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感谢邀请。

或许很多朋友有这样的疑惑:总听见别人说自己的亲戚天天喝酒不过都是百岁老人,自己的同时、朋友每天都要晕二两身体却倍儿棒,即使天天喝酒的人对健康为什么不影响?其中可能有多重原因,不过它们都并不普遍,多数是特例,比如酒精代谢能力高于普通人,肝脏先天基础条件较好,或者长期锻炼,体质强壮,表现出的利大于喝酒的弊。另外,很多说法都是一传十十传百,这中间可能改变或者漏掉了更多的信息,而且也有夸大说法,所以说,天天酗酒的人身体很好的说法并不十分可信。

酒精对肝脏的影响较大,而且已经被多种实验证实,酒精的摄入99%都是肝脏处理,仅有1%能被肠胃直接吸收,所以无论喝多喝少,喝酒是必然会给肝脏增加代谢负担的。酒精会首先脱氢生成乙醛,乙醛是有毒物质,必须再次脱氢生成无毒的乙酸带出体外,部分人群刚好就是缺少“乙醛脱氢酶”,从而无法有效地将乙醛转化为乙酸,因此不胜酒力,喝不了多少就会喝醉,一般会出现脸红的情况,看到容易上脸的朋友喝酒,可千万不要再多劝别人喝几杯。乙醛脱氢这一个过程比较紧急,所以肝脏会放下手上所有的工作优先处理乙醛,因此,肝脏中等待处理的脂肪很可能堆积成山,如果长期下去必然更容易诱发脂肪肝、高血脂。

研究中发现,酒精对人体的DNA损伤可能是无法逆转的,酒精也是一种高热饮品,1g酒精能够产生7Kcal热量,酒精度数越高,产生热量则越多,酒精还可能减少血液中尿酸的代谢,而增加尿酸的合成,因此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也不利。酒精是除了葡萄糖外,唯一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的物质,进入大脑中酒精会干扰神经系统运行,所以我们喝酒后往往都会觉得神志不清,过度饮酒更是可能会出现短暂记忆缺失,也就是“喝断片”了,长期大量酗酒,对身体的威胁极大,会增加三高、痛风的发病几率,还会诱发肥胖等生活慢性疾病。

我们纠结的不应该是天天酗酒的人为什么健康,因为他们必然是不健康的,即使现在并没有爆发出病情,但一般在40岁后,他们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大幅上升,有40%以上的人群都会爆发。或即使他们看起来很健康,没准他们戒酒后会更健康。我们应当纠结的是“适当饮酒是否有利健康”的问题,目前来说,适当喝酒表现出的利弊因人而异,部分人群可能表现出更不好的一面,而也有人群可能会出现对身体有益的一面,例如四肢麻木,血流淤堵,适当饮酒可能能活血通络,有助改善。但酒精必然是伤肝的,它的优点和缺点总是此消彼长。我们不一定要戒酒,但一定要控制好量,膳食指南推荐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得超过25g(750ml啤酒,400ml红酒,2两白酒),女性不得超过15g,(450ml啤酒,250ml红酒,1两左右红酒),当然并不推荐大家天天喝酒,让我们对给肝脏放点假,让它们自身多修复修复。

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天天喝酒的人,我见过不少,我有两个常年喝酒的朋友,他们的经历值得和大家分享。

一天三顿酒,心脏跳动250次,早早离世

老林,54岁,福建人,在我们这里做茶叶生意,嗜酒如命,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喝酒,一日三餐绝对不能少酒,平均一天最少喝酒1斤半到2斤。

我不止一次给他说,别喝这么多,会出事的;可是他说:“喝了一辈子了,没法戒了,就这样吧!”

一个周末的晚上,正好我值班,急诊打电话说心律失常的会诊,跑去一看老林躺在监护床上,急诊医生已经电击了两次了给老林。

老林突发晕厥,家人给送到医院,一做心电图提示快速心律失常,室速,尖端扭转室速,心率250次以上,入院后在此晕厥两次,医生已经除颤两次。

后给予抢救药物静脉输入,可是患者还是反复室速,不得不反复除颤,前后共除颤20余次。后来经过补钾补镁以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后,抢救了3个多小时病情总算稳定。

住院期间还要喝酒,别办法,不喝酒就要疯;最后出院了,我们仍然建议他戒酒,但这说了也白说。

没过几个月,老林在再次晕厥,送到医院,心脏已经停跳,老林走了,再也喝不了酒了。

症是因为老林长期酗酒,才导致如此严重的心律失常,最终导致死亡。

大量喝酒不但会导致这种恶性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猝死等等风险。

没饭可以,不能没酒,喝酒喝出肝硬化、肝癌

老吴,是一个老病号的儿子,因为他爸是老干部,年龄偏大,身体不佳,长期住院,后老吴就不上班了,常年陪着老父亲。

后来发现吴老的病房,长期是酒气熏天,才知道老吴爱喝酒,有酒瘾,别说一天没酒不行,一顿没酒都不行。

有次查房我发现,他手掌红色,有肝掌,我说你少喝点酒,看把肝喝成啥了。老吴问我咋知道他肝脏不好,我说都肝掌肝脏能好到哪里去,迟早肝硬化。

没过一年,吴老还没走,他儿子老吴因肝癌先走了。

酒精性肝硬化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硬化。是酒精肝的终末阶段,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与饮酒者的饮酒方式、性别、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及是否合并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少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饮酒的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后容易癌变,导致死亡。

喝酒的大数据:

世界顶尖杂志《柳叶刀》 ,纳入样本量近60万人的研究。长期喝酒的危害如下:

导致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导致心衰发生率明显提高;导致冠心病风险明显提高;导致肝癌明显提高;导致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明显提高。

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各种原因死去的3200多万人中,喝酒直接导致了280万人的死亡,是第七大致死原因!

《柳叶刀》2019年有一篇文章,入选2800万人,对饮酒者的性别、年龄、饮酒量、饮酒频率等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彻底明确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最终的结论是:没有所谓的适量饮酒有益健康一说,也就是喝多少酒都是有害的!

为什么有人天天喝酒没事?

1、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和耐受不一样,就是我们说的酒量不一样。有人喝1两就醉,有人喝1斤也不醉。但不醉不代表没有伤害,醉了伤害更大,天天喝酒,尤其是喝大酒的人,没有一个身体好的。如果有,那也是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可是写武侠小说的作者古龙,嗜酒如命,在医生告诉他必须戒酒后,大喝3天后离世,47岁。

2、我们只看到小样本事件,就是更容易记住谁谁谁喝酒活了90岁,早早忘记那些喝酒去世的人。还记得去年喝酒去世的师胜杰、臧天朔,还记得喝酒去世的古龙,还记得周围很多因喝酒早早离世的人们吗?都不记得了。大家更愿意相信少帅喝酒活了100岁。

3、单因素喝酒对身体健康以及寿命肯定有影响,而且公认的观点,酗酒肯定会影响健康,缩短寿命。至于喝酒长寿的人,一方面基因好,包括寿命基因及对酒精的代谢,一方面综合条件好,也就是别的因素导致了长寿,而不是因为喝酒导致长寿,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喝酒长寿。

4、我们不排除个别人,每天就喝一点酒,或者对于他个人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剂量,同时配合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的心态,很长寿的人。但这个长寿不是喝酒的结果,是少量全面的健康方式和心态以及遗传基因等等综合的结果。

喝酒有安全剂量?

首先每个人酒量不一样,其次上面说了喝多少酒可能对身体都没有好处,但我们确实离不开酒。

在结合个人情况的前提下,如果成年人要喝酒,男性每天不超过25g酒精,女性不超过15g酒精。

25g酒精相当于750毫升的啤酒、或者250毫升的葡萄酒、或者75毫升38度的白酒,又或者50毫升的高度白酒。

15g酒精相当于450毫升的啤酒、或者150毫升的葡萄酒、或者50毫升38度的白酒,又或者30毫升的高度白酒。

酒要少吃,事要多知!

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喝酒伤肝,抽烟伤肺,不抽不喝就伤心。这个是对于一些烟酒生最好的写照了。

现在人人都在说喝酒不好,伤身体,抽烟不好不光是伤自己的身体,还影响别人的健康。抽烟就不说了,不管有没有害吧,但是确实影响到其他的人。

就说喝酒,现在每年国家还有世界上的一些机构都在公布一些数据,喝酒能够引起那些疾病,或者每年因为喝酒导致多少人死亡等等。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抽烟喝酒的人活到八九十岁了还好好的。

就说我外公吧,不过现在是去世了,以前基本上每天喝酒,后来到了八十多岁医生硬是不让他喝了,后来也就没喝了,然后过了几年就过世了,有九十多岁。但是他一生不喝酒的时间可能就是小孩子和最后的几年时间不喝酒,其余的时间都是在喝酒的,而且有时候经常喝醉。

其实喝酒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适量,其实不管干什么都要适量,太少了不好,太多了肯定更不好。吃饭吃多了都不好,更何况是喝酒呢?所以说只能是自己能够控制住,每天少量的喝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千万不可买醉。

其次也是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来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就说别人喝酒出问题了,那么所有的人喝酒都会出问题的。

当然对于一些不能喝酒的,比如说身体有问题的,肝脏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肝病国家,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有肝脏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人喝酒一定要是控制的。还有高血压,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胃病等等方面的人还是要少喝的。

现在的人在社会上也是不得不喝酒,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的,所以不能喝的人就千万不要喝,身体是自己的,身体来挣钱金钱,但是金钱不一定能够换来健康的身体,所以喝酒还是要注意的。

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这个其实就相当于看问题的片面性,都说喝酒伤身,那为什么有的人天天喝酒还身体好?小糖认为有下面这几个方面的原因。

1.饮酒量,每日少量饮酒,其实危害并不算大。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25克,女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超过15克,在这个范围内,我们机体还是比较容易能把酒精代谢出去的。所以说,小酌怡情,它也是有道理的。

2.个人体质,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这就好比,有的人一吃就胖,有的人怎么都吃不胖一样。有的人身体底子好,哪怕是天天抽烟喝酒,也活到了个七八十岁的。所以说,上帝的确是不公平的,拼爹最初拼的就是爹妈给的身体。

3.其他因素,比如饮食、运动、心态等,都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谁还没个抽烟喝酒熬夜的坏习惯呢?但是这些人是劳动人民,长期锻炼身体,饮食朴素、心态乐观,照样是可以活得健康的。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一个点,要全面来看,坏毛病人人都有,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喝一辈子酒、抽一辈子烟没事,就去效仿。因为很多因为抽烟酗酒染上重病的,只是你没有看见而已。

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你好,我是知心蓝医生。

人类生活在这个社会环境当中,身体能不能好,一方面是自身基因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是环境对身体的影响。提到喝酒,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外加环境对自身影响的问题。喝酒对人体的影响已经被很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可以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肝脏、心血管系统等。但是很多人却不相信、不以为然,这些人大多数是爱喝酒、甚至是喝酒成瘾的人,非要抬杠说谁谁谁长期喝酒身体可好了,从没进医院,活到九十九。这其实就是个体差异、概率的问题,只能说明喝酒对这个人影响比较小,不是没影响,如果他不喝酒,说不定该活一百岁。那喝酒对身体的影响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来看一看。

1、喝酒的量

常常听人说“小酌怡情,过量伤身”,其实大家也都承认喝酒太多对身体不好,那怎样才算多?怎样又算是少呢?是看有没有喝醉?那可不行。关于饮酒,并且是健康成年人饮酒,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应小于25g,女性少于15g,其实也就相当于高度白酒50ml(一两)、红酒100ml(二两)、啤酒300ml(六两),有喝酒的盆友可以自己估摸着看看,对于酒量差的人,在这个数值要往下减,但反过来酒量好的人往上加那就不可靠了。

2、喝酒的频率、时间

同样是喝酒,有些人偶尔喝一次,比如说一个月喝一次两次,有些人每天都喝酒,甚至每顿都要喝酒。有研究提示如果每日引流量增加到上面提到的2倍以上,每周摄入酒精量超过300g,就会大大增加危害,明显缩短寿命,喝酒的时间越长,这种效应越明显。所以说,过量饮酒是非常有害的。

3、机体对酒精的代谢

每个人的“酒量”不一样,其实就是每个人对酒精的代谢速度不一样。酒精代谢过程中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包括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等,每个人身体里面这种酶的活性和数量不一样。“酒量差”的人,是因为乙醛脱氢酶的量少,代谢慢,乙醛在身体蓄积容易扩张血管,使心率增快。代谢越慢,对身体影响就大。

4、关于喝酒的建议

健康成年人,少量喝酒不是禁忌,但绝不是顺喝酒能对有什么好处。对于存在某些身体疾病的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消化性溃疡、肝功能不全等,建议限制饮酒,最好戒酒。

总之,个别人天天喝酒身体还很好,不能说明喝酒没坏处,或许是他喝酒时间还不够长,或许时喝酒量不多,或许是身体代谢快(基因好)。对于普通人没有特殊疾病的情况下,少量喝酒对身体影响较小,而过量饮酒是有害的,尤其是对于身体有某些基础疾病的患者。

关注知心蓝医生,了解更多心脏知识。

为什么很多人天天喝大酒身体还很好?

张学良吃喝嫖赌毒都来,活了一百多岁。

这么说的话,那岂不是告诉人们,什么都来,还能长寿。

如果你真是这么想的,那么恭喜你,又只看到表面了。

张学良是什么出生,众所周知,他的医疗背景如何(专门的私人医生),这个不用想都知道。

说少帅太远了,就说说近代的伟人吧!烟不离身,也活了八十多岁,问题是他老人家是一国之主,普通人能比吗?他的医疗,他的饮食,他的起居,都是有专业人士来制定的,尽可能的弥补因抽烟伤害的身体。

很多人喝大酒身体还很好,这只是你看到的表面,他背后的肝问题,你看不到。他背后因此喝酒出的问题,不会告诉你。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一些人体质较好,喝酒身体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你要知道这并不代表你也能行。

我们做为医生劝导别人少喝酒,不抽烟,从不拿个人感受来说事,只从数据说话,到医生的呼吸科去看看,有多少病人是因为抽烟引起的。到检查肝脏的地方去问问,有多少是因为喝酒引起的。

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比如说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你现在看到的很多其实在我的眼里就是少数,而我看到的是更多因吸烟、喝酒导致的疾病,有些甚至把身体都搞垮了。

一个不抽烟、喝酒的人,其健康状况大概率要比一个经常抽烟、喝酒的人要好的多,当然你硬要杠说,那这个世界上这么多抽烟、喝酒的也没见多大事,那我也没话说。只希望你抽烟、喝酒,几十年后还能这么说,而不后悔。

我见过太多在开始的时候,对劝说不抽烟,少喝酒的医生嗤之以鼻的人,但真到了那一天,他们又懊悔自己为什么不早听医生的,希望你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