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感谢邀请。

米面的摄入并非导致糖尿病的原因,这么多人吃着米面,为什么有一些人有了糖尿病,而另一些人还是很健康?糖尿病的治病因素很综合,例如和自身体质、遗传因素、食物的摄入习惯、日常生活习惯、运动习惯都是息息相关的。正常来说,合适地摄入米面对我们的血糖并不会有太大的威胁,如果说不科学地吃米面,对血糖威胁更大,可能会增加糖尿病或高血糖的风险,但我们并不能说绝对会导致糖尿病。

题主所提到的米面,应该是指“细粮”,也就是我们平时常吃的白米饭、白面食,白馒头等食物,这些“细粮”在加工出场后损失了很多谷物类食物应该有的营养价值,例如维生素B族流失严重,另外,因为除杂效果较好(比如现在的袋装大米,基本都不用像20年前还要淘米好几次才能去掉其中的砂石,直接加水煮就行了),但麦麸成分损失也较多,随之流失的是大量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一种无法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的成分,不过它的优点也有很多,随着肠道融入食物残渣中,能增大食物残渣体积和空隙,让食物残渣不会因为质密干结而难以排出,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因此能润肠通便;膳食纤维还有助肠道微生物菌群健康,缺乏膳食纤维摄入,肠道健康更容易出现问题。膳食纤维能延缓食物的消化速度,抑制部分脂肪、胆固醇、糖分的吸收,所以对控糖控脂都十分有利。

但“细粮”由于缺乏丰富膳食纤维,它们的消化速度大幅提高,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因此对血糖的影响较大。现在都不推荐糖友直接摄入“细粮”,一般是“粗细搭配”,细粮中添加粗粮杂豆混合,做成糙米饭、杂豆饭、杂粮饭,粗粮杂粮加工程度没那么精细,保留了更多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因此有助帮助细粮提高营养价值,也能辅助稳定餐后血糖上升速度,对糖友来说是更有利的选择。而小米就是一种粗粮类食物,它保留了更丰富的膳食纤维,相对来说,平稳血糖的效果要好不少,所以糖友可以选择吃小米饭,也可以大小米一同煮食,比起直接吃细粮来说会对血糖友好一些。

但这绝对不是说肆无忌惮地吃小米对血糖就友好,杂粮粗粮、薯类食物,它们同样是富含淀粉的食物,淀粉最终也是会转化为葡萄糖的,吃多了对血糖照样是有威胁的,并不是吃小米就一定不会血糖高,糖尿病,它们虽然对餐后血糖更友好,但同样应当控量食用。一般来说推荐每餐摄入粗谷物类食物1~2小捧,加上一拳大小的薯类食物是最好的。粗粮杂豆并非多多益善,它们只是相对“细粮”来说,更适合血糖偏高的朋友食用。另外,糖尿病的爆发也并非因为摄入米面,或许和额外更多“精制糖”的摄入有关,高油高脂食物摄入也有关(高油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肥胖几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多方面都是相关的。

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吃米面导致糖尿病的说法并不正确,这就类似于有些人认为吃糖吃的多就会得糖尿病一样,都是存在误区的,如果按照这种说法,那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更高,至少多数人的饮食是离不开米面的。我们需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机体的胰腺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或者不产生胰岛素,或者产生的胰岛素没有正常的降糖反应,从而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升高。

这其中的因素包含了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环境因素中包含了饮食能量摄入过剩、体力活动量不足、肥胖、心理压力等等。

所以米面的摄入并不是导致糖尿病的直接原因,当然如果长期、大量的吃米面导致能量摄入超标,那么可能会增加糖尿病风险,但也不存在绝对的说法。

为什么会有吃米面容易得糖尿病吃小米却没事的说法?

可能是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或者预防糖尿病的相关建议中,会有增加粗粮,减少精细米面摄入的说法和建议,让人误认为吃精细米面会得糖尿病。实际上建议增加粗粮但这并不代表吃米面就会导致糖尿病,而是指增加粗粮的摄入,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情况,不仅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有利,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也有一定好处。

同时这里有一个前提,粗粮并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根据自身的肠胃情况来增加,一般建议粗粮可以达到主食的1/3左右就可以了。

小米便属于粗粮的一种,相对白面白米而言,未经过深加工,会保有一些天然的营养成分,其中的钙、磷、镁、维生素B族、膳食纤维等含量会略高于精细米面,对糖尿病患者的四肢和视觉神经可以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此外荞麦、燕麦、薏米、黑米等也属于粗粮中全谷物的范畴。总之,不管是健康人群、糖尿病患者主食粗细搭配是最适宜的、最健康的方式和选择,只吃粗粮或只吃精细米面都是缺陷的。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可以肯定地说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因为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发生虽然与吃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吃了什么或是不吃什么这么简单的关系,简单地说是“看你会吃不会吃”的问题,如何理解呢?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血糖?通俗地说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经胃肠分解成葡萄糖并吸收入血即成为血糖。很显然,食物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越多,分解产生并吸收血的葡萄糖也会越多,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就会越高。

其次了解一下血糖是干啥用的?血糖是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物质,生理活动越旺盛消耗的血糖也会越多,如果用不了有剩余时,机体会将血糖转化成糖原或脂肪贮存起来,当血糖消耗过多又得不到及时补充时会被释放出来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

需要知道的是,血糖的利用和转化都离不开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参与,它就像工厂的工人,如果没有工人干活,生产原料无法加工成产品便会造成原料大量堆积一样,血糖就会升高。因此,高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的缺乏。

了解了这些知识再来看米面与小米,很多人把小米看作是粗粮,也都知道高血糖及有糖尿病的人吃粗粮有好处,因为粗粮里含有有碳水化合物比米面少。实际上并非如此,二两米面与小米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大约都是75g左右,差别很小,最终转化成的血糖也几乎一致。但为什么又建议适量地吃小米呢?

这是因为血糖的高低不仅受从食物中吸收问题多少的影响,还与吸收的速度密切相关,食物中同样多的葡萄糖,最终被吸收入血的总量是一样的,但吸收的速度越快血糖的升高幅度越大,这就要求机体胰岛细胞能适应血糖的快速升高相应地增大胰岛素分泌量,及时促进血糖的利用与转化,才能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由此可知,高血糖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不能及时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

小米虽然与米面最终被分解吸收的葡萄糖总量是一样的,但由于小米中的膳食纤维比米面多得多,而膳食纤维是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它在胃肠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一块海绵在吸水,将葡萄糖、脂肪等“吸”在其中,从而达到减慢葡萄糖吸收速度的作用,有助于降低高血糖的幅度,但它并不能改变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多少,如果自身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下降时,吃了小米高血糖也一样会发生。

综上所述,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发生与吃了米面或是小米没有直接关系,根源在于自身胰岛功能发生了问题。当然,吃小米更有助于降低进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有利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但不会改变高血糖发生事实,更不可能降低高血糖。

因此,要从饮食上预防糖尿病或是控制血糖,关键在于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轻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负担。实际上有糖尿病的人即便是吃粗粮也不能多吃,因为大多数粗粮比如小米、莜面、荞面、豆面等中含有的碳水化合物并未比米面少多少,只不过有利于减慢消化吸收的葡萄糖的速度而已。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谢谢邀请。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搞清糖尿病是怎么回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产生的胰岛素数量和质量的下降有关,它导致了血糖升高并产生一系列代谢性障碍的表现。绝大多数糖尿病都属于2型糖尿病,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其根本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

必须指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的米面会使部分人出现胰岛素抵抗,并最终导致糖尿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含淀粉的米面摄取→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糖尿病。这种诱发胰岛素增加分泌的情况与食物的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关系密切。

何为升糖指数?它指的是一种食物进食后升高血糖的速度,该指数55以下时为低升糖指数食物,56-60为中等升糖指数食物,大于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一般来说低升糖指数食物滞留于消化道时间较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进入血液速度慢,自然胰岛素峰值相应低。而高升糖指数食物与之相反。

再来看看升糖负荷是怎么一回事。升糖指数仅仅表明某种碳水化合物转为血糖的速度,但并没有考虑到摄入量对血糖的影响。升糖负荷则是更为全面的概念,它同时兼顾了食物升糖指数和摄入量对血糖的影响。一般来说,低于等于10为低升糖负荷食物,11-19为中升糖负荷食物,大于等于20为高升糖负荷食物。

了解上述概念,回答这个问题就不难了。大米饭和面条都是高升糖指数和高升糖负荷食物,过多的摄取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增加了胰岛素的分泌,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再看看小米,尽管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小于米面,但仍然属于高升糖指数和升糖负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仍然有血糖升高的风险。

当然,与精米精面比较,小米还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它含有更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它这并不意味着摄取小米就不升高血糖,对于糖尿病前期即糖尿病患者来说,必须严格限制摄取量。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得不得糖尿病,跟吃米面还是吃小米,没有直接的关系。大米、白面、小米、荞麦等,都是要消化为葡糖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唯一的区别是,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升高血糖的速度是有差别的。比如精米、精面升高血糖速度快,而全麦、粗粮升高血糖慢。

目前,2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患者的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也与饮食习惯有关。现代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热量饮食普遍存在,绝大多数人存在营养过剩、糖脂负担过重、运动量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人到中年以后,肚子越来越大、血糖越来越高的原因!

无论你是不是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热量,都要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通俗来讲,即淀粉类食物,要占饮食的一半左右,脂肪类食物少吃,多吃蔬菜,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还有就是,每天三顿饭,定时定量,每餐8分饱即可。

最后一点,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了糖尿病但却听之任之,血糖长时间处于高水平状态,其急慢性并发症才是我们所害怕的!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失明、神经受损、糖尿病足等等,哪一个并发症都不是省油的灯!

所以,“管住嘴、运动腿”是2型糖尿病患者永恒的话题,配合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把血糖长期平稳的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高枕无忧。

张医生在线,欢迎你的关注!

为何有人说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吃小米却不会?

感谢邀请。

吃米面会导致糖尿病?话可不能这样说,我们这么多人天天都在吃米吃面,大部分人也依然是健康人。这个标题应该这样说:如果长期频繁大量吃精细米面,可能会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不过并不是说只要吃米面就会导致糖尿病。

那么为什么频繁摄入精细米面可能会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我们平时吃的主食类食物大部分都是精细主食,如最常见的白米饭、白面条、馒头,它们都是用经过精致加工的水稻或小麦(磨粉后)制作成,加工过程工序较多,这些谷物损失的麦麸成分较多,随之而流失的膳食纤维也较多。膳食纤维原本还可延缓食物的消化速度(不能被肠胃直接消化吸收,能阻碍消化吸收速度),现在膳食纤维的损失意味着它们更容易被消化吸收,特别是其中的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让餐后血糖上升速度较快。

如一些有家族遗传糖尿病史的朋友,比起一般人来说则更容易诱发糖尿病,如果这类朋友频繁大量摄入细粮,对胰岛细胞可能造成损伤,破坏糖耐量,破坏胰岛素敏感度,增加胰岛素抵抗。一般的人群同样有几率会因此而诱发糖尿病,可以想一下,如果总是让血液中充斥着较高葡萄糖浓度,我们的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的负荷较重,长期如此,必定会对胰岛造成伤害。总之,主食类食物虽然是膳食指南中我们每日应当摄入最多的食物,但我们同样不宜过量摄入。每日的主食类食物摄入推荐量是250~400g,其中包含50~100g薯类食物,50~150g粗粮杂豆,意思就是说不适合单独就吃白米饭,白馒头,其中咱们混合一些薯类、粗谷物杂豆才是正确的选择(这些食物膳食纤维含量更丰富,有助稳定餐后血糖),但其实很多朋友都没有做到。那为什么小米好像在大家的印象中对血糖要好一点? 小米的确要好一点,至少粗小米的加工程度没那么精细,它们保留了更丰富的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部分未经过精细加工的小米可作为粗粮,粗小米的升糖速度要比精白大米慢不少,白米饭的升糖指数可高达80以上,粗小米约50~60,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宁肯是小米粥,也不愿意吃白米饭。但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粗粮或杂豆,它们毕竟都是主食类食物,淀粉含量较高,并不适合多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