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刘邦攻下魏国后,将魏王的妃嫔全部纳入后宫。排着队一个个临幸后,独独落下了薄姬。多年后刘邦偶尔心血来潮,薄姬竟然就怀了孕。
可是,刘邦与薄姬仅仅一夜风流后,就再也没有临幸过她。难道是薄姬不够漂亮么?
显然不是,魏王后宫美女无数,薄姬是最受宠的一个。魏王曾经专宠薄姬,就为了能让薄姬怀上龙子。用脚趾头想想,薄姬肯定是百里挑一的美人。
《史记·外戚世家》明确记载:“豹已死,汉王入织室,见薄姬有色,诏内后宫,岁余不得幸。”
那么,刘邦为什么看不上薄姬呢?
01 薄姬的个性不讨刘邦喜欢看看刘邦曾经喜欢过的女人,个个都是个性突出,十分有棱角。
刘邦的第一个女人是同村的曹寡妇,漂亮风骚的她经营着一家小酒馆,常常混迹于各色男人之间。
刘邦常带狐朋狗友去吃吃喝喝,次数多了,两人眉来眼去。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刘邦敲响了曹寡妇的家门。
干柴烈火一拍即合,但是曹寡妇极为清楚刘邦的秉性,并不想嫁给他。两人维持了多年的情人关系,曹寡妇为刘邦生下了第一个儿子。
在女人需要依附男人才能生活下去的男权社会中,一个寡妇独自经营着小产业,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而她却能够不畏流言,以没有名分的身份生下私生子,独立性和勇气显而易见。
刘邦喜欢的是大女人,也就是现代社会所谓的具有“女汉子”特性的独立女性。
再看看刘邦的妻子吕雉,在刘邦落魄浪迹于村野时,吕雉以坚韧的毅力和强大的内心撑起了整个家。
刘邦还是沛县亭长时,接到了一个押送犯人的任务,因为贪酒,导致自己看守的几个犯人逃走。
酒醒后,他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思来想去,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破罐子破摔吧。于是,刘邦把剩下的犯人都给放了。
本来他打算回家跟老婆吕雉商量怎么逃跑,没想到还在回家的路上,刘邦就得知吕雉已经被抓,朝廷随时等待他的上钩。刘邦掉头就跑,根本就不管吕雉了。
可是吕雉却并没有慌了神,她不仅想办法脱了身,还设法联系上了躲在山中的刘邦,给刘邦送去了饮食。
后来,刘邦揭竿而起,四处征战。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吕雉带着两个孩子,陪伴着刘邦的家人,在贤妻良母的表象下是一颗永不屈服的心。
刘邦登基后,吕雉劳心劳力维护自己和儿子的地位。而刘邦死后,吕雉越发强势,权倾朝野,在大汉朝成为说一不二的女人。
如果两个女人还说明不了问题,再来看看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她也是个不轻易屈服,而是一往无前朝向自己目标奔跑的强势女人。
在吕雉强大的气场下,戚夫人不屈不挠地争取自己的利益,极力推动自己的儿子取代太子。
而刘邦死后,戚夫人仍然在抗争,被打入掖庭辛苦劳作后,依旧唱着捣米谣表达自己不肯轻易屈服的态度。
虽然看起来有点蠢,导致自己被残忍地挖去双眼、刺聋双耳、割去舌头和四肢。
可是,她的性格却并不软弱,而是强势锐利的。
刘邦喜欢有勇气、有气势的大女人,而那些柔情似水、低调内敛的女人并不是刘邦的菜。
薄姬恰恰是极其隐忍和低调的女人。
薄姬进入刘邦的后宫后,被扔在织布房,日夜劳作。
眼见着日复一日,青春凋零,薄姬却并没有争妍斗艳,去吸引刘邦的注意,而是默默地隐忍下来。
而薄姬获得的那次宠幸也是因为刘邦的怜悯和好色,而非喜爱。
当时,从魏王后宫中“跳槽”到刘邦后宫的妃嫔很多,有两个得了刘邦雨露均沾的妃子忍不住嘲笑一直被冷落的薄姬,背地里说她太蠢。
这些话恰巧被刘邦听到了,他有点好奇,就召见了薄姬。荆钗布裙难掩其姿色,刘邦不禁动了色心。
薄姬好不容易见到刘邦一次,便紧紧抓住机会,她对刘邦说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苍龙卧腹。
刘邦听了薄姬的话后,感慨是个吉兆,又对冷落了多年的薄姬有了恻隐之心,于是就宠幸了她。
这是薄姬生命中唯一的高光时刻,可是,刘邦终归还是不喜欢薄姬的性格。
因此风流一夜后,就将薄姬又抛到脑后。如果不是薄姬恰好怀了未来的汉文帝,她也会像后宫绝大多数的女人一样,默默地度过一生,在历史上留不下一丝印迹。
02 薄姬除了姿色,没有其他突出的才艺刘邦做汉王的时候,有一个叫做石奋的小吏在服侍刘邦时,总是尽心尽力,极度恭敬。
刘邦偶尔会跟石奋聊天,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石奋恭敬地回答,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很会弹琴。
于是,刘邦就召见了石奋的姐姐,将她纳入后宫。
史书中并没有描写石奋姐姐的相貌,而刘邦之所以纳她入后宫,完全是因为刘邦喜欢有才艺的女子。
再说到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戚夫人声音动听,会唱歌,会跳刘邦最爱看的楚舞。刘邦生前最后一篇诗作,《鸿鹄歌》,就是在戚夫人的舞蹈中完成的。
她们会的这一切,薄姬都不会。她的性格不对刘邦的胃口,又没有什么可以吸引刘邦的才艺。刘邦不会将目光驻足在她身上是顺理成章之事。
其实薄姬并非后宫最不得宠的妃子,刘邦姬妾众多,露水情缘的女子更是数不胜数。与薄姬处境一样的女子不在少数。
可是,有些女人使出各种手段争宠,而薄姬却并不愿意成为争宠大军中的一员。她选择了顺其自然,静静等待命运的垂青。
薄姬一生信奉老子的“无为”和“不争”,这样为人处事的方法,让她躲避了残酷的宫廷斗争,不仅自己得以善终,也让自己的儿子抓住机会,坐上皇帝的龙椅。
03 薄姬无欲无求反而成人生赢家不得不说,运气是站在薄姬一方的。只有一夜风流,薄姬就怀上了刘邦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薄姬本身没有太大野心,能够平安度日,还有儿子可以依靠,她已经非常知足了。
她虽然低调隐忍,却并不愚蠢。薄姬审时度势,看出吕雉的强势和心狠手辣,本来自己有儿子,就容易引人忌讳,给儿子带来灾难。因此避其锋芒,以免与吕雉发生正面冲突。
同时,刘邦身周美人众多,争宠手段百出,自己并无特别突出的优点,没有机会在争宠中胜出,因此薄姬继续采取“忍”字诀。
薄姬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在残酷的后宫斗争和政治变换中,成为少数的几个幸运者。
那些竞相争夺刘邦宠幸的女人们,在刘邦死后,遭到了吕雉残酷的反击。
最惨的就是最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她与薄姬正好相反,不能清楚地估计自己的实力,也不能忍耐任何委屈。最终的结果就是被砍去四肢,刺瞎眼睛,割去舌头,刺聋耳朵,成为可怕的“人彘”。
薄姬因为自己的隐忍和委屈,反而引起了吕雉的怜惜,允许她与儿子团聚,赴儿子封地享受天伦之乐。
薄姬能够审时度势,准确地拿捏各色人等的性格特点。没有合适的机会,她会低调隐忍,有足够的耐心。一旦有机会,她也会立即抓住,争取利益最大化。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这样的人,当然不会过得差。
她的这套处世方式,不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了下来,也让自己的儿子躲过了政治斗争,用大智若愚来形容很是贴切。
刘恒的封地在代国,即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嫌此地艰苦,语言中很是鄙夷。
薄姬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刘恒认为母亲所言甚是有理,因此高高兴兴地去了封地。
可是,刚到代地时,刘恒看到满目苍凉,很伤感。薄姬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
汉文帝刘恒也一直以低调、宽厚的形象示人,在做代王的十几年中,默默做好自己的事情,爱戴百姓,轻徭薄赋,不结党,不争位。
因此,在大汉朝的皇位出现空缺时,各方都感受不到刘恒的强势和威胁,对他上位自然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情绪。
推举刘恒继位的大臣们,给出了冠冕堂皇的理由:薄姬是个清心寡欲的人,没有强大的外戚胡作非为,所以不会再出现吕后把持朝政的局面。
低调老实的汉文帝登上皇位后,一旦机会来了,就展示出他的大智慧。从他开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可以说,汉文帝是对底层人民最为友好的皇帝。
如果说历代帝王有一个可以学习的楷模,英明神武,节俭爱民,汉文帝一定可以排在前三。这与薄姬对他的教育和给他的榜样是密不可分的。
04 结束语曾经被刘邦宠爱过的吕雉和戚夫人,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吕雉因为太过强势和霸道,强迫自己的儿子去看戚夫人的惨状,吓死了自己的儿子。
她虽然权倾天下,却因为热衷于政治权谋,处处猜忌和提防,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中。
而她一再维护的吕氏家族,也在她死后,全族被诛杀,她所筹谋的一切也都消失殆尽了。
戚夫人因为不肯服输,在刘邦死后,依然高调行事。触怒了吕雉,从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沦落为“人彘”,她的儿子也因为她的高调而被诛杀。
只有隐忍退让的薄姬,无欲无求却成为人生最大的赢家。不仅得以与儿子共享天伦之乐,还助力儿子成为天子,自己成为万人敬仰的太后。
性格决定命运,此言不虚也。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薄姬虽是刘邦后宫中最漂亮的嫔妃,却得不到刘邦的宠爱,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她自己说错了一句话。
现在很多史书上都尊称薄姬为薄太后,其实在西汉初期,她根本就没有什么封号,更别说太后尊号了,给薄姬上太后尊号还是他孙子汉景帝刘启登基后,实在看不过去了,才把自己的亲奶奶尊为太皇太后。
西汉开朝的几代皇后都有很浓厚的传奇色彩,吕太后就不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隐性”女皇,第三任太后窦漪房更是从一介宫女爬上皇后位置,一生辅佐三代皇帝。
第二位传奇太后就是薄姬,薄姬原来是魏豹的老婆,她是被自己的母亲亲自送给魏豹的,因为薄姬长得实在太漂亮了,母亲魏媪想在魏王魏豹那里得点好处,就将自己的女儿送给魏王。
魏豹很宠爱薄姬,就因为一个叫许负的方士预言说薄姬生的儿子以后是皇帝。这句话让魏豹可劲地“造”,可是薄姬没有给魏豹生下一男半女。
魏豹后来被韩信打败,薄姬就沦落为宫中的织布女工。这个宫,还不是刘邦的后宫,只是魏国被设为郡后建立的郡县宫殿。
有一次刘邦到了魏地,在宫里转悠了一圈,突然发现这群织布宫女中有位绝色美女,她就是薄姬。薄姬本是魏王后,肯定能够在这群织女中鹤立鸡群,刘邦本是好色之徒,看到美女脚就迈不动了,于是就叫人把薄姬带回了长安,充入他的后宫中去。
刘邦把薄姬带回了长安,但是并没有改变薄姬的命运,原因很奇葩——刘邦把那茬儿事儿给忘了。
这也不能怪刘邦,只怪他太好色,宫女的美女实在太多,心花了,眼也花了。
话说刘邦忘记了薄姬的存在,但是有另外两个人并没有忘记她,一个叫管夫人、一个叫赵子儿,这也是两位美女,她们俩和薄姬是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命运迥异。管夫人和赵子儿居然被刘邦同时纳入了后宫,她们两人得到了刘邦的恩宠。
有一次,刘邦在管夫人宫中喝酒,赵子儿也在一旁伺候,刘邦听闻两位美女聊天,聊天的内容很奇特,说她们在年少的时候和另外一个姐妹互相盟誓,谁要是以后发达富贵了,不要忘记另外的姐妹。
刘邦听得出来管夫人和赵子儿是调侃的意味,她们俩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帮助那位没有发达富贵的姐妹。
刘邦从管夫人、赵子儿的谈话中听出了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人情淡薄,于是就好奇地问问,和她们盟誓的人是谁?
这个小伙伴正是刘邦从魏地带回来的魏豹的王后薄姬,刘邦觉得这个女人甚为可伶,三人盟誓,两人富贵发达,不但没有得到姐妹们的照顾,反而落为笑柄。于是就派人将薄姬叫了过来。
薄姬来了,刘邦要她侍寝,侍寝就侍寝吧,不该薄姬多说了一句话,直接导致了刘邦与她只有一夜风流。
薄姬对刘邦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
刘邦正在兴头上,就回了她一句:“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薄姬的运气实在是好得不得了,她就和刘邦这么同了一次房,居然怀孕了。可是换来的结果是薄姬和刘邦再也没有同过房了,后来刘邦对她是异常冷淡。
刘邦对薄姬态度的转变,就在薄姬那天晚上说的那句话上,梦见一条龙在她肚子里,后来又生个儿子,还要明说吗?她的儿子未来不就是真龙天子吗?
那个时候的刘邦头都是大的,他怎么可能让薄姬的儿子当天子呢?自己的嫡长子刘盈是吕后所生,最宠爱的儿子刘如意想当太子,刘邦活动了很多次都搞不定,薄姬又在暗示他,她的儿子可能会是天子。
这女人有政治野心,刘邦是人精中的人精,他这样给薄姬定了基调,那么薄姬基本上就被打入冷宫了。
西汉开朝那段时期,但凡有点政治野心的人基本都被刘邦铲除干净了,韩信、彭越、英布等等,杀个干净,在后宫之中,有政治野心的是吕后,她是刘邦的老婆,娘家势力庞大得连刘邦都不敢动她。
现在这个织布女薄姬有了一点念头,绝对不能让她冒出来,刘邦决定冷落薄姬,彻底将她打入冷宫。
薄姬在刘邦生前再未得到刘邦的宠爱,其实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有幸保住了命,也保住了儿子刘恒的命。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女人一旦有权,第一件事儿就是清算自己男人的那些后宫嫔妃,刘邦的那些女人大部分都没有逃脱被清算的命运,除了薄姬。
在吕后眼里,薄姬在刘邦生前得不到宠爱,和自己的命运差不多(刘邦当了皇帝后,对吕后并不宠爱),于是对她多少有些同情,至于薄姬的儿子刘恒,他不过是刘邦一夜风流的产物,对朝局不会有丝毫的影响,就放过了薄姬和她的儿子刘恒,并且让他们去了自己的封地代地。
薄姬和刘恒就很幸运地逃离了长安那个危机重重的权力争夺中心,躲在代地当上了闲散王爷。只是命运的安排是如此的奇妙,吕后死后,大汉军功集团将吕氏集团全部铲除,周勃、陈平要另立皇帝,选来选去,就选中了薄姬所生的儿子刘恒。
于是,刘恒就继任了大汉皇帝位,成为西汉开朝以来的第三位皇帝,薄姬也随着儿子回到了长安,可是她的身份很尴尬,太后之位还是人家吕后的,虽然她死了,威信还在,谁也不敢将她的名号废了给薄姬。
直到汉文帝刘恒死后,薄姬的孙子汉景帝刘启登基,给自己的母亲窦漪房尊为太后,才将年老的薄姬尊称为太皇太后。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薄姬是有生存智慧的女人啊!吕后及其家族在刘邦集团内势力庞大,吕后的父兄都掌握军队,樊哙又是她的妹夫,而同时戚夫人也是刘邦在危难时刻娶的患难夫人,而薄姬自己不过是魏王豹的姬妾,后来作为俘虏被收为纺织工,侥幸被刘邦看中,命运多舛,颠沛流离,所以她能看透形势,选择生存至上,不求富贵荣华以至于后来吕后把她和儿子刘恒发配到匈奴横行的北方代地,她的毫无怨言,之后还明智的要儿子迎娶吕家的女儿,以讨好吕家,薄姬是有大智慧的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薄姬善于韬光养晦,有大智慧,所以才能善终!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前有正妻吕雉,受到樊哙,陈平等大臣的支持,后有独获盛宠的戚夫人,背后站着强大的刘邦,她只能夹缝里求生存,小心翼翼不参与任何一方。所以“不争”就是她的生存之道。正是这样的处世之道,让她获得吕雉的同情和信任,陪着儿子刘恒到了代国就番,最后成为汉文帝。
刘邦众多妻妾中,薄姬是唯一被记载为漂亮的,却为什么最不得宠?
仅仅与汉高祖刘邦“一夜风流”之后,刘邦便把她给忘了,说她不幸吧,可她就因为这一次,便怀上了龙种,多年后,儿子还成了大汉的天子;说她幸运吧,一生感情坎坷,刘邦在宠幸她一夜之后,转身就把她忘了。
说起来薄姬是个苦命人,当时她的母亲怀上她的时候,还没来得及与她的父亲成婚,未婚怀孕在那个年代是为人不齿的事情。
就在她的父亲筹备婚礼准备迎娶她的母亲的时候,不幸的是,父亲在战乱中去世了,薄姬的母亲在万般艰难中生下了她,从此母女二人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就陷入乱世,各地诸侯纷纷起义,自立为王,其中就包括魏豹。
薄姬的母亲叫魏媪,魏豹是魏媪的宗亲,战乱的年代,母女俩为了活命,只能去找靠山。
那时候的薄姬已经逐渐长大,看着如花似玉的薄姬,魏豹一眼就看中了,薄姬的母亲也猜到了魏豹的心思,于是薄姬就被送给了魏豹做宠妾。
一日,薄姬上街游玩,碰见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看薄姬的面庞,顿时惊呆了,这是日后天子母亲的面相啊!
薄姬就当算命先生在胡言乱语了,也没多问,直接就走了。
可是这是慢慢地传到了魏豹的耳中,他一听可高兴了,薄姬是未来天子的母亲,而薄姬又是自己的宠妾,那岂不是意味着自己的儿子将来就是天子!
有了这个预言,魏豹一方面更加宠幸薄姬,另一方面也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要为自己未来的儿子打天下!
从此他背弃之前的盟约,不再依附于其他诸侯,自己出来单干了。
而跟他决裂的盟友正好就是刘邦!
刘邦恼羞成怒,率兵围剿魏豹,魏豹哪是刘邦的对手,很快就被打败了,但是刘邦并没有杀他,还给他封官,并让他守城,可是没过多久,这座城被楚军围攻,魏豹也命丧于此。
按照当时的规矩,魏豹死后,他的姬妾就要被带到了宫中做婢女,而刘邦为了充实后宫,就来到这里挑选美女,薄姬就在被刘邦选中的人里面。
一开始,刘邦并没有选中薄姬,一方面是因为宫中美女如云,薄姬并不出众,另一方面,薄姬是那种温柔,不争不抢的女人,不出头,刘邦也并没有注意到她。
就连后来刘邦宠幸薄姬,也是因为从别人那里听到了薄姬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在魏豹那里,薄姬与两位女子交好,三人曾经立下誓言,假如三人中有谁先得到富贵的话,一定不会忘记另外两人,要共享富贵。
古代女子争宠的故事可太多了,这种誓言又怎会是真的呢?
事实上,另外两人在得到刘邦的宠幸之后,早已将誓言抛之脑后,甚至觉得薄姬十分可笑,时常在背后嘲笑薄姬的单纯天真。
一日,二人又在一起议论薄姬,正巧谈话的内容被刘邦听到了,或许是因为好奇,又或许是因为同情,总之,当晚,刘邦就宠幸了薄姬。
一夜之后,刘邦再也没有召见薄姬,就在薄姬以为从此自己就要孤独终老的时候,上天给她送来了福音:她怀孕了!
要知道在后宫之中,多少女子做梦都想怀上龙种,做梦都想生下皇子,而薄姬却因为这一次偶然的机会就怀上了身孕,最后生下来还是一个儿子,该是多么的幸运!
这个儿子取名为刘恒,也就是日后的汉文帝!
当然,刘恒登基为帝又是后来的事情了,这期间又发生了很多的事情。
薄姬生下皇子之后,刘邦也没有对她多看一眼,或许在他眼里,后宫的女子根本就不值一提吧!
但毕竟母凭子贵,生下儿子的薄姬后来在宫中好歹吃穿不愁,而儿子刘恒在薄姬的教导下,也养成了不争不抢,善良仁义的性格,很受大家的喜欢。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驾崩,太后吕雉独揽大权,大肆清理其他的皇子和宠妃。
刘邦的儿子们相继死于非命,唯有薄姬,或许是因为他和儿子并不受刘邦的宠幸,也没有家族势力,不会对吕后造成威胁,吕后不仅放过了他们母子,还将他二人送到封地去做王。
七年之后,汉惠帝和吕后先后去世,朝中大臣铲除了吕后的势力,并废除了傀儡皇帝,此时皇位空缺,刘邦的儿子里只剩下了刘恒和淮南王刘长。
刘长从小由吕后抚养,自然不会得到大臣们的认可,而刘恒,自小就跟母亲相依为命,善良,孝顺,宽厚,仁义,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刘恒成了大汉皇帝,史称汉文帝!而当年算命先生说薄姬日后是天子母亲的预言也成真了!
薄姬确实是不得宠,准确说她与刘邦只有一夜的感情,作为女人,她是悲哀的,战乱的年代,辗转于两个男人之间,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
但作为一个母亲,她是伟大的,她有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好儿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