,一般高出55就判定中高升糖指数,高出70就为高升糖指数食物,红薯的升糖指数已经超过70,属于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好在红薯的升糖负荷还不算很高,如果控量摄入的话,如一餐摄入约80g以内红薯,对血糖的影响可接受,但如前文所说,每个糖友情况不同,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对红薯的评价很多资料都众说纷纭,有说红薯升糖指数只有50几的,这不可能,生红薯升糖指数约51,但我们不可能生啃吧,普通的红皮煮红薯升糖指数就是76,还有说红薯升糖指数比米饭还高的,高出80,这除非是把红薯捣成泥来吃,那么升糖指数就会更高,总之,我个人认为红薯对血糖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即便糖友把红薯作为主食来吃,也最好不要过多食用,如果其他配菜中有富含淀粉的,还应该再少吃一些。

红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100g约22.5g,米饭约25g,两者相差不大,但红薯中的膳食纤维保留更加丰富,所以相对来说对餐后血糖的稳定更有利。普通的白米饭可以被称为“细粮”的一种,它们在售卖前的加工程度较高,虽然没有什么杂尘,颗粒比较雪白,口感细腻利于消化,但谷物类原有的麦麸成分流失严重,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族损失较大,淀粉也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被吸收,它们的升糖指数在煮成熟米饭后约81,属于极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精白小麦粉做成的面食,如馒头、面条升糖指数也都高出80。所以,虽然红薯的升糖指数有70以上,但比起日常的常见细粮来说都还是更有利糖友食用的。

薯类食物可做主食的还有土豆、山药、紫薯等食物,这些食物实际上更推荐做主食,它们的升糖指数相对红薯还要低一些,比如土豆、山药升糖指数约60,紫薯约70;淀粉类蔬菜也可作为主食,比如南瓜、玉米。我们还可以用“粗细结合”的方式来吃主食,例如在白米饭中添加粗粮杂豆混合,做成粗粮饭、杂粮饭,从而能弥补细粮中的营养损失。薯类食物作为主食的摄入量推荐一餐二两左右,红薯的话约一个拳头大小即可,过多摄入的话必然也会因为总糖分摄入过多而影响血糖。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