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控制三高助减肥,但有哪些人不能多吃?
现在的主食加工精细,麦麸成分基本损失,其中的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也荡然无存,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应该在精致主食中加入粗杂粮、杂豆和薯类来代替部分主食,不仅可以增加食物的多样性,而且由于粗杂粮中富含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地平稳血糖,另外,粗杂粮里的膳食纤维也很丰富,所以,可以弥补主食中损失的营养成分。
粗杂粮由于膳食纤维丰富,人体无法直接消化吸收膳食纤维,所以如果混合食物一同食用能够有效减增加食物在胃的滞留时间,缓消化速度,平稳血糖,还可以增加饱腹感,所以对于减肥来说也是很好的辅助食物,但毕竟粗杂粮质粗不易被消化,对于消化不好、肠胃虚弱的人最好不要摄入过量的粗杂粮,可以适量加入1/4~1/5的粗杂粮,细嚼慢咽,也可以较好的控制血糖。另外身体瘦弱的朋友也可以不必要求顿顿粗杂粮,只要能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营养物质,适当加入1/4~1/5粗杂粮就可以了。另外,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也可以不用加入过量的粗杂粮,保证孩子的能量足够和营养丰富,可以加入1/3~1/4的粗粮。
另外,粗杂粮不宜过量,粗杂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有好处,但是过量的话可能会影响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而且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还会引起便秘的情况。
粗粮控制三高助减肥,但有哪些人不能多吃?
多吃粗粮对身体好是很久之前就流传下来的了。但是所有东西都像硬笔一样是有两面性的。食对了才是对身体有大大益处的,而且粗粮的食用也是要有所禁忌的不是能够所有人都能够任意食用的。那么,哪些人是不适合吃太多粗粮的呢?
一是比较缺乏钙、还有铁等元素的人群,粗粮里面含有的植酸还有一些植物纤维会在一定时间下在体内形成沉淀,这时候我们人体就无法对钙和铁充分的吸收,也就导致了我们的矿物质更加缺乏。
二是消化系统不太好的患者,还有一些老人和小孩子。像是肝硬化患者,如果使用太多的粗粮,就会很容易导致静脉的破裂还有溃疡的出血。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消化系统功能是会比较弱化的。而一些小孩子的消化功能其实也是不完善的。在消化粗粮的时候会对他们的肠胃造成较大的负担,这就直接的降低了对营养素的吸收。
三是一些免疫力低下,还有就是经常从事于体力活动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是不建议摄入太多粗粮的,这会让蛋白质的补充受到阻碍,还有脂肪的利用率直线下降,甚至造成人体心脏血液的损伤,这会反其道更加的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还有一些长时间从事体力活动的人,粗粮的营养价值比较低、供给的能量对于他们是不足的。营养不足加上体力透支这也是对人体伤害比较大的。
但是粗粮对于我们还是利大于弊的,能够抗击多种疾病。像是唯爱,肠癌还有乳腺癌,都是很有帮助的。
指导专家:黄金秀,主任医师,沧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中国名医理事会会员,擅长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心病,风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粗粮控制三高助减肥,但有哪些人不能多吃?
粗粮营养价值丰富
各种粗粮所含的营养素也不同
谷物类
燕麦
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
利于排便,热量低,
升糖指数低,降脂降糖
燕麦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还有养颜护肤的功效
小米
黄小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营养素
维生素B1的含量风湿五谷之首
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疾病
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
预防和一直高血压
杂豆类
黄豆
黄豆的营养价值是豆类中最高的一种
且营养成分相对齐全。
黄豆中的蛋白质比较接近人体需要,
属于完全蛋白
能够充分补足人体蛋白质的供应。
黄豆中含有一种叫抑胰酶的物质,
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黄豆中的膳食纤维可以
促进肠道蠕动
加快排泄固体废物
红豆
红豆被称为“心之谷”
红豆含热量低,
富含维生素E及钾、镁、
磷、锌、硒等活性成分,
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
利尿消肿、补血生乳等多种功效,
在治疗肠胃疾病上具有良好的效果。
块茎类
红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
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
及多种矿物质,
有“长寿食品”之誉。
有很强的饱腹感,
减肥时吃它也不会胖。
山药
山药性味甘
所含的淀粉糖化酶,
有助消化的功效。
山药富含多种微量元素
钾的含量较高
几乎不含脂肪
经常食用还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据说山药搭配灵芝
还起到防止糖尿病的作用哦~
弊端
由于粗粮中含有的纤维素和植酸较多长期食用,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造成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对于老人而言,老人的肠胃消化能力减弱,食用大量粗粮对肠胃健康有所损害
小朋友的消化功能没有发育完全,而粗粮中的营养素会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因此会影响小朋友的发育健康
还有胃病患者,长期大量食用粗粮增加胃内部摩擦,从而损伤胃粘膜,增加癌变几率。
其实上述人群并不是一点也不能食用,适当的吃一些还是可以的,一日一次,粗粮应当放在辅食的位置上,搭配细粮一起食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