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一位百岁老人和我聊国学,告诉我一定要珍视自己的文化!
前些年曾经遇到一位百岁老人,他解放前读过私塾也读过新式学校,后来做过很多国家建设工作。到了百岁了还身体健朗思维敏捷,谈吐顺畅,我和他聊天,都说不过他。
我问他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他说:首先社会上对国学的定义非常多,很有争议,大家认为不应该叫这两个字。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我就觉得传统文化也好,国学也罢,叫什么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他的精神还在不在,他的灵魂有没有传承下来。
我说:现在大家反正一窝蜂都在搞传承,传承有没有灵魂,这个谁说得清呢?我看到现实中有很多孩子在国学班培训出来之后确实很有改观,非常的非常的有礼貌,
站着笔直,见人拱手鞠躬,并且很听话,几乎不会叛逆,年纪很小就懂得孝顺父母。说话非常有知识含量出口就是道德经论语诗经,文质彬彬,我有时候看着也挺喜欢。
他说:那你觉得这样好吗?假如把所有孩子都变成这种样子很好吗?这是古圣贤所愿意看到的吗?
我说:这个我倒不知道,我也搞不清楚,我总感觉穿上唐装,懂仁义礼智信,背好唐诗宋词四书五经。做人总不会差到哪去。
他说:你看到的也只是一些表面。国学教育其实本身没有错,他就像中医一样,很多人自己没有搞通就去教别人,就等于庸医自己没有搞明白就去治病,把人家治伤了治死了,人家就怪到中医头上。
那是因为中医太博大精深,一般人掌握不了,接受治疗的人也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接受度和配合度。
这和国学教育简直非常像。所以全国各地多如牛毛的国学班,有的好有的坏。你运气好能碰上好老师,运气不好碰上的人不怎么行的,当然效果就不行了。一进去天天给你弟子规,把你孩子弄得傻了吧唧摇头晃脑的。这种国学班也确实很多。
也有很多做国学的老师,自己本身研究得很透彻很灵动很有智慧,那他教出来的学生就和他一样,也是很有灵气各不一样的,绝对不会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那样。
所以以我看啊,国学教育将长期以这种痛并快乐着的方式存在下去。
我说:那么我们国学教育到底对国家民族发展,对时代,现代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怎么去发挥它的魅力?他说:你说的非常好,这个命题是大家真正应该考虑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用,我们在现代生活里和现代经济发展中能不能运用到。
我可以说是完全不矛盾并且相得益彰的。
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多,浩如烟海。绝对不只是四书五经弟子规这些东西。它包含了从形而上道、哲学层面以及各类实用层面的各种内容,就像个多元化的宝库。
一个人受传统学问的熏陶如果说学懂了,至少他的道德品德上就有一种基本的认同。
德行是现代化和商业社会最具最应该具备的前提。
你看看现在,假货盛行,害人的东西不断地生产出来,尔虞我诈,各种欺骗,各种忽悠,各种不负责任,为了钱不择手段,这种商业的局面是很糟糕的,虽然我们挣了很多钱我们发展的很快,但是我们的道德下降的非常的快。
传统文化有助于能够让现代人心里面设置一条底线。
第二呢,我觉得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内容是教人怎么处事处心的。这些内容是非常精彩,非常有用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在传统文化中学到了如何处事如何处心,那么他在现代化的工作中事业中都能够运用自如,得到非常好的益处。
并且有许多厉害的人,他能够把传统文化的精髓任运自然。融入到很多事业当中去。有的甚至能够造益社会大众。
其实传统文化的东西有很多是可以拿来用在当下的。只是这个道理又和中医的情况很相似。
因为时代太遥远,文字的隔阂比较深,认知需要有悟性,还要有经历。所以对个人的要求非常高,不是谁都能够把它理解好用好,用不好就有反作用。尤其在高效率和快速的现代化竞争社会中,会显得迂腐和笨拙,然而正是在这份看似的笨拙后面,它有着极其高深的思想智慧,只可惜多数人无法提取出来。
我说:那么传统的智慧有没有人在用呢?他说:当然是有人在用的,不但有人用,而且我们一直都在用,用得都挺好。我们要看我们的国学或传统文化有没有被运用好,并不能只是看国学班里面在教什么,而要看我们整个的时代。
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各种事情的处理方法。这些年你要细细体会就能体会出很多很多的道理。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走出了和别的国家不一样的强国之路,这是我们的文化起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珍惜自己的文化,珍视自己的文化。用好自己的文化。是非常关键的。
我说:这些道理我们也懂,要珍惜,但是在表面上,很多人还是认为这些和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相矛盾的。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他说:一种文化,要用好,首先要把它融入人的身心血脉。等于要进入你的灵魂。这才可以谈到去用,不然它就只是沦为工具,从工具性上来讲,它一定不被人们接受。因为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和它不兼容。
文化要有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血液。从咿呀学语开始,从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开始,从拿起那双筷子开始,从端午节端起粽子、中秋节拿起月饼开始,从唐诗诵读声开始,这些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停留于此,还要继续深入。
最好就是懂的人,前面的人,要用好的适合的方式去传导这些精神内核,我们不一定要孩子们都个个之乎者也背诵经典,但精神内核要有,要能影响他们。
他们都成了合格的中国人,参与到现代化的建设中,自然做出来的事情,就符合中国的味道,具有中国的魅力,不会走偏走邪。
你要知道,做出来的事情,不能从表象上去分别中国外国、东方西方,而要从精神内核上去区分。你懂得分辨精神内核的正负,就能看懂很多事,是不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影响和决定。
同样是现代化,同样是科学技术,你用中国文化的哲学思维或观念去架构,出来致用的效果就和纯粹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架构出的东西,是不一样有区别的,
打个比方我那天看新闻一个人开店,在墙上搞了一个慈善救急钱箱子。每天都放一点钱进去随人取用。
这是一个商人,从唯利是图的商业逻辑里,自己愿意做公益帮助别人、用布施的方法传递温暖和关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商业的结合。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人的社会里就很多很多。
无论是制造业、科技生产,各行各业,如果都有人愿意加载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这样的效果,将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懂自己的东西,是否爱自己的东西,是否珍视自己的东西。不能说我们自己的东西啥都不懂看不上,非要等外人来说句好,我们才拿起来看看,觉得确实还不错。
这里头,不能走极端,妄自菲薄和妄自尊大都不对。咱们老祖宗留下的精神,其实就是容纳融合。我们从来没有害怕过不同的东西,什么东西来了,都融汇进来,我们这是个大海啊!
我说:你老人家百岁高龄,思想还这么年轻,不容易啊。
他说:人没有什么老不老的,心要永远年轻。文化这两个字,谈起来有点虚高,我常常讲,谈文化不如谈感情,对自己的家乡父母,有没有感情;
对自己的先人历史,对自己的语言生活有没有感情,这份感情,如果一直都在,干啥都有烙印在,哪怕住在月球上去,也是好样的,这就叫赤子之心啊!但是这份感情不再了,一切都无法勉强,也都免谈了。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其实中国人的骨子里已经融入了国学,时刻都在影响着国人的行为。提倡文化自信就是在新形势下把国学精髓发扬光大,没有任何是个所有人的学说,国学适合中国,特别是现代形式下的中国。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首先,小编作为从历史的角度解释一下什么是“现代化”和“国学”?精明扼要来说“现代化”就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国学”: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在这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之中包含了人为主义、忠义孝悌,仁义礼智信等各种精神,都可以在我们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很大魅力,当然是需要借用载体,例如音乐,很多歌手现在将古诗词改编成音乐,如《将进酒》、《知否知否》等一类。或者举行这一类综艺节目,例如《中华诗词大会》、《向经典致敬》等。其实对于国学喜欢的人还是挺多,只是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上下千年的国学魅力本身就很强大,但是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借助新时代的载体或者工具推出内容,但是国学之中有的礼义仁智信,忠孝悌义,诚信守则等精神本身就用它强大的魅力,对一代一代国人发挥着重大且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国学的魅力是分显形和隐形的,无论何时,国学魅力犹在。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正因为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着这一基因,所有才使得我们民族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谦逊文明。国学是我们民族有别于其它民族的文化符号,所有必须很好的传承下去。首先学校教育是国学传承的基础,语文教学又是学习国学的,传承国学的重要手段,所以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学,特别要提高国学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让孩子们从小就打好国学基础,从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得到国学的滋养,培养孩子们文明谦逊儒雅睿智的品性。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国学文化,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例如在我国捐赠外国的防疫物资包装箱上贴着诗经中的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等就很好的传递了中国人民在疫情面前对兄弟国家的同情和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感情,表达的既到位又文雅,充分发挥了国学的作用,所有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国学也是传承国学的重要手段。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老、庄、孔、孟是国学文化的代表性人物。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庄子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与现代社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必须是可持续性发展,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残忍报复。
孔孟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思想主张,在现代社会进程中也必须提倡。如果为了发展,就丧失道德传统,鲜廉寡耻,为了金钱无所不用其极,人类也会最终走向死胡同。
所以说要提倡国学,取其精华,用于指导现代化发展的实践,我们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国学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魅力?
国学与生活融为一体,并上升为必须。
比如:
元宵节必须要举行什么样的文化活动?
清明节必须要履行什么文化?
谷雨必须要履行什么文化活动?
端午…
夏至…
中秋
………
反正是能结合的尽量结合,能开发的尽量开发,像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把国学文化融入生活
。
你想,你细想,仔细想想
是不是很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