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感谢邀请。

血管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运输养料废物,灌输全身,如果出现了什么不对劲,人体必然也会出现相对的症状,威胁健康和生命,因此保护血管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一定要注重日常饮食和日常生活作息习惯,早期保健,预防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威胁。

血管如同自来水管道,会因为血液的“水垢”,如脂肪、胆固醇等,而发生“生锈”或“水垢”沉淀现象。“水垢”越来越多,则会使“水管”变窄,引发炎症,这又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而“水垢”脱落则而形成血栓,同时降低血管的弹性。这也导致血液流动受阻、心肌缺氧、大脑缺氧以及肢体麻木。如果发现出现:呼吸急促、气喘,说明肺中的血栓已经影响了供氧量,当供氧量不足时,便会有缺氧气短现象,如爱深呼吸、心跳加速、头晕、乃至晕厥等。胸痛。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胸痛绝对是危险信号,心血管堵塞导致的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步态异常。走路时发生轻微的坡脚、拖沓现象,通常是血管堵塞造成的偏瘫征兆之一。多是因为脑血管堵塞,引起四肢的神经功能造成。容易流鼻血,冬季中老年人发生类似现象,千万不要以为是上火。常常因为血管堵塞,导致血压升高,鼻腔内、眼底血管脆弱,因高压而容易有出血现象。四肢疼痛。中医讲“不通则痛”,血管中存在血栓会引起疼痛,但是常容易与肌肉拉伤、痉挛而混淆。肢体肿胀、皮肤易出现青瘀。腿、手臂水肿是深静脉血栓的一种表现,主要是因为血栓影响了血液流动,发生肿胀情况。另外,皮肤经常发生瘀伤、红纹也是血管堵塞的症状。这些都是血管可能有阻塞的现象,如果一旦发现类似现象一定要尽早就诊,以免延误最佳就诊时间。

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血管堵塞有很多原因,如上了年纪自然退化、饮食问题等。

可有些人的血管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用的时间长了,管道内壁就要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病。

那么血管堵塞都有哪些征兆呢?

初步堵塞:脚怕冷,足部“脉搏”减弱。脚是人体的末梢,也是心脏最远端,血管有问题,脚最先有感觉。

有两个信号可以验证:一是腿有点怕冷,二是是否能摸到位于足背正中最高点脉搏,轻轻摸,如果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走路一段路之后,再摸却摸不到,此时,就可能发生了轻度的动脉血管堵塞。

堵塞加重:间歇性跛行。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间歇性跛行。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2站路就感觉走不动了,腿酸痛不适,休息一会儿,又能走了。这就是典型的血管动脉堵塞的症状——血管性间歇性跛行,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

堵塞更严重:斑块游离到了心脏,引起心血管阻塞——在发生急性血栓堵塞时,人会感觉到腿突然疼痛。此时,一般可以确定是血栓突然脱落造成的,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如果血栓随血流游离到心脏处,发生堵塞,就会导致心肌梗塞!

早点“养”血管,胜于老来“治”

可以通过食补,来清理血液中的垃圾,同时保养我们的血管!

1.黑豆--血液循环催化剂

很多人都知道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可以帮助血液循环、调节肠胃功能、使代谢能力加强,并积极输送到全身,让女人面色红润,内分泌也达到平衡状态,改善怕冷状况。这都要归功于黑豆中所含有的花青素,这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对于血液有良好的保健作用,而且极其容易被人体吸收。

2.荏胡麻油--血液净化剂

荏胡麻油富含α-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自身不能合成,必需从外界摄取,是目前人体最缺的一种营养元素。可根据人体需求代谢成DHA和EPA,可以降低人体内坏胆固醇的含量,是血液不可取代的“清道夫”,降低血栓、血脂的凝结几率,让内脏功能时刻保持完美状态。

同时,α-亚麻酸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转化成高密度脂蛋白,进而形成胆酸,排除体外,从而排除血液垃圾,调节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建议每日食用荏胡麻油5ml即可满足膳食营养推荐的摄入量。

3.黑木耳--血管保护伞

现代医学以为,木耳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具有抗血凝、抗血栓、降血脂、降低血黏、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发生的功效。

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血管堵塞会出现哪些症状?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为什么这么说呢?血管堵塞,究竟是哪根血管堵塞,脑子的血管和心脏的血管堵塞,症状肯定不一样。然后血管堵塞是部分堵了还是全部堵了,又是不一样的症状,是动脉堵塞还是静脉堵塞?

动脉堵塞和静脉堵塞的区别

1、动脉堵塞

动脉主要是给各个器官供血的,就像一条河流,在上游如果截断,那么下游必然会缺水。动脉堵塞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主要表现为器官的缺血。比如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脏的缺血,脑动脉的堵塞导致脑子的缺血等等。

动脉堵塞的症状,根据堵塞部位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 疼痛,这很好理解。动脉堵塞缺血,相应器官缺血,细胞就会死亡。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出现心绞痛
  • 感觉异常:神经也是依靠动脉供血,某条动脉堵塞后,该条血管供应的神经也会缺血,导致感觉异常。
  • 没有脉搏,比如我们平常在手腕的地方可以摸到脉搏,但是当手腕上方的动脉堵塞后,脉搏肯定是摸不到的。
  • 皮肤苍白:苍白就是没有血色,动脉堵塞自然供血就少,皮肤出现苍白。

2、静脉堵塞

  • 静脉主要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静脉的堵塞就像在河中央拦一条大坝一样,上游的水位肯定会暴涨,最终导致河岸被冲垮。因此,静脉的堵塞主要表现为淤血的症状。
  • 淤血的症状,同样会导致器官的疼痛、功能障碍,时间久了,导致坏死。

下面,就以各个器官血管堵塞为例,来具体的说一说的这个问题。有的器官动脉堵塞为主,静脉堵塞少见,有的器官动静脉堵塞都有。

心脏血管的堵塞

心脏的动脉也就是冠状动脉,主要是为提供提供血液。冠状动脉的堵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冠心病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慢性的冠脉病,另一种则是急性的冠脉综合征。这两种虽然都是冠心病,但是血管的堵塞方式是有区别的。

一、慢性的冠脉病

1、慢性冠脉病是怎么回事?

  • 慢性冠脉病指的是冠状动脉的斑块比较稳定,没有出现破裂。随着斑块慢慢的长大,血管堵塞的也是越来越严重。而症状则是跟冠脉堵塞的严重程度有关。

2、慢性冠脉病的症状

  • 当冠状动脉堵塞<50%的时候,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也不称为冠心病,而是叫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当斑块堵塞血管>50%-70%的时候,安静的情况下,心脏因为对血液的需求比较少,冠状动脉还能供应。当患者在活动状态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对血液的需求增加,而血管因为堵塞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心绞痛的症状。因为这种心绞痛是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这样特定的条件下诱发的,因此也叫稳定性的心绞痛。
  • 稳定性心绞痛的症状是什么呢?主要是心前区的闷痛,时间在5分钟左右,有时候左臂、左肩膀、左手指也会出现疼痛。发作的时候有的人会出现大汗、感觉自己快死了。

二、急性的冠脉综合征

1、急性冠脉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在冠脉斑块的基础上,出现斑块的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完全或者部分堵塞血管。

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症状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急性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的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是持续的心绞痛,服用硝酸甘油等缓解的药物也不能缓解,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
  • 不稳定的心绞痛,则是心绞痛不需要活动或者情绪激动诱发,有的人在休息的时候也会出现心绞痛。而且心绞痛较稳定性的心绞痛程度更加的剧烈。
脑子血管的堵塞

脑子血管的堵塞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像冠心病一样,血管本身长了斑块,斑块如果不破裂,则慢慢长大,堵塞血管也是越来越严重。斑块如果破裂,则形成脑梗死。另一种,则是外来的栓子,顺着血液循环到达脑子堵塞血管,这种方式,也是导致急性的脑梗死。

  • 如果斑块不破裂,长期的堵塞脑血管,则会造成脑子长期的慢性的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等症状,时间久了,可能导致脑萎缩,甚至引起痴呆。
  • 斑块破裂或者其他地方的栓子堵塞脑动脉,则会形成脑梗死。根据堵塞血管的大小不一样,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
  • 堵塞的血管很小,则可能导致小脑梗,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如果堵塞的血管比较大,症状也比较严重,可能出现手或脚不能动,讲不了话,面瘫等各种情况。
肾脏血管的堵塞

肾脏血管的堵塞有动脉和静脉的区别,而且都是比较常见的。

1、肾动脉的堵塞

  • 肾动脉的堵塞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跟心脏和脑子的血管长斑块一样的道理。只是肾动脉长斑块比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要少。
  • 肾动脉的粥样硬化会导致顽固性的高血压。如果斑块破裂,则导致肾梗死。斑块不破裂,则肾长期的慢性缺血,将导致肾脏的萎缩,甚至出现肾衰竭。

2、肾脏静脉的堵塞

  • 静脉是血液回流到心脏的血管。很多疾病都会导致肾静脉的堵塞。比如肾病综合征、肿瘤等等。
  • 因为静脉是血液回流的,一旦静脉发生堵塞,肾的血液流不出来,则会导致肾脏肿胀、疼痛、出现血尿、严重的导致肾脏功能的衰竭。
肠道血管的堵塞

肠道血管的堵塞主要也是以动脉堵塞为主。堵塞发生的原因也是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为主。

  • 斑块如果稳定不破裂,则以慢性缺血为主,表现为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弱,便秘、腹泻等症状。
  • 当肠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堵塞肠道动脉,则会造成胃肠道相应的节段出现急性缺血缺氧,表现为剧烈的腹痛、腹胀、发热,肠壁坏死的时候,表现为便血、休克等症状。
下肢的血管堵塞

下肢的血管堵塞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动脉的堵塞和静脉的堵塞。

一、下肢动脉的堵塞

下肢动脉的堵塞主要包括两类疾病,一种是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为主,叫做动脉硬化性闭塞病;另一种则是以血管炎性为主的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病

  • 主要是下肢大中动脉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血管,发病年龄多见于45岁以上的患者。
  • 当斑块稳定的时候,随着斑块的长大,则下肢出现慢性的缺血。缺血程度比较轻的时候,出现下肢的发凉、麻木;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变成间歇性的跛行(走路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出现腿的疼痛,像跛脚一样,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下,然后恢复。继续走,走一段时间,又会出现跛行),出现静息痛(休息的时候,腿也会痛),最严重的状态出现下肢的坏疽,也就是肌肉的坏死,这种情况需要截肢。
  • 当斑块破裂,导致动脉急性的堵塞,造成下肢疼痛、肌肉坏死。

2、血栓闭塞性的脉管炎

  • 这种病青壮年多见,可能和吸烟有关。这种病也是导致动脉的堵塞。
  • 主要的症状包括,患病那条腿怕冷、疼痛,皮肤温度降低、苍白。堵塞严重后可导致间歇性的跛行,甚至出现下肢因缺血导致溃烂

二、下肢静脉的堵塞

  • 下肢静脉的堵塞主要是下肢深静脉的血栓。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后,导致血液回流到心脏受阻、则下肢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皮肤的温度升高。
  • 严重的深静脉血栓脱落,顺着血液循环到达肺部,引起肺动脉的栓塞。
肺部血管的堵塞
  • 肺部血管的堵塞主要指的肺动脉栓塞。引起肺动脉栓塞的原因有: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大腿骨骨折后脂肪从骨折处进入血液到达肺部引起肺栓塞。
  • 肺塞栓的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这三个是典型的症状,当然临床上可能会出现不典型的病例。比如只有胸痛和呼吸困难,没有咯血的情况等。
总结:
  • 以上主要是简单的介绍了下,各个器官血管堵塞后的症状,当然全身的器官这么多,当然不可能面面俱到。有疑问或者有不同意见的,都可以下方提问。

我是坚持医学科普的陈大夫,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请给我点赞和关注。你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

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常言道,养血管就是在养命。

现在的人们食物极大丰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高脂高热量饮食,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的人群日益增多。血脂升高,容易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可导致血管堵塞。

血管堵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同,那血管堵塞都有哪些症状?

血管堵塞的症状

1、手凉发麻

血液粘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如在上肢的血管堵塞,因血液运行不畅,手的末端循环供血不足,导致手部缺血而会出现手凉或发麻。

2、手腕酸胀乏力

上肢血管堵塞,血液回流不顺畅,上肢活动后产生的乳酸不能很快代谢,表现为酸胀乏力。

3、腿麻发凉

血液粘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得血管管腔变得狭窄,血流不畅。

早期常较为隐匿,没有症状,血管於堵当发展到缺血期,血供不好,则出现堵塞部位的相应表现,如在下肢就会出现腿麻、下肢发凉。

4、间歇性跛行

下肢腿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腿部血管管腔狭窄,腿部血供障碍,出现小腿酸胀疼痛,以至痉挛,休息后消失,行走时又再出现,即间歇性跛行。严重时,下肢动脉尤其是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在足背最高点摸到)。

5、腿肚经常抽筋,常有刺痛感

有时候会出现小腿肚抽筋、感到刺痛不适,总以为是缺钙了,其实这往往与高血脂有关。血液黏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供障碍,引起下肢疼痛、痉挛抽搐。

6、头脑不清醒,午后容易犯困

血液粘稠的人,血液运行不畅,早上起床后感觉头脑不清醒,早餐进食后改善,尤其是午后极易犯困(与人说话间隙都容易睡着),夜间却很清醒的人,要警惕高血脂。高血脂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缓慢脑部供氧不足,人就容易犯困、没精神。

7、手指关节僵硬酸胀,活动不便

血液黏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变得狭窄,上肢血管堵塞,血流不顺畅,手指关节僵硬、酸胀,活动不便,晨起比较明显。

8、胸闷胸痛

心血管堵塞,觉胸闷憋气,胸痛常是持续性的不能缓解,具恐怖的濒死感,有的可伴大汗,、恶心呕吐、晕厥抽搐、持续牙疼、持续背痛、持续腹痛等等持续性心绞痛症状,或急性左心衰。需就近尽快、紧急送医院救治。

9、头晕头痛、眼前发黑等

脑血管堵塞,可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持物不稳,有的会出现眼前突然发黑、视物模糊、吐字不清,甚至有的会出现口眼歪斜、口角流涎等症状。

10、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肺血管堵塞,会引起肺栓塞,具有隐匿性致死率高,患者常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胸痛、咳嗽、咯血等症状,有的还可能出现晕厥,甚至猝死,要高度警惕需要立即就医。

如何预防?

1、合理的膳食结构

避免高糖高脂高脂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可选择奶类、鱼肉、鸡肉、各种瘦肉等。少吃动物内脏、蛋黄、蟹黄、鱼子、奶油,每日摄入胆固醇要小于300 mg。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不吃肥肉、动物油脂,减少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每日烹调油应少于30 g,多食用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鱼油、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茶油、麻油)等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五谷杂粮、新鲜蔬菜瓜果、豆类及豆制品、黑木耳。因膳食纤维有效地降低肠道中脂肪的吸收。

每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

2、改变生活方式

生活规律,不熬夜,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减少酒精摄入,不喝含糖高的饮料。

3、坚持锻炼

运动要坚持和适量,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打羽毛球、骑车),结合每周2次的抗阻运动。运动量要因人而异,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为度,循序渐进,老年人建议每天1小时分次进行,可散步、太极、保健操。

4.控制慢性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降低LDL-C的浓度,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缓血管疾病的发生。

5.定期体检

每年至少1次,定期检查血脂的TC、TG、HDL-C、LDL-C四项指标,提早预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如有不适应及早就医。

血管顺畅了身体才健康。

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血管堵塞都有哪些症状?

这个提问不太明确, 但是我大致能猜测到提问者在想什么。

提出这样问题的患者,多半是想通过一些症状,尽早发现血管堵塞,好采取措施预防。

血管堵塞的症状取决于堵塞的部位
  • 比如心脏血管堵塞,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有些人会出现心律失常。
  • 脑血管堵塞,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出现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等。轻症的话有反复头晕、头痛、晕厥、记忆力下降、精神状态改变等。
  • 下肢血管堵塞,会出现下肢麻木、乏力、发凉、疼痛、感觉障碍等。
  • 肺动脉栓塞,一般是急性的,会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

血管堵塞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等到出现症状了,至少已经堵了一半以上,这个时候再来采取措施就有点太晚了。

我们还经常抢救一些相对年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造影检查发现他们的血管堵塞情况并不比好多老人严重, 但是他们发病的死亡风险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与其关心血管堵塞的症状,不如更多关心血管堵塞的原因。

这些中青年人,血管堵塞的情况并不严重,但是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有糖尿病,或者比较肥胖、或者抽烟比较凶、或者有高血压。以上这些特点每人至少都占2条以上。 他们心脏的血管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一点慢慢堵死,也可能某个偶然因素的诱发,导致原本只有部分狭窄的地方突然出现血栓。

总结

所以我建议不用太纠结血管堵塞有什么症状。有任何不舒服症状,都是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的。是否有血管堵塞,应该由医生来判断。自己要是都能判断出来,那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另外例行的健康体检及其重要。是否可能有血管问题,或者有血管问题的风险,体检结果会发现得更早,更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

汽车半年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和保养,更何况人呢?

欢迎关注郑医生百嗑

向你传递靠谱的医学知识。

血管堵塞的表现都是什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管堵塞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日趋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病较为常见。由于重症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早期预防。那么血管堵塞有哪些症状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血管堵塞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发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但血管狭窄的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可能不一样,对重要器官的影响也不一样。若狭窄发生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时通常不会出现症状,达到50%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心肌耗氧增加,但狭窄的冠脉供血受限,可能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俗称心绞痛,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胸闷;若病情持续进展,冠脉狭窄达到70%及以上时,心绞痛发作频率更高,疼痛程度也会越重,药物缓解效果也越差,此时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相对较高。除开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还易发生于头颈部血管,引起相应血管狭窄,若狭窄程度较轻,可仅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若狭窄严重,则可能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出现偏侧肢体不能运动,不能说话或感觉异常,但持续时间通常不长,仅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若超过24小时,则已进展为脑梗死。

对于血管狭窄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重在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不仅需要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还需要早期发现引起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需要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的基础上,给予合理的药物控制相应指标达标。当然,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行血管相关检查,明确血管狭窄程度,已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在药物治疗方面,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后,应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同时应使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逆转动脉斑块的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这两类药物为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药物,在无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应长期坚持服用。当然,若药物治疗无效,或血管已经严重狭窄,发生心脑梗死的风险较高,则应植入动脉支架,通过扩张血管,可增加重要器官血供,不仅可改善症状,还可预防梗死的发生。

综上,血管堵塞发生于不同的血管,血管狭窄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不一样。重在早期发现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合理干预,同时及时给予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必要时植入动脉支架,以预防梗死的发生。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