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先说说二战德国黑豹式中型坦克基本参数:战斗全重 45.5吨,装备1门口径75毫米火炮/70倍径、2挺7.92毫米机枪、1挺7.92毫米高射机枪,12缸V型水冷汽油发动机、功率650-700马力,最大公路时速55公里,最大越野时速3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50公里,爬坡度30度,乘员5人。
从这些参数我们可以看到,黑豹式坦克具有火力强,马力大的特点,同时,黑豹坦克也是一款防御性能很强的坦克,实战中大多数盟军坦克在1000米都不能对它造成威胁,而它却能轻易的击毁大多数对方坦克。
黑豹式坦克初衷是用来对抗苏联的t-34坦克的。实战中对t-34也取得了良好的战绩,逼迫苏联也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升级改造。不论在东线和西线,黑豹式坦克都取得了良好的战绩,是对方畏惧的一款坦克。
但到了战争后期,德国生产能力不足,黑豹坦克在数量上居于绝对劣势,还有后勤燃料配件短缺的困难,而且盟军又掌握了制空权。最后,黑豹式坦克也没能挽回德国的命运,淹没在盟军飞机和坦克的汪洋大海里。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综合来看,一定要给二战坦克来一份综合排名的话,第一我肯定选他。
火力:
这个没的说,一门75mm Kwk42/70L长倍径火炮在2000米外,即便是使用APCBC弹都能保持100mm以上的穿深。而且初速高,直射距离远。非常适合远距离黑枪(尤其是虐T34),即便是IS2,因为他的122炮装填慢(相比75炮一分钟可以打6发,122撑死了2发)、弹道差,远距离和黑豹对抽也是劣势。盟军那堆馒头就更别说了
装甲:
80mm的正面倾斜表面硬化装甲和弧形的100mm炮,在1000米距离上对付盟军坦克基本不算太虚,尤其是摆出个30°角度对敌时候,首上装甲更难被击穿。但黑豹生产的时候德国已经缺乏钼,因此比较脆,容易被大口径的弹丸或者高爆弹击碎。
侧面40mm的装甲确实有点不够看...甚至能被PTRS这种反坦克步枪打穿,因此不少黑豹装侧裙也不单单是为了防空心装药筒子。
机动:
迈巴赫HL 230 V12汽油机的600马力对于40吨+级别的黑豹来说是够用的。至少比30吨级别的T34差不了多少。(45km对标50km)
交错负重轮的舒适性不错,宽履带的地面适应性不错,8个档位让行走不同路面和速度的选择余地也多。但过重的车体,过度压榨发动机出力,后期的稀有金属缺乏让黑豹发动、传动系统寿命不长。
当然德国的祖传车内空间大也给了乘员更好的发挥空间。
我的看法是,黑豹不管在游戏还是现实,都是一款非常适合远距离黑枪的车。但贫弱的侧面装甲不适合打混战,甚至被多发集火之后会出现装甲崩落。
另外过长的炮身和脆弱的侧面也不适合打巷战,一个是炮塔转动时候也许会被建筑物硌着,另一个则是巷战中往往不容易正面向敌。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说道坦克的发展史,绕不过去的一个国家就是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不论是软件上的“闪电战”,还是硬件上的虎式坦克、黑豹坦克、四号坦克,都给后来各国的军事发展留下了深远影响。在二战德国列装的9种坦克中,论知名度虎式坦克当仁不让,但实际上最优秀、获得评价最高的是黑豹坦克。
黑豹坦克的研发过程非常狗血,而且初战扑街,战绩惨不忍睹。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依靠“闪电战”,德军27天征服波兰、1天征服丹麦、23天征服挪威、5天征服荷兰、18天征服比利时、39天征服法国,辉煌的胜利掩盖了当时德军装备的二号坦克、三号坦克、四号坦克性能上的弱势,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进攻苏联。靠着突袭优势,德军将苏联布置在西线的320万部队、12000辆坦克打的溃不成军,但是苏联装备的T-34坦克给德军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史称“T-34危机”。
当时德军现役坦克在100米内都难以击穿T-34正面装甲,而T-34却能在500米外击穿德军所有坦克的前装甲。特别是在1941年10月初的姆岑斯克坦克战中,“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率领的第2坦克集群被苏联独立坦克第4旅打的找不到北,苏军依靠T-34的性能优势重创德军,这一战苏军击毁坦克20辆以上的王牌就诞生了5个,其中拉布里年科上尉战绩高达52辆。
这种悬殊的战损比例造成前线德军恐慌,古德里安等将领集体要求德国加快新型坦克研发。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亲自下令,比照俘获的T-34坦克研究德军新式主力战车。
当时参与竞标的德国公司可能是被催的太紧了,戴姆勒-奔驰公司、斯柯达公司展示的坦克从外形、性能等方面完全照抄苏联T-34坦克,就是“T-34德国版”,遭到希特勒否决,最后矮子里面拔大个选中了MAN公司的黑豹坦克,于1942年12月正式投产。
黑豹坦克在外形上和T-34还是有些相似,大量采用了T-34优秀的设计构思,像宽履带、长身管火炮、倾斜装甲等,但是黑豹坦克拥有更强的火力、更好的机动性、更好的越野能力,可惜在首次亮相的库尔斯克会战中,黑豹坦克丢人丢大了。
武器研发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黑豹坦克从开始设计到生产仅有一年时间,在原型车测试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技术问题。但是当时德国在东线战场显露颓势,德军高层急需新式坦克服役挽回局面,不断催促MAN公司加速生产,严令1943年上半年黑豹坦克要进入德军作战序列,根本没有给设计师们留下改进的时间。
1943年7月,首批生产的250辆黑豹D型坦克参加了著名的库尔斯克会战,但是因为机械故障频发、发动机起火等问题,仅仅一天时间参战的黑豹坦克就损失了210辆,以至于古德里安吐槽“他们非常容易起火燃烧,他们的燃油系统没有受到很好的防护,同时乘员们也由于缺乏训练而损失掉。”
战场是最好的催化剂,根据黑豹D型坦克在战场上的恶劣表现,MAN公司对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做了大量改进,1943年8月黑豹A型坦克开始投产,而这款坦克以及之后的G型才打下了德国黑豹坦克的赫赫威名。在德国东西两线战场,黑豹坦克都是战果累累,苏联T-34基本要损失5辆才能击毁一辆黑豹,美国谢尔曼坦克要7辆才能击毁一辆黑豹,最经典的战例是1944年7月28日武装党卫军第5装甲师的一个营,仅以5辆黑豹的伤亡消灭了107辆苏军坦克。
苏联、英国、美国、自由法国等国军队都将缴获的黑豹坦克装备到自己部队中,在苏军能够驾驶一辆黑豹坦克作战甚至成为了王牌的标志。二战结束后,大量黑豹坦克继续在法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军队中服役,一直被使用到了1950年。
黑豹坦克更对之后各国坦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坦克设计史上的一次革命,在火力、装甲、机动三项指标上达到了平衡,是现代主战坦克的开端。像之后美国的M1系列主战坦克、德国的豹2、英国的“挑战者”、以色列“梅卡瓦”、法国“勒克莱尔”等主战坦克中都能看到黑豹坦克的影子。
另外黑豹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安装红外夜视仪的坦克,据一些德军老兵回忆,第116装甲师、“希特勒警卫旗队”师、克劳塞维茨装甲师等精锐部队曾少量装备食雀鹰夜视仪系统参加了战斗。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研发最成功的的武器,但是受限于德国的资源匮乏以及盟军不断的战略轰炸干扰,从1943年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黑豹”仅生产了1万多辆。面对盟军和苏联坦克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黑豹”坦克只能使得德军在局部战场获得优势,但挽救不了整个战局的失败。可见国与国之间的大战拼的还是综合国力,几样优秀的武器改变不了大局。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德国的设计师在研究黑豹坦克之前,重新规划了他们从1型到4型坦克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这些设计师们觉得以前的坦克过于强调机动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忽视了防御能力和攻击 力。这些坦克非常胜任德军在苏联的闪击战,它们可以长距离穿插几百公里,把大量苏军分割合围,在战争初期歼灭了数以百万计的苏军兵力。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豹式坦克采用与虎I坦克相同的迈巴赫发动机,但重量为45顿左右,属于中型坦克。所以机动性和动力好于56顿的虎I坦克,其装备的75毫米炮虽然不及虎式的88mm炮,但长身管使得豹式的75mm炮对于盟军坦克来说仍占有压倒性优势。
另外豹式全车采用倾斜装甲设计,防护性能高于早起垂直装甲型德军坦克,生存能力更强。但二战后期德国战事吃紧,资源不足,所以豹式一直面临装备量不够的情况,这也制约了豹式坦克的总体表现。总的来说豹式是二战中优异的中型坦克。
二战黑豹坦克作战性能到底如何?
一般,也就是达到了40吨级坦克的应有水平。思路上比原来的德国坦克有所进步,但主要问题还是薄皮大馅,装甲防护水平低于同类车型,同时可靠性不高。
豹子在战场上的胜利更多的应该还是吨位碾压的结果,没有体现出超越同等级车型的革命之处。在中文网络中对豹子的吹捧往往陷入尬吹。
比如豹子的车体前装甲由于大倾角确实基本免疫对方75毫米级的炮弹,但问题是炮塔防不住。库战后苏军统计是一千米内76.2毫米炮弹全周击穿。更糟糕的是在库战中至少有一个被45毫米反坦克炮的次口径弹击穿标称100毫米的炮盾的例子(另一个我不确定发生在库战还是哈尔科夫),这简直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车体侧面同样防不住,45毫米级火炮能在500米内打穿,更有极端说法曾经出现过100米内被反坦克枪射穿的例子。当然这不是缺陷,这种前强后弱的设计实际上没毛病,是先进的。但问题是虎式侧后就扛得住76.2毫米炮轰,这种能抗有时候很吓人的,虎式恐惧症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设计思想老旧保守的虎在战场上打成传奇,而这种地位豹从没取得过。
另一个问题就是易起火,这和引擎舱的油路设计以及底部封闭结构有关,一直到最后都没改进。库战时苏军统计是只要76.2毫米以上口径命中,不管是否击穿都引发大火,巧的是这一条在古德里安库战后的报告中同样出现。
还有侧减速器失效,负重轮变形之类的毛病,战后装备了两个营豹子的法国兵骂得更凶。
还有个说法是豹子的71倍径炮性能逆天,“专家认为不应该安装这么过分的火炮”,我一直很疑惑是不是指过分重了?如果说威力它比不上英国萤火虫的17磅炮,重量还更重。并且这么炮后来被仿制装到了以色列的谢尔曼上,谢尔曼比它轻10吨也能用,到底什么地方过分了?更别说跟它差不多重的JS-2在用122毫米的巨根。
库战中的豹式旅自己有200辆车,击毁了200多300辆苏联战车,自身永久损失也有好几十辆,算下来交换比了不起高于1:1不到1:2。后来洛林战役的4个豹式旅被美军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打得全军覆没,交换比简直不敢说,M18地狱猫部队宣称打出1:30以上的交换。
SS帝国师的豹营号称短时间击毁了超过200辆苏联坦克,把一个坦克军打得全军覆没,问题是如果算效率这比在科威特死亡公路上打逃跑的伊拉克坦克的阿帕奇中队效率都高,人家在进攻你几排炮弹把人全灭了?你咋不征服火星呢?星辰大海在等着你呢。
一直以来有说法消灭一辆豹式需要5辆盟军坦克,在中文网络上后来逐渐变成消灭一辆豹式需要5辆谢尔曼或者9辆T-34。那么最著名的豹式王牌巴克曼在巴克曼之角也只是打掉9辆谢尔曼,自己的车实际也丧失了战斗力,那也只是略高于平均水平,有什么好尬吹的呢?何况还有说法被打掉的其实不少是斯图亚特系的轻坦。
还有一个说法是豹子的生产成本极低,比四号都低。这个我没资料不知道怎么算的,不知道是不是后期奴隶劳工就不算成本。或者光学设备、大马力发动机、精铸炮管之类的成本都由配件厂自行承担。但我知道一辆豹子用料至少消耗70吨钢,绝对超过两辆4号。
当然去掉各种尬吹,咱们平和点看问题,豹子在二战战场上确实比其他中型坦克都强,如果双方数量1:1,在正常情况下豹子是要赢的。但离封神还老远呢,如果豹子真能开无双,元首又何至于对着自己嘴巴里来上一枪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