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感谢邀请。
说到养身,前不久刚好看了《黄帝内经》,古人更重视季节和节气的养生方式,不妨今天就用传统医学的角度来给大家介绍一些秋天我们应当注意的一些事情。前不久刚过寒露,这也标注着我们进入了秋季中,深秋慢慢向我们靠近,这个节气叫做“寒露”是因为草叶上的露水由于飒飒凉风“将凝为霜”,提示着大家要加衣服了,凉意会越来越深,早晨我们起床开窗伸个懒腰可能会感觉到冷风吹着还有些小冷,好像听见了几份冬季来临的脚步。到了这个季节,我们也应当顺应天时,适当“收敛”自己的阳气,深秋的来临同时也是改善体虚的好时机,《黄帝内经》里曾提到“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就是说,顺应秋天之气,我们应当收敛阳气,养足身体。
春夏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让阳气向外散发,这样能够让阳气带出身体深处的寒邪、湿邪或者淤滞之物,比如盛夏的时候天气炎热,但这个时候其实是排寒气的好时机,秋季渐浓,气温转凉,就应该把阳气箱内收敛,等于是给身体聚集能量,让身体受到阳气的保护、濡养,能提高免疫力,等过年入春之季就更不容易受到寒邪入侵,容易生病感冒了。其实天地万物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比如这时候大部分作物都已经停止生长了,这是自然界中的植物们在胃冬季“藏”做好准备,在收敛自己的气息,所以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大家出门“躁”、“嗨”,过度运动出一身大汗,或是随意挥霍自己的元气。如果阳气不敛好,深秋或冬季则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觉得秋燥,易咳嗽,而且难以平喘,因为阳气没有敛好,五脏六腑缺乏濡养气息,正气减弱,而更容易感觉到燥邪、寒邪,抵抗力不足,相比普通人更容易感冒、咳嗽、便秘、皮肤起皮。
阳气没有敛好,还可能会造成口感舌燥、身体发热,腹泻、精神倦怠、注意力不接种的情况。为了帮助阳气敛内,我们可以在秋季日常多吃一些五谷杂粮,它们吸收了春夏阳气,把进化包裹在秋季的果实中,对五脏六腑都有滋养效果,比如三餐中选择一餐来喝粥就是很好的方式,喝粥的方式有助缓解肺阴虚,有润肺、通便的效果,脾胃虚弱的朋友喝粥能有助消化吸收,还有开胃效果。粳米熬粥是很好的方式,粳米有特别滋阴润肺的效果,可以加一些百合、花生、山药等搭配。理肺是秋季应该做的事情,《本草纲目》中介绍到,“杏仁”有入肺,能降能升,有宣肺的效果又有降肺的效果,平日里可吃一些甜杏仁,对润肺通便都有益。咳嗽的朋友可以多按摩“中府穴”,从中府穴按揉到云门穴,如果最近燥邪厉害,会有同感,多按摩按摩,胸口会觉得舒适许多,有止咳平喘的效果。
《黄帝内经》中还有秋日的专门养生金句: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意思是说,我们要早睡早起,平心静气,应当收敛自己的精气神,不要过度多思多愁多虑,主要是“向内调养”。
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感谢悟空邀请!大家都知道,秋季是养肺的季节,在这儿分享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练气息,吸一口气憋在小腹里(也就是神阙下),然后舌头尖轻轻放在上牙和下牙的缝隙间发丝的声音,发音的时间越长,肺功能就会越好。看电视时、看手机时、扫地时都可以练习,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现在天气渐渐变凉,秋风飒爽。那么秋天究竟应该如何去养生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呢?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在这里我们来聊一聊。
一 秋季的气候特征秋季又被称为“多事之秋”。俗话说, “三分调, 七分养, 十分防”, 秋季养生根据秋天的独特气候,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了养生既可以预防当季疾病, 又可防治旧疾复发。
秋季暑热已过,早令当令。
中医学认为,燥当为秋季六节气的主气,称为“秋燥”,其气清肃,其性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
此外,秋季开始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这一特点也是容易引发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 秋季的养生要点1.秋季要养肺,防肺燥
肺主气, 司呼吸, 开窍于鼻, 外合皮毛, 于季节为秋。肺为娇脏, “喜润恶燥”, 易受外来邪气的侵袭, 尤其是秋令时节之燥邪。
“燥易伤肺”, 容易发生咳嗽或干咳无痰、口干舌燥等症。秋季对应腑之大肠,肺津伤则见口干、舌燥、咽痛、目涩、鼻衄、干咳少痰、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症状。
所以秋令时节应注意滋养肺脏, 防止秋燥伤肺, 使肺气得清, 呼吸平和。
2.秋季多食白
根据中医学理论, 五脏之肺脏对应五色之白色。因此, 秋季常吃白色食物可收到润肺之效果。生活中可选择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食物。
对于肥胖者来说, 可多吃一些诸如鱼片、豆腐、茭白等食品,这些食物对食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肠胃虚寒之人在秋季则应该少吃白菜和白萝卜等白色食物。
过敏体质者在选择食物时应以温性、补气的白色食物为主, 如白莲、山药、百合等。
在药膳调补中可加入诸如沙参、百合、麦冬、枸杞等滋阴润燥之品。
3.秋冻防着凉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是秋天的早晚,很凉,甚至有些冷,所以此时必须多穿衣服,尤其是气虚之人,身体不耐寒凉,因为卫气不足,所以寒风对身体伤害非常大。因此气虚之人除了要进行补气温阳之外,早晚也必须注意加衣保暖。
4.秋季饮食宜温脾
秋天的时候,天气渐凉,此时,在饮食习惯,却往往还是夏天模式,因此,很多人会因此而受伤。比如说,夏天我们是吃西瓜的,可是到了秋天,还有人大吃西瓜,这就不大合适了。
天气冷了以后,腹痛腹泻,甚至胃肠型感冒的人明显增多了,这都是因为脾胃本来就弱,脾气虚衰,结果又吃了寒凉的食物,比如各种生冷,导致的脾胃受伤。所以,这个季节,同时也应当注意温补脾阳。对于脾气虚弱的人,绝对要注意饮食,少吃吃生冷之物,多使用温补的牛肉、羊肉、鸽肉等,此外健脾益气的红枣、莲子、山药,温中的艾叶、生姜、胡椒等等可以多吃。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的几点,就能够平稳的度过气候变化较大的秋天。
更多中医药知识,请关注作者!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秋季可以吃一些微微酸味一点东西,有助于助肺的收藏,可多吃苹果,橘子等水果。而我们日常吃的食品,像大米、白面这些不咸不淡,吃着没什么味的食物,也是没问题的,另外在饮食上,还要注意饮食不能过量,以及药物不能长期服用
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秋天说来就来了,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即便在南方,近期下的几场雨,也让之前的高温天气逐渐的凉爽起来,尤其是在一早一晚的时候,能够明显感觉到“秋高气爽”了,那么进入秋天后应该如何饮食来帮助养生嘛?能随便的进行“贴秋膘”来进补吗?其实秋天养生还是有很多的坑的,需要尽量的避免,以免给身体带来负担,反而起反作用。
秋天养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饮食要均衡的搭配,可以吃羊肉等进补的食物,但是也要注意荤素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以及适量的吃新鲜的水果,以免吃了过多的鱼,肉等食物,引发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以及痛风等疾病,最好平时的饮食再搭配一些豆制品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另外还要注意进入秋天以后,就要开始防燥了,所以饮食中应该少辛辣,比如葱,姜,蒜,辣椒等等辛辣的食物尽量少吃,以免肺气过盛,会伤及肝脏。
所以对于秋天来说,应该吃一些酸的食物,来帮助祛除燥气,补气润肺,有益肝脾等作用,比如一些石榴,葡萄,山楂,苹果,柚子等等。另外还可以吃一些如橄榄,百合,银耳的办法食物来帮助润燥。饮食应该做到规律三餐,少食所餐,并且要注意戒烟限酒。
除了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以外,还要注意“秋乏”的问题,进入秋天更应该规律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建议最好每天两睡,每天晚上最好在10点以前入睡,中午还可以再来一个午觉,可以很好的缓解“秋乏”。进入秋天,天气开始凉爽,也可以开始运动了,每天适量的运动1个小时,更可以帮助增强体质,以及抗病能力。
秋天你会怎么养生?
秋意越来越浓,对于秋季而言,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看过来,我们健康度秋。
1.秋季轻进补,别吃的太厚重。很多人都会在秋季选择进补。这确实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但是那是过去,日子穷,百姓经过苦夏确实掉膘。这秋天作为过渡,贴点肉补一补,好过冬。可是现在的我们身上穷的就剩肉了,所以咱就别贴秋膘了。
正确打开方式,适当的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禽蛋奶和瘦肉,注意烹调方式的选择。保证优质蛋白的同时控制好膘。
2.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夏季出汗,B族维生素流失比较多。所以在饮食上增加富含B族的食物,比如主食粗细搭配,粗粮占到主食的三分之一,保障B族的摄入。
3.适量的增加发酵食品,比如酸奶的摄入。经过了一个夏季,很多人的肠道都亮了红灯。每天保证喝点酸奶,可以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
4.足量饮水,饮食清淡。秋季干燥,特别是北方,所以要保障每天足量饮水。膳食也要清淡,除了足量饮水之外,记得也要多喝一些汤水,粥及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好美的秋,让我们一起轻松度金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