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秦始皇的死与赵高有关,这个只是猜测。不过这些异相确实是十分的诡异,如果用人谋来解释,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阴谋。这些异相,最终的目的就是让秦始皇离开咸阳,去外面巡游避难。于是在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再次出游。而跟从他的是他的少子胡亥。当时赵高任中车府令,管理宦官内务,同时又是胡亥的师傅,这就组成了一个证据链,最终指向胡亥和赵高。
如果这个阴谋是赵高和胡亥策划的,那么目的就是在途中谋害秦始皇,让胡亥继位。但是,这个阴谋以我来看,成功的可能性太小。因为,胡亥、赵高的威望太低,加上他们的师徒关系,让胡亥继位,大家不会相信。这就需要外界的力量参与,李斯就是其中的关键。
在《史记》里,说李斯是被赵高劝说说服的。我个人感觉,这个可能性不大。胡亥、赵高有什么急迫的理由要铤而走险,去冒杀害秦始皇而自己却难以继承皇位的危险。如果是阴谋的前面部分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话,最后的结果却无法预料,这个阴谋就太蹩脚了。依照赵高的办事风格,这是难以理解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李斯也是阴谋的参与者。否则,不会仅仅赵高短短几句话就可以说服李斯。李斯早就想离开政界,他在家置酒时,看到前来祝贺的千辆车马的盛况就发出过感叹,萌生退意。而且李斯位列三公,儿子娶公主,女儿嫁王子,根本就没必要害怕丢掉相位。何况相位有二,不一定非要拿下李斯。所以说赵高的所谓扶苏继位,任用蒙恬为相,李斯退位的说法,根本说服不了李斯。
所以说,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这一段,关于赵高说服李斯的解释,根本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如果整个事件不是偶然发生的,是人为的阴谋,那李斯肯定是阴谋分子中的一员。
至于说,李斯是如何卷入阴谋的漩涡的,我们不可得知。但是,李斯的心里一直在犹豫,在权衡利弊,在想得到最佳的结果。他一边默认赵高胡亥的行动,一边在等待最佳的时机,并不明确表态。而秦始皇的态度也很暧昧,他对扶苏不满,把扶苏赶去守边,这也给胡亥以希望,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继承人。
所以,秦始皇一死。如果立胡亥为继承人,大家皆大欢喜,李斯也放下了心理的包袱。而当胡亥打开秦始皇的玺书的时候,大家的心都凉了,这个时候就必须大家表态了。
在这个时候,李斯的态度就至关重要。如果李斯不同意立胡亥为帝,这个阴谋就彻底失败了。当然玺书不能现在就毁掉,如果阴谋失败,还有个退步,立扶苏为帝。
这个时候,赵高和胡亥是最急迫的。胡亥是急于当继承人,而赵高与蒙恬的弟弟蒙毅有纠葛,如果扶苏继位,赵高的下场已经是注定的了,肯定保不住自己的职位。所以,无论如何,赵高也要逼迫李斯同意扶立胡亥。
这个时候的李斯依然在犹豫之中。一方面不想背弃秦始皇的信任,一方面又觉得不管是立扶苏还是立胡亥对自己的影响都不大。但是,赵高可不给他犹豫的机会。赵高是如何与李斯商量的我们不知道,应该赵高抓住了李斯的隐私或者采取了威胁手段,最终,李斯被迫同意了赵高的建议,参与了立胡亥为继承人的行动。
李斯自以为自己在秦国的势力广大,一个赵高对自己造不成什么威胁。可是,他不知道,在秦始皇的大一统制度下,皇权高于一切。赵高抓住胡亥,利用胡亥手中的皇权,一步步把李斯逼进了绝路。
赵高通过获得胡亥的信任,逐渐的让胡亥远离李斯,逐步削弱李斯的权力。胡亥听赵高的话,先是杀扶苏和蒙恬,然后是杀秦国的宗室,李斯的女婿,儿媳全部被杀。然后是杀大臣,最后是杀李斯。李斯最终被他所看不起的赵高置于死地,灭了三族。
在这整个事件里,李斯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他咎由自取。他自认为自己作为丞相,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一个小小的宦官赵高不在话下。他没有想到,皇权至上的集权国家里,他也只是一个可怜的工具,只要皇帝一句话,自己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本想依靠背叛获得永久的荣华富贵,但得到却是身死族灭。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谢谢邀请
不与丞相谋, 恐事不能成赵高是秦代著名的书法家,通于“刀笔之文”,精通法律,还是皇少子胡亥的文字老师,深得秦始皇器重。丞相李斯,儿子皆娶秦公主,女儿悉嫁秦公子。据《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曾说过,“当今为大臣者位无高于我者”。
当秦始皇病重,写好玺书交给赵高,赵高既不拆开也不擅自修改,而是要与胡亥、李斯二人商量。这是赵高明白,要想在日后把持朝政,光凭自己成不了事。赵高更清楚“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赵高、李斯是秦始皇身边最为信任的人,可就是这两人,成了日后秦亡的导火索。
赵高三劝胡亥篡位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巡游天下,途中患病,且病情越来越重,秦始皇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命赵高写奏章,传在北方监军的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回朝办理丧事。
不久,秦始皇去世,奏章和玉玺却都被赵高扣留。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有赵高、李斯、胡亥和周围的小太监知道。李斯封闭了消息,每日照常巡游。并找了几车臭鱼,和拉秦始皇尸体的车放一块,臭味和尸臭混到一起,用膳和料理朝政则一如往常。
赵高要夺权,首先就得拉拢胡亥下水。一劝胡亥,以权势诱胡亥篡位。胡亥以遵父命,行孝悌,安社稷,加以拒绝。二劝胡亥,又以商汤伐桀,周武王伐纣,卫君杀其父,不为不孝, 继续策动,胡亥开始动摇。但提出君父丧礼未终,不宜于此时干扰丞相。三劝胡亥,赵高针 对胡亥犹豫不决,又提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迫使胡亥及早决断,胡亥最终接受了赵高的劝说。
赵高六说李斯第一回,赵高说先皇已死,诏书是立扶苏为皇帝,可诏书没有发出,连同玉玺都在我手里, 只要你我二人与胡亥联手,立胡亥为太子,定能保止荣华富贵。 李斯直接拒绝,说亡国之言,不是做臣子该说的话。
第二回,赵高列出了李斯与蒙恬的五不如,其一才能、其二谋略、其三人气、其四功劳、其五、与扶苏的关系,当初李斯提议“焚书坑儒”建议被秦始皇全盘接收,公子扶苏反对,却触怒秦始皇。据《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 “此无者,兼不及蒙恬。 ” 李斯再次拒绝。
第三回,这次赵高又换了个法子,先说历史上秦国的丞相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再分析如果扶苏即位,必重用蒙恬,现在权力最大是丞相,可到时候一定没有好下场 ;最后胡亥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选。据《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 “斯奉主之诏,听天之命。” 李斯又拒绝了。
第四回,虽然经过前三次的踫壁,赵高并没有放弃。他又从安危和利害关系继续劝说。而李斯却大抛感恩,说我是楚国上蔡人,因受皇帝的恩惠和提拔,才有今天。李斯这次仍然不为所动,拒绝了赵高。
第五回,赵高说胡亥已经被我说服,只要我们三人联手,以内治外,以上治下。李斯则回应称,晋献公宠幸骊姬,废了太子,立了骊姬的儿子为长子,后儿子又被杀,结果导致五代内乱。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被堂弟所杀,公子纠和小白为夺王位,公子纠要杀小白,但是小白先回了齐国,登上了王位,又派人把公子纠杀 了。因此,王位的交接都要按正常顺序,才不会引起内乱。
第六回,这次赵高拿利益来劝说。据《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 “君听臣之计, 即长又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及祸子孙。 ” 赵高从正反两面进行分析,到最后李斯仰天大 哭。这次,赵高成功了。
胡亥即位后,做贼心虚。先杀兄弟姐妹,再杀大臣和重臣。李斯受赵高数次唆摆,引胡亥不满,招致被杀灭族。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感谢邀请。
首先,李斯并不是秦始皇的忠实拥泵。如果说李斯是秦始皇的忠实拥泵,那你可就错了。当初李斯跟着荀卿学习的时候,便悟出了“老鼠和仓”的道理:那些生活在厕所中的老鼠,终日谨小慎微,担惊受怕,还清苦不已。而生活在粮仓之中的老鼠,则吃的膘肥体壮,悠哉游哉,不亦乐乎。最终李斯总结出来了自己的人生信条: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
所以李斯立志要做的事情,便是求取功名利禄了。后来他充分分析了当前七个大国的形式,楚国考烈王当国,刚刚向秦国纳地称臣,并且东迁国都到寿春,整个楚国已经不再像楚庄王楚威王时期那么强大了,而且楚考烈王也毫无发展强大的心思,另外六国更不用说了,三晋积弱,齐国但求安稳,燕国远在北塞,国力不强,能够让李斯建功立业的,唯有秦国了。所以李斯最终选择了向西进入秦国。
秦二世胡亥当了皇帝,李斯更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长期坐视不管,任由赵高撺掇胡亥杀死了公子扶苏,杀死了蒙恬兄弟,杀死了秦始皇的十来个儿子女儿,杀死了很多跟随秦始皇夺取了天下的功臣名将,最后当他想要提意见的时候,被秦二世一句话噎住了:你的儿子担任三川郡守,却抵挡不住陈胜吴广等人的起义军,任由盗贼猖獗,而你却担任着三公高位,怎么回事呀?李斯吓坏了,反而向秦二世进言加强法律苛责,督导官员责任,让整个政府完全成了执行机构,不顾民众疾苦,不敢有丝毫反抗中央的意思,让大秦帝国崩溃更快。
所以李斯的核心目的,无非就是粮仓里的老鼠而已,胸无大志,但求富贵,所谓对于秦始皇的忠心,更难涉及了。
赵高必须求助于李斯,才能完美撺掇皇权首先李斯是知情者。秦始皇三十七年的出巡,李斯和赵高共同担任“符玺令事”的责任,也就是说,事无大小都要两个人签章才能发出。而赵高此时想要做的是篡改秦始皇留下的诏书,那么李斯的参与是必须的。
其次,李斯的职位决定,他的参与很重要。故太子扶苏虽然被秦始皇发配边疆,协助蒙恬守边,但是他的声名威望还是在的,尤其是扶苏礼贤下士、待民以柔的国家政策思路非常符合此时的国家民众需要,政府机构中肯定有众多他的支持者。而李斯是丞相,掌管着各级官员的任免,如果有了李斯的参与,那么如果有政府官员不赞同或者有反对声音提出的,势必要看看他们总的上级——李斯的脸色。
第三,李斯毕竟是帮助秦始皇夺取了天下的老臣,声威较重。在秦始皇刚刚去世,胡亥要篡位必然根基不稳,而秦始皇还有众多的儿子女儿在,这些宗亲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由李斯的参与和发布信息,那么还有一定的可信度,这些公子们暂时不会发现端倪。等到他们发现了端倪,整个政府层面的调整已经初步完成,胡亥将会掌握了秦朝的政治军事格局,他的一众兄弟姐妹们也不再有那个力量了。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我是历史悠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赵高如果不与李斯合作,就很难得到朝臣的支持。
01 赵高早有狼子野心秦始皇并不像他的父辈或者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需要亲自挂帅出征。而且其即位之时,山东六国已经被秦昭王打残,除了赵国有李牧在顽抗,其他都是王翦等人的手下败将。秦始皇38岁便登上皇帝宝座,在李斯的辅佐下,国家也趋于安定,天下都屈服于他的威严。
赵高就出现了,不但让秦始皇为之破了大秦之法,赦免其死罪,而且他还顺利当上了胡亥的老师。
后来秦始皇迷恋长生不老,听信方士之言,深居浅出。而赵高身为中车府令,职务相当于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负责皇帝的车马管理和出行随驾,甚至亲自为皇帝驾御,成为始皇帝的绝对腹心。由于赵高的斡旋,胡亥深得始皇帝的宠爱,于是便有了与始皇帝一起出巡的机会。
赵高在取得秦始皇父子的信任后,正好出现荧惑守心,然后就出现了人为的陨石预言和玉璧诅咒,秦始皇为此心力憔悴,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无论赵高是否参与了这两件事情的策划,显然,赵高希望胡亥能够早日即位,因为胡亥更容易被他控制,只有胡亥继位,他才能干掉其心腹之患蒙氏一族。
02 拆开密诏赵高与蒙氏结怨已久,他十分害怕扶苏即位。一旦扶苏登基,必然会重用蒙氏,那么他就可能老命不保。而且,始皇帝这个时候发密诏,极大可能是让扶苏即位。
如果让胡亥继位,可以直接告知身边的李斯,当面托孤。然而始皇帝并没有如此做,所以不截住这份诏书,他必然死路一条。
于是,他必须打开密诏确认,如果确实如此,他必须想尽一切方法毁掉之。所以,始皇帝才驾崩,他便开启了已经密封好的诏书。
03 没有李斯的帮助,满朝文武不会相信赵高选择与李斯合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赵高很受始皇帝父子的器重,那只是在宫中,而满朝文武却压根都看不起他。
所以,他必须得到李斯的首肯,借其威望,堵住满朝文武的悠悠众口。李斯为了自身利益,最后终于与赵高狼狈为奸,共同篡改遗诏,将胡亥扶持上位,也打开了自己的死亡之门。
结语:赵高利用李斯只是权宜之计,并非真的是战略联盟。从他接下来三年的表现,不难看出,他要的是天下,任何阻碍他的人都会被斩尽杀绝,李斯是,胡亥也是,秦始皇是不是,您认为呢?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秦始皇死时已快50岁了,虽称不上寿终正寝,但也算不上英年早逝。
赵高当时的职位是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其实就是秦始皇身边的秘书助理,本身并无实权,只是按皇帝旨意行事,只能算是内侍近臣,地位也不高。
之所以能被秦始皇用作贴身内侍,想必是因为赵高擅于察言观色,而且史记记载赵高是“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说明还有一定的文采,所以秦始皇才会令他兼行符玺令事。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赵高这个人演技太好,人前人后完全两个人。史记中记载胡亥口中的赵高是这个样子的:“夫高,故宦人也,然不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进,以信守位”。
简而言之就是说赵高这个人,富贵时不贪图享乐,危难时不离不弃,品行端正,爱做好事,勤奋自勉,因为忠心而得到提拔,在自己的职位上恪尽职守。简直不能再好!
赵高能在胡亥面前表现成这样,不难想象在秦始皇面前自然也一样是表现得恭恭敬敬,规规矩矩。不然,又怎么能被秦始皇带在身边做秘书?只能说赵高城府之深,心机之重已远胜常人。
对于秦始皇沙丘之死,一直以来就有很多猜测。其中一种说法,就是被赵高毒害。我觉得并非不无道理。
而秦始皇病死沙丘,赵高马上密谋造反,也只是露出了深藏在内的本性。
之所以要选择与李斯合谋,这点也不难理解。
以当时的形势来看,秦始皇一死,继位者照理来说除了扶苏,别无他选。为什么?
一来扶苏是长子,自古以来父死子继都是由嫡长子继承君位。二来扶苏向来在朝中就有贤名,在大臣中有声望。秦始皇虽说把扶苏贬到边塞,实际上是想让他熟悉军事,树立军功,为将来统治秦国做基础。
胡亥不过是幼子,既没有声望贤名,也没有朝中大臣支持,就算不是扶苏即位,也该由其他公子即位,轮也轮不到他。
赵高不过是一个中车府令,无权无势,地位也不高,就算他自行篡改了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帝,也根本镇服不了朝中大臣。
而李斯就完全不同了,李斯当时为秦朝国相,除了秦始皇,就数他最大了,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秦始皇的“假”遗诏要是由李斯发出,拥立胡亥,朝中大臣即便心中存有疑虑,也不得不从。
而赵高之所以料定李斯能够站在他那边,估计也是看透了李斯心中隐藏的野心。
在此让人不由想起李斯当年对“仓中鼠”与“厕中鼠”的那句感叹的话:“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正体现了李斯心中所怀有的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观,当这种欲望变得益发强烈时便成了野心了。
从秦始皇的英年早逝,可以看出事事有赵高身影,赵高为什么要和忠于始皇帝的李斯密谋?
因为赵高是赵国人投机取巧 想要复仇 但公子扶苏素有贤名 肯定容不下他 因此先下手为强 因此与李斯合谋 除掉了扶苏和蒙恬 况且公子胡亥 不学无术 贪财好色 极易控制 还要隔离二世和百官的联系 当然这只是本人的浅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