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近日收到一个68岁的老年女性,是因为反复出现便后出血来住院的。
早期患者一直以为是痔疮,都是外用痔疮膏等治疗,但病情无明显好转。近日外涂痔疮膏后,出现肛周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最后做了电子肠镜检查,结果考虑直肠多发息肉、直肠肿物性质待查。
(如下图↓↓)可以看到,上段结肠还是一些宽基及带蒂的息肉,但直肠的息肉已经有癌变的倾向了(病理结果未回)。
肠息肉到底要不要切?这个问题很多人问,回答的也不少,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以上事实,却是最好的答案。
个人以为,肠息肉还是必须切除。
所谓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
虽然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是腺瘤性肠息肉,但一般的肠息肉,生长到一定程度,也是会引起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与其等息肉出现症状,还不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试想,如果身体内部就长着息肉,而且在慢慢生长,谁还能安之若素?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心理负担。而且不切除,就需要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肠镜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所以,建议有肠息肉的患者,须尽早切除,做到防微杜渐。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肠息肉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只要是肠道表面的新生物,都叫做肠息肉。肠息肉包括了很多种,例如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等。这么多种息肉,只有腺瘤性息肉有可能会发展成为结肠癌,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切除腺瘤性息肉就够了,其他类型的息肉可以不用处理,炎症性息肉经过抗炎治疗后,还有可能会自行消失。
但是,理论与实际往往存在者很大的差别,首先,从外观上来说,你很难区分息肉的性质,到底是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还是增生性息肉,尽管经验丰富的内镜科医生,从息肉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可以导致的区分息肉的性质,但是谁也不敢100%的肯定。为了明确诊断,息肉最好做一个活检,确定息肉的性质。对于特别小的息肉,直接用活检钳钳净就可以了。
换句话来说,知道肠道里面有息肉,但是没有切除,会增加患者的负担,因为你的体内可能藏着一颗定时炸弹,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癌变,很多患者会觉得不舒服,担心自己的病情。所以,以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发现了肠道息肉,最好都尽早的切除,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防止癌变。息肉越小,切除难度越低,为什么要等到息肉变大甚至癌变在做手术切除呢?
欢迎留言咨询,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
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这段时间不少病人因为腹部隐痛伴大便不成型的情况来看病,做肠镜发现肠道有息肉。懂得应用互联网查询肠息肉的还好,不懂应用网络的,还以为长了几颗肿瘤。这是我们国人的状况,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有点问题马上到医疗最好的医院看病,穷人舍不得花钱看病,先是在小诊所看病,实在是拖不得了,才去医院看病,往往耽误了治疗最佳时间。
肠息肉,是正常人体肠道组织上多出来的肿物,是良性肿瘤的一种。它是长在粘膜表面凸起的肿物,一般认为与肠道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肠息肉分为腺瘤、乳头状瘤、黑斑息肉病、儿童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最常见的是腺瘤。
肠息肉既然是异常的组织,肿瘤的一种,那么是否都要切除呢?
答案是肯定的,肠道息肉建议切除,它暂时是良性的肿瘤,但终究有可能会癌变,留着是个隐患,切掉了,可以一了百了。
大家都知道,肠镜的检查是发现肠息肉最好的手段,同时也是切除肠息肉最好的途径。在肠镜发明之前,肠息肉的切除是要开刀去取的,那时候的息肉切除可能就要好好考虑利弊了。肠镜,它可以通过显示器看到肠道的情况,对一些病变部位可以取病理活检,大部分息肉摘除也是顺手拈来的事了。
肠道的息肉有大有小,切除息肉的方法自然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可通过肠镜去切除,还有一些癌变的需要手术切除治疗。
有一种特殊的息肉可以像痔疮一样脱出肛门外,直肠息肉。这种息肉很容易与痔疮混淆,有些人会用自己的手牵拉摘除,这是十分危险的,这样做会引起严重的大出血和感染,有的甚至会因为大出血而导致死亡,同时盲目的牵拉也不可能彻底治愈息肉,还有可能刺激导致癌变。因为我们一样曾经收治这样的案例,导致下消化道大出血,还好送来医院救治及时。
当做肠镜时,医生建议做息肉摘除和病理检查时,一定要配合医生,虽然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但还有个别是癌变的,很有必要做这些检查。
了解更多健康小知识,关注李医生告诉你。
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大多数涉及医学的问题,用了过于绝对的词,答案就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一旦绝对化,就包括了所有情况,这就不科学了。肠息肉必须切除吗?当然不是绝对,当然要看具体情况。
肠道息肉,是非常常见的病变,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在内镜下通过肉眼就能八九不离十判断出来,就像多数皮肤科医生判断皮肤病一样,看一眼就能诊断出来,不必每次都要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或活检病理。息肉这种良性病变,和癌症在外观形态上还是不一样的,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来。所以,多数情况下,如果发现小的息肉,内镜医生如果有把握认为是息肉而不是其他恶性变病,可以考虑直接摘除或烧灼处理。但经常会另安排时间择期处理息肉,因为涉及治疗的问题。
息肉有不同的类型,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通常极少恶变,而腺瘤性息肉则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有一定的恶变率,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一定会发展为癌,而且癌变也不是短时间就癌变的。总体上,腺瘤性息肉还是要尽早行内镜下切除,并定期复查肠镜。
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这几年随着无痛纤维结肠镜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加上结直肠癌健康科普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会到医院做肠镜检查。但是,他们其中很多结肠镜一做就发现自己有肠息肉,这个时候却不知道该不该切除。换句话说,很多老百姓觉得"做手术,动刀子是天大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那么,到底发现肠息肉要不要切除呢?请看下文介绍!
第一,肠息肉是什么?通俗的理解肠息肉就是肠粘膜长了突出于肠腔的异常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因为慢性的炎性刺激增生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良性或者恶性的肿瘤增值而引起。总之,没有做病理学诊断,临床医生就只能简单的称之为肠息肉。所以,大家要知道消化内科医生做完肠镜之后报告上会写肠息肉##CM*##CM,然后把夹取的组织装在一个标本袋子里送给病理科的技师,技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染色以后制成"玻璃片子"送给病理医师在电子显微镜下"判读"。而后就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是炎性的?是肠腺瘤?还是直肠癌或者结肠癌?
第二,什么样的息肉需要切除?而什么息肉不需要切除?
1. 上文提到息肉有很多种类,其中炎性息肉由于是"炎性"的,所以多数不需要切除,它会自己慢慢好的。
2. 如果是恶性息肉,比如很早期的结直肠癌,那肯定是要切除的,并且往往还不只是单纯的切除局部的息肉,很可能要切除肠子甚至清扫周围淋巴结。还有些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是恶变可能性非常高,比如绒毛状腺瘤也需要切除。
3. 如果是良性息肉,但是比较小,病理报的是增生性的、错构瘤性息肉或者管状腺瘤,那么可以不切。
4. 如果是良性息肉,但会引起临床症状,比如出血、腹部隐痛,那么要切除。
5. 如果良性息肉比较大,或者小,但是多发,可能存在恶变的可能。比如腺瘤或者家族遗传性的肠腺瘤,那么这个息肉需要切除!
6. 如果患者不放心,那么发现息肉就切了吧。
肠息肉必须切除吗?
肠息肉看起来没事但是它是个很危险的因素,容易致癌,因为肠息肉主要是由各种肠道感染、长期的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还有遗传等因素都会导致肠粘膜表面的异常增生,它按病例性质可分为炎症及肿瘤性的。
肠息肉主要好发于结肠及直肠部。炎症性的可以控制,而腺瘤性的有很大程度的恶变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带鲜血,而且间断性的便血,还有黏液脓血便,排便前或者后都有里急后重感,有时便秘,排便次数增多,还有腹胀隐痛不适等症状。根据息肉的大小以及发生的部位,还有数量的多少都会引起不同的症状,甚至还有贫血及肠梗阻。
如何治疗呢?并不一定所有的肠息肉都要切除,要根据检查做出相应的治疗对策。
1、药物治疗,出血多者首先要用止血药物(云南白药、止血敏),炎症感染者可用抗生素及药物。
2、腺瘤样息肉及形状比较大的(1cm以上者)息肉建议切除,防止癌变,而对于小的(小于1cm)息肉可以电灼伤去除。
所以说肠息肉还是要根据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后。根据息肉大小及病例类型去治疗。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