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对于红楼梦这样的旷古奇书不细细品读个十遍以上,是读不出所以然来的。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开头,我们就看到这样的一首诗。说到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造就了千古流传,受后人敬仰的著作,他的痴有谁能及?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里,住着一群蕙质兰心,心地善良的女子,她们的痴谁人能及?还有那个“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宝玉,他的痴又有谁能及?他们这群人,不同于如今的”痴男怨女”,他们的痴耐人寻味。正因为这一群单纯、善良的人,让《红楼梦》具有了特有的柔情。

红楼梦是对女性的颂歌,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歌颂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歌颂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一群美好的女子组成了万紫千红的大观园。红楼梦亦是女性的悲歌。红楼故事主要围绕宝,黛,钗的爱情展开。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为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不一致。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宝钗虽可敬,但心灵上总有一层隔膜。而贾府的当权者,又偏爱于知书达理的宝钗。悲剧尤其产生于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做妻子,他只能听天由命。于是悲剧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而主人翁们的痴正来源于对悲剧的无可奈何。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是袭人的判词。她在红楼梦所有丫头中占有很大的戏份,一是因为她是宝玉的得力助手,二是她符合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是贾府统治者偏爱的丫头类型。她不同于晴雯,她懂得退让,懂得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讲。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宝玉的生活,是其他丫头不能代替的重要存在。她深得贾母,王夫人的喜爱,主子命令她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唯有谁。宝玉挨打后,她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袭人因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她的一颗痴心永远向着宝玉所在的方向,她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给了宝玉,尽管知道宝玉心中只有林姑娘。在宝玉出家之后,她相思成瘦,泪痕满面。因为一直都是乖巧可人的角色,贾府人把她安排给了蒋玉菡。在我们看来这是个不错的结局。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这几句判词实际已写尽了晴雯的一生。晴雯是个为自己活着的真性情的女孩,她不高兴的时候,宝玉让她撕扇子消气;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她挽着自己的头发就冲了进去,将自己的箱子里的东西一股脑的倒了出来;她心灵手巧,痴心带病为宝玉连夜修补孔雀裘。宝玉的一句关心话就胜过千剂良方。最终她却没有好的结局。她的叛逆个性,遭到了残酷报复。王夫人在她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从炕上拉下来,硬给撵了出去。当天宝玉偷偷前去探望,晴雯深为感动,绞下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脱去一件贴身穿的旧红绫小袄儿赠给他。她对宝玉的痴心包含在她的一举一动里。晴雯的全部生活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力的抒情诗。

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晴雯的一次不开门便给她和宝玉造成了颇大的波澜。“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她所期望于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亦茫茫世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人。她痴痴地等待着最爱她的贾母能够给她和宝玉一份得到别人认可的感情,可是她错了。尽管宝玉爱的是她,尽管祖母疼的是她。当她从傻大姐的口中得知宝玉即将与宝钗成婚,她踉踉跄跄的回到潇湘馆,命人找出题诗的旧帕连同以前所写的诗稿全部投入火盆烧了断了自己的痴情。富贵温柔的大观园,在她眼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场所,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她含恨而死时最后那句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显示了她短暂而又凄凉的一生。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有人认为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人认为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轻一点说是有“痴病”。书中提到过,他自己被烫了,却问烫了他的那位姑娘疼不疼。他自己大雨淋的像落汤鸡似的,反提醒姑娘赶快避雨。没人在跟前,他就自哭自笑,看见小鸟,小鱼就与它们说话。这里处处体现他的痴。最痴的还是他对黛玉的感情。因麒麟一事,黛玉来到怡红院看宝玉,听到宝玉在别人面前不避讳的夸自己,又惊又喜,又悲又叹,不禁流下泪被宝玉所见,宝玉对其诉衷情。黛玉一时难过,走开了,而宝玉仍傻傻的发呆说完了该说的话。可见他对黛玉痴心到何地步。宝玉在痴了之后,黛玉得知他即将与宝钗成亲,走到贾母住处。两个人,一个疯疯傻傻,一个恍恍惚惚。两人什么都不说,只是傻傻的笑。一段不如人心的安排,毁了两个人的幸福。在黛玉去世后,在见证所有的悲欢离合后,宝玉依然踏上出家的道路。我们无法得知这样的结果是好还是不好,但对他来说这已是最合适的结局。

文章的最后以“说到心酸处,荒唐愈可悲。同来由一梦,休笑世人痴。”四句话为结尾。这四句就已概括了各中人物的痴心,心酸可悲而又无可奈何的一生。我们所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有无数痴心人与断肠人。我们无法断定这样是不是就不好,只能说冷暖自知。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我还是三十年前读的红楼梦。我自己在外面打工挣钱,最先买的东西就是三本红楼梦。我那时候在建筑工地打工,一天不管吃饭才给五块钱。我花钱很费的,干了多半年,没剩多少钱还买了书。回家被父亲说了一顿。父亲没念过书不认字。我读的红楼梦都是文言文,我是初中文化,读不太懂。没有老师解说我是读不明白的。只是看明白了故事梗概。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我是许家那个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红楼梦》自己是怎么读的?怎样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红楼梦》我们都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写的一部长篇的章回体小说。现在存于世的有120回的程本和80回的脂本,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而脂本呢是脂砚斋在不同时期的手抄本,其中脂本为程本的底本。

自己是如何读这本书呢?

第一,先通篇读一遍,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

《红楼梦》电视剧大家都看的懂,但是看书就不一定了。因为书中的知识太多了,如果不先读一遍根本理不清头绪。所以,我就是先读一遍,至少知道里面讲了什么内容。

第二,在第一遍的基础上,开始读第二编,这时就要开始精读。

我们读了第一遍,了解大概内容后,开始试着读第二遍,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精读。什么是精读,就是慢慢的去读,读一章就要去了解什么内容,不明白的字词可以去看注解,或者做下笔记。

第三,在精读的前提下,自己去看一些红学作品的讲解。

自己在精读时还是可能会发现人物关系复杂,理不清头绪,就看一些有关红学作品的讲解,比如《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等,可以方便自己在疑惑时更好的明白内容。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读懂《红楼梦》呢?我的建议如下:

第一,正如开篇所提,选择合适的《红楼梦》版本,建议读脂本。

我认为“脂本红楼梦”更能接近作者的原笔原意,而且脂砚斋等人对《红楼梦》的书中评语,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文本,帮助我们更快的更深的走入《红楼梦》。

第二,建议重点精读《红楼梦》前五回,这五回就是它的序幕,为书中的内容做了铺垫。

《红楼梦》选择脂本以后,就要重点阅读前五回,这五回从不同角度为全书的情节发展做下铺垫。第一回讲开篇,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关系,第三回到第四回交代了小说所处的社会背景,第五回讲了全书的总纲。

第三,建议把《红楼梦》回归本意来读,也就是说它只是一部长篇小说。

我们可能很多人看到《红楼梦》就想到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内容肯定比较高深,这样还没读就陷入了误区。它只是一部长篇小说而已,跟我们平时看的小说一样,因为它包容的东西太多了,才会被后人当做一门学问―红学来看。

第四,建议了解《红楼梦》作者资料和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红楼梦》虽然是描写了四大家族的故事,但它同样是写了作者的故事。作者曹雪芹所在的曹家曾经显赫一时,接过四次皇帝下江南的阔差,但最后因为亏空被抄家。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社会矛盾加剧发展,整个清朝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结语:不管怎么讲,自己也好别人也罢,要想真正的读懂《红楼梦》就必须先对其有所了解,再对其有兴趣喜好,结后现代人对其的解读,最后多读几遍就可以了。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红楼梦》,现在喜欢说它反封建礼教,批判封建制度,描写大家族的兴衰,这些话相信大家都司空见惯,并不陌生,然而,它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来看红楼梦主张自由恋爱,惋惜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们认真去读《红楼梦》,就会发现小说中自由恋爱的结局都是悲惨的。相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而能够白头偕老。

秦钟与尼姑智能儿是自由恋爱吧,智能儿落得个什么下场?被赶打出去了。

尤三姐和柳湘莲是自由恋爱吧,尤三姐落得个什么下场?自刎明志。

司棋和她表哥是自由恋爱吧,司棋落得个什么下场?众叛亲离,被人耻笑。

你还敢说《红楼梦》赞成自由恋爱?

贾宝玉真的不喜欢读书?真的是在反礼教?书中的贾宝玉,曾经说他认为世上最精华的书就是四书了。

读了四书,就明白了做人的基本道理。这个样子的贾宝玉,是在反礼教?

《红楼梦》中除了贾宝玉,还有一个甄宝玉。这是曹雪芹幻想中的人物,也是他心心念念的正确。曹雪芹认为甄宝玉才是一个理想的人生。

甄宝玉也出生豪门大家,后面也是个浪荡子弟,和贾府衰落一般,甄府也是家道中落。但甄宝玉奋发图强,努力科举,最终高中进士,入朝为官,重振家风。他把流离失所的家人重新寻找回来,重新制定了家规。

甄宝玉是曹雪芹特意为贾宝玉指明道路而编写的。试问,甄宝玉的人生是批判科举?

《红楼梦》,是曹雪芹一生的心血。他要写这本书的目的,书中有一个提示,就是说要嘲讽才子佳人小说,表现出大家族的真正活法。

才子佳人小说,主要讲述的就是穷书生爱上了贵族小姐,然后两人冲破一切阻隔,走在了一起,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西厢记》了。曹雪芹认为这种小说,完全是落魄书生的意淫幻想。真正的高门大族,是完全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的。这种事情,在贾府被认为是败坏门风,要严惩不贷的。

你看贾府,每个小姐跟前都是十几个丫鬟,小姐如何瞒过所有丫鬟去跟人幽会?丫鬟只要敢知而不报,下场就是秦可卿的贴身丫鬟,自杀谢罪(当然,这个丫鬟处境特殊,因为没有人可报了。但闺中少女,上面可是有主母,有家主等高层的)

所以,自由恋爱、批判礼教,都是现代人强加的看法。如果大观园的梦能够一直继续下去,曹雪芹愿意醒过来吗?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先读热闹,看故事,看贾宝玉和林妹妹的爱情,看大家族里生活起居,众姐姐妹妹莺莺燕燕的魅力。

在这个基础之上看每个人物,每个事件的发生,揣摩整篇文章天衣无缝,文采斐然的魅力,如珍似宝的字字句句。数十个主要人物,全书七百余人,人各有传,字数长短不一,却个个传神,栩栩如生。这本书简直是魅力四射,光华夺目啊

另外,《红楼梦》还是个大谜语,因为丢失了原创结尾,变成文学版的断臂维纳斯。但作者明明用各种诗词方式,从一开始就预言了每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却偏偏没留下答案,这种草蛇灰线,眠伏千里的主线表达方式,太有吸引力了。

然后还有其中的诗词……美食……宗教……医学……建筑……人文历史……

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你们都是如何去读这本书的?怎么读才能更好的读懂它?

读《红楼梦》,首先要搞清楚这本书写的是什么,它想表达什么意思,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个人认为:《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男女爱情故事,并以此为线索,揭露皇亲贵族的腐朽堕落生活;讴歌女性的纯洁、善良,揭示她们的悲惨命运,揭示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作者亲历的事,心有所想,事有所感,希望写一本书记录这一切。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的开篇,是作者的肺腑之言。《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是它要“使闺阁昭传”,“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曹雪芹写她们、赞美她们,所以《红楼梦》是女性的赞歌,是忌世憤俗的宣言!

可想而知,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女性是男人的附属品,是男性的奴隶,曹雪芹要打破这一禁锢,他要妇女解放、他要女性自由、他要女性有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和生活!

作者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题,以金陵十二钗为辅助,以大观园为故事的发源地,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主要对象,深刻细致的描写了他们的生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从而展现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以及他们的不幸遭遇。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是作者对女性的同情,对社会的不满!所有大观园女儿们的不幸遭遇,都是那些“正人君子”、“淫魔色鬼”、“酒色之徒”所为,作者寄希望于贾宝玉身上,贾宝玉不务“仕途经济”,而偏爱儿女情长,贾宝玉同情、帮助、体贴大观园的女儿家们,并作为知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和情怀!贾宝玉憎恨封建礼教,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接受所谓的“金玉良缘”,敢于挑战封建礼教,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这也是所有大观园女儿们的想法和愿望!正是这样的思想和行为使然,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无论是“金玉良缘”,还是“金陵十二钗”,都没能摆脱命运的悲剧!所以《红楼梦》写的是悲剧,是儿女情长的大悲剧,更是封建社会的大悲剧!

《红楼梦》不仅歌颂女性的解放,提倡女性的自由,作者还把茅头直指封建礼教,他要彻底的揭露并痛击之。如果不是封建礼教的枷锁、如果不是“仕途经济”的苟延残喘,如果不是封建贵族的奢靡、堕落,就不可能会有那些女儿家们的悲剧发生,就不会有那些冰清玉洁、多才多艺的女儿家们的悲惨命运。

《红楼梦》的作者,是了不起的文学巨匠、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预言了女性必将走向自由解放的道路,预言了封建礼教注定失败的下场,预言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结局。

一部《红楼梦》,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和启发,它不仅是一部歌颂女性解放的赞歌,更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史诗,它把女性的正面形象划时代的刻入史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