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被邀请回答。

大家好,我是橙子优车。

很高兴为您解答这类问题,喜欢的可以点击加关注哦。

从近几年的市场环境来看,奔驰的故障率要高于宝马,而且奔驰之前有一件轰动全国的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坐在引擎盖上据理力争的事件,这多多少少对奔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奔驰和宝马都同属于德系车,都属于豪华品牌,且在我们国内都属于一线豪华品牌,国内的一线豪华品牌基本就是BBA,其他的保时捷、宾利、劳斯莱斯属于超一线品牌;而凌志、凯迪拉克、沃尔沃这些属于二线豪华品牌。大概就是这样的定位。

那么是汽车,肯定不会十全十美,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一些问题,而且使用的人不同,那么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这是基本原理。所以我们只能去抓一些比较常见的,发生概率高的事情进行加以说明,下面我们分别列举了奔驰和宝马的常见问题,供大家参考:

奔驰常见问题:

1、四轮定位失准

2、发动机漏油

3、火花塞不良反应

4、转向机漏油

5、燃油泵故障

6、制动开关损坏

7、空气流量计故障

8、防爆轮胎轮毂断裂及轮胎受损

9、下摆臂球头损坏

10、节气门故障

宝马常见问题:

1、发动机烧机油

2、气门室罩盖漏油

3、废气阀膜片损坏

4、空调压缩机离合器损坏

5、底盘下弯臂胶套皲裂

6、液压引擎盖支撑损坏

7、发动机故障灯亮起

8、防冻液渗漏

9、冷车启动车身抖动及熄火

10、8AT变速箱漏油

综合以上的问题描述,奔驰和宝马的故障毛病各有千秋,并且都是常见的问题,所以如果真正要说谁的故障率更少,或者危害更小,那么应该是奔驰。如果大家有不同意见,或者有更多想法,可以留言评论交流。

想要了解更多汽车资讯,请上懂车帝APP,这个上面各类汽车资讯应有尽有。

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我是大魔王,我来分享

奔驰宝马可谓是德国豪车双雄,也是咱们国人最认的豪华车了,谁的小毛病多问题多?这个问题答案很显然,如果说现在的话当然是宝马的品控做的更好了。

不管是权威的JDPOWER机构评测还是消费者使用的口碑,在现阶段无疑也是宝马要优于奔驰,尤其在国产车方面华晨宝马的质量要好于北汽奔驰。但是宝马的质量也不是刚开始就这样的,比如之前的N系列发动机N20普遍都会有漏油的情况发生,在之前的大型车辆X5 X6还有7系上吃胎也是普遍现象。但是近几年宝马的品控确实做得非常好了,B系列发动机漏油几乎没有了,质量还是非常过硬的。华晨宝马在2016年全球宝马33个生产商质量排名也是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德国本土,这还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至于奔驰,近几年的表现真的不尽如人意,奔驰E级和GLC的减配、奔驰E级断轴、奔驰GLC刹车异响车内异味、发动机漏油、变速箱卡顿等等小毛病一直是奔驰车主最不满意的地方,而且这些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真心希望奔驰这个百年品牌尤其是北汽,能够做好品控,让消费者们更加放心。

不过话说回来,汽车是由几万个零件构成的工业产品,出现故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大家不能认为豪华车,贵,就不能有毛病,那劳斯莱斯照样也有毛病啊,而且越复杂的车出故障的概率就会越大。

另外,我想说,奔驰宝马这些车企都是敢于创新的企业,尤其是宝马都是不断的研发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应用到产品上,那么,既然敢于使用新科技让车主享受最新的技术和科技,那另一方面自然承担着更多的故障风险,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出故障出毛病就永远使用成熟的技术不去创新,不去研发。你就看看宝马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获奖的次数:

话说回来,比如有人经常说的所谓稳定性最好的雷克萨斯、汉兰达、霸道、陆巡这些车,那当然故障率低啊,发动机还在使用十几年前的发动机,变速箱也是老掉牙的成熟产品,当然坏的几率就会笑很多啊,但是这样真的就一定对么?不尽然吧?有些车型的定位和使用环境比如霸道就要求了它要的就是可靠性,但是你不能说因为这个丰田质量就好,宝马奔驰质量就不行吧?

所以我说,车子有毛病其实很正常,有些人的使用环境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车子的质量,只要在一个正常合理范围内就可以接受,人吃五谷还得百病呢。

我是大魔王,感谢阅读,关注我了解更多买车用车知识

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凡是宝马,变速箱和发动机连接处六年后基本都渗油。另外,大多数宝马蜗增发动机烧机油,而且德国人认为是正常消耗。当然,奔驰的蜗增发动机也烧机油,这也是为什么奔驰前些年一直坚持机增和自吸发动机的原因。

别的毛病,基本上目前就国产e级和glc的悬挂系统因为北奔用了国产件导致故障率极高;还有北奔用的轮圈不好,导致国产e级容易爆胎。国产和进口宝马除渗油外目前质量基本可以,出现的故障多是偶发性的,没有大面积质量问题。

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我7年前买了部原装进口奔驰R级旅行者,先是一年前钥匙打火漏电(幸好是保修期),4S店更换要我填表签名,一看,好家伙3万多元。三年多时发动机又有轻微漏油,经常轮胎漏气,到了第五年后两悬挂系下陷,自动充气系统又异响,又去购车的4S店检查说后整体悬挂漏气要更换,报价5万多元,有经验朋友告诉我4s店会将维修事故扩大,以赚取更大利益,结果去一普通朋友开的汽车修理检查得知只是打气泵坏了,更换一原厂全新的才4仟多元。我看汽车品质的报告,很关键的环节在于对所谓国内4S店的管控,尤其是过了保修期!

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奔驰宝马是豪华车的代表,是德国车的骄傲,可以说是汽车工业的全球领先者。奔驰和宝马在各个车型上针锋相对,相爱相杀,可以说是互为对手。两者对比的话题大家都比较感兴趣,要说质量水平对比,国内的数据很难参考,我们不妨来看看美国的JD Power可靠性排名来看看两者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JD Power可靠性排名VDS英文全称是Vehicle Dependability Study 汽车可靠性研究,JD Power还有其他排名,大家注意不要看错了。

每年JD Power都会针对该年度3年内的市售新车进行追踪评分,针对车辆售出后,在内外饰、发动机、电子系统等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注意,并不一定是有故障,只要是被记录的用户抱怨都计算在内),并针对多达177项的细目进行汇总统计,最终统计结果将以平均每100台车辆的所遭遇问题数「PP100」作为指标,数字越低,代表新车回厂检修的问题越少,相对来说车辆的可靠性越高。

这个排名一般年初发布,我们来一下过去三年JD Power的VDS排名,看看奔驰宝马谁的小毛病更多。

分析一下榜单,前三名从来没变过,雷克萨斯和丰田是大赢家,保时捷代表德国的最高质量水平。可以看出奔驰在2017年的榜单上是领先宝马的,但是最近两年2018和2019年奔驰滑坡比较大,基本滑落到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位置,宝马的质量保持的不错。从JD Power的VDS排名可以说最近两年宝马的可靠性水平是高于奔驰的。

以上信息供参考,欢迎讨论。对发动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周会发布发动机技术的专业解读,谢谢支持!

奔驰与宝马相比较,谁的小毛病更多一些?

宝马的水壶,奔驰的漏油,豪华品牌的品控差劲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成为了众矢之的。奔驰女车主维权的风波,一度更是把豪车品质坑人这个话题顶上了风口浪尖。但是平心而论,尽管我从来都承认德系车因为诸多原因确实小毛病多,但是把问题归结为“因为它是豪华品牌,所以要多坑富人的钱”我是绝不赞同的。如今身边总有想要买车的朋友咨询我:老马啊,奔驰和宝马哪个问题少一点,我在网上看了好多毛病,现在都不敢买。实际上无论是宝马还是奔驰都存在一定的故障率,但非豪华品牌的故障率也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低。

奔驰宝马的问题,德系车都有

奔驰女车主遇到的问题对于一辆新车来说的确造人心疼,但是3,5年后的德系车来说,漏油烧机油这些问题实在是稀松平常。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相比于日系家用车以稳定耐用为原则,德系车在任何时期都执着于实用更新的技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普遍比日系车更高,在更严苛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然会存在更快的磨损消耗。在各个部件都进行加强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症状,但是治标不治本,除非德系车放弃对于更高性能的极致追求,否则这个机油还得无节制的烧下去。

更高的维修成本导致维权频频发生

相比于德系车的故障率,其实早年间自主品牌的故障率更高。因为当时的各项技术不成熟,为了早些把新车投入市场回收成本,出厂前的测试进行得也并不全面,一度导致了自主品牌小毛病不断的事情发生。但是因为汽车的维修成本和车价呈明显的正比状态,即使车价相同,豪华品牌的零整比也更高。比如一辆30万的大众CC修起来,势必比30万的奔驰C要便宜许多。所以在昂贵的维修成本下,愿意站出来维权的概率就变得大了许多。

再者,奔驰女车主维权和奇瑞QQ女车主维权的热闹谁更好看呢?吃瓜群主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批量化生产中存在的那些问题

消费者在买车前经常听说过一个说法:买畅销车肯定比买冷门车更好。这种说法本质上没毛病,但是畅销车也有畅销车的问题。我当年就是在主机厂做批量问题分析的研究,一款车上市后我所在的部分就是要在车上找出“通病”。找出问题以后是要停工停产解决问题吗?很遗憾不是这样的。对于畅销的车型来说,停工停产就是跟钱过不去,主机厂绝对不会这么做。所以采取的措施只是在下线的成品车上用打补丁的方式尽可能地掩盖问题而已。所以畅销的车一旦出现什么问题都是大规模的,这也是召回的往往都是畅销车的原因。

不管怎样,尽管豪华品牌由于各种原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问题存在,但是无论你想买奔驰,宝马还是奥迪,尽管放心选择你喜欢的车型。没有不坏的车,坏了就去修。而那些别的车型无法替代的亮点才是你最在意的不是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