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刘备在夺取汉中后,便物色担任汉中太守的人选。汉中是蜀汉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认为,担任汉中太守的最佳人选是张飞。谁知道,刘备最后选择的汉中太守是魏延。当时,大家都深感意外,以至于“一军皆惊”。那么,刘备为何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 张飞与魏延的军事能力对比。

张飞和魏延都是长期跟随刘备的将领,但是他们的军事能力却不可同日而语。张飞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与关羽并称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史书上评价说张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是刘备阵营中仅次于关羽的武将。

张飞在长坂坡之战中表现出众,他仅凭二十骑兵就阻止了曹军的追击,掩护了刘备的安全撤离。在刘备是势力发展后,张飞也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在夺取益州之战中,张飞率领荆州援军,击破刘璋军的阻拦,占领了大部分刘璋的领土,与刘备会师成都。

在夺取益州后,张飞又在汉中之战中大放异彩。他独立抵挡张郃的进攻,在与张郃对峙四十多天后,他采取前后夹击的战术,将张郃军一举击溃。身为五子良将的张郃,被张飞打得丢弃战马,爬山逃命。这一辉煌的战果,也奠定了张飞的军事地位,成为古代七十二良将之一。

对比张飞,魏延的战绩则逊色很多。他的前半生一直追随刘备,直到夺取益州之战时才组建崭露头角。在诸葛亮时期,魏延作为蜀军最强的武将,成为诸葛亮北伐大军的先锋。不过在诸葛亮的心目中,他要比张郃逊色,因此不敢让他与张郃进行较量。

魏延最辉煌的战果是阳溪之战。当时诸葛亮让魏延率领一支蜀军西入羌中,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魏延在曹魏的防线中来回穿插,使得魏军无法判断他的作战意图,最后眼睁睁地看着魏延顺利进入羌中。

在魏延完成任务返回汉中的时候,遭到了魏军的围追堵截。魏军在名将郭淮的率领下,早已做好了准备。魏延和他的部下被郭淮包围在谷底,魏军在蜀军的营寨周围布设鹿角,企图一举全歼蜀军。谁知道双方交手,魏军被魏延打得大败,魏延也因此受到蜀汉政权的嘉奖,成为诸葛亮手下地位最高的将领。

魏延虽然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是在旁人看来还是有缺陷的。当时的孙权就评价他是个“牧竖小人”,并不认可他的能力。魏延虽然能够打败郭淮,但是要打败张郃还是很困难的。从这一方面来看,魏延的军事能力是比不上张飞的。

二、 刘备为何要选择魏延做汉中太守。

既然魏延的军事能力比不上张飞,而且当时大家都认为张飞是最合适的人选,刘备为何还是没有选择张飞,而是选择了魏延呢?刘备作为知人善任的三国君主,他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他选择魏延,主要有以下的三个原因。

首先,魏延与张飞的特长不同。张飞叱咤风云,威武无敌,但是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善攻不善守。在张飞的军事生涯中,凡是他防守的战斗基本上都失败了。前有张飞守徐州,被吕布偷袭,使得刘备无家可归,险些散伙。后有长坂坡之战被曹军远程奔袭,自己险些全军覆没。

这让刘备对张飞留下了阴影。因此,在刘备的余生中,再也不敢让张飞担任防守的任务。他总是把张飞放在进攻的位置上,让他担任艰巨的进攻任务。这才有了张飞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中的优异表现,成就了他的威名。

魏延虽然军事能力不如张飞,但是他是一位攻防兼备的将领。对比张飞,魏延的防御能力要更强一些。魏延做事务实负责,他因地制宜制订了汉中防御方案。他在担任汉中太守期间,利用秦岭天险,建造了大批要塞工事。这样当敌人进攻时,就被迫辗转求战于堡垒和山险之间,难以突破魏延的防线。

正是因为魏延胸有成竹,他才在接任汉中太守时对刘备保证,如果曹操率领倾国之兵前来,自己为刘备阻挡他。如果是偏将率领十万之众前来,自己就消灭他们。在后来的兴势之役中,王平就依托魏延留下的工事,按照魏延的防御方略,击溃了曹爽的十几万曹军。

由此可见,正是刘备看出了张飞和魏延的专长,才把镇守蜀汉北大门的重任交付给了魏延。而魏延也不辱使命,他依靠勤勤恳恳的扎实工作,建立了复杂的防线,保证了汉中的万无一失。从这一点上来说,刘备任命魏延是正确的。

其次,刘备对张飞和魏延的定位不同。刘备对魏延的定位是执行战役任务的将领,而对张飞的定位则是执行战略任务的主将。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里,刘备的任务是率领蜀中的兵马北出秦川。这样,刘备在夺取汉中后,就需要准备下一步战略行动。他要组织北伐的兵力,同时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

史书上记载,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征发了大批民夫,修桥铺路,建造驿馆,共计有四百多处。这是刘备为了下一步北伐预先做的准备工作。曹操得知此事后,不无担心地说,刘备把蜀中的民力使用殆尽了。

作为北伐的前进基地,汉中的地位当然十分重要。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实质上把建设这个基地的任务交给了魏延。魏延在镇守汉中期间,完成了刘备的任务。在日后诸葛亮北伐期间,就是借用了魏延的成果,从汉中发动了多次北伐。魏延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北伐进行的战役任务。

因此,在刘备北伐的时候,魏延很可能会作为保障汉中安全的将领,守卫后方安全。那么,肩负北伐重任的将领,就非张飞莫属了。张飞和他手下的一万精兵,就成为日后北伐的主力,驻屯在阆中。这是刘备直接掌握的机动主力军团,随时准备执行战略性的任务,使用在关键的战略方向上。

正是因为刘备赋予了张飞更为重要的任务,张飞才没有因为汉中太守的得失,与魏延发生冲突,对刘备有所不满。可惜的是,由于荆州失守,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使得张飞和他的部下没能进行北伐。张飞在战役发起前死于手下谋害,他的部下也在战役中丧失殆尽。

第三,刘备对张飞和魏延的使用不同。刘备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将蜀汉重要的北大门交给他把守,看似责任重大。魏延同时掌管当地的军政大权,作为一位地方大员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实质上,这个职位说到底也是个地方官员,远离中央政权的权力中心,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刘备对张飞的任用是十分重视。在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他就被刘备封为右将军。在刘备称帝后,张飞不但被封为车骑将军,还担任了司隶校尉的职务。司隶校尉负责监察百官的言行,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说,张飞身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员,是刘备最为信任重用的人。正是因为刘备对张飞另有重用,才让魏延担任了汉中太守。

结语:

在汉中之战后,刘备在选择汉中太守的人选时,没有选择呼声很高的张飞,而是选择了大家意想不到的魏延。这是因为张飞擅长进攻,短于防守,让刘备对他是否能够守住汉中心存疑问。魏延则攻守兼备,更适合担任汉中太守的职务。

同时,在刘备心中,张飞是能够独当一面的主将,比魏延重要得多。他需要张飞执行北伐的战略性任务,而不是守卫汉中这样的战役性任务。再加上刘备需要张飞参加中央政权的建设,因此,刘备没有让张飞担任汉中太守,而是担任了更重要的中央政权的官职。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谢谢邀请。

阿呆认为,刘备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是出于以下考虑。

1、汉中太守的任务很明确,是防守和治理。这一点,魏延最合适。

刘备从曹操手里夺得汉中以后,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汉中是益州的大门,如何守住大门,关系到益州的生死存亡的。二是,曹操两次到汉中,临走的时候都是迁移了汉中的人口和财富。防守和治理这两个任务是同时存在的。张飞虽说是刘备最亲信的人,但是张飞的特点是进攻,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不适合镇守汉中。

2、有更重要,更适合张飞的事情,需要张飞去做。

刘备虽然取得了益州、汉中、荆州部分,但是由于内部几股势力的存在,任然面临很多危机和不稳定因素,东江集团、益州集团对荆州集团是暗中对抗的。刘备需要一股强有力的队伍,坐镇威慑。所以,刘备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坐镇阆中。阆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水路、陆路均很发达,北边直通汉中,东边可水路直达荆州,西边可控成都。可以快速机动到蜀国的任何地方。一旦哪里出问题,张飞都可以快速赶去支援或镇压。所以,张飞坐镇阆中,是刘备的一个杀手锏,是以张王牌。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人,自然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刘备这样的安排是非常正确的。

正是因为魏延在汉中的精心布防和治理。才使得汉中防线四十年固若金汤,保住了蜀汉的安慰。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的局势彻底变了。益州集团的势力急剧衰败,益州本土集团的势力占了上风。才有了诸葛亮的坐镇汉中,五次北伐。

总之,刘备当初的安排非常正确。如果不是头脑发昏,要进攻东吴。按照当时的情况,据险为守,偏安一方,后来是有可能一统天下的。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谢邀。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拥有了汉中就把握住了进入益州的主动权。因此汉中的得失对蜀中的影响极大,正因为汉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人选及其重要。

二、反映了刘备驭人有术、慧眼识人的才能

刘备之所以能从屡败屡战困境中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与他知人善任,慧眼识人关系极大。陈寿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刘备刚刚攻下汉中,益州也才平定,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益州、东州,荆州、原从派系之争等 ,怎么平衡这些矛盾也十分重要。《三国志》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魏延是在中期加入刘备集团的,他是由一名低级将领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来具有良好的军事才能的牙门将军。刘备破格提拔魏延成为独挡一方的大将,其实刘备要的就是‘一军尽惊’这样的效果 。把魏延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利于笼络蜀中降将,通过越级提拔,能大大增强魏延以及其它众将领的斗志和感恩之心,这也体现了刘备一视同仁,不任人唯亲的大义,这样无论什么派系的文官武将都能为其所用。

三、魏延堪当大任

史载’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在入川之战中常为先锋,战功赫赫,逐渐成为刘备手下的心腹部曲,深得刘备信任。

在防守汉中时他不负重托,创立了’围守御敌’之法。其恪尽职守,确保了汉中安全。魏延 镇守汉中近十年,曹魏十年不能进。他在汉中的杰出表现赢得了刘备的充分肯定。刘备称帝后,进一步提拔魏延为镇北将军。

四、张飞驻防阆中亦重任在肩

在任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的同时,刘备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其位高权重且官职远在魏延之上。

刘备经过统筹考虑,让张飞继续任巴西太守,驻防阆中,镇守川东,其责任重大。

巴西非等闲之地,地处要冲,是与成都、汉中、江州都与连接之交通枢纽,可南可北,连接东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极适应‘万人敌’张飞这样猛将屯兵机动兵团,随时听取刘备号令,以应不测。

221年,刘备称帝,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六月,刘备为关羽报仇,出兵伐吴,让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从这点上就足以说明了问题。

另外不能不说的是,也是张飞的要害弱点。刘备非常了解张飞的脾气秉性,张飞脾气暴躁,‘敬君子不恤小人’,对部下苛刻,刘备经常劝他:’你用刑太严,经常杀错人,经常鞭打士兵,还让他们服侍左右,必然惹祸上身。’张飞不听劝告。刘备在成都正准备伐吴之际,听说阆中有紧急事情上报,立即就意识到:’噫,飞死矣!’这可能也是刘备未把镇守汉中的重任交给张飞的原因之一吧?!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刘备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是因为张飞有更重要的任务去承担。

在刘备称汉中王以后,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镇守汉中。之前大家认为刘备自己回成都肯定会让张飞坐镇汉中,因此这个任命一出,“一军尽惊”。对于这个出人意料的任命,很多人说这是刘备认为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以前丢过徐州,所以不适合守汉中,但是这个说法完全占不住脚。

在拿下益州以后,刘备就命张飞去镇守紧邻汉中的巴西。而张飞也不负所托,后来在巴西击败了南下的魏军名将张郃,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如果刘备是对张飞不放心,那么根本不可能任命张飞去镇守巴西这个一线。

而就在任命魏延镇守汉中的同时,张飞也被任命为右将军,而从之后刘备伐吴时张飞带兵从阆中出发看,张飞是再次回到了巴西,驻守阆中:

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

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阆中有多重要了,阆中北面有米仓道可通汉中,向东则是江州,可以前往荆州,而东南则是成都。换句话说,此时的阆中,是整个刘备集团控制的益州、荆州、汉中三个地区的中间位置,北上可支援汉中,东进则可支援荆州,而向南则可威慑成都。

汉中之战后,曹操长期滞留长安,刘备也在汉中呆到了秋天,确认曹操不会再进攻以后才返回成都。而此时襄樊战役还正在进行,下一步究竟是北上,还是东进,此时对于刘备来说还需要根据形式而定,这种情况下,把预备队放在阆中是最好的选择。而这支军队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将领来统帅,在刘备集团中,仅次于关羽的军方第二号人物张飞无疑是最佳选择。

相比之下,既然曹操不会再来,那么镇守汉中的任务明显已经没有太大的挑战性,可以选一个次一级的将领来担任,反正真有事在阆中的张飞还可以带兵支援。所以选择魏延镇守汉中,主要还是有更重要的任务需要张飞去担任。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第一,张飞有更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镇守巴西郡。

汉中虽然很重要,但也只是一个郡,与荆州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相反,巴西郡这个地方却非常重要,必须要有一个心腹大将来镇守。

张飞就率领精兵一万人驻扎在巴西郡的阆中。

这个地方向北通往汉中,向南通往成都,向东连接荆州。实际上是连接整个蜀国“成都平原、汉中平原和荆州地区”三大战略区的核心枢纽,这个地区一旦被敌人占领,蜀国就会被分割。

而且,阆中距离四川盆地的北大门“剑门关”只有一百多公里。一旦汉中驻军反叛,或者汉中被敌人占领,张飞可以在2天之内控制剑门关,为刘备守住蜀国最后的屏障。

所以,刘备把张飞放在阆中,这才是真正的信任和重用!第二,魏延可用。

魏延投靠刘备之后,立下很多战功。刘备知人善任,知道魏延有大将之才,能够担当重任。

之所以要破格提拔魏延,一定程度上是效仿他的祖先刘邦。

刘邦当年当了汉中王以后,提拔默默无闻的韩信做了大将军。韩信不负众望,为刘邦打下了汉家400年江山。

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特意提拔魏延镇守汉中,很明显也希望能够像刘邦那样好运气。

刘备为何提拔魏延做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

刘备提拔魏延为汉中太守,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考量的结果,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出于对内部派系的权力平衡。

汉中是整个益州的北大门,在关羽占据荆州三郡时,整个蜀汉与敌国交界的地方,除了荆州就是汉中,汉中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荆州,作为蜀汉两个最重要的对外窗口,汉中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汉中还是刘备集团出兵北伐的唯二通道之一,换句话说,刘备将来如果要出兵北伐,一条路就是关羽率领的荆州集团,另一条路就是刘备亲率的益州集团。

荆州这条线已经给了关羽,汉中这条线,刘备不会再给张飞,因为关羽与张飞是刘备从创业之初就一直跟随,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元老和最忠心、最亲密的战友,出于对权力的平衡及政权交接的因素考虑,刘备如果再将汉中太守任命为张飞,那么其它派系就没有人能制衡关羽张飞,刘备在世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刘备万一去世了呢?他的儿子能否降服关羽张飞呢?

很少有人注意刘备任命魏延的细节,是在刘备称汉中王后,立即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接着就亲率大军回到成都。刘备称汉中王,下一步要做什么相信没人会不知道,下一步就是要称帝,而且刘备年龄已经大了,称帝之后就要考虑下一代的政权交接问题。

刘备称汉中王时已经59岁,这个年龄在古代等于是一支脚踏进了棺材,任何一个不考虑政权平稳交接的皇帝,都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政权交接不仅仅是将位子让给下一代,而是体现在方方面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人事任命。

刘备作为从底层一步一步靠打出来而建立的政权来说,用人的标准首先是忠心,然后才是能力,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可以理解为私兵或私人武装,随刘备从荆州一路战斗到益州,可谓是军功显赫,而忠心更是不用怀疑,与关羽、张飞的忠心不相上下。

刘备从荆州受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带的将领有魏延、黄忠、霍峻、冯习、张南,几乎全是荆州系的将领,而刘备的嫡系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一个也没有带,固然有荆州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更有培养新人和重用荆州系将领的原因。

在将荆州交给关羽镇守后,刘备考虑就是将汉中交给荆州系的将领,而不是自已的嫡系张飞来镇守,是很有权力平衡的意味在内,如同刘备重用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管辖左将军府一切事项的同时,又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是同样的道理,平衡派系及权力的因素。

刘备政权四大派系中,嫡系关羽出镇荆州,作为骨干的荆州派系理论上应该坐镇汉中,东州派的李严已是犍为太守,魏延作为荆州系将领中最杰出的代表,自然进入刘备的法眼,以刘备的眼光来看,他的选择没有错。

刘备之所以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而不是张飞的原因整理如下就是:

1、刘备为了平衡内部派系,汉中的镇守交给了荆州系的武将镇守,而魏延是荆州系中最杰出的代表,张飞却不是,张飞算是刘备的嫡系,与关羽类同。

2、刘备为了政权平稳交接,刘备去世后是要刘禅接班的,刘备任命汉中太守时已经开始了人事任命,刘备预计自已去世后的政权结构是诸葛亮与法正在朝堂之上相互制衡,关羽与魏延在军事上相互制衡,便于刘禅掌权。

3、魏延是刘备的私兵,属于刘备的私人财产,论到忠心,魏延的忠心可以类比关羽、张飞。

4、魏延是个人才。刘备在称汉中王时,人才已经极度匮乏,除了关羽、张飞外,黄忠老了,马超不受重用,赵云缺少担当大将的能力,其它将领则是青黄不接,而魏延是一个既年轻又忠心,还能力超强的武将,当然任用魏延了。

5、镇守汉中主要是守,守非张飞特长,张飞的特长是攻,如同曹魏的夏侯渊,让张飞作一个前锋非常好,但是作为过境地区镇守边境的大将,张飞总是让人不放心,让张飞镇守二线比较好,如阆中。而刘备慧眼识魏延,认为魏延有攻守兼备的能力,所以让魏延守汉中。

以上原因按排名分先后重要的顺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