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饿了想吃饭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想吃红烧肉是有质量的生理需求。想每一餐都吃红烧肉,是有点奢侈的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其实大部分时候就是心理需求。或者说生理需求很多时候其实就来源于心理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所谓的生理需求最简单来讲饮食男女——吃喝和男女之间的两性需求。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这是纯粹生理性的,是身体的事,和心理灵魂无关,但其实不然。
一个人如果一出生到死亡这中间,即使他是原始部落,他也具有社会性,但凡具有社会性这个人就有社会心理需求。社会心理需求就会决定他的生存需求。
就是说他就会有“想在哪吃饭,想和谁吃饭,想吃些什么”这些东西出现。但你也搞不清这是心理需求还是生理需求,它其实就是心理上对生理发出的指令。
如果说有一门科学要研究人的身体是不把心理放进去的,那他永远都无法研究出最精准的答案。
为什么中医不但关注人的身体,还极其关注人的心理。那是因为中医很了解人的身体的各种功能和运作,一定是从属于人的心理的。
用这个观点来看,生理和心理是永远不能绝对两分的。
人的生理行为通通都会跟心理相联系。即使是一个很微细的动作,比如撩头发眨眼睛,走路等等,这都可以反映他的心理状态。
那就更不用说吃饭睡觉这些了。人类用很多文化意义价值赋予到这一具身体上,让行住坐卧五脏六腑全都具备了灵性。
这就是我们这个物种的特征,如果说我们比动物高级就高级在这里。我们是有吃相有睡相有吃喝拉撒的快乐感受的,即使是两性活动也都是具有灵性的,很多层次比较低级的人只追求身体的快感,却永远享受不了灵性的快乐。
所以当我们去分辨自己到底生理需求重要还是心理需求重要时,其实这都属于心理需求。因为我们起码不是原始社会中的原始人。
我们也没有得一种病,退化到只知道吃喝拉撒的傻子。我们都是从小就接受教育,在一个固定的社会文化中生存的人,所以我们所有的所谓生理需求都是带着心理需求的。
比如你今天想吃红烧肉,这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理需求,他一定还有红烧肉的心理在里面。你想吃红烧肉的生理反应,是因为你好久没有吃红烧肉和你很喜欢吃红烧肉味道,这两种心理来共同决定的。
而且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大部分的生理活动其实都是在满足他的心理需求。打个比方,那些玩弄女性的男人。你可能会认为他只是生理需求,用下身思考问题。但其实那就是他那种变态的占有欲和玩弄欲望的心理,决定了他要去干这些事。这种事恰恰体现了人类的心理生理合一的特性。
或者说你问是生存活下来重要,还是灵魂丰满重要?那么生存活下来其实也是一个基本的心理需求。因为我们的心里告诉自己要活下来要好好活着,起码保持温饱,不要饿死。
但是有一种生理需求,暂时可以脱离心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时候,比如。在打仗或非常激烈的斗争中,人已经没有任何心理反应,只有本能的动作发生。这就是俗话说杀红了眼。或者说,当时没有别的想法,脑子里已经一片空白,只有手上的动作还在。
或者一个人在悬崖边吊着快要掉下去,千钧一发之际,他马上抓住了旁边的一根绳,本能反应解决了这个生理上的需求。这种时候可以勉强说,基本上是和心理没有关系的。
如果按照一些学说,无论怎么样,一切的事物,包括心理的各种变化和生理的各种动态,都可以归于一个意识元点。要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吃喝拉撒也无不是这东西。
我们扯远了,其实这个问题,不过是探讨,一个人在生活中,到底怎么选择生理上的满足,还是心理上的满足。
我觉得这要分人,有些人,他就对金钱名利物质感官刺激没有什么太大的欲望,他们很喜欢享受心灵上的快乐。有很多老教授啊,老前辈呀,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或者山里的老人,他们在物质上的需求非常少,也照样过得很快乐。
比如:创建了植被二向性反射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奠定了地物二向性反射研究中几何光学学派的基础的李小文教授,就是常常身穿一身朴素衣服一双最便宜的布鞋。这就是极其注重心理需求而完全不在乎生理需求的人。
真正能够满足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和有一个空间住,有张床睡即可。但是书却少不了,也很努力地真诚对待别人和修炼自己,因为他们的心理需求必须满足,精神上不满足,他们也是活不下去的。
然而。要达到真正心理需求占主要地位并不容易,因为一般人都无法达到,都还在吃喝快乐与感官娱乐里无法出来。
《千与千寻》里的父母,在集市里被美食所招引,大吃大喝无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两只大肥猪。这是宫崎骏对人性贪婪怠惰的低级层次进行的一种讽刺。
弘一法师常年就是一件补了很多补丁的僧衣,很少有物质上的需要。像这样的高僧,不但是对物质和生理需求看淡了维持最基本的层面,更加是将心理需求都降到最低,甚至无的状态,无欲无求,自然满足而喜悦的生活着。
出家人就是为了达到纯粹的精神需求,所以才出家做专门的修行。出家就是为了摆脱世俗各种东西的羁绊和影响,但人的生理欲望是非常大的,它基本上是生命的驱动力。不是用外力可以随便驱除和压制的。
所以即使你出家很久,或者在深山老林里隐居着,也都不一定能够很轻易地控制生理欲望。
反而有些人越是去压制,越是有更强大的生理需求,这个范畴就不谈了。儒家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意思生理需求是人最基本最自然的东西,他并没有好坏之分。如果说你认为他是不好的,违背道德的,这只是说你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
所以最早的圣贤把这些东西用理智的礼制去规范化,用道德把他匡定好,其实是为了让人更加健康的有序地去管理好自己的生理需求,只是为了防止过度。
但是这些礼制和智慧经过很多年的演变,被很多有心人利用,作为控制人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儒家的很好地主张到最后变成了落后的封建道德礼法。
真正搞清楚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自然平衡,人就不会纠结,也不会撕裂。会比较合适地去追求,并且满足自己得到快乐,这种遵循自然,不过度、不强制、不刻意的快乐,有四个字形容:道法自然
打个比方,饿了想吃饭是一种基本的生理需求,想吃红烧肉是有质量的生理需求。想每一餐都吃红烧肉,是有点奢侈的生理需求。想每一餐都吃红烧肉和海鲜再加美酒和其他山珍海味,是非常奢靡的,无度的生理需求。
大家体会一下,在这一些需求里到底心理需求多一点,还是生理需求多一点?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人活在世上,是会有各种需求,各种需求都得到满足,那才叫活得痛苦!
首先是物质需求:,人要穿衣吃饭,无饭吃,要饿死,无衣穿,要冻死,所以,人把物质摆第一。
什么是精神需求?非物质外的一种需求呵。生理需求是包括在心理需求里的,生理需求也是一种心理需求,那么就不能把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分开来比较了。
人的生就是两种大的需求,即物质需求,与心理需求。
人为啥找异性结合?心理需要也,凡事从心起,你不想它,一切皆无,你若想它,一切皆有。生理需求也如此,心想则有,不想则无。
比如男人为啥娶妻,一是父母之命也,为后继有人,香火万年也,这是父母的心理需求。
我为啥娶妻,以求心理满足也,心指挥身,生理要求由心理而生也。
养儿育女,社会之责也,这责任,也是心理的一种体现也。
人必须有物质需求,但同时也必须要有心理需求,心理需求也叫精神需求:。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才有丰富多彩的繁华的世界!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这可是典型的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样都不能少,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套用一句在过去叫得非常利害非常重要的话说,就是两手都得抓,两手都得硬。
人的生理需求,当然是维持生命所需要的一切物质基础。包括衣食住行,空气水分和各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等等。人的生理需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原动力,也就是说,人若失去了生理需求,也就是失去了生命。所以说生理需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第一位的需求。
人们在满足了生理需求的前题下,为了丰富生活,为了满足精神方面也就是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从而激励人们为创造更多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财富。
这就是唯物辨证法所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简单说就是先满足生理需求,再说心理需要,满足了心理方面的需要,进而也就促进了为满足生理需求的各种生产动力。
人作为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统一体,既要满足生理需求,又要充实心理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顾此失彼,还要统筹兼顾,缺一不可。所以说对于人而言,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都很重要。(2020/01/15)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其实缺一不可,两者之间,不可能界定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但如果说是哪个高级,那么,当然是心理需求更高级。
管理学上,人的需要分若干个层次,生理需求是最底层的需要,心理需求是最上层最高级的需求。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的需求(即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保证,只有最基本的事情能够解决了,人才有其他需求的。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哪个更重要呢?凡事有本末,生理需求是本,心理需求是末。心理需求是建立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之上的,因为:
生理需求是为了让人可以活下去,生命可以传递下去。
1.温饱需求,能吃饱穿暖是人的基本需求,这也是人可以活下去的根本保障。
2.性需求,这是人可以把生命传递下去的根本需求。
没有这两个需求,人类就会灭亡,心理需求就不存在。
心理需求是为了让人可以更好地活下去。
1.安全需求,人在不安全的时候,心理会有很大的恐慌,影响身体健康。
2.人际关系的需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身体健康。被排斥,被孤立则会导致身体健康失衡。
3.自尊需求,适度的自尊维护,会让人身心健康。自尊不足或过度自尊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都重要,但是有先后顺序。生理保证了,心理需求才会重要。
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
谢谢邀请,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哪个重要,还是都重要,为了说明“两个需求”谁最重要,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需求是怎么来的,哪个需求又在人一生中关系到人的生死存活,繁延生息起着关键的作用。
先说生理需求,人一出生,即有生理需求,在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成熟,而生理需求即存在,例如肚子餓了要吃,婴儿也是要吃,只是食物不同。随着年龄增长,性生理成熟,结婚生子,等等。这种生理需求,伴随生命的终结而终结。
心理需求也只是在人生下来后,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伴隨大脑的发育,有独立的思维之后,客观事物反映在人类大脑而引起的思维活动及人体神经元感知过程的交集,人类大脑的反应(内心反应)才叫心理需求。对有些人来说,人虽活着,心理需求也有可能终结。
因此,人们的生理需求关系到人的生死存活,繁延生息。而心理需求,仅是精神生活的的满足,相比之下生理需求要高于精神需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