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贾宝玉被贾政打的半死,贾政怎么会下死手打贾宝玉。不怕打死么?

贾政打宝玉,一则怒其不争,二则,心中有惧。

金钏儿投井自杀,忠顺王府管家来寻戏子琪官都和宝玉有关,这就是宝玉挨打的理由。

忠顺王和北静王是两个派别,属于不同的阵营。

琪官是忠顺王爷所豢养的一个戏子,后来投靠了北静王府,宝玉和北静王来往密切关系很近所以见过也认识了棋官。

忠顺王爷不会直接挑战对头,对方和自家势力旗鼓相当,于是找借口把矛头对准贾府,其实也算是给北静王一个颜色。

贾政是官场中人,熟知权利斗争。他发狠打宝玉,是恨自己儿子不争气招惹是非。更是惧怕卷入权利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宝玉被打个半死,也没有去请太医来医治,而是用了宝钗送来的金疮药疗伤,也是这个原因。要让忠顺王府的人知道已经重罚了宝玉,以保平安。

谢谢邀请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小孩子犯错或不听话,大人教训、骂几句或者打几下比较常见,但像红楼梦里贾政打宝玉先命令小厮拿板子打十几下,又自己狠命用板子盖了三四十下的极其少见,贾政打宝玉为何会下那么重的手呢?

一、忠顺王府长史官上门索要蒋玉菡,贾府无靠山,此事极易祸及家族

贾宝玉在冯紫英家的聚会上遇到了蒋玉菡,两人性情相投,宝玉送了蒋玉菡一个玉珏扇坠,两人互换了汗巾子。

蒋玉菡送的大红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非常名贵,是他们聚会前一天北静王给蒋玉菡的。

蒋玉菡之前一直在忠顺府,突然好些日子没回忠顺王府了,京城大多数人说他与宝玉亲厚,连他们互换汗巾子的事情,忠顺王府都知道。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上门索要蒋玉菡并无太多官场礼仪,而是开门见山,咄咄逼人,和贾政、宝玉说话都连着两次冷笑。

忠顺亲王位居一等亲王,封号又是“忠顺”,当时肯定很得皇帝的信任;而北静王为人“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这两个王爷没有争皇位之心,对皇帝应该不会有什么威胁。

此时离元春省亲已过了好几年,宝玉挨打前不久元春还赏了端午节的礼,可见朝中此时比较稳定。忠顺王与北静王无需在对立的阵营站队,他们彼此没有政治上的冲突,却因为人不同让蒋玉菡有了摆脱忠顺王府,投奔北静王府的行动。

忠顺王府的长史官,与贾家大有祖父之风的国公府当家人贾政讲话都冷笑连连,还说“尊府不比别家,可以擅入索取”, 要是其他普通官员或平民百姓,忠顺王府肯定早就破门而入,随意搜查,可能还会顺点什么,然后安个莫须有的罪名。

蒋玉菡在忠顺王府随机应答、谨慎老诚才深得忠顺王爷欢心,忠顺王爷骄横,北静王谦和,蒋玉菡在忠顺王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在北静王府肯定悠然自在,称心如意,也更能得到尊重。

他与宝玉一见如故,肯定心底看不惯忠顺王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会想投靠到北静王门下。

王爷都是皇帝的宗亲,两个王爷争夺一个戏子,如果最后握手言和,当然贾府太平,如果结下仇怨,甚至闹得誓不两立,虽然有元春为妃,皇帝也不会为帮贾府而疏离自家宗亲,说不定还会给贾府扣一顶“霸占戏子,离间王爷,无事生非”的帽子。

忠顺王是亲王级别,比北静王郡王级别高,而贾政是员外郎,王子腾是京营节度使,品级都比王府低,皇帝曾经的近臣林如海已去世,万一因忠顺王府索要蒋玉菡出了事,无人可以解救贾府,力挽狂澜。

茜香国女王进贡的汗巾子是御赐北静王的,还是女王直接私赠北静王的,书中并没明写,若是后一种,皇帝与北静王肯定会有隔阂,北静王肯定暗中责怪贾府,贾府与北静王的世交情谊必将伤筋动骨,贾府在朝廷上更加势单力薄。

所以贾政说宝玉:“祸及于我”,被气得目瞪口歪,这也是宝玉被打得动弹不得,下半身或青或紫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贾环虎视眈眈,诬告宝玉调戏金钏儿,贾政须维护贾府家风

贾政盛怒之际,贾环带着几个小厮一阵乱跑,贾环为了在贾政面前刷存在感,摆脱自己挨打,为了宝玉倒霉他称愿,竟诬告:“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赌气投井死了。”

贾政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贾府公侯之家慈善宽厚的名声远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凤姐是脂粉英雄,还被人诟病“对下人太严”。

在贾政看来,宝玉的“恶行”无异于打祖宗的脸,给家族抹黑,比不重身份、私交戏子严重多了,简直就印证了宝玉抓周抓些脂粉钗环时他的“将来不过酒色之徒”的预言,跟把宁府翻过来了的贾珍有一拼。

祖宗颜面,家族名声,是贾府经过将近一百年辛苦经营的成果,是贾政心中的头等大事,不狠狠打,宝玉绝不会改过自新。宝玉“淫辱母婢”的“光辉事迹”一旦传开,贾府的清誉、荣府自己这支人优良的家风将付诸东流,贾府在京城的整个贵族圈可能更被边缘化,甚至全族都会被连累,这是贾政下那么重的手的最重要的原因。

三、没及时见贾雨村,全无豪迈谈吐,没给贾政挣面子

贾政叫宝玉见雨村时,史湘云在怡红院劝他走仕途经济的路,接着碰到黛玉,说出了那句 “你放心”的爱情誓言,又把袭人错当成黛玉,说了“梦里也忘不了你”的一大段话,耽误了很多时间,隔了好会儿宝玉才出来。

见到贾雨村,估计宝玉还没从缠绵的木石前盟中醒过来,可能同时还在担忧心事被袭人知道了如何是好,本来就反感雨村的他完全不复往日的谈吐自如,连一直护着宝玉的贾母都认为不管孩子怎么淘气,见了外人礼数有错的孩子,不给大人争光,也是该打死的。

贾政更会因为宝玉见贾雨村时没给他挣面子生气。

四、宝玉不爱读书,不识事体,贾政寄予厚望,结果彻底失望

除了宁府贾敬是科举出身,贾府再无科举出身的人,国公头衔一般世袭到第三代就停了,第四代就得通过科举为官,公侯再气派,不过是世禄之家,不如科举起家的家族有书香之气。

贾政自幼酷爱读书,肯定希望儿子们也像自己。贾珠十四岁进学,早逝后,李纨教导贾兰好好读书,勤习射箭,除了自己出身于国子监祭酒这样的世代书香门第,与夫君贾珠的影响也密不可分。

贾政只剩了宝玉一个嫡出的儿子,肯定对宝玉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宝玉从小只爱读杂书,四书五经的应制之书一概不喜欢,与哥哥贾珠完全不是一路人,热衷科举的读书人他还嘲笑人家“禄蠹”,谁劝他走“仕途经济”的路他跟谁急,哪怕是黛玉,都不能劝他。

宝玉十几岁时依旧只爱钻在女孩儿堆里,整天游荡,虚度光阴,完全没一点忧患意识,不具备珍、琏的办事能力,更别提有凤姐、探春、黛玉的远见卓识,不过想着 “不管怎么都少不了我的,我只管享受这富贵尊荣就是了”

对于这样的儿子,贾政之前教训过、呵斥过,可是不管怎么口头说教,都有贾母、王夫人护着,他已经失去口头说教的耐心了,又加上前面提到的原因,在贾政心里,下狠手打一顿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都无法让宝玉幡然醒悟,贾政的毒打又焉能让宝玉“歧路回车”?不过是让宝玉 “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情愿。”,与他渐行渐远,一个父亲教育的悲哀、失败,莫过于贾政了!

作者:红袖添香。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红楼梦》:贾政为什么对贾宝玉下这么重的手,不怕贾宝玉打死吗?

《红楼梦》贾宝玉被贾政打这个情节是揪住读者的内心,生怕把贾宝玉打死了。那么贾政为什么对贾宝玉下这么重的手呢?

贾政对贾宝玉印象不好

贾宝玉的诞生是家里一大喜事,家里多了一个男孩,后继有人,这是家族未来的顶梁柱。

贾宝玉出生后抓周,古代预示了孩子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有什么志向。在一大堆东西面前,贾宝玉什么也没有抓,摸了老半天竟然抓了一个胭脂。贾政十分生气,觉得这是一个不争气的孩子。

有可能这个时候,贾政还心存一些念想,这只是抓周而已,不能说明什么,关键还是以后的培养和发展。

随着贾宝玉不断长大,贾宝玉平日的作风让贾政十分失望,贾宝玉喜欢和丫鬟姐妹们待在一起,整日寻欢作乐,不会考虑自己的前途,对考取功名没什么兴趣,更没有放在心上,这样下去怎么承担家族的重担,贾政对贾宝玉已经是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作为父母贾政对贾宝玉是有期待的,贾政其实对贾宝玉的聪明和才学还是很有信心的,平日对贾宝玉严格和责骂是希望贾宝玉能够醒悟过来,但是看到贾宝玉不思进取的模样,看着他没有丝毫改正的趋势,贾政心里十分不高兴。

但是平日里贾母对于贾宝玉疼爱有加,总是护着宝玉,贾政是个孝顺的孩子,也不能把贾宝玉怎么样。

宝玉被打的导火线

主要由两件事

第一件事:贾宝玉把忠顺王爷喜欢的男子抢走了,得罪了王府。这可不是小事,这是能得罪的主吗?这可是自毁前途啊,忠顺王府的人找上门来,把蒋雨涵带走了,好不容易处理完毕这件事。

第二件事:紧接着贾政又听说贾宝玉和母俾有着不正当关系,贾宝玉侵犯了金钗,金钗心里过不去那道坎跳井了,贾政气得不行,心想这混账东西看我怎么收拾你。

贾政发怒了,把贾宝玉狠狠地打了一顿。

至于为什么打这么惨,就是因为两个字“绝望”,是因为积攒在贾政心中的情绪,被眼前的导火线彻底引爆了。想到贾宝玉在学习上不学无术,屡教不改也就算了,今日连品行也坏透了,要他有何用,真是把祖宗的脸面丢尽了。

爱之深,责之切。贾政的做法看起来十分绝情,在打贾宝玉的过程中,贾政泪流满面,可想而知贾政是多么失望,打在儿身,痛在父心啊。

古今同心,换在现在来看,作为父母整日在外奔波劳累,回到家看到孩子整天和女生们鬼混,不干正事,还给自己家里丢脸,那你生气不。

贾宝玉认为繁华的背后是肮脏虚伪的勾当,所以对这些不感兴趣,他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贾宝玉本来有点孩子气,做事不成熟,自己的问题都没解决,还怎么挑起家族的大梁。贾政只会觉得贾宝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贾政为什么下手这么重,就是因为真的受够了贾宝玉。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贾政打宝玉为何下那么中的手,那是赶巧了,贾宝玉无论如何,也免不了那一顿打,我们不妨捋一捋,宝玉之前都做过什么不好的事。暑热天,别人都在午睡,贾宝玉还乱跑,他去了母亲的房间,母亲也在打盹,旁边丫鬟金钏儿扇着扇子,大概受王夫人影响也是迷魂道正的睁不开眼,贾宝玉碰了一下,金钏见是宝玉,叫他出去,宝玉说,就困成这样,跟着把一个相当于现在冰激凌一样的东西放到金钏儿嘴里,金钏儿仍然没有睁开眼,贾宝玉说,明儿我跟太太说讨了你去,不然等太太醒了就说,金钏儿说,急什么,金簪子掉到水里,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我到告诉你个巧宗,你到前院去拿贾环和彩云去,宝玉说,管他呢,我只要你,原来王夫人早就醒了,一直听他们说话,王夫人这时候上前就打了金钏儿一个耳光,厉声说到,下做的小娼妇好好的宝玉都被你们教坏了。宝玉一溜烟的跑了,害的金钏儿被轰走了,最终可能因为羞愤,和众人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最后真的跳井死了,接下来我们的宝玉又做了第二件不好的事,宝玉离了母亲那里又去闲逛,看到一个戏子在地上写字,突然间下雨了贾宝玉叫人去避雨,自己还在雨里,自己着在雨里,却还在担心那个女孩有没有再临着,妥妥的暖男啊!就着就像这阴情不定的鬼天气一样,那个暖男宝玉忽然间就变成凶神恶煞的魔鬼,宝玉雨的里着了个透心凉,走到家门口,见门关着,没人开门,就一脚踹去,可巧开门的是袭人,被踢中胸口,从此袭人落下病,后来又和晴雯一起撕扇子,抱歉天物,我看都是要挨打的节奏。这天贾政和宝玉去陪贾雨村闲聊,贾雨村走后,贾政觉得宝玉今天表现的极差,就训斥他现在还有什么不足,魂不守舍的,正在这时,忠顺王直使来见,说是宝玉隐藏了忠顺王的戏子蒋玉涵,要他把人交出来,宝玉只好把蒋玉涵的住处说出来,贾政送直使却不让宝玉走,连个报信的都没有,好容易来了个老婆子,又是个聋子,真是越忙越养丫头。偏巧这时贾环带着几个家丁乱跑被贾政喝住,贾政问他为什么乱跑,他说井边有个死人,是宝玉母亲的丫鬟,是宝玉哥哥想强奸他,金钏儿不从就跳井了,贾宝玉这会是大祸临头,怎么也跑不掉了,贾政气的火冒三丈,嫌掌板的打宝玉打的轻,亲自去打,把宝玉打了个皮开肉绽,这一回怎么下这么重的死手,气愤之极,失望之极,贾政原来相让宝玉归入正途,为官作宰,光耀门庭,可宝玉不仅离经叛道,还为非作歹,留着他将来可能会弑父杀君,气愤之极,冲昏了头脑,王夫人的痛哭,贾母的大骂,贾政清醒过来,打重了,贾宝玉必竟是自己的儿子呀,况且自己内心里还是爱宝玉的,父子之情,悠然而生,男儿汉也落下悔恨的眼泪,做为父亲,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但爱子之心总是有的,宝玉除了皮外伤身体无碍,说明贾政还是手下留情的。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贾政之所以把宝玉打得这么狠,主要是因为他本来就对宝玉比较失望,再加上宝玉犯得错还比较严重,才会这样下死手打他的,再说,没轻没重的打孩子,也是贾府里的老传统了。

宝玉是贾政唯一的希望了,可他却不喜欢读书、上进,这让贾政很是失望

贾政的长子贾珠年仅十四岁就进了学,也就是考取了秀才,这对于酷喜读书的贾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欣慰。贾政当年就是想要通过科举来获得功名的,结果他父亲死后的遗本让皇帝看了以后很是感动,于是就额外赐了贾政一个职位,从此也就断送了贾政的科举之路。

没成想长子贾珠后来一病就死了,贾政就只能把光耀门楣的希望,寄托在次子宝玉身上了,可宝玉又不喜欢读书,就连小时候抓周,抓的都是些脂粉钗环一类的东西,在贾政看来,这就预示着宝玉将来肯定是一个酒色之徒,没有什么指望了。

尤其是在打人的当天,贾雨村来访,宝玉表现的葳葳蕤蕤,没有一点儿慷慨挥洒谈吐的样子,贾政早就憋着一肚子的火儿了。

宝玉犯的错误还是很大的

贾府是朝廷上旧势力的附庸,而忠顺王府则是朝廷里新势力的代表,彼此应该算是政敌了,所以两家是很少有来往的。宝玉和戏子蒋玉菡交好,可蒋玉菡却是忠顺王眼里的红人,现在蒋玉菡跑路了,忠顺王自然就会追查到贾府这里来了。

事实证明,宝玉一开始说的并不认识蒋玉菡的确是撒谎了,并且忠顺王府的人还掌握了两人交往的一些证据,或者蒋玉菡的跑路,是否还有宝玉的暗中帮助?这将来要是叨登出来,都会给贾府带来巨大的麻烦。

年轻公子不上进读书也就罢了,居然还招惹政敌家的戏子,贾政怎能不生气?尤其后来又加上了贾环对宝玉的诬告。

奸淫母婢不遂,最终导致丫鬟投井自杀,贾政并不知道实情,但他当时可是相信这个诬告的,他怎能不下死手地打宝玉一顿呢?

贾府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有这个传统的

荣国府里资格最老的仆人赖嬷嬷,就曾经对宝玉说起过贾家长辈在训诫孩子时的老传统——狠劲儿地打。当年贾赦、贾政在小的时候,比宝玉现在还要老实一些呢,但也是天天挨他们父亲的打,还有宁国府里贾敬的父亲,也是火上浇油的性子,教育起贾敬来,“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

就是在小说里也是如此,别看宁国府贾珍和贾蓉父子和尤二姐、尤三姐在一起胡闹,可贾珍对贾蓉发起脾气来,是毫不顾忌他儿子在下人面前的体面的。荣国府贾赦也是如此,贾琏没能把石呆子的扇子弄到手,只是随口批评了贾雨村一句,就被贾赦劈头盖脸的打了一顿,都见伤了。这对于已经结婚并有孩子了的贾琏来说,他不也得受着么,看来整个贾府的家族传统就是这样的。

不过,贾政对宝玉的这次“教育”,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让宝玉更加变本加厉了,挨打的当天晚上就派人给黛玉送去了两块旧手帕,似乎是更增加了宝玉反抗旧道德、旧思想的勇气。

贾政打贾宝玉为何下那么重的手?

宝玉挨打发生在元妃省亲之后的第一个端午节期间,也是贵妃娘娘嘱托父亲贾政对宝玉不可管教过于严厉、否则易生不虞这番话不久。宝玉受的这顿皮肉之苦可是不轻:底下穿的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由臀至胫,或青或紫,或整或破,竟无一点好处。王夫人、贾母抱住哭了个肝肠寸断,贾政也后悔打重了,一个大男人当着众女眷媳妇丫头们,泪如雨下,就连李纨也不禁想起旧日时光放声痛哭,众姐妹无不心痛落泪。

宝玉到底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能让贾政发此大怒呢?其实这是贾宝玉的处世哲学和现实发生激烈冲突的必然结果,诱因是两件事,一件是在母亲王夫人房中,因为对金钏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意,二人说了几句顽话,触动了王夫人正不受用的神经,她一腔怒火撒向金钏,打了耳光,骂了秽语,让她母亲白老媳妇领了金钏去了,就是撵出去了,金钏羞愤交加,自觉被主子撵出去再无脸见人, 金钏是一个刚烈的姑娘,竟跳井自杀了。

金钏之死这笔帐到底应该记到谁身上呢?当然是王夫人,王夫人属意自己的亲外甥女薛宝钗,支持金玉良缘,这个端午节又利用元春赐的节礼使金玉良缘舆论占了上风,贾母支持林黛玉,是木石姻缘最大的后台,面对金玉良缘的咄咄逼人,贾母清虚观打醮以宝玉不以早娶的“拖”字战术将金玉论打回原型,又和凤姐唱了一出双簧,几乎将宝玉黛玉之事捅破了摆上桌面。受此打击的王夫人正憋着一肚子火,金钏是撞到枪口上了。王夫人雷霆之怒下,宝玉一溜烟跑了,他的逃避行为也是必须要受批判的,但和王夫人比起来,他充其量算个次要责任。

另一件就是贾宝玉结交忠顺亲王驾前伺候的伶人蒋玉菡,也叫琪官,宝玉初识他是在冯紫英的家宴上,二人一见就“彼此倾心”,互换了较为隐私的物品——汗巾子(男子系内衣的腰带)。而且蒋玉菡赠宝玉的那条是北静王送他的,可见蒋玉菡与北静王关系也是相当暧昧的,宝玉结交友人的唯一标准就是兴趣相投、精神契合,蒋玉菡虽然游走于上流社会,但他的身份在那个社会是十分低贱的,贾府也豢养了十二个小戏子,是专为贵妃元春服务的,但探春仍然说她们不过是“玩意儿”,赵姨娘与这些小戏子起争执太失身份。宝玉当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是真的拿蒋玉菡做朋友,差不多可以断定,二人有断袖之谊,后来蒋玉菡从王府逃出,显然得到了宝玉的帮助,也因此,蒋玉菡买房买地的事儿,他知道的门儿清,至于蒋玉菡的社会关系以及他背后的大人物忠顺亲王,贾宝玉是不关心的,可能压根都不知道。

可是这次宝玉的确是闯祸了,忠顺亲王府与贾府素无来往,这里作者写的隐晦,其实就是政治对立面之意。秦可卿葬礼上,四王八公祭礼祭棚悉数到位,北静王还亲身路祭,也就交代清楚了贾家的朋友圈和政治盟友,这些也都代表了开国的旧功臣,而忠顺亲王,不但爵位更高,也是新贵,代表了新皇帝的新派势力和实权派。贾宝玉不懂,政治旋涡里的贾政可太懂了,当他得知蒋玉菡的出逃竟然和宝玉发生了联系,而且人家王府的长史官直接指认就是宝玉藏匿了琪官,这个小戏子不同别人,是王爷须臾不能离开之人。贾政一听已经不是生气那么简单了,恐怕更多的是恐惧和紧张:宝玉你平时不读书不干正事也就罢了,你这么做是想害死一家人吗?就算没有金钏的事,这顿打宝玉也少不了,何况贾环这个刁状告得十分到位,说宝玉:奸淫母婢、金钏不从,又挨了王夫人一顿骂,赌气跳了井。

勾搭政治对手的宠娈,还想隐匿据为己有;目无尊长,干出败坏门风之事还出了人命。贾政之怒、之惧可想而知,估计贾政身子骨应该不错,以贾府审儿子“竟是审贼”的家传训子传统,贾政没有心脏病当场爆发已是万幸了,接下来顺利成章,几十大板打在了宝玉的屁股上,贾政还有一句话:索性打死他,以免后患;你们别劝我,再不管教,难道让他以后杀父弑君不成!

作者其实真正想说的至少有两点:一是贾政太不懂自己的儿子了,这一点他与母亲贾母差距太远了,老太太太懂宝玉是绝做不出荼毒女孩子之事的。二是贾宝玉根本是不容于世的,因为就连他的父亲也丝毫了解他,而古人讲“知子莫若父”。所以清醒的贾宝玉根本没有前途,睡着了的那个烂透了的末世也只会按照自己的惯性走向死亡!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