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这两个事件的先后顺序,那就是吴三桂投降清朝在前,李自成杀害吴三桂一家在后,也是说李自成杀害吴三桂一家并不是吴三桂降清的诱因,反而是其恶果。
在李自成攻占北京之后,吴三桂就成为了李自成和满清都需要重点拉拢的对象,因此,李自成也不可能先杀害吴三桂一家,逼其降清,那么真实历史是什么样的呢?
吴三桂
首先需要交待下背景,吴三桂在明朝末年,手握兵权,驻扎宁远(后来为了回救京师,才放弃宁远,撤退到山海关),而崇祯皇帝疑心很重,为了防范吴三桂,将其全家安置在北京,以为人质,也就是说李自成占领北京时,吴三桂虽然统兵在外,但是其全家却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
崇祯皇帝
其次,吴三桂虽然统兵在外,但是面对满清、崇祯以及李自成时,属于投机者,崇祯皇帝让吴三桂回救京师时,吴三桂就曾故意拖延,在山海关观望,因此,崇祯皇帝的家眷要挟并没有太大作用,而此时的吴三桂也是拥兵观望,以手下的关宁铁骑来作为自己前途的重要筹码;
明末辽东局势
而在李自成拿下北京,并获取吴三桂家人后,自然向吴三桂抛来了橄榄枝,此时,吴三桂的家人也被李自成软禁起来,至少表面上是优待起来了;而前期,吴三桂自然也是倾向于投降李自成的;然而,由于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反而一味拷掠大臣,这当然触犯了吴三桂所在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吴三桂也意识到李自成政权难以取得胜利,因此,再度反悔,投降满清;
山海关大战
吴三桂投降满清是秘密进行的,一边联系满清一边继续以投降李自成的态度拖延时间,甚至李自成大军攻打山海关时,吴三桂仍表示愿意投降,但是吴三桂此时已经决议降清,而随着山海关之战中满清军队的加入,导致李自成部队大败,而李自成也恼羞成怒,并杀害了此时已经毫无用处的吴三桂一家,因此,吴三桂一家的被杀,并不是吴三桂降清的诱因,而恰恰是吴三桂降清的恶果。
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这个回答可以分成三部分。一是李自成为什么要杀吴三桂满门,二是吴三桂降清的诱因。最后说一下三姓家奴的过去现在。
李自成嗜杀成性,这是历史上流民起事后的共同特征。不否认饥民-流民-流寇这个演化组合,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但大比例的是杀人狂魔。李自成杀了太多人灭了太多门,他再杀吴三桂全家,也就没什么奇怪了。吴三桂后来历史影响比较大,但当时不过是一个总兵级明将。
李自成不是战略家,吴三桂也不是。李自成没什么高洁的品行,吴三桂也没有。吴三桂降李又叛李,这也是同期很多明将做过的事。
吴三桂人品很差,他这样的人,降谁叛谁都是没准儿的,谈不上诱因与否。吴三桂一生三叛,叛明,叛李,叛清,有一阵儿中国史学研究翻案风很盛,给他翻案的人都不知怎么下手。陈圆圆就算了,史上是否实有其人都不一定。以吴三桂的为人,也不大可能把一个女人放在心上。
同样参与松锦大战,吴三桂溃逃,祖大寿守孤城。同样降清,祖大寿作为有限,吴三桂视南明为死敌。吴三桂不是非降清不可,降清与李自成作战,也不一定非得穷追南明。与南明作战,也不一定非得亲手绞死故主最后的遗脉永历帝。他有很多选择,但他做了最坏的选择。
最后说一下三姓家奴。一个人,要被称为三姓家奴不是太容易的事,这要换三个以上主子,要做很不是东西的事,然后才得到这个称号。由古迄今,风云变幻、时代迭换之时,数易其主的人很多很多,能被公认为三姓家奴的,只有三位:吕布、吴三桂、李开复。
(全文完)
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李自成当年杀吴三桂家三十多人,是在吴三桂已经降清之后。 还有人说:“冲冠一怒为红颜”。我个人认为也只能说有这个因素而已。吴三桂降清并不仅仅是因为陈圆圆这个女人。
首先要说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起义的旗帜是“均田免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顾名思义,闯王维护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吴三桂是明朝的封疆大吏。代表着贵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公元1644李自成带领大军攻进北京城。此时吴三桂在山海关镇守边疆,抗击满清多尔衮骑兵。得到闯王攻打北京的消息,立即带领部队火速回京。返京途中又获悉崇祯皇帝已经自缢。
大明王朝大势已去,吴三桂也想着归顺李自成。自己也必定是汉族人。李自成也派人送信给吴三桂,希望他能归顺。可一路上遇到不少逃难的明朝官宦贵族家属。吴三桂犹豫不决时,家中的管家从京城逃出,正好遇到返京的吴三桂。和吴三桂说明了家人的情况……
原来,李闯王攻入北京后。开始也给部队也颁布了一些规定,比如不允许惊扰百姓等。老百姓安居乐业。
无奈大明王朝的留下的国库实在空虚,无法维持闯王庞大的军队开销。 于是决定向明朝的官宦,大臣们筹备军饷。手下将领心狠手辣,抄家抓人,犹如强盗。吴三桂的府上也不例外,还抓了吴府男女老少三十多口人,包括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得知情况,怒火中烧,即刻返回山海关。降了多尔衮。
李自成知情后,残忍地杀害了吴三桂家的三十多人。
吴三桂得知后,打开山海关城门。吴三桂和满清联军浩浩荡荡攻下了北京城。
威震八方的李自成只在紫禁城做了四十二天的大顺皇帝。
如果李自成进京后能严明纪律,如果他的部下不去吴府抢劫。其实历史是不是有可能改写呢?
2022年2月24日
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我是野史春秋,我来回答。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顺永昌元年,清顺治元年,世事风云变幻,北京城这一年更换了三位主人,但是北京没有喜庆,而是格外冰冷。
大明崇祯十七年,吴三桂降清,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开启清朝定鼎中原进程。那吴三桂降清的诱因是不是李自成杀掉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呢?野史君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必然不是!那是怎么回事呢?
自崇祯自缢后,京城以及地方的各个政治势力都在暗流汹涌,波云诡谲。据守山海关重镇的吴三桂,大明灭亡后失去依靠,便在各种政治势力中暗中投机 ,左右逢源。
北京失陷后,吴三桂的一家老小还在京城,自然是希望投降李自成作为筹码,换取一家老小的性命。但是人远在山海关,又听闻大顺军大肆拷打前明官员逼饷,大量官员残忍打死。想到一家老小在京生死未卜,所以面对李自成的多次招抚,吴三桂都一再犹豫,并且开始寻找新的退路。
为了防止李自成招降有诈,吴三桂又与关外清军暗通款曲,私下求助多尔衮,并许诺将黄河以北大片土地送与大清。而大清这么多年没有攻破山海关,此时崇祯帝已死,中原内乱,正是天赐良机。所以当多尔衮收到吴三桂求助信时,多尔衮立马答复同意,并附带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的亲笔信表示诚意。
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吴三桂见状,想连清抗李,杀回京师救出一家老小,然后南下南京,投奔福王政权。于是一面假意归降李自成,派士绅官吏前去迎候李自成,拖延时日;一面又休书多尔衮,请清军急速入关,共战李自成。
此时的李自成,从陕西一路顺利的打到北京,志得意满,完全没有将吴三桂以及关外的清军放在眼里,对当时的形势严重低估。当看到前来迎候的士绅官吏妄图逃跑时,才察觉被吴三桂给耍了,但是为时已晚,战机已失,只能加紧行军,前往山海关与吴三桂决战。
四月二十二,大顺军与吴三桂大战,吴军大败。吴三桂紧急求救于多尔衮。多尔衮利用吴三桂进退维谷的危急局面,胁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幻想,投降大清。在一片石战役中吴三桂联合清军击溃李自成。
李自成失败后急忙退回北京,但是山海关屏障已失,京师无险可守。李自成一怒之下,杀害吴三桂一家三十余口后火速撤出北京,向陕西进发。
所以,是吴三桂投降满清在先,李自成失败后才杀吴三桂全家三十余口泄愤。李自成再怎么傻也不至于不知道手握关宁铁骑,镇守天下第一关吴三桂的分量。
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换位思考一下,你就明白了,自古道:打江山用人才,坐江山用奴才
李自成当年为什么要杀吴三桂家三十余口人?这是不是吴三桂后来降清的诱因?
换了我也要灭吴三桂十族!山海关一战荡平了当时汉族最后精锐,然后又有洪承畴这个对农民军知根知底的畜牧,李自成安得不败!?李自成不纳粮的口号太高下不了台,只能勒索高官得罪士族,结果就是明朝所谓的士族读书人就是最没用节操的东西,还说头皮痒要剃发! 换我是李自成,绝对不会轻易北进,摆平陕西河南湖北后顺势下江南,吊着明朝一口气让吴三桂和满清死战,打江山是要靠势的!轻率用兵一片石至大顺朝团灭是绝对不智的!所以我会灭吴三桂十族[我想静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