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搞清楚关羽喜欢看《春秋》有没有正式的记载?

首先看三国的正史《三国志》,《三国志》并未明确记载,但裴松之的注释里,已经引用《江表传》说: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 《江表传》是西晋的作品,写成的年代,比《三国志》也晚不了多少,这条史料的价值,还是很高的。那么看来关羽看《左氏传》还是有依据的。

《左氏传》即为《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搞清楚这个问题后,要看关羽为什么爱读?

第一,《左传》当时流传极为广泛,据说东汉的汉章帝就特别喜欢读《左传》,因此,《左传》在东汉时代流传极广,这对于这本书的推广阅读是很有益的;

第二,《左传》这部书中,有许多关于战争的描写,甚至当时盛传,这本书是名将吴起所著。例如《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军事战术就出现在《左传》中,因此,关羽作为武将,可以将其当做兵书进行阅读;

第三,并非关羽,而是当时整个武将阶层有读书的习惯,例如东吴大将吕蒙、曹魏的大将李典、灭吴的统帅杜预,都有读书的习惯,甚至有明确有读《左传》的记载;因此可以判定,当时的《左传》是武将流行的一种读物,只不过关羽名气比较大,因此,流传程度更高一些。

既然关羽爱读《左传》,为什么后来流传的是读《春秋》呢?毕竟这两本书不尽相同?因为,从隋唐之后,《春秋》的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而《左传》的知名度大大不如《春秋》。随着关羽后世不断的神化,就演变为关羽爱读知名度更高的儒家经典《春秋》,作为儒家治天下的封建王朝,也希望通过关圣人读《春秋》来树立儒家的正统学说,因此,在《三国演义》以及民间传说中,也便留下了关羽爱读、夜读《春秋》的说法;甚至在关帝庙中,关羽也是读《春秋》的造型。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野狐试答

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关羽喜欢读《春秋》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刻画关羽的形象而专门设计的细节。小说不能当正史来看,《三国志》里提到关羽读《左转》的事也就一句,因为《左转》是《春秋》三传中最有名的一个,罗贯中因此发挥想象,安排了这样的细节。

以关羽的知识水平,他无论如何是读不懂《春秋》的,那么罗贯中为何要设置这样的细节?这就需要先说说《春秋》这本书。《舂秋》是孔子所著,其目的在于匡济乱世,建立有序的大同世界。《春秋》著褒贬于一字,后世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举例说明:《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几千字的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解释《春秋》中“郑伯克段于鄢”的一句记录。“克”用于敌我关系,克敌制胜,可是郑伯和共叔段是兄弟关系,孔子用一个“克”字评价了兄弟俩,兄不像兄,弟不是弟。这就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春秋》的大义又是什么?孔子要实现的是大同世界,良好的秩序是最重要的,孔子自然提倡子孝于父,臣忠于君;兄弟友爱,且要有扶危济世的担当精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关公形象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忠义”,关羽常常捧本《春秋》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用的一个细节。罗贯中用这个细节很含蓄,很深刻的丰富了关羽的“忠义”形象,使他的“忠义”更有历史厚重感,更有文化内涵,真可谓大家手笔,立意高远。这就是经典的价值,静下心来阅读探究,你不断会有新的收获。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桃园一拜国三分,豪气干云任驰骋;手捧春秋晓大义,足踏赤兔沐疾风。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春秋》以道义。太史公司马迁曾说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春秋》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明辨是非,崇尚忠义。关公只爱看《春秋》,这个在《三国志》中好像没有什么记载吧?《三国演义》是宣传忠君爱国思想的,这和《春秋》宣传的主旨不谋而合。关公为人忠义,只知有汉,不知有曹,一生与刘备不离不弃,助汉反曹,义薄云天,忠贞不屈,明辨是非,正是《春秋》道义的实践者。因此罗贯中就在《三国演义》中刻画关公的形象和秉性,与儒家经典《春秋》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很相似,关公爱看《春秋》是其秉性使然,当在情理之中。《三国演义》里有关公有夜读《春秋》的场景,以此说明关公明理忠义,都是深受《春秋》影响的,是《春秋》义理的化身,是永远值得后世敬仰学习的。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关羽为何对春秋情有独钟,原因只有一句话可以说明,那就是忠义仁勇,他对春秋儒家思想深信不疑,对人对事业忠心耿耿,无人可比,为什现在百姓对关公深信不易,在春节过年,在门口贴关公和敬德两人像,原因他是利民百性的忠诚卫士,守户利民百姓生命安全的保护神,虽然三国时期关羽离现在有一千多年,但他武功盖世英雄气概和忠义善良仁勇思想品德为利民百姓所追求。

在历史长河中他是一位民族英雄出五关斩六将,百战百胜的将军,他是儒家思想忠义信仰的继承者,所以现代社会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根和魂没有丢,为什么现代社会尊享儒家思想,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称关帝,就是这个真道理所在。

为什么有人说关羽喜欢看《春秋》?

孔夫子,关夫子,万世两夫子;

修春秋,读春秋,千古一春秋。

关羽喜欢看《春秋》有以下几点原因。

《春秋》内容丰富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蕴涵着作者深刻政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这是从先秦孟、荀到两汉马、班诸家一致的看法。两汉以后,今文经学衰微,学者多受古文经学门户之见的影响,开始视《春秋》为历史学著作,并由此引发了长期以来聚讼纷纭的《春秋》性质之争。

《春秋》影响力大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圣人其萎,而《春秋》不老。爱读《春秋》者,代不乏人。最为民间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国那位与孔圣人齐名的关圣人关羽。

《春秋》记史的笔法奇妙

与《史记》不同。司马迁明确指出:”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但《春秋》的“微言大义”并不意味着其“言”是失实的。张京华有这样的评价:“如果说‘良史’、‘实录’代表了古代史学的基本原则,‘微言大义’则是代表了古代史学的最高境界。”

《左传》才会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