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关于如何做到内心强大这个问题,这么多回答,其实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这里在文章分享一套极具有实战意义,是对如何做到内心强大专门定制的理论。

就像题主所说,也包括大部分内心不够强大的人来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太在意他人的感受,对外界太敏感。通过观察发现,内心脆弱的人易怒,而且容易暴怒,特别是别人说了什么话或做了什么事给了你一点点的刺激,就怒了。

而内心强大的人,通常内心平静如水,并且相对平和。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自然内心不够平静。内心不平静的人,处处是风浪。再小的事,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内心不强大的人,心中永远缺乏安全感。

内心不够强大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常表现为: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从而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

我自己也曾经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太在意他人的看法,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后来无意间接触到一套理论,加以练习,并小有所获,我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

这套理论叫做“酷之禅”,别名“阴阳心态”,它最核心原理是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并传递给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改变了你对事物的理解、你的行为举止、和你对他人互动方式。高价值行为会从这些态度中自然流露出来,而不需要预先排练。我们用“阴阳”的比喻来描述这些态度。

阴就是形容如同幽灵一般不受任何外界事物的影响,任何事都不能触动你或摇动你的情绪。阴是你不受他人影响的方式、是你在交流中不加入过度强烈情感的方式。必须时刻练习阴的一面。

同样地,无论何等强烈的情感在传递,正面或负面,都不要对其有过度的反应。

是形容像阳光般散发出风趣和正面情绪,人们会因为自己对阳光般的温暖的需求而被引诱。阳是你影响他人的方式,也是你不抱目的地增加价值的方式。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轻易地被他人改变,所以你会快乐有趣,无论此刻和谁在一起。

阳是关于在实际上成为一个高价值的人和你好奇心与正面能量的前提。阳是双向交流中增加热情,幽默,好感和创造力的元素。

在练习中你不得不强迫自己伪装出这些特性,练习并坚持,为了最终将自己转变成那种真正高价值的人。

这里,我来解释一下,如何来理解阴阳心态,简单说,阴心态就是说,你不受他人情绪影响的能力,而阳心态是,你去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

阴心态的具体做法是,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对方在向你传达何种强烈的情绪,你都能用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心态去看待,什么叫客观公正,就是你可以做到不抱有任何主观情感在里面,永远用一种客观的心态来看待身边的事物,不过多的把自己的情绪融入进去,这样你才能保持心态上的平静和不受他人影响。

阳心态,即是说,你如何去影响他人的情绪,你自己身上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态度,你的言行举止如何去影响你身边的人或者其他人,我们都知道,没有人会喜欢负能量,而我们在阴心态的基础上,从言行举止中散发出一种阳光般的风趣和正面的、积极的心态情绪,会让此刻你身边的人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和风趣带来的舒适。

两种心态结合在一起来说,就是,前者是你怎么样才能不被他人影响,是说你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后者讲的是,你通过什么方式去影响他人,用何种方式感染到他人,是你影响他人的能力,本质上,将这两种能力发挥到极致的人,内心一定是很强大的。

让我们通过分析各方面的情绪和态度来阐述:

阴(例子)

•我不会被别人的框架和共振所影响,令人感觉到一致和可靠。

• 我在任何时候都放松、展现出舒适的态度和动作,就如同我在自己家里与几个挚友交流一样。

• 我对别人没有任何的预期。当我遇见其他人,我不需要也不会去强迫任何特别的结果。好事随时随地都在我身上发生。

• 我无忧无虑,自由。任何事对我来说都不是大事。无论发生了什么,我的第一反应都是“没什么大不了。”

• 我不刻意留下印象。我不刻意得到什么。我不尝试去证明自己。事实上我从没有过这种想法。我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被他人指示。

• 我不乞求,不粘人,也不徘徊于别人的视线。女人们不会因为围着我打转而抱怨,反而会因为我离开而不满。

• 我不凝视。我知道过度表达兴趣并不浪漫或有魅力,反而留下怪异、猥琐甚至令人惊慌的印象。

• 我完全被自己占据,在自己身上发现刺激和价值,而非在求爱中向他人寻求价值和刺激。

• 我十分愿意从任何组合中撤出,并不是我想要惩罚谁,而是我有自己的优先权。我有很多选择。有时我也会心烦意乱,但从不表现得粗鲁。

• 我不为自己解释,也不与人争辩——只因为这些对我不重要。

• 我甚至不需要他人的理解。但不会以粗鲁的方式表现,只是对我来说,证明自己根本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 我不需要得到认可、赞同或批准。荒谬的是,这些东西反倒对我来说越来越平常。

• 一个表明我自信与舒适的例子:我很愿意在社交方面“给别人一点面子”,例如错并不在我,但为了保持事态平稳与高道德水准,我会道歉。这份道歉不会以任何方式表现得仿佛错误在我,而更像是整件事对我来说无伤大雅。更不会表现出无礼。氛围是诚恳且毫无侵略性的。我这样做是给他人台阶下,因而她们总能保住面子,继续和我保持良好的状态。

• 我从不自我设限,也不非议他人。正如同我有自己的标准,而非针对他人。当然,我必须珍惜我的时间,但会以正面积极的态度,不会采用让人感觉被拒绝和嘲笑的方式。

• 我不讽刺或藐视他人。讽刺是蔑视、讥笑和愚弄某人,是口头上的反话、蓄意侮辱和伤害。使用讽刺一般是一种对暗中的烦恼或愤怒的表达——克服它。

• 我允许人们有他们自然的回应,不会去主观猜测。我不会陷入情感漩涡,我认可并接受人们行为的潜在形式。

• 在我的情绪中,我去除负面和过度的想法、声明和幽默。

• 我忽视来自他人的不良交流。我既不投入负面情绪,也不对来自他人的共振有反应,甚至不搭理他们。

• “但她犯贱。”本质上说,当对方很酷的时候没有什么强有力的东西能保持你的酷。当她们耍贱时,能量来自于保持平静。将其比喻为道德规范:道德受到检验时才体现出意义。你的价值从你的交感中产生。她的亦然。她的恶劣表现最终反映她自己,你的回应也只反映你的形象。如果在这时表现出了你的幽灵心态,你就展现了更多能量与价值。

阳(例子)

• 我感受到好情绪。生活是如此美妙的礼物。我总是快乐的,微笑的,和朋友大笑,随着音乐起舞。这不仅是最好的交感,而且强烈地暗示着我在生活其它领域的成功。

• 我总是向每段交感作积极贡献。我想创造一种每个人都能乐在其中的有趣和刺激的交感。我总像是在和最酷的人拥有着最令人惊异的体验,因为我在交感中注入的能量。

• 我向他人传播好感受。我照耀出自己超凡魅力的温暖,因此这温暖充满四周空间,吸引人们接近我。我令他们对我感觉良好,我使他们对自己感觉良好。我感激他人,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并且令他们觉得被赏识。

• 我很有趣,令人兴奋且顽皮。女孩们经常说我很“疯狂”(从好的方面)。我喜欢让她们保持警觉。

• 我知道我的个性很有魅力并真的让人喜欢,所以我没有什么好隐藏的。正因为如此,他人感觉到我的开朗与真诚,我是“真实的”。

• 我很活跃。我是个冒险家。我得寸进尺。我主导事态以自然、有趣的方式发展——而且从不令人感到压力。

• 我舒适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不害怕被看低。我可以嘲笑我自己,而且不会太认真。

• 我是个社交高手,我开启对话,我介绍周围的人,我就是所有人的介绍人。

• 我有很多拿得出手的东西。我放射出能量、幽默和必要的创造力以维持有趣和刺激。为什么?我就是这样的人。

• 我练习我的故事讲述、语气表达、幽默、身体摇动、交感、团体理论与框架控制。我到处注入价值。

这是原版理论里面的一些练习方式,只要持续练习,深入学习,一定会变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的。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如何对待自己,意味着今后的强大与失败。怎样面对自己的玻璃心,要敢于面对自己。如何去争取自己的玻璃心如何强大,要以真实自己容入自己在社会之中,必须有着强大之心。在不同的角度与生活找到真实的自己的,那就是有着强大之心,无有强大,理解,就会与社会脱离。在这无尽的大海里,要想淘宝到真金,就要坚定,而又有着强大,不怕自我牺牲,而是解脱自己,也给人民做出一片爱心向上的榜样。坚持一种信念,无私。有了无私的奉献就会给自己的强大的心带来勇气。一棵勇气为坚强,意味前进行方向是正确而光荣,使自己有着强大的勇气战胜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绊脚石!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玻璃心”无法被治疗,因为它的前身是“敏感”,是人类生活中最特别、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

但当一个人对周遭事物过于敏感,以至于经常影响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时,敏感就变成了玻璃心。尽管玻璃心只是敏感的“加强版”,但它的的确确给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我之前也是一个很玻璃心的人。

别人偶尔一个眼神,我心里会琢磨一下,这个眼神什么意思,他是不是讨厌我?

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没人接我话的时候,我马上想到我是不是说错话了,为此惶恐不安。

听不得重话,心里虽然知道不是针对我,但还是会难过很久。

到后来,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跑去打工,搬重物、发传单、扮玩偶,啥都做过,那段日子简直太辛苦。整整一年下来,我从前的玻璃心已经荡然无存,脸皮也变厚了不少。

不是说我去打工了就不玻璃心了,而是经过社会的捶打会发现:玻璃心这个玩意儿,真的不值钱,也最没用。

当然,我不是一瞬间改变的,同样在这其中经历了自我怀疑和挣扎,我也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出去打一年的工。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玻璃心”不能被别人治疗,它只能靠来自于自己的转变。而这个改变,其实不难。

一、接纳自己。

接纳自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之前我看过一个悖论,说得很有趣:“当我能接受自己原本的样子时,我就已经改变了。”

能意识到自己玻璃心并想要改善,是件好事,但也不必在事后过于苛责自己。经常自责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在你的潜意识里产生抵触情绪,非但没有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用上帝视角看问题。

樊登曾在一本书里讲过“设置观察者”这个理论,通俗来讲就是你要用上帝视角来看问题。“观察者”是你想象自己是站在旁边,看自己生活状态的一个旁观观察者。

当你用一种局外人的心态审视自己所在意的很多事情,以及产生的情绪时,你会忽然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那样重要,也没有那么多人注意你的一举一动。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要学会自黑,把脸皮变厚。当你把自己在意的那些点用幽默的方式说出来,你还会被别人说的什么话而影响吗?

三、进行有意识的场景训练。

做到前两步之后,进行第三步就会容易一些。

首先声明,这个方法的前提和关键在于,你要将“玻璃心”时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表达给信赖的人或自己都可以。

在大部分情况下,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产生时,我们很难保持理智感知到它。所以,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好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场景里训练自己。

举个例子,我有个写作课学员性格就非常敏感。她来问我一些问题,我根据问题回复了几句之后,她说:“学长,你不是不喜欢我啊,为什么感觉你这么严肃?

我很无奈,难道回复的话里没加语气词和表情包就是严肃吗?紧接着过了两天,她又来找我:“学长,你最近没理我是不是讨厌我了?”

我没办法,只好让我团队里的几个小伙伴去沟通和开导。一开始,她们给我的反馈都是这个女生很敏感,但没想到很快,那个女生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整个人积极开朗、踏实做事,自我价值感也提升了不少。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女生因为某些事产生玻璃心,向她们“求安慰”的时候,会得到她们的开导。但如果她因为这件事第二次求助,她们就会告诉这个女生,“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告诉过你该怎么处理了,我不会再说第二遍。”

就这样,她因为各种场景产生玻璃心的次数越来越少。因为有人会时刻在她出现这些情况时,把她点醒。

她会意识到,“哦,我又玻璃心了。”

你最好找一个小伙伴来陪你一起进行这个过程,如果条件不允许,自己一个人完成这一步也是可以的。

通过每天写日记、定期复盘记录等习惯,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到你。

假如你在因为玻璃心而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能够及时感知到这一情况,那么你对自我情绪的调节和修正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最后的最后我还想说,就如我在开头说的那样,这一切是否会变化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先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做不到,可以一点点地尝试。别人说得再多,你不实践,还是没有用。

看到这里的你,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有个15岁的孩子小茹,因为父母离异,是奶奶带大的,但是,这个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你说她不对,她就臭着一张脸,只要你再和她讲道理,她就开始哭,“我还小”。从不认错,从不反思,错的永远是别人,说她就哭给你看,这就是玻璃心。

什么是玻璃心

玻璃心,简单地说,就是受不得半点委屈和否定,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只要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觉得自己很受伤,各种流泪,一副很脆弱的样子。

比如15岁的小茹。平常不自觉,总是玩手机,大把时间浪费掉,上课不专心,因此成绩很差,母亲希望她能认真学习,所以和她说了很多话,结果,小茹摆着一张臭脸,过后跑到舅妈面前掉眼泪,说母亲就是想安排她的人生,说不到几句就开始哇哇大哭,“我还小”。

另一次则是她自己在家长期各种懒惰,父亲很生气,有时候就没让她出去玩,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生母面前搬弄是非,说父亲一家对她不好,导致父亲和生母两家人误会加深,后来被发现了,和她讲道理,还没两句,直接就掉眼泪,钻被子,说“不要你们了,你们好麻烦。”

人的玻璃心,一般出于两种心理

第一种,弱者心理

弱者心理,一般有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自己认为自己是弱者,什么都做不好,需要被别人体谅,被别人关心,需要被别人保护,做事缺乏自信,一遇到事情就寻求帮忙。这一类人少有尝试的想法,因为TA本身已经将自己定义为弱者了,自我贬低,所以,对于别人的评价是十分在意的,经常会过分觉察对方的情绪,只要对方有点点不满意的小表情,TA都会觉得“我又做不好了”、“都怪我”、“我怎么那么笨”,陷入一种自我责斥的怪圈。

另一种则是缺乏责任心,什么事都需要别人替自己担着,一点委屈都受不得。这类人往往自我中心,不知道感恩,总认为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一遇到什么挫折,犯了什么错误,就将错误的原因归咎于外界或他人,让他人替自己背锅,替自己承担责任,而且喜欢抱怨和丑化自己的竞争对手,从来不会正视自己的问题。

第二种,受害者心理

有着受害者心理的人,内心强烈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但,只要发现自己没有得到关注,就会自怨自艾,觉得外界没有眼光。他们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是,“我以为……”、“你应该……”。对于这类人而言,他们从来只是从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角度和自己的主观判断出发,去思考问题,并且认为别人就应该和自己的想法一致,如果没有事事让着自己,那就是别人错了。

比如,一件事情没有成功,那是别人在挤兑自己,是别人不给自己机会,是别人不帮助自己,是别人不提醒自己,或者,是事情太难,是条件不够好……是各种原因,总之,就是和自己的缺点无关,自己只是个受各种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受害者。所以,一旦遇到什么挫折,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都是别人的错,害了我”。

玻璃心是怎么形成的

小茹的生母当年是被奶奶逼走的,而后奶奶不停地在她面前说生母和外婆外公的坏话,让她对生母一家产生芥蒂。同时,奶奶又各种溺爱,小茹如果犯错了,小茹的爸爸想要教训孩子,奶奶就各种救场,“孩子还小”。在这种不需要认错、有人可仰仗的环境中长大,小茹渐渐养成了遇事专挑对自己有利的说、错的全是别人的思维模式。即使明明是自己犯下的错误,她也能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把责任全推给外界或他人,而一旦被发现,就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描述得很无辜。

一个人容易形成玻璃心,首先和小时候被保护得太好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保护有点像成年人舍不得伤害自己,将孩子视为自己童年未曾被满足的愿望,对孩子各种过度保护。只要孩子遇到点挫折,就紧张得不得了,或是将责任归咎于外界和他人,或是替孩子善后,生怕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而不是考虑让孩子学会怎么面对挫折伤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意识,认为所有的人都要绕着自己转,自己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一旦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要么表现出一副楚楚可怜的受害者模样,要么产生得不到就毁掉的思想,可以说是玻璃心的两个极端

另一种情况则是,从小成长在一种经常被忽略的环境里,无论怎么做,自己的需求总会被养育者选择性地忽视。于是,渐渐形成了一种“我不够好”、“我不配”的思维,过度贬低自己的价值,为了让自己的需要能得到满足,而做出各种努力去讨好养育者。成年以后,将这种思维和行为内化,形成了讨好外界、讨好其他人的性格和习惯,即,人们常说的讨好型人格。

有着讨好型人格的个体,往往对他人的情绪、态度等等过度的关注,过分的敏感,经常有意无意地放大他人的反应和需要。而后自己想办法去满足他人,以换取他人的肯定和满足,更准确地说,是内心深处养育者的肯定与满足。但讨好型人格往往又不敢开口表达自己的需求,既但心被拒绝,又觉得自己帮了他人,他人就该帮自己,因而经常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感到受伤。他们往往顶着“老好人”的称呼,无底线、无原则地满足他人,同时做着让自己受伤的事情。

在一些家里,由于重男轻女,或养育者自身过度的自卑、人格障碍等原因,会对孩子做出一些打压行为,采用所谓的打击式教育,从来没有肯定过孩子,也不曾鼓励过孩子,有的甚至有着极其强烈的控制欲,要求孩子一言一行全照自己的意思,将孩子养成了一种习得性无助,形成弱者心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从此不敢接受挑战,只要遇到错,玻璃心就碎了一地,就各种自怨自艾,各种自暴自弃,满满的负能量,有的甚至因此患上了抑郁症。

相较前面几种而言,被称为绿茶和绿箭的个体,他们的玻璃心则更像是一种表演,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作的不择手段。于他们而言,示弱就像是演戏一样简单。他们所利用的,是女性的同情心,和一些男性的保护欲,以及希望被崇拜的心理。而这些行为,大多是他们从小在自己父母身上习得的。换而言之,绿茶一般有一个绿茶母亲,绿箭一般有一个绿箭父亲,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在他们内心,是深深的自卑,过度缺乏的自我认同,还有无底洞般的欲望。

怎么改变自己的玻璃心反应

一个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就一定要找到根源;同样,一种心理想要改变,最好要找到原因。所以,如果想要改变自己遇事就心碎的玻璃心反应,首先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应。是小时候被人绕着转习惯了,无法接受失去和拒绝;是经常被忽视,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却不敢开口;是渴望得到认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是从小被打压,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希望;还是从小养育者就是这种作风。

无论是哪一种,归根到底都是对自己的不接纳和对他人的过高期望。所以,要改变玻璃心反应,就要:

1.提高自我认同感

所谓提高自我认同,就是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知道“我是谁”,“我想要的是什么”,“我能做什么”……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懂得每个人在世界上生存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社会有着不同的作用。即使是一只蚂蚁,也能制造自己的价值。

敏感不是什么矫情,敏感有敏感的优势,能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东西,个体所需要的,只是去适应自己的敏感,不用太在乎他人的评价,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自己,做好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

2.发掘自己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没有谁是一身缺点的,即使是个双腿残疾人,他也可能有着常人没有的毅力;而一个口不能言的哑巴,可能有着很高的智力。所以,无论不管一开始的出生如何,之前的遭遇如何,认真回想,总能看到自己闪光的一面。

3.正视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没有谁是完美无瑕的。不用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或者被人发现。如果有人指出你的不是,不妨说声“谢谢”,将这种指责视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改善,让自己更大强大。

4.学会承担着责任,而不是承担他人的情绪

玻璃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成长背景造成的认知错误。

一件挫折性事件,个体应该关注事件本身,产生挫折的原因,分析能否挽救,以及如何挽救。但,玻璃心的个体则是关注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会受到责罚,本末倒置,无限放大他人的要求,最终难受的是自己。

因而,遇到失败,首先要看清自己在这件事上做了什么,他人做了什么,什么是自己该承担的,什么是自己该注意的,学会承担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5.做笔记是个很好的办法

可以试着将自己感到玻璃心的事情写入记事本或者日记,等心情平复了,再认真看这个记录,此时,内心就不会那么敏感了,你还可以对着这个记录分析一番,看看自己是否有必要玻璃心,值不值得。

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一盘菜。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的,内心自然就变得强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