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大东沟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来的舰只不到舰只总数的一半。但是,要是仅仅从数量上来看,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如果我们从日本联合舰队的舰只情况看,日本联合舰队是把它的所有精锐舰只都派上了战场。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把海外侵略扩张作为它的国策。为了它的战略第一步,必须吞并朝鲜。而朝鲜是清政府的保护国,所以,与中国一战在所难免。清朝当时拥有一支亚洲最大的海军北洋水师,这支海军的存在,是日本侵略的最大障碍。

因此,日本大力发展海军。为了打败北洋水师,日本全国上下,包括日本天皇在内,节衣缩食,积攒钱财,扩充海军。而相比日本,清朝政府在海军建设取得一定成就后,就放松了警惕。在朝廷的内部倾轧下,自1888年之后,北洋水师停止购买船械,使得北洋水师的建设停滞不前。

在后来给北洋水师造成很大损失的“吉野”号巡洋舰,号称是当时最快的巡洋舰。此舰本来是清政府预购的军舰,就是因为无购舰经费被日本购走。就这样,日本的海军实力迅速赶超了北洋水师。有了海军支持,日本政府才悍然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

在1894年,日本对中国在朝鲜的军队发动突然袭击,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在它的作战计划中制订了三个预想方案:

1、如顺利占领朝鲜,并夺取了制海权,就出兵中国。

2、如虽未能掌握制海权,但能够保证本国不受威胁,就暂保朝鲜。

3、如果海战失利,本国又受威胁,则调回侵朝日军,保卫本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的作战计划主要是围绕着黄海的制海权制订的。为了争夺黄海的制海权,日本会不遗余力。那么在生死攸关的大东沟海战里,日本联合舰队怎么会保存实力呢?

我们来看看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海战前的状况。1994年8 月 12 日,日本联合舰队为了掩护陆军由仁川上陆,放弃朝鲜隔音岛临时锚地,改长直路为根据地,以浅水湾为舰队集合点。16 日,舰队进行丰岛海战后的第二次改编。改编后各队配属舰只如下:

本队:松岛(旗舰)、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

第一游击队:吉野(旗舰)、秋津洲、高千穗、浪速

第二游击队: 金刚、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

第三游击队 :筑紫、爱宕、摩耶、鸟海、大岛

本队附属舰: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

鱼雷艇母舰:山城丸

这些舰只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除了以上的26艘军舰,还有西京丸和赤城号随队行动。这样,在大东沟海战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军舰已经达到炮舰数28艘,吨位57,631吨;水雷艇24艘,吨位1,475吨,合计舰艇52艘,总吨位59,106吨。

9月15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在接到日本间谍的密报后,决定以大同江口的鱼隐洞为临时基地,搜索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决战。

9月17日,伊东佑亨率领本队和第一游击队以及赤城、西京丸共计12艘舰船出击,在大东沟与北洋水师遭遇,最终爆发了著名的大东沟海战。

在数量上来看,当时不计鱼雷艇的话,伊东佑亨只带了联合舰队28艘舰只中的12艘,还不到数量的一半。但是,如果我们从这些舰只的装备,吨位和下水年代来看就可以看到一些问题。下表是大东沟海战日军参战舰船的基本情况:

通过以上的两个表,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联合舰队中,除了当时日本军令部长乘坐观战的两艘舰船外,其他的舰只都是下水时间短,火炮威力大,船只速度快的舰只。这些舰船都能够和北洋水师的舰船一战。

而剩下的那些舰只不是吨位小,从几百到一千不等,就是构造装备不行,大多是日本自己仿造的舰船,很多甚至是木壳军舰。这些军舰上了战场,也都是送死的料。所以日本才让它们留下来保护基地,不到万不得已就不参战。

因此,虽然日本联合舰队只有不到一半的舰只参加了大东沟海战,并不能说它没有尽全力。可以说,日本人为了打败北洋水师把所有多年积累的家当都投了进去。日本的舰员素质低下,连阵型都变不好,只能用单列纵队行进。就是这样,日本政府还是把他们投入了战场。

虽然在不利的条件下,中国的北洋水师的爱国将士,还是给了日本联合舰队以沉重的打击。在战斗中涌现出象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使得日军虽然在占优势的情况下,还是首先撤退,狼狈的逃离了战场。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大东沟海战日本海军确实没有全部出动,从军舰数量上来说也不到一半,但是从总吨位上来说,出动的不止一半,而且绝大部分的主力战舰都已经参战了。

防护巡洋舰吉野号

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拥有了3艘铁甲舰、8艘防护巡洋舰、1艘装甲巡洋舰、1艘旧式巡洋舰、13艘炮舰(部分大型炮舰也有资料将其归类于旧式巡洋舰),1艘通报舰和4艘练习舰,共计大型军舰31艘,另有鱼雷艇23艘。

防护巡洋舰松岛号

而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出动了2艘铁甲舰,7艘防护巡洋舰、1艘装甲巡洋舰、1艘炮舰和1艘商船改装的辅助巡洋舰。不算临时改装的辅助巡洋舰,日本海军的31艘大型军舰中只出动了11艘,就数量上来说确实不到一半。

二等铁甲舰扶桑号

但是这11艘军舰是日本海军的精华所在,包括4000吨级以上军舰4艘,3-4000吨军舰4艘,2-3000吨级军舰2艘,只有赤城号炮舰吨位在1000吨以下。这11艘军舰的总吨位达到了38629吨,而战前日军海军总吨位是61373吨,参战的日本军舰吨位达到了总吨位的62.94%,超过了一半。

另外在日军未参战的战舰中,仅有2250吨的铁甲舰金刚、1770吨的防护巡洋舰高雄、1350吨的撞击巡洋舰筑紫战斗力较强,其他都是老式的炮舰,不适合海上决战。

撞击巡洋舰筑紫号,它是北洋水师超勇、扬威的姐妹舰

从上我们可以看到,参战的日本海军军舰数量虽然不到一半,但是其总吨位却达到了联合舰队的6成以上,而且主力战舰基本全部出动,所以不能说日本仅派出了一半的海军参战。

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大东沟海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海海战,这次海战是北洋舰队和日本海军的一次主力大决战,在大东沟海战结束后,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损失惨重,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被日本完全掌握。在大东沟海战中,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全体出动,参战的舰艇吨位接近3万吨,其中包括两艘7000吨级别的大型铁甲舰。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北洋水师军舰的总吨位只有4万吨,其中还包括一些炮艇和鱼雷艇,如果仅仅计算主力军舰,北洋水师已经是倾巢出动,没有留任何预备队。

日本联合舰队并没有倾巢出动,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日本联合舰队共有12艘主力军舰,占到了日军主力军舰的三分之二。日本之所以没有派遣全部主力参战,主要是因为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的实力差距明显,不计算没有参战的2万吨军舰,日军参加大东沟海战的军舰吨位也接近4万吨,而且日本军舰的性能更加先进,即使北洋舰队倾巢出动,这些军舰也足够应付。

说到这里再来说一下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很多人都把北洋舰队的失败,归结到丁汝昌的指挥和清朝的腐败上。实际上在大东沟海战时期,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差距已经非常大,李鸿章一直不愿意出兵正面决战,主要就是因为李鸿章知道日本联合舰队的实力,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北洋舰队去冒险决战。

北洋舰队的唯一优势是拥有两艘7000吨的铁甲舰,然而除了两艘铁甲舰之外,北洋舰队的其他舰艇吨位都没有超过3000吨。而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吨位十分均衡,航速又有较大的优势,在实际作战的时候,日本军舰利用航速快的优势,对北洋舰队进行了迂回作战,北洋舰队的铁甲舰航速普遍比较慢,根本没有发挥出来多少作用。

而且北洋舰队的军舰装备的都是老式舰炮和炮弹,除了口径大之外,射速和威力都不占优势。日本联合舰队装备了大量的速射炮和新式炮弹,射速和威力都占明显优势。在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官兵作战也非常勇敢,然而由于双方舰艇存在实力差距,日本联合舰队占据一定实力优势,北洋舰队最终在大东沟海战失败,损失了五艘主力战舰。

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从数量上来看,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日本军舰连总数的一半都不到,不过日本海军最好、最新的军舰都来了。

甲午战争开始前,日本海军将所有军舰编成五支分舰队和三个水雷艇(日本对鱼雷艇的称呼)队。五支分舰队分别为本队和第一至第四游击队,每支分舰队有4——6艘军舰不等。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是本队军舰6艘、第一游击队军舰4艘、第四游击队军舰1艘、改造军舰1艘,数量并不多。

日本海军一直很害怕北洋海军的“定远”、“镇远”二舰,去大东沟袭击主要是得到错误情报,以为护航运兵船的中国军舰很少,所以没有倾巢出击

本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中将也只是打着偷袭中国运兵船的目的,并没有与北洋海军决战的打算。在他战前收到的情报中,担任护航的只有4艘较弱的中国军舰,所以他没有带上全部海军战舰。

所以当伊东佑亨发现面前并不是想象中的寥寥数艘中国军舰,而是整个北洋海军主力时,他心里是比较惊讶的。而日本海军许多官兵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紧张情绪,有中计的感觉。因此伊东佑亨特地下令,允许官兵在交战前抽烟以平复情绪。

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军舰无论新旧,战力都要超过其他日本海军分舰队的军舰,即使到10年后的日俄战争时期仍在使用

但参加大东沟海战的军舰质量比较高。本队和第一游击队是日本海军的精华所在,有7艘穹甲巡洋舰、1艘装甲巡洋舰、2艘铁甲舰。相比之下,其他分舰队就要逊色许多,第二游击队有1艘铁甲舰、1艘无防护钢制巡洋舰、3艘铁胁木壳巡洋舰,第三游击队全部是木壳巡洋舰,第四游击队有1艘撞击巡洋舰和5艘航海炮舰。

第二、三、四游击队的军舰,有的式样陈旧,有的吨位太小,大多数战力较弱

也就是说,没有参加大东沟海战的三支日本海军分舰队虽然数量较多,但是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本队+第一游击队,同样也比不过北洋海军。因此大东沟海战实际上就是双方精锐的一次交锋。

和日本海军相比,北洋海军其实军舰少得可怜,这张照片里几乎包括了全部主力了

对北洋海军来说,幸运的是日本海军没有全到,要不然会败得比历史上更惨,甚至可以肯定地说会全军覆没。即使防护最强的“定远”和“镇远”,面对群狼也难以坚持,更何况日本海军还有三支水雷艇队的24艘鱼雷艇呢。

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谢邀!大东沟海战是发生在清朝后期的一场与日本海战战争。可说当时的北洋水师也称北洋舰队,是清朝的一支海军装备齐全的精锐部队。自建队到甲午海战前六年时间里,由于在作战装备上没有进行創新改造,使在作战功能上大打折扣显示非常地背动。当甲午海战开始前后也就是一年时间之内,日本以派出一半的海军军力,就将装备数量非常充足的清朝这支北洋海军精锐舰队以少胜多地,打个落花流水导致北洋舰队全军复灭。为什么北洋舰队输得这么地惨?主要原因是相差在武器装备上。可说当时的日本海上作战装备在世界上也数具有强列优势。为啥日本满有把握地派出一半海上作战兵力敢与装备数量之多的大清王牌北洋精锐舰队对决呢?因日本对大清政府不将海战装备进行更新改造,对作战时所发挥的功能处于劣势是了如指掌。所以,才有敢以少胜多的战术敢明目张胆打击北洋舰队之胆。但北洋舰队水兵们虽处劣势,可他们以爱国精神不怕死牺英勇奋战到底😳的霸气,日本方面也遭受到伤亡和战舰被北洋水兵击沉海底等损失。总之,从大东沟海战明显看出日本有雄厚的海上作战优势的装备,对处于劣势的北洋舰队来说,那只是一个字《输》。

有人说大东沟海战日本仅派出一半海军出战?你怎么看?

大东沟海战是日本派出了所有的兵舰,而清政府仅派出了北洋水师,而且还派系林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