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探春对赵姨娘?
1、探春对她的亲生母亲和兄弟看似冷漠,其实暗地里是保护他们的。
当时社会庶出只能称呼自己生母为“姨娘”,只有嫡母才是母亲。让人不得不感叹,那个时代的庶出子女是多么低微,位置不同少了该有的天伦之乐。于是,为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只能向着“正经太太”靠拢。
2、她讨好嫡母王夫人,为嫡母辩解。给宝玉做鞋等等,不过是为了生存。敏探春很是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彩云偷拿王夫人的玫瑰露给赵姨娘的事件里,平儿因顾忌探春的脸面,不得不让宝玉瞒赃,轻拿轻放了。看到不争气的骨肉亲人,探春的心也是疼的吧!然而,又能如何?唯有自己稳固了强大了才能够保护自己的亲人。
在赵姨娘和芳官等吵闹打架时,探春把赵姨娘带走……探春理家时,赵国基事件里……看得出她还是顾及亲情的,只是自己能力有限,骨肉亲人也太不争气。
3、探春远嫁,那一声“娘”……休把儿牵挂……骨肉分离的情景,叫人泪奔。赵姨娘和探春毕竟是血脉相连的。
4、再举个例子,探春有一回说到生日时,长篇大论,由头数到尾却说二月没人生日,袭人提醒她说二月十二花朝那天是林姑娘生日。
连贾母都说我们家四个丫头,把黛玉算作自家人。不知道贾母听了是什么感觉?
她忘了黛玉的生日没有丝毫的歉意,反而还说不是她们家的人。难道宝钗是她们家的人?她说了宝钗的生日。这些只能说明探春无论言行都在讨好嫡母王夫人,她是“金玉缘”的拥戴者。
探春是在夹缝生存的人,可悲可怜又可恨。
如何评价探春对赵姨娘?
探春做为一个庶女在诺大贾府中本就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有着玫瑰花之名的她让众人忌惮又叹服。她看似活的最风光最争气,大观园的女孩中唯有她敢当众扇王善保家的一巴掌,也唯有她可以把大观园理的井井有条,也唯有她可与黛玉宝钗一同拜见王妃。然而她终究只是个女孩,在对待生母赵姨娘的态度上谁又能看到她的无奈和伤心?羸弱的女儿身却要那般坚强的活着。
而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最明显的也恰是她与赵姨娘的两次正面交锋,一次探春管家,一次蔷薇硝事件,这两件事也无不让人更心疼探春。
虽然有玫瑰花之名,可毕竟是庶出,是‘老鸹窝里出的凤凰’。在本质上便低了别人一头,何况探春本就自尊心极强,容不得别人轻贱。然而赵姨娘却时时闹腾每每生事,所以探春对赵姨娘也只能在人前刻意疏远,恰也体现了探春的自卑与无奈。
在探春管家一回中,探春按旧例给各处发放银两,而赵姨娘却认为探春应该给自己的亲舅舅多发一些,因此找探春大闹。
探春气急说道:叫我怎么拉扯?这也问你们各人,那一个主子不疼出力得用的人?那一个好人用人拉扯的?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们该知道,与我什么相干。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
这些话虽然绝情,却也显示了探春的无奈。正因为自己是庶出,才事事自重,有了如今的权力,而自己的母亲却反倒给自己招黑。换任何一个女孩心内肯定会有委屈,而探春口口声声称赵姨娘为奴才,并说出“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也恰是因为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份,她自卑于自己只是个庶出小姐。
她对赵姨娘是存有怨恨的,自己多少年才得到的太太老太太的欢心,却因为赵姨娘每每生事而使她寒心,她的自尊她的自卑都被赵姨娘弄的伤痕累累,不是探春绝情而是赵姨娘太不知礼数,让探春在顾及其他事情的同时又多了一层累赘与烦心。
蔷薇硝事件里,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又显示了探春对母亲难以言说的保护与爱。因芳官故意把茉莉粉当做蔷薇硝送给贾环,赵姨娘到怡红院去讨说法,反被小丫鬟们打。后面探春进来后说“这是什么大事,姨娘太肯动气了。我正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怪道丫头们说不知在那里,原来在这里生气呢。姨娘快同我来。”
遇到这种事她是难堪的,不论平时的自己作风如何端正,此时这里撒泼的女子却是她的母亲。下人丫鬟都不出声,是怕她却又有多少人是暗暗嘲笑她,她都知道,然而她先是自己说有一句话要请姨娘商议。
一个“请”字一面是为了维护尊严,让母亲别再做如此泼辣下作的事,带她赶紧离开,一面其实早已宣誓了主权“赵姨娘即使再不好,也是我的母亲,我对她尚且尊敬,那轮得到你们欺负”虽未挑明却也足见探春对赵姨娘的保护。
随后又说自己要当自己是主子,不可自掉身价、惹人笑话,还说姨娘耳根子软易受人挑唆,当时李纨等也在场,探春这样说是让赵姨娘自重,这是一个女儿对母亲不自重的心痛,里面是一个糊涂母亲被别人玩弄后,女儿的心疼与无奈,事后她让别人追查此事也恰是她对赵姨娘的爱。
两次交锋,两次都看似冷淡的态度,却让人不得不心疼探春,母亲的粗俗,庶女的身份,让她所走的每一步路都必须再三思量,在赢得太太老太太欢心的同时还得保护好自己时时闹事的母亲。她对赵姨娘的态度是她做为一个庶出女儿的自卑,也是她的自尊与强大。
作者:汐芜。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如何评价探春对赵姨娘?
"第二十七回中,宝玉和探春的对话可以看出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宝玉提到赵姨娘因探春给宝玉做鞋,在背后报怨探春不眷顾正经亲兄弟贾环。
宝玉分析,赵姨娘“自然又有个想头了。”这个“想头”就是指赵姨娘想强调自己是探春亲娘这个事实。
探春对赵姨娘的这个“想头”非常生气,“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
在探春心里,从来没把赵姨娘当母亲。
一方面,探春从小被贾母教养,跟赵姨娘感情不深。
另一方面,赵姨娘愚昧、粗鄙、无能,行事下贱,讨人嫌,探春自尊心极强,以有这样的亲娘为耻。
第三方面,封建大家族里,嫡庶区别很大,庶出不光彩、地位也不能跟嫡出相比,探春因这点常感到自卑,深恨自己庶出这个尴尬的身份。
封建大家族中,妾的地位充其量算半个主子,还是脱离不了奴才的身份,如平儿、赵姨娘等。
在第六十回中,芳官跟赵姨娘吵架,就说赵姨娘其实跟她一样“梅香儿拜把子——都是奴儿呢。”
但是妾生的孩子却是正经主子,在第二十回,赵姨娘教训贾环,被凤姐听到,凤姐立即出言训斥:“凭他怎么去,还有老爷、太太管他呢,你就大口啐他!
他现在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跟你有什么相干!”
可见虽是赵姨娘生的孩子,她却无权管教。
抚养、教导的责任是贾政和王夫人的事,赵姨娘只做好她份内的事——服侍照顾好“主子”就行。
贾环从小在赵姨娘身边养大,跟赵姨娘有感情。
探春就是一样了,探春没被赵姨娘养过,从小只认王夫人为母亲,在她眼里赵姨娘只是个地位低下,上不了台面的奴才,身为她的亲生女儿,探春深以为耻。
探春心高气傲,自尊心极强,并且“才自清明志自高”,精明能干有决断,这些从探春理家跟搜检大观园时打保善家的一记耳光中可以看出来。
探春如此出众,但庶出的身份终是探春的短脚和痛点。
贾府中贾链的小厮兴儿说探春是“老鸹窝里出凤凰”“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
王熙凤也曾婉惜地说:“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
因为在封建礼法中,庶出不能跟嫡出同日而语。
凤姐曾跟平儿解释过嫡庶的差别“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的人,先要打听姑娘是嫡出还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探春常因为庶出的命运自卑,非常想冲淡这个印记,跟赵姨娘撇清关系。但是赵姨娘时刻想要提醒她是从自已“肠子里爬出来的”。
在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找探春理论说她兄弟赵国基死了,嫌探春给的丧葬费少“如今你的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如今没有长羽毛,就忘了根本,只捡高枝飞去了。”
探春听了气极地反驳:“我舅舅才升了九省检点,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我倒素习按理尊敬,越发敬出这些亲戚来了。”
她明明白白地告诉赵姨娘,她只把王子腾当做舅舅,对赵姨娘只是“按理尊敬”,并无亲情可言。
这也是对赵姨娘每每生事,强调是自己探春亲娘这件事出于维护自尊的反击。
另外探春生性阔朗,行事光明正大,最见不得鬼鬼崇崇,每每对赵姨娘的行为不耻。
探春曾厌恶地说赵姨娘“这么大年纪,行出的事总不叫人敬伏。”
赵姨娘地位低,行事又不自重,在贾府上下很不受待见。
她心理阴暗、心术不正,行事荒唐、愚蠢,她在教育贾环上面没起到半点好作用。
她捘唆贾环生事、教唆彩云偷王夫人的东西,自己跑去跟小丫环打架,闹得鸡飞狗跳,让贾府上下厌恶、耻笑。
所以探春对赵姨娘的态度冷漠,不认她为母亲,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身为庶女,她哀己不幸,极力想跟赵姨娘划清界线,只认王夫人作母亲。
赵姨娘粗鄙低贱,她又怒其不争,常常会为她蒙羞。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如何评价探春对赵姨娘?
探春对于赵姨娘的态度我们现代人看来实在不孝,可是放到古代,探春的做法是正确的,是符合规矩的。
古代的姨娘地位低下,是半主半奴的身份。姨娘生的孩子也不属于她,属于嫡母。庶出孩子是主子,庶子的生母是奴才。姨娘不可以管教自己的儿女,赵姨娘骂贾环被王熙凤听到了,王熙凤便教训赵姨娘说:“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 所以说姨娘的地位很低,小姐少爷们不可以自降身份和姨娘纠缠不清。
人们对探春诟病最多的有以下几点。
一、探春不管生母叫娘,只认王夫人为母。
探春说赵姨娘:“她那想头自然是有的,不过是阴微鄙贱的见识。她只管这么想,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探春的确不管生母叫娘,只是叫姨娘。这是古代的礼仪规矩决定的,探春只能认嫡母为母亲,不是探春攀高踩低,不叫生母为娘。
二、探春不认舅舅赵国基,认王子腾为舅舅。
探春不认赵国基为舅舅,有道理。赵国基是贾府的奴才,跟着贾环上学,见到贾环他要躬身侍立。探春是贾府的三小姐,所以她不能认赵国基为舅舅。王子腾是探春嫡母王夫人的哥哥,是探春名义上的舅舅,探春只能认王子腾为舅舅。
三、探春给宝玉做鞋,没给贾环做。
探春给宝玉做鞋是因为宝玉帮她买了许多她喜欢的小玩意,为了答谢宝玉,所以给宝玉做鞋。探春说了,谁对我好,我就和谁好,没有嫡庶的分别。探春也说了,贾环的衣服鞋袜也都是齐全的。每年公中做衣服鞋袜,宝玉有的,贾环也有。贾环不缺这些东西。
那么探春对赵姨娘到底如何呢?
一、表面疏远,暗地亲近。
赵姨娘经常到探春那里,一次赵姨娘到黛玉那里,黛玉就意识到赵姨娘从探春那里出来,顺便来看她。所以赵姨娘和探春暗地里的交往很多。
二、探春攀王夫人的高枝,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生母和弟弟。
探春在贾府很受重视,因为探春,赵姨娘即使惹祸,也被许多人暗地里掩盖起来,怕探春的面子不好看。
彩云偷窃王夫人的东西就是给了赵姨娘和贾环,平儿和宝玉因为探春的缘故,瞒了下来,宝玉顶缸,保全了赵姨娘和贾环。
三、赵姨娘犯错的时候,探春给赵姨娘开脱。
赵姨娘和芳官打架,探春赶来拉走了赵姨娘,然后和李纨等解释说赵姨娘没有成算,耳根子软,一定是被别人挑唆的。探春替赵姨娘开脱,因为探春的关系,赵姨娘即使做错了,也没有人深究。
四、探春疏远亲娘,亲近王夫人,让王夫人感觉到,探春是自己人,对赵姨娘放松戒备。
探春是王夫人养大的,王夫人希望探春亲近她疏远赵姨娘。赵姨娘是王夫人的情敌,如果探春和生母的关系好过王夫人,那么王夫人就会更加嫉妒赵姨娘,赵姨娘的日子就会不好过。如今探春表现得讨厌赵姨娘,赵姨娘也抱怨探春,母女二人关系非常剑拔弩张的,王夫人趁愿了,对赵姨娘也就计较的少了,赵姨娘才能活下来。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润杨的红楼笔记!如何评价探春对赵姨娘?
从目前的看法来说,探春是一个不孝顺的女子,而赵姨娘给探春的原生家庭,也没有那么好。
赵姨娘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在贾府中地位不高,本就是丫头出身,年轻时期的地位还比不上鸳鸯,袭人等这等的丫头。我们从曹公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即便是丫头,格局也是不一样,像鸳鸯,袭人,晴雯,司棋等人,她们的见识是极高的,但是有时候也会打压地位不如她们的人,比如宝玉院子里的丫头们骂小红的场景就很明显,因为丫头也分三六九等,所以每一人都会瞅着机会往上爬,小红在宝玉那里本是没有资格端茶倒水的姑娘,后来一个因缘际会就到了王熙凤的身边做了丫头,别人就会说她攀高枝,这在《红楼梦》中不少见的。
已经作为母亲的赵姨娘是极其不自知的一个人,她不知道在大众面前侮辱自己的女儿,其实就是不给自己颜面。她很在意探春的态度,总想着好不容易有一个孩子和大家很合得来,这孩子总得周济自己一下吧,完全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她在多个场合让探春难堪,说探春和她不亲近,认王夫人做娘,不认自己这个亲娘,对自己的亲弟弟不亲,反而对宝玉亲,这让她很受不了。探春是心知肚明的,每每都会怼回去,不是对你不好,是你自己不给自己脸面。时间久了母女之间的矛盾要爆发,爆发的基点,作者选了很好的点,那就是王熙凤病了,探春掌家的时候。
对赵姨娘来讲,这是很好的机会,自己的哥哥赵国基死了,王熙凤终于不管家务了,而自己的亲生女儿管家,说不定可以拿很多的丧葬费。但是探春是一个有底线和分寸以及规矩的人,她按照规矩来,不会任人唯亲或者因为是自己亲人就会徇私,这让赵姨娘很受不了,于是大闹了一场,这下导致母女关系走向决裂——探春大哭一场却据理力争,而赵姨娘一口咬住女儿对自己不亲,结果被平儿劝住才结束了这场纷争。
她以为有便宜可以占,却不想灰头土脸的回去。自己没给自己脸面,就不怪别人给她脸面。再有一个场景就是赵姨娘因为一份蔷薇硝而同怡红院的一群小姑娘们大吵大闹,芳官是分到怡红院也就是宝玉处的小戏子,她不喜欢贾环,所以当贾环给她要蔷薇硝的时候,芳官给他一包茉莉粉,因为贾环分不清什么茉莉粉蔷薇硝,这些都是小姑娘用的,所以当他拿给彩云的时候,彩云给他说这不是蔷薇硝,是茉莉粉。这下子赵姨娘不干了,抓起一包粉就到芳官处厮打起来,和芳官一起的小戏女们当然看不惯别人欺负芳官,所以一群人围着赵姨娘厮打。其实场面很不堪,为什么?赵姨娘再是姨娘,她也是老一辈人,如果出现了什么矛盾,完全可以找下人去处理,去沟通,她就没有这个意识,而是自己泼妇一样在大观园中厮闹,很不雅观。所以探春不喜欢她,因为她会觉得有这样一个母亲,脸上无光。
因为赵姨娘的不自重,以至于在整个家庭的地位都很低,去世的时候,甚至家人都不在身边守着,很凄凉。
赵姨娘在《红楼梦》中造成伤害最大的一个人,就是探春,探春是一个骨子里很高傲的女孩,她很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所以最后选择远嫁,多半是为了摆脱这样的一个家庭,最终赵姨娘去世,探春也没有回来,估计这位母亲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永远的阴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