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觉得好吃的东西吃一点好吃,吃多了就腻,而不怎么好吃的东西往往吃不腻,这是为什么?
感谢邀请。
对人类来说,好吃的东西不例外就是油脂含量较高、糖分含量较高的食物。其实这也是由于我们祖先的DNA世代流传下来造成的影响。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都是通过狩猎的方式为生,而狩猎其实是一项很艰苦的生活方式,一次狩猎到的野兽可能只够部族吃个几天,就要继续寻找野兽,并且冒着生命危险狩猎他们,因此,维持充足体力是祖先们的首要追求,而保持体力的三大能量也就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也就是糖分),如果食物中富含这些成分越多,则他们的大脑反应月积极,对这种食物更感兴趣。例如我们祖先中的一位女性如果有一天遇到一棵果树,肯定会在树下吃到撑到不行,还会尽量带很多回去存放,因为水果中也是富含糖分的。这样对糖分、脂肪的执着,一直刻入后代的DNA中,以至于现在,我们依然很喜欢甜点、高脂食品。
如果我们摄入过多高糖、高脂的“好吃的”食物,过量,对身体造成不利的情况下,大脑会收到身体的抑制反馈,让我们觉得“腻”,为的是让我们停手,别再继续吃了。例如,高糖食物的摄入会导致葡萄糖的大量吸收,进入血糖的葡萄糖过多,胰岛素的负担就会加重,到了胰岛素实在承受不住,或者运输到细胞的葡萄糖足够多了,大量溢出的时候,大脑可能就会收到“我腻了”的反馈,让我们别再碰甜食了。脂肪的转化处理也需要很多工序,酶、激素、还有肝脏的运输,如果过量摄入脂肪,酶不够,或者脏器过度劳累,也会对大脑发出反馈“我累了,我腻了”,于是我们就会因为腻了而收手了,可以说腻了是一种自我保护。
但如果是我们觉得“不好吃”的食物,这些食物往往是膳食纤维多,糖分少,脂肪也少的食物,口感不好,也不会对脏器造成过多负担,所以无论吃多少,也不至于让对我们身体造成威胁,大脑也不会收到“别再吃了”的信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